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220章 造船厂

新纪元1912 第220章 造船厂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第220章造船厂(第二更,万字了!求月票!)

连云港因港、因路而成,在大陆与东西连岛之间,便是鹰游门海峡,东西连岛为连云岛港天然防护,连云岛港几乎占去整个鹰游门海峡。

而鹰游造船厂则位于鹰游门上方,虽终筑坝、筑地而成船厂大部地基,但幸而筑地大都为船坞,施工进度倒也神速,在年初时,鹰游船厂已经建成四座船坞,其中甚至还有一座此时国内甚至远东,极为少见的封闭式船坞,而另三房船坞亦无一例外的建有铁梁雨棚,雨棚的搭建,使得鹰游船厂可以不无阴雨皆可施工造船。

早在民国二年三月,在连云“中华远洋船运公司”即挂牌成立,自公司成立后,中华远洋船运公司则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从英国、美国、德国购买六十余艘船龄二十年左右的旧船,甚至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废铁”的价格购买。

随着这些“废铁”的购进,中华远洋船运公司一跃成为全亚洲第一大船运公司,23万载重吨商船,更是相当于日本全国商船保有量的两倍,全中国吨商船吨位更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五“海运大国”,仅次于英、美、德、法四国,而这些“废铁”则大都是在鹰游船厂接受检修。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属于**的中远洋、鹰游船厂,根本就是相辅相成,尽管中远洋现在只开辟了海参崴、旧金山、里昂等欧亚远洋线路,在大量商船闲置时仍向国外采购商船的前提下,鹰游船厂依然接到多达十艘商船定单。

今天是“远洋136号”下水的日子,这是中远洋第136艘商船,排水量达3500吨的大船,也是鹰游船厂建成最大商船。此时甲坞船台上,远洋136号披红挂彩,装扮一新,仿佛正要入洞房的新郎官。

几十位身穿鹰游船坞统一制服的工人,在总监魏平涛的指挥下,正按部就班地拆卸船体支架。眼下,用来支撑远洋136号的支架已全部拆除,136号庞大的身躯停在倾斜的船台上,全凭一根特制的粗麻缆绳牵引着。来自**公司、中远洋、鹰游船厂的主管们一字排开,站在船台一侧,各就各位,目不转睛地盯着136号;来自全厂的工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站在船坞外围,鸦雀无声地盯着136号。

此时,李子诚则以**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参加136号的下水典礼,掠掠的海风轻拂着脸庞,面对船头站在那,李子诚的脸上带着笑容,朝周围看去时,众人投来的视线中,依然带着不解,他们怎么能理解呢?

中远洋的运力“过剩”,仅在鹰游海峡泊淀场上,就有超过10万吨商船泊停,商船大都是1890至1900年的老船英镑买一艘万吨轮,平均每吨价格不过1.5英镑,这个价格,甚至比买废铁还要便宜三成,虽说,现在运力是过剩,可很快,也许再过两个月,一切就会改变。

先是作为交战国的另一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船只纷纷离开中国,或泊于港中不出。受战争影响,来自欧洲的商船也将大为减少,此外,由于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政府又会征用大量商船为本国战争服务,亚洲各国轮船公司的业务尤其是远洋运输业务基本陷于停顿。到那时,中远洋便可以乘机抢各国留下的航运业务。

那可是每年多达5000万吨的运输业务,在历史上,一战正是日本的航运业则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由于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资助,加上欧战所造成的真空,这一时期进出中国和亚洲港口的日本商船数逐年递增。日本的两大轮船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和大坂商船株式会社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知名的商船公司。

而现在,由自己创办的中远洋却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在印度洋、太平洋上,还有多达百艘近50万吨商船正在返回中国,或许暂时亚洲海运市场的不足以喂饱这近百万吨商船,但随着潜艇战打响之后,各国会纷纷抽回商船,同时自己还能把手头的近70万吨镑一吨”的旧船,翻个二十三十倍,卖给英国或法国。

至于中远洋嘛,只要保持100万吨商船,便足以满足未来几年的需求,头两年先开辟航线,同时制造新船,在新船服役的同时,再把旧船卖给英法船商,用卖掉旧船的钱,去造新船,然后再用新船定单进一步提高连云的造船水平。

利用外国资本建立一支庞大的商船队,然后再用这个商船队去挤占亚太航运市场,同时又可以源源不断的把中国制造输送到全世界。而在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循环,一个良性的对连云各项发展有利的循环。

“要是能还能再有个几千万那该有多好”

感叹着,李子诚心下尽是懊恼之意,尽管从各国定购的商船,都是用各国银行的贷款定购,但自己依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更多的旧船,现在旧船是废铁,可不出几个月,废铁就会变成金疙瘩。

“70万吨旧船,已经能挣个几千万英镑了知足吧……”

“是他”

在围观的人群中,手中拿着相机的陆琪玉看着那个站在台上的的男人,双眼猛的一睁,是他可恶的男人,他在船厂工作?看样子在船厂的地位似乎不低,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去敲香槟酒。

就是回头画他圈圈诅咒他,总得先知道他的名字吧。

“你好,先生,那个人是谁?”

“你不知道?”

被问道的人被身边这西式打扮的姑娘的话问得一愣。

“咱们连云港就是他的,现在的淮海经略使啊”

什么?

这,这个可恶的男人就是那李子诚,这人,可真下流,几乎是下意识的,曾经让她佩服不已经李子诚在陆琪玉的脑海中形象一落千丈,那里还有一丝当初少女憧憬、佩服,有的怕也只剩下厌恶了。

“这死人头”

瞧着船头台上那男人竟然笑了起来,陆琪玉在心里暗啐道,但还是忍不住拿着相机冲他拍了一张照片。

站在船头上的李子诚看到香槟酒瓶颈上的细绳紧连着高高的船头。这时,一个工匠头目走近船厂总监魏平涛面前。

“总监,吉时已到”

魏平涛朝着一个手执板斧的工人扬了扬手。

“准备——下水”

闻其声,李子诚便将手里的香槟酒瓶用力地掷向船头,只听砰的一声,香槟酒瓶撞了个粉碎,随后,一股冲天的黄色液体腾空而起,繁衍出无数的白色泡沫,向四处飞溅……紧跟着,那个工人举起锃亮的板斧,手起斧落,将铺在一个斜面木墩上的粗麻缆绳齐茬斩断……刹那间,悬挂在船头的一只彩球突然变成一朵倒挂的莲花,从花芯里纷纷洒洒地飘出无数耀眼的亮片,飘向空中,飘进大海里……

远洋136号好像也被这新奇而热烈的场面吸引了,它停顿了一下,船尾才向着坞口缓坡缓缓地滑去——滑去——远洋136号轰然下水,溅起一片浪花,船坞上下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在这一片欢呼声中,远洋136号由慢而快,一直滑向大海……

“我们要造这样的船”

在鹰游船厂的总监办公室内,李子诚向魏平涛这位毕业自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的高材生,中国第一位造船专家魏瀚的幼子,展示着自己的概念。准确的来说是是二战“自由轮”的概念,德国人从来都没有造过自由轮,只是在战争末期在制造潜艇时采用了分段建造。

“……其实很简单,就是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船只”

用纸盒展示着自己的“自由轮”,李子诚的脸上带着笑容,这是未来鹰游船厂争夺英法定单的根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潜艇击沉了数千艘协约国商船,总吨位超过一千万吨,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四年中,至少将有千万吨商船市场等待着自己去开拓,而在战争期间抢占市场有一个原则是再简单不过的——速度和产量。

当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船厂一年半建造一艘万吨轮的时候,在中国,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建造一艘万吨轮,每年可以建造上百万吨商船,这会促使英、美、法甚至日本的企业向鹰游定购商船,在战争期间几百万吨商船定单带来的利润是惊人的。

而想要得到这些定单,就必须要解决速度和产量的限制,而自由轮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看着眼前那由十几个纸盒拼接而成的商船,魏平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他看来,这种造船方式,若是得以成功的话,对于造船业而言,完全不亚于一场**,船台和船坞的使用效率更高,生产效能自然更大,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生产电焊机和优质的焊条,所以,我们要造船中要大量使用焊接替代铆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焊接可以大大加快轮船的建造速度,二是咱们缺乏有经验的造船铆工,咽,当然焊接还有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好处,一艘这样的万吨轮,采用焊接可以比铆接节省200吨的钢材,这意味着每五十艘船,可以节省出一艘万吨轮所需的钢材……”

此时魏平涛却把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那十几个纸盒上,想来这是董事长自己的构想,以造船的眼光看,这些分段并不合理,而这却给他开启了一个启示,船是可以像汽车一样,分段建造的,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分解。

尽管各国造船都未采用焊接,但是鹰游在建造内河船时,却已经应用了焊接技术,无论是在设备上或技术上,都没有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

“董事长,我们需要造那么多船吗?”

作为鹰游船厂的造船总监,魏平涛每天只要看到在泊淀场上停着的商船,就会一阵头痛,那些船占用着公司的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公司有大量闲置的运力的前提下,还会定购商船吗?尽管他们仍然在定购商船,但魏平涛却是知道,那是董事长要求的,如果有一天董事长改变主意,或许鹰游就是第二个船政局。

“定单,你不用担心,只要你能设计出这种船来,至少未来几年,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定单的问题”

或许是怕他怀疑,李子诚紧接着又补充道。

“现在欧战一触即燃,一但欧战打响,船运业的春天就会到来,别说几十万吨,即便是数百万吨商船,亦会被庞大的市场吸收个干静,到那时,最重要的不是市场,而是咱们能不能造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商船。”

现在还是买家市场,可最晚到年底,可就进入卖家市场了。

“董事长,现在可有诸国调停,咱们可不能把宝押在这上面,这生意场可不是战场……”

不等魏平涛说完,李子诚却是一摆手道。

“这生意场就是战场,就是赌场,现在我就是在赌,怎么样,你告诉我,能不能设计出这样的商船”

自由轮啊自由轮

盯着自己做的纸质模型,李子诚倒是暗叫着可惜,若是潜艇内有自由轮的图纸,这可不就什么功夫都省掉了,有了图纸,这船厂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自由轮,那里像现在这样,不仅在设计图纸,还要规划工艺流程。

看着那模型,在脑海中反复构思着采用这种造船方式的工艺流程,排除万难也要先答应下来再说,心里这么想着魏平涛便点了点头。

“这个,可以试试看”

“行,你就试试看,经费、机械、设备,都是优先保障,总之,无论如何,咱们得想办法提高造船能力,咱们没赶上铆接造船的趟,所以,咱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咱们的电焊技术,”

话时李子诚带着一丝得意,如果论电焊技术,怕全世界的电焊技术都赶不上连云港,早在1912年11月,连云港便仿制出了第一部电焊机,制造出第一批电焊条,随后电焊即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工程机械生产上,而在鹰游门造船厂造出的第一部钢制沉箱,亦是采用电焊取代铆接,再到后来造内河船,焊接工艺船厂早已经应用的如火纯青。

“要不要向德国提供一种潜艇图纸呢?”

在离开船厂时,李子诚忍不住在心下嘀咕一声,虽说早已决定向德国提供一些图纸,以换取其它的利益,但在船厂,看着那自由轮,却忍不住去想起那艘改变自己命运的潜艇,那潜艇留下来的只有柴油机之类的动力设备,至于其它早已经炸毁了,不过潜艇被炸毁了不要紧,在那些钢桶之中,肯定有潜艇图纸。

如果向德国提供一种潜艇图纸的话,没准可以让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取得更大的战果到时自己就能卖更多的船给英国,卖一艘万吨轮至少能挣到三四百万两银子,要是德国人能击沉两三千万吨商船,那可就发达了。

这个念头不过是刚一闪现出来,李子诚却又意识到向德国提供潜艇可能造成的其它方面的影响。

“等等,要等等,至少等自己解决自由轮的建造问题再说,要不然德国人别真打赢了”

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可以改变的,至于世界历史,最好还是按照旧有的大趋势发展的好,要是德国真打赢了,未来是什么模样,可就成了真正不可预料的未来了,而这绝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自己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说到底,就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先知先觉上。破坏了对未来的先知先觉,那可不是十几几十亿能弥补的。

想那么远干什么?先办好眼前的事

心下自嘲一声,回过神来的李子诚扭头朝窗外一看,却看着路边的人行道上,一位一身短西装的女孩正在那走着,或许,没看清模样,但在连云港,穿着那么一身女式西装的女孩,怕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自己恰好认识其中的一位。

“是她”

没错,就是那个自己在云台山上强吻,随后赏给自己一计耳光的女孩,和上回一样,她依然背着那部120毫米相机。看来这小妮子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这爱好,在这个时代可真够奢侈的

“停车”

车刚一停稳,李子诚便打开车门跳下车,朝那个女孩走了过去。

从公路上突然走过来的人只让陆琪玉双眼微微睁大,看着那张看似帅气可却又让人讨厌的脸,她只一团火从心底涌了上来。

干干的笑两声,李子诚不无尴尬的和站在面前的女孩打个招呼。

“你好,前,前几天实在是不好意思,请……”

不等李子诚道完歉,面若冰霜的陆琪玉却冷声说道。

“好狗不挡道”

女孩的一句话,差点没把李子诚呛死,下面的话自然都呛堵在嗓间,瞧着甩头而去的女孩,盯着她的背影,唇角却是禁不住一扬。

“这妮子……嗯,够呛”。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