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

新纪元1912 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7:49 来源:笔趣阁

深夜,路灯下的长沙,路边的行道树,这会已经是,黄叶凋飞,秋风瑟瑟生寒,地面上滚舞枫叶,,一阵秋风跨翻过树梢,那卷起的风哨像似厉鬼哀号,枝影摇曳,似魔臂怪爪,四周更显得yīn森,恐怖,不仅使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在这深夜的街道上,一名身穿内务部队军装的青年军官,迈着依如过去一般迈着有力的步伐在路边的行走着,秋风卷动着街边店铺的门档招牌,秋风拂过他的面庞时,那张严肃的脸庞中溢满着自信与军人的骄傲。

自信与骄傲!

对于内务部队驻湖南总队来说,他们的确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因为正是在他们的清剿下,湖南已经数月未闻“匪闻”。

在历史上,湖南,尤其是湖南西南部的湘西一带从来不是一个安分顺从的地方。历史上,历代帝王都从未停息过对这片土地的征伐。在长期的争战中,湘西人在为自己的生存作困兽之斗时,这里的山民早就养成了彪勇强悍的民风。

长期以来,湘西民众辛勤劳动的大量成果,不是被土著头人掠夺,就是遭到满汉流官的侵吞。他们有苦难诉,有冤难,上告无门,最终纷纷走向了社会的对立面,沦落为匪。而湘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土地贫瘠,在天灾不断、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不少人被迫铤而走险,落草为匪。

无论在土司、流官统治时期,还是在民国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各村寨、家族之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武装械斗事件和残酷的血亲复仇。纷乱的社会现象,湘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很多人落草为匪。

亦正因如此,在去年内务部制定全国剿匪计划之后,湘西方才成为剿匪重地,经过十个月的努力,在会集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五省两万余内务部队重兵清剿下。纵横驰骋中国大地数百年的“湘匪”,在军事和政治双重攻势下几被清剿一空。

而在两个月前,经陆军部同意,对改造营中罪行轻、表现好。并有悔过表现的一万多名土匪直接补充到远征军,准许他们立功赎罪,数百年来影响湖南民生的匪患亦在这一过程中为之一消,亦正因如此,重建湖南社会秩序、还民众以安全的内务部队方才会在湖南倍受尊崇,而无论是士兵或是军官,总是有意无意的表现出军人的骄sè。

这是湖南总队近三千名内务部队官兵用鲜血换来的国民的尊崇和骄傲。而那种发自心底的自信,同样也是数万土匪头颅铸就的自信。

此时,这种军人的自信与骄傲,都在这名青年军官的脸庞上闪现着,沿着街道走到一个巷子里,随后从这条巷子又钻进了另一条巷子,最后又消失在一幢旧宅院里。

在这栋宅院的一间房内,一只电灯孤零零地悬于屋间。而在电灯下,六名青年军官围着一张桌子站在那里,伴随着他们的谈论。偶尔的一阵沉默之后,窗外夜风的声音显得更为刺耳了。

香烟的烟雾在房间内弥漫着,几名青年军官的脸庞上带着犹豫、思索之sè,似乎对于他们来说,此时,他们正在做着一个极为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有多么的困难啊!

烟雾袅袅的房间内,手指夹着快燃烧至底的香烟,梁又南陷入沉思中望着散布在桌上的那首诗,闭上眼睛却是在剿匪期间他所接触到的那些生活困难的民众。那些死于内务部队枪口下的土匪是如何落草为匪?

生活所迫?

这或许是最简单的、相对“官方”的回答,可事实上,众所周知,其实最简单的却还是四个字“官逼民反”,若是没有贪官污吏的横行,没有污吏与恶绅的相互勾结。又岂会有那么多的土匪?

此时,陷入沉思的他的内心却在那里挣扎着,是接受,还是拒绝?

接受的话,意味着他将背叛自己的誓言,一但接受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而且纯粹的军人了!

可是如果拒绝的话……他能够无视国民的苦难吗?

扭头看着沉思数分钟而未发一言的梁又南,王国梁,这位从běi jīng过来的青年军官,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一直以“婚假”的名义从北至南的游说着各省的内务部队参与到那个计划之中,不仅只有他,在他在游说着梁又南的同时,同样有他的同志们在游说着其它省的内务部队中的那些同样怀揣着“忧国忧民”之心的青年军官。(.)

“梁中队长,即便是没有你们,我们也会单独行动的!”

王国梁的话,并没有引起梁又南的回应,他和王国梁出自同一期军官教育团,没有给予回应的他,只是看一眼即将燃尽的香烟,随后又从桌上的烟盒中取出一根,然后再一次点燃一支香烟,在烟雾缭绕中继续思索着,要如何做出这个决定呢?

此事的未来似乎是迷雾重重的未来,作为一名军人,尽管他下意识的觉得,这或许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如果成功的话,或许整个国家的未来都将会改变,但是,为什么,他依然很难做出这个决定呢?

军人应该远离政治、军人以保卫国家为天职、军人当服从法律、军人当效忠国家……

那些曾在军官教育团中被灌输的军人信条和他曾经的军人誓言再一次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的内心挣扎着,思索着。

“长官,没有我们,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望着沉思默想的长官,董子扬用一种较为严厉的口吻说道。

对于年青的、出身城市富裕阶层的董子扬来说,在来到湖南之前,他从未来体会到国民的苦难,可是在剿匪过程中,他曾亲眼目睹过乡间的贫困,国民生活的苦难、贪官污吏的横行霸道,早已经让他那棵年青的心为之愤怒,为之激荡,而他。并不愿意放弃这个改变的机会,或许,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

军人。在国家和国民需要的时候,必须要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使命和职责!

而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他们挺身而出的时候,可董子扬却知道,如果只有běi jīng方面的行动的话,或许这场行动很有可能会失败。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中国的局势进一步恶劣,无论是军人的责任和还是军人的使命,他都赞同自己的部队加入其中。

“事在必行!我们作为军人,现在是时候为国家、为国民的未来挺身而出了!长官,机不可失,在国家革新的旗帜下团结在一起,所有的内务部队挺身而出。如果我们集体行动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未来都会被改变……”

“可是……”

身体微微前倾,梁又南用沉稳的口吻说道。

“时机还不成熟!失败的话。我们都会成为叛军!”

或许,在这种时刻作为军人,应该为了国家和国民的未来挺身而出,即便是牺牲军人的荣誉,但是……叛军!

想到,一但失败,所有人都会成为叛军!无尽的耻辱感即在他的内心中激荡着,或许,他自己会为荣誉选择自杀,可是对于普通的士兵呢?

难道让他们也因为他的选择。而背负叛乱的罪名吗?

“不会失败的,总理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只要我们完成自己的任务,国家就交托于总理,总理会理解我们的……”

总理会理解我们的!

无论是对于王国梁,还是běi jīng的那些同志们。他们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总理的理解上,他们是为了国家和国民挺身而出啊,他们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啊!

总理会理解他们的!

总理怎么可能不会理解呢?

那首《青年中国之歌》可不就是总理亲手写下的吗?诗中的一言言一句句,无不是对于青年,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青年军官的期待,总理对于他们寄托了厚望。

“长官,我们必须要团结一致,为建设一个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

是啊,作为军人,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为国家的未来、为解救国民的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使命,为什么不去承担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呢?

似乎,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似乎选择其它,就是背叛,背叛自己的国家、背叛养我之国民了!

此时,在梁又南思索着的时候,秋风在室外卷席着大地,此时,那风吹摇着窗外的树梢头,树梢头摇晃着,在风的鼓动着发出些许风哨声,那风哨声似乎是在征兆着什么。

终于,在在沉思良久之后,梁又南将香烟按灭于烟灰缸中,随后闭着眼睛,慢慢的哼唱起那首歌来。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dú lì,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这首歌从一个月前开始被人传唱,虽说它从未在广播中播放过,可是却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军营、在青年军官之中广为传唱,同样也在国内的青年之间传唱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造就这个奇迹的原因非常简单,不过只是因为歌中那能够引起青年共鸣的忧国忧民之心。

随着梁又南在那里唱着这首歌,王国梁等人亦开始唱了起来,这首歌,一开始只是一首诗,可是却被běi jīng的同僚们谱了曲,并开始在军队传唱,现在唱着这首歌的时候,所有的情绪不由的一阵激荡。

“神州维新chūn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忠魂在;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jīng诚永不消……”

在唱到“功名不过梦中迹,……”时,梁又南却是拉长了声音,他停住了歌声音。而是反复的轻吟着那句“唯有jīng诚永不消”,似是在表露他的心境,显示他的心声。

“唯有jīng诚永不消……”

闭着眼睛,在复吟数遍之后。梁又南又继续沉声吟道。

“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sāo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rì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在这一首诗尽时,梁又南猛的一睁双目,先是看着身边的同僚,当他把视线投向他们的时候。他们无不是回应于点头,他们似乎都明白长官想要说什么。

“现在,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了!”

值此国家需要之时,军人自应当挺身而出!

此时梁又南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为国尽中、解民于倒悬总是没有错的。

“谢谢!”

站起身来,王国梁向着这些兄弟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现在他的任务,就只剩下一个省了,如果其它的同志都得已成功的话。那么……这场新的革命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京郊,内务部队军营。

在总队长办公室内,站在窗边的蒋志清借着从窗口吹来的寒风,眉头不时紧皱着,他知道,就在此时,就在他的脚下那间临时充当作战室的地下室内,几名作战室的参谋官们在李扬的率领下,正在那里争论着,他们在那里争论着什么?

如果有人进入那间作战室的话。也许会惊讶的看到那挂在墙上的大比例京城地图,那份地图上,标注着京城内的各个要点,那是未来第一总队需要占领的要地,而在地图上,同样还标注着一些官员官邸。那是需要……

“唉……”

想着他们正在进行的计划,蒋志清的嗓间不由的发出一声长叹。

望着窗外,那双目光坚毅的眼睛中却透出了一丝无奈与痛苦,可那无奈与痛苦却是稍闪而逝,随之取代又是一如既往的坚毅。

是对,还是错,现在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作为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为国家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职责!”

“作为军人,在国民需要的时候,为国民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使命!”

“作为军人……”

蒋志清于心间又一次劝说着自己,挺身而出,为国家、为国民,这同样也是军人的使命啊!军人可以身处这个象牙塔中,以远离政治为借口,不去考虑国家的苦难、国民的苦难吗?

不,那样的话,国民奉养我等,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在蒋志清的脸上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坚毅时,他的办公室门却被推开了,走进办公室的是李扬,他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长官,湖南那边来电报了!”

虽说他还没有提电报的内容,可是蒋志清,这位计划之中军衔最高的青年军官还是从他的表情之中猜出了电报的结果。

“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同意了!”

点点头,李扬又刻意强调道。

“现在,全国已经有二十一个省同意了!”

民心!

什么是民心所向,在李扬看来,这可不正是民心所向吗?

如果不是国为他们深知国民所承受的苦难,那一位位青年军官又岂会愿意投身这场前所未有的事业之中,为国家、为国民,他们甘愿牺牲、甘愿付出个人的一切!

“哦,二十一个省了!”

点下头,蒋志清只是轻应一声,他看着李扬那显得有些激动的面庞,随后似是在问他,更多的却是在问他自己的说道。

“我们,这么做对吗?”

“长官,为了国家,为了国民!只能如此了!”

直到现在,李杨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甚至,他曾设想过,如果没有人赞同他们的话,或许,他会向清末时那些志士一样,怀揣一只短枪,然后刺杀一位显吏,以个人之牺牲,换取国家的未来!

只要杀死所有的贪官,国民也就得救了!

可是那样能解决问题吗?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吗?不能,可是现在却不一样,如果各省的内务部队同时行动的话……

“长官,如果我们同时行动的话,就一定能够还中国一片朗朗乾坤,为国民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

听着下属那有些激昂的话语,蒋志清点了点头,或许,这是正确的,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出的选择了,为了国家,为了国民!

只能如此了!

这真的是最后的选择了,军人,理所当然的应该为国家、为国民,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牺牲个人挺身而出!

心下如此想着,蒋志清慢慢的走到办公桌边,先是拿起一支笔,随手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来。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向前奔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