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93章 已变之局

新纪元1912 第93章 已变之局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7:49 来源:笔趣阁

4月中旬的běi jīng,早已是一副浓chūn之sè,整个城市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中,街道上的一些行人甚至只穿件单衣,开始享受着这浓chūn的阳光。

在“总理巷”的国务院总理官邸内,一楼在总理办公室落地长窗外面的花园里,去年种植的玫瑰花第一次绚丽地开放着。此时窗户敞开着,花草的芳香随风飘进了当今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座城市中具有“第二权势”的里,室内四个人在聚jīng会神地坐在那里,似乎是在讨论着什么事情。

背朝着南面的墙壁,面向北方,这或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在这里亦不例外,隔着一张宽阔的古式办公桌对着环坐于桌前的下属。李子诚不时的微微转动他的座椅,他的座椅和其它的的座椅截然不同,这是他专门定做的座椅,这张椅子却是一个高靠背转椅,在连云港和国内,现在一些富商们也许会坐这种椅子。

竟然在竞选活动中以及对外宣传中,李子诚总是一再强调,他在衣、食和其他物质享受方面的要求是简朴而又大众化的。而这的当他在这间办公室里亲自迎候的各方的代表时,他们也可以感受到总理的“简朴”,在这间办公室中,只有这张椅子看起来似乎有些贵重,但是它却根本豪华扯不边。至于他面前那张高雅而又古sè古香的办公桌,李子诚也曾特意说明这是他在搬进这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是清末时定制的。

总之,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简朴不过只是装模做样,但是众所周知,李子诚的简朴却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很不习惯那种奢华的生活方式,甚至他的那种简单的生活,被一些好事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称为“清教徒式”的生活。不过,简朴的生活,却不妨碍他的工作。

从所周知,相比于很多官员,李子诚整个人显得很让人亲近,即便平头百姓和他谈话,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约束,抛开他的官职。他在民众面前,反而更像是一个年青的邻居,不过,当他和高级顾问们举行秘密会议时,这位甚至就连洋车车夫都可当着他的面称呼他“小李”的人物就会立即变得截然不同起来,他会立即抛弃了原先那种好好先生的声调和生意人带着满脸的露齿笑容。这种音容笑貌让民众们总以为“近邻”主宰着这个国家。

但是他的下属和顾问们却是知道,他或许是一个“近邻”,但是,对于工作,他却是极为认真。这或许和他曾主持过自己的企业不无关系,在私人企业之中,绝不准许任何事物被拖沓或者有损企业的行为,而又因国务院下属机构雇佣了大量“公司人”,直接导致这里的风气和中国传统官场风气的截然不同。

坐在办公桌前方直对着靠背扶手椅里的,是三位今天上午和他见面的三个人。与他私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国会参议院议长章炳麟,他是李子诚在国会中最为重要的“筹码”,同样也是他的知己。另一位则是在这座官邸中的总理办公室主任张一麟,这里的工作人员,往往把他叫做“仲老”,另一位则是总理的国家情报顾问,财政部特勤局局长李四勤,虽说他算是国务院最年青的官员。但与一般年青人不同,他是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而且与他人不同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虔诚天主教徒,这或许和他在美国生活多年不无关系,虽说作身为特勤局局长,但是他在很多时候都是直言直语,甚至他对国人那种转弯抹角的心理状态并不理解,虽说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但是却有着其它人难以想象的天赋,他具有计算机一般的脑袋,再加上他的职业上的关系,使得在很多问题上,李子诚常常倾听他的意见,这样也弥补了他自身的一些不足。

从所周知,李四勤之所以受到总理的赏识,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曾是李子诚的下人,所以他极为忠诚可靠,且没有任何职权之外的政治野心。但有一点保留之处——就是对府方的人士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疑,甚至于厌恶的态度,这是立场决定的,因为在他看来,以袁世凯为首的府方是最有可能影响到他“主人”权力的一方,所以,他才会持以天然的怀疑和敌视,而相比之下,章炳麟的估价则较为温和,尽管他曾被袁世凯欺骗、软禁,但是在他看来,现在的这种政治局面得以维持,已经是中国之幸了,所以对他来说,他一直倾力于京城政治局势的平和,而不像李四勤一样以“国务=院一走卒”自许,至于张一麟,这位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同样也是总理的高级顾问之一的人物,则对很多问题都有着他自己的见解,不过在更多的时候,他往往会根据“上司”,也就是总理的需要来调整他的政治态度,就像现在,他全力接交府方人士,在京城中以总理代言人的方式和梁士诒一样为各自的“主人”维系政治团体的同时,又不忘交好对方,总之,他更多的倾向于平衡。

此时,他们三人坐在总理办公室时,面对着总理,正在对一些问题进行着讨论,如果“京中双麟”的话,或许他们谈论的是政治问题,但是牵涉到李四勤,这个被李子诚亲近的称为“阿四”的特勤局局长,却往往有着别样的意味,从所周知,或许除去内务部直属的分散于全国各省,每省不过数千人专职协助地方维持秩序、保卫司法、剿除匪祸的内务部队外,国务院根本就没有什么的军事力量,表面上看似拥有十万兵力的内务部队看似庞大。但却因其力量分散,且远离繁华城市,而不被视为“院方可住持的军力”,这或许正是当初袁世凯拒绝财政部要求设立税jǐng,而同时设立内务部队的原因,税jǐng不仅存在于全国各个城市,同样布属于交通要隘,一但某天因“政治需要”,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税jǐng可以在第一时间控制各个城市,而内务部队却因其主力远离城区。并分散于各省偏远地区以参加地方剿匪,因此,几乎不会对zhèng fǔ构成太大的威胁。

不过,没有表面上的军事力量,并不意味着在国务院的手中,并没有其它可依持的力量——内务部zhōng yāngjǐng察总局、财政部特勤局这两家机构便是国务院可依持的强力机关,前者在京城内拥有近三千jǐng察,于全国各省省会、大城市皆设有分局以及特别行动队。或许无法同军队相比,但是却没有人怀疑,至少其在保卫国务院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至少在特别时期国务院有一定的自保之力,至于财政部特勤局,这个机构除去大量的准军事雇员外。最为紧要的一点则是其拥有的分布于全国的情报机构,前者是握紧的铁拳,一但需要就会迅速出击,而后者,则是国务院的眼睛。它会死死的盯住每一个人,以确保国务院的安全,也正因如此,才会使得此时这间办公室,看起来与往rì有所不同。

把办公桌上一堆十分清晰的照片聚拢起来之后,李子诚将照片递给了李四勤。他站起来接过这些照片放进手提公文包里。

“好吧,”

沉默片刻,李子诚则缓慢地说道,

“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了,远征军在法国,随着霞飞的刻意压制,使得远征军在未来几个月内。不可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由此远征军的工作,也就靠一段落!”

张一麟看了一眼李四勤,点了点头,过去,他只知道特勤局在国内设有情报网,可是没想到,现在特勤局竟然把他们的情报网一落撒到整个欧洲。

心下惊讶着,张一麟清了清嗓子说:

“总理,或许远征军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法国已经同意我们派出第三批十五万人的远征军,同时希望与我国商谈第四批远征军的组建和派出问题,我想这仍然需要国务院加以配合。”

对张一麟的看法,李子诚点了点头,只是说了声:

“嗯,一如既往的,我们必须要全力配合。”

在说出这番话时,李子诚的脸sè显得有些不太自然,终于,需要面前的事情终于需要去真正面对了,想着需要面对的事物,李子诚用食指轻点着靠背椅的扶手,随后说道。

“好了,现在,我们需要把问题转回来!”

一句话,换来的却是办公室内的一阵沉默,当章炳麟、张一麟两人沉默下来的时候,李四勤则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带来的消息,所以,才会有了现在这场四人会议,他的那个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里的静寂。

“过去,正是因为远征军派出,所以国人都把视线投向远征军,对总统府来说,他们之所以收敛手脚,就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他们需要和我们协调一至,第一批,江苏派出三个师,第二批,江苏派了一个师,第三批,江苏有五个师,第四批,江苏是四个师……”

接连说出这些话语后,李子诚无奈的苦笑一下,最后他却是苦笑不语了。之所以苦笑,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当初之所以答应袁世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赌的是历史,可偏偏历史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只是历史的发展,甚至还包括袁世凯的身体。

原本在历史上,袁世凯应该在两个月后死亡,可是现在,袁世凯却全不见病重的模样,袁世凯不死,意味着他有充足的时间借参战“收拾”江苏陆军,参战将会打出一支国家军队,这是现在举国皆知的事实,军队不再是某人某人的私军,随着远征军的大量派出,派系、地方的军事力量被一步步的瓦解了,随着编制的打乱,又使得其派系、地方sè彩被进一步削弱。zhōng yāng掌握着军队的军官和兵员补充,并借此确立了zhōng yāng对远征军的控制。

原本这应该是李子诚借助袁世凯之威达成的收军队为已用,建立国家军的目标,可是现在,却要落得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这不能不让他以苦笑相对,甚至没有任何办法,原因非常简单,他是第一个出面支持的,为了大局。同样也是为了苦心构建多年的名声,都不容许他现在出面反对。

“到年底,江苏陆军也就派完了。”

章炳麟倒是说了一句实话。

远征军派的越多,江苏陆军就会越来越远,尤其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大量zhōng yāng补充军官、士兵进入部队,其结果必然是江苏sè彩,准确的来说是“国务院sè彩”越来越淡。袁世凯对江苏陆军的掌控也就越来越强,到了那时,对于没有了牙齿的国务院,袁世凯也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一但袁世凯肆无忌惮了,他会做什么?或许别人猜不出来,但出于对其的了解。章炳麟还是能猜出一些,只怕到那时,总理……心想着,他朝着总理看去,这位总理什么地方都好。就是私心太少了,若不然,可想着,他却还是苦笑了一下,若是他的私心和别人一样重,恐怕也没有他的今天。

“唯天下至诚能胜天下至伪。唯天下至拙能胜天下至巧!”

曾国藩的信条同样也是眼前这位总理的信条,可……

“总理。”

再一次打破沉默后,章炳麟开始在心下仔细斟酌着自己的言辞。

“现在,咱们恐怕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说着,章炳麟站起身来,绕过办公桌走到挂着一副中国分省地图的墙边,站在地图边,他的手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省份说道。

“现在。通过一年的努力,咱们控制了全国十五个省的省议会,在七个省通过协调地方政治力量,占有一定优势,所以,在全国,于政治上,咱们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

作为国会参议院议长,章炳麟自然更强调政治,在总理认真听取时他一边指着地图上的这些地区,一边说道。

“而现在,我们必须要在有人试图打破国内的政治平衡局面时,把新的事物引入到中国政治之中!”

转过身去,章炳麟再一次走到总理的办公桌前,看着坐在那的总理说道。

“宪法!”

肯定的道出两字之后,章炳麟又一次强调道。

“我们必须要立即举行全国xìng的制宪会议,不惜一切代价的推动宪法的制定!”

听着章炳麟的建议,李子诚却是沉默了,在沉默片刻之后,他站起来来,然后走到直连着天花板的弧形落地长窗跟前,他有这种边踱步边思考的习惯,而且思考时,他往往会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思索着。

事实上,如果有人大街上观察的话,人们实际上看不到隐藏的小楼背面的椭圆形办公室,但由如果从数百米之外的一些较高的建筑上,却是可以看到这个窗户,因此这些窗户上早就装上了厚达十数厘米的防弹玻璃,以防狙击手试图进行远距离shè击,而因为工艺的关系,这防弹玻璃并不是纯sè的,所以当他走到窗户跟前时,透过窗户照shè进来的蓝绿sè光线使他已经的脸上显得格外有些发青,甚至有些难看。

“宪法!”

喃语着这两个词,李子诚的脑海中想起去年自己着力推动那个由国会以及各省代表参加的制宪会议的无果而终,尽管制宪会议受到袁世凯的口头支持,可是,最终却因为地方的反对,甚至连召开都未召开,只是放了一个风声,便宣告流产了。

现在,对于制宪会议袁世凯依然是口头上的支持,可也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通过一年多府院政治,府方的那些人早就从外国顾问那里获知,国务院之所以全力推动宪法,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中国需要,二是国务院需要,一但宪法制定,那么袁世凯试图挑战的将是受全国各省批准的宪法,其阻力将远超出他的想象,或许宪法可以制衡地方各省,但对zhōng yāng同样也是钳制,一开始袁世凯没想明白,现在其岂会不明白,这明白这一切后,又岂会向初时那样支持?

没有了袁世凯的支持,制宪会议……

思索着,李子诚却是知道章炳麟的意思,他的意思是通过地方包围zhōng yāng,进而迫使zhōng yāng在制宪问题上做出让步,准确的来说是以势逼袁,如果全国有一片的省份通过某一部宪法,那么,……可,没有全国各方人士共同参与商讨、制定的宪法,那部宪法合法吗?有约束力吗?

就在这时,李四勤却在旁边轻言一声。

“总理,也许并不一定需要地方各省通过共同宪法,可以考虑由各省通过各省的省宪!以省宪制省,进而谋求国宪制国!”(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