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

新纪元1912 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7:49 来源:笔趣阁

第108章什么最重要(第一更)

“要知道,这,可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一句话,从李子诚的口中吐出,然后又感叹的说一句。

“咱们开给那些高级技工一个月五十块钱工资,开给机工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工资的时候,为什么藕初你会赞同?”

“因为公司需要这些工人”

穆湘玥立即开口说道。

“现在,公司是还没制造出机车,可是现在公司却能够使用这些工人生产出纱机、面粉机械,到明年六月,公司能制造20万绽纺纱设备,仅此一项,公司获利就可超过240万元,而面粉机械又可令公司获利超过60万300万元的纯利润只是两千一百二十三名工人在8个月中创造,所以,他们值这个价”

看一眼李子诚,穆湘玥心里忍不住嘀咕着,高薪引进这批工人,怕是你做的最划算的一笔生意,至于其它的,包括铁路基本上不是亏本生意就是短期内见不到成效的生意。

“嗯,这是两千多名工人,8个月就给公司创造了300万的利润,平均每人创造了1400元以上的利润,平均每个月,就算是180元吧,如果咱们有20万这样的工人,一个月,就能创造3600万的利润,……”

肘拄桌面李子诚点点头,在嘴边做起了算术题来。

“董事长,算术不是你这样的算的,咱们要考虑到市场,不能只考虑到生产”

又一次,穆湘玥意识到自己的这位经理,压根就不懂经营,这也是他为什么当甩手东家,把所有的事物都交给自己的原因,可当甩手东家,就当甩手东家就是了,可偏偏却还……奇思妙想不断。

“市场”

双眼一睁,李子诚又是一笑。

“市场大的很,两年,最多两年以后,咱们要面对的市场,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市场,知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不是市场有多大,而是咱们的生产力有多大,能不能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展自己,要是……”

开玩笑,两年以后,一战打响,欧洲列强陷入战争,对华商品输入降底到有史以来最低点,仅只是国内市场一年就是十几亿元大市场,而且还有庞大的海外市场作为支撑,历史上日本工业大发展,正是抓住了一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突然,话到嘴边,李子诚一下顿住了,整个人陷入沉思之中。

日本

对,就是日本一战前,由于日本国内利润先天不足,而从国外掠夺的利润又用于资本积累,使得利润率下降更为,为了使经济正常运转,日本必须不断从国外掠夺,日本商品,除在中国拥有特权同时用廉价而霸占一定市场外,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多少竞争力,其自身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机器、引进资本,一战前,日本外贸连年入超,国家财政不足清偿外债利息而面临破产的境经。

而最后挽救日本的正是一战的爆发。一战的爆发为日本带来巨额利润,一是欧洲各国向日本大量订购军用品物资,二是欧洲各国忙于战争,而几乎停止商品输入,从而为日本商品在亚非扩展市场创造了机会,正是一战催生了日本工业的飞速膨胀。

脑海中浮现出大学时关于日本经济讲座时,那位讲师提起的日本经济发展起源,李子诚的眉头一皱,如果**公司能迅速发展起来,工业产能迅速增加,便很有可能斩断日本的工业经济发展,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一战时,各国机械输出的停止,使得中国企业为扩充产能只能进口日本机械,而本国商品产能的不足,又促使国内只能放弃因二十一条而起的“抵制日货”,使得日本货占据了中国的市场,可以说,正是中国的市场滋养的日本工业,而最终,被中国市场滋养的起的日本,又为独占这一庞大市场入侵中国。

而反观中国,尽管欧洲列强由于集中注意力于战时生产以及运输船只短缺,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从而为华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一个机会。尽管及早向国外发出了设备的订单,生产设备仍主要来自国外使得大多数新工厂的开业不得不等到战争结束,订购的机器实际到达之后才开工,而这时却又恰好错过了宝贵的黄金发展时期,而战时积聚利润,又被工厂采购设备,资金的耗尽使得企业无法抵御战后外国资本的低价倾销,从而造成战后民族资本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市场,正是市场改变了中国两国的最终命运。

假如说,**公司现在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机械制造业,那么就可以在两年后,向国内企业提供足够的机械设备,这样便可以阻断日本机械的输入,而中国轻工业崛起的同时,又可以阻止日本轻工产品的输入,甚至可以向国外出口,在国外同日本货争夺市场,按照这种思路,就应该是……**生产机械、国商专注轻工,两者一但合力,再加上国内抵制日货的大前提,日本工业经济根本不可能再有一战时急剧膨胀。

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假如说,中国的轻重工业都数倍于日本,那么日本还敢于入侵中国吗?

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一个连锁反应的时候,李子诚突然发现**,不对,准确的来说是自己,自己现在即将开创的事业,不仅仅可以为中国打下一定的工业基础,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变历史,挽救数千万中国人的生命

“对,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就在心里对自己这般自语的时候,李子诚却听到穆湘玥在那里开口说道。

“谁能保证两年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市场,现在咱们就像是拾漏一样,用分期付款去和外国洋行抢市场,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咱们一定会面对他们的倾销,到那时……”

“不用担心”

李子诚笑摆了下手,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市场大的很,只要这两年,咱们能撑下去,就能不用担心将业,咱们现在要专心办好下面几件事,一是到1915年元月,咱们要把铁路修到西安,这是重中之重,这样咱们的将来就能顺着铁路把沿线工业带的产品铺到陕西,甚至甘肃、四川,第二件事,就是港口,这两件就基础建设,交通不解决,商品就运不出去,设备也运不进来,第三件就是要把钢铁厂建好,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钢铁,嗯,还要建一家电解铜厂,生产电机还需要铜,第四件事,就是机械厂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扩大,第五件事,就是机车厂和造船厂,这两件也要抓紧时间办,这两个和铁路、港口是相辅相成的……”

接连一股脑的吐出公司未来两年要办的事情时,穆湘玥在合笔记录的时候,却把眉头微微一敛。

“这些工程要是办起,恐怕资金方面会有问题尽管公司的资金充足,但是如果要办这些事情,恐怕还是有些紧张,更何况现在公司还准备办一家银行,银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准备金,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附属中小型配套工厂,资金充沛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唯一前提,而且,”

穆湘玥又一次把话题转到了之前两人的争论上。

“你还要办大学,还有中小学教育,这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或许……”

不待穆湘玥把话说完,李子诚便把打断他。

“学校不能停,这些学校是保证未来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根本保障,没有他们,咱们根本就不可能在未来七八年内实现真正的膨胀式发展,宁可少办一座厂,也要保证沿线的教育推广,还有大学的建立,没有钱,嗯……”

沉吟片刻之后,李子诚又继续说道。

“等明年咱们的工厂一个个的开始投产了,可以考虑用企业作抵压,抵压给银行贷几笔款子,即便如此,咱们也要把这个教育办下去”

或许是怕穆湘玥还不能理解自己的用意,李子诚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藕初,你知不知道,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嗯?”

“人才”

学着葛大爷的腔调,李子诚重重的一哼。

“只要咱们抓住了这两字,公司的未来就会前途无量,这人才不单单是指将来培训出来的大学生,更重要的是技术工人,这几年,咱们要是能培训十万中学生,五六年后,公司至少能得到六万熟练技术工,两万五千名技术员,一万名教师、基层管理人员,还有五千大学生,这些人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啊”

一声感叹之后,李子诚又认真的说道。

“所以说,教育,教育才是强国之本哪我的穆藕初同志,所以……”

认真的的看着穆湘玥,李子诚继续说道。

“我准备过几天去一趟青岛,专程去和德国人谈合办大学的事情”

(第二更了,提前求二月份月票)。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