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新纪元1912 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第153章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第二更!求月票!)

4月2日,天阴沉沉的,毛毛细雨一直下个不停,在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福开森路两旁尽是各式欧式洋房,而且更清净幽雅。

刚刚从日本返回上海的孙中山刚一回到上海,便来直接从码头来到了位于福开森路的黄公馆,当晚便同黄兴等在,在黄公馆开会研究对策。

在听完黄兴关于宋二被刺的经过以及宋案初审的情况后,沉默良久的孙中山用极为缓慢的地语气说道。

“袁世凯之所以敢于如此胡作非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方略不行,这其中,我将临时大总统一职让于袁世凯,是我犯下的最大的政治错误,从袁世凯的行为来看,他是想彻底铲除南方**党,推倒民治、恢复帝国,现在暗杀钝初只不过他阴谋中的第一步,我在船上的时候,曾听闻袁世凯正欲同五国银团达成借款协议,这是为了打内战作准备的第二步,再往后,肯定还有第三步、第四步……看来,我们**党人非得用武力倒袁不可了”

孙中山的话像风一样在房间内回荡着,只激的在坐众人心中一时难以平静,事实上对于宋案,从案发至今他们仍然在争执着,虽说陈其美多次喊着动兵讨袁,再举**之计,可却被其它人压制着,而现在孙丈夫一回国,就……

“上海及南方各省**党人均持以法律解决为主策,况且目前凶犯已经在押,罪证确凿,法律斗争极为有利,一但真相大白,自或以法律逼之”

黄兴说着,扫了一眼在座诸人。

“不不,依我之见,对于袁世凯,是非用武力不可,我们应该立即组织军队”

孙中山的语气很平缓,态度却十分坚决。

“丈夫现在民国已经成立,法律非无效力,对此问题,宜持以冷静态度,而待正当之解决。””

见他似有些不快,黄兴略为迟疑一下,说道。

“再则本党所掌握的军队不仅数量少,且有一大部分尚在训练之中,势单力薄,恐难以同北洋军作战,我等仍主张以法律寻求真相,若袁世凯确系幕后主指,自当以法律惩袁,逼袁下台,送其上法庭”

“各位,我认为,在今日之中国,对于像袁世凯这样一个独揽军、政、财大权,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窃国大盗逆贼来说,法律是制裁不了他的,甚至动不了他的一根汗毛”

见自己的意见被反驳,孙中山仍然坚持着先前的态度,用凝重而带着一丝悲痛的口吻说道。

“我们不能一错再错了,只有揭旗讨袁,举兵北伐、才能救党救国”

一时难以平静的孙中山,这时转身走到书桌前,展开一张纸,拿起毛笔写道。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写完这张挽联之后,孙中山用力把笔搁在笔架上,小心地提起墨迹未干的挽联,轻轻的挂到墙上去,看着那些依然坚持选择以法律手段解决的同志们,不禁出声怒斥道。

“人面兽心的窃国大盗翻云覆雨的巨奸大贼我要马上组织军队,非去讨袁不可”

“非讨袁不可”

作为孙中山忠实的信徒,陈其美立即跟着大声喊道。

“为钝初兄报仇,兴兵讨袁”

就在这时,漆黑的天空滚过一阵轰鸣,民国二年的第一声春雷在上海城的头顶炸开,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电闪雷鸣。风刮得更大更起劲了,绵绵细雨倾刻间化成一场大雨,寒风裹着倾盆大雨哗哗直下。

这一场春雨好怪

它濛濛的,黑黑的,像一块广阔无垠的黑布,将天地都包围起来,使人分不出南北东西,辩不清房屋街衢。又像将一砚墨汁倾泄宇宙,它要染黑天地间的一切,它还要将活跃着万千生灵的人世间涂抹得昏昏惨惨、悲悲戚戚。

这一场古怪的春雨,无情地鞭挞着世间的一切。刚刚返绿的苍翠的树叶被打落,修长的斜枝被扭折,一些小树被连根拔出,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呻吟,令人惨不忍睹。

更多的树木,在狂风中被吹得左右晃荡,似乎在这一瞬间绚丽的憧憬打碎了,美好的气象破坏了。

可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似乎还不甘心,还不解恨,它下得更猛烈了,时时夹着呼呼的声音,变得格外的凶恶可怖。它像是要摧毁这片土地,动摇这根已成奄奄一息的国脉。万物在悲号,人心在颤栗,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哀哀欲绝的抽泣声,合着这往年罕见的大雨惊雷,是如此的凄怆,如此的惊悸,如同天要裂溃,地要崩塌,如同山在发抖,水在呜咽。

它使人们猛然预感到,这立国不过一年余的亚洲第一共和国,将要和那个被一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生命,和那这个铁心保护它、并将他引入一个全新轨道和未来的人一道,坠入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坠入黑暗的未来

窗外春雨纷飞,关起门来,李子诚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读着从保安部送来的各地报讯,以便从中觉察出一些异样的气息。

而这些报纸摘要上,除去各方对宋案审判的反应之外,更多却是各方的争执,在一百年后,宋案是个迷团,而现在同样也是一具迷团,果然如世人所言,“宋案实是百年难解之迷”。

对于幕后主使,这报纸上有人说是袁世凯,也有人说是孙中山,也有人说是陈其美邀主,也有人说是洪述祖邀主,每一份报道分析都让觉得字字在心,句句入理,与过去所读的历史书上“官方论证”大不相同。

“可惜了”

最终看着那一份“孙文今天抵达,接管国民党”的报道,李子诚禁不住一叹,回国的这一年来,自己曾无数次痛苦地回想过未来几十年时局走向,同样的也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是陌生的,与历史书上的描述又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自己却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明知道未来的发展,可还偏偏对这个时代生出好感呢?

每天,看着报纸上那些国会议员们对政府指责,看着那些人在报纸对大总统、对官员发难,可偏偏自己却喜欢这一切,喜欢……

“一切,都要结束了”

惘然一声叹息,李子诚痛苦的闭上眼睛,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为了加强自身的国学素养,自己从头至尾读了《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从这些史学名著中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诀窍,从中获取借鉴。

可在真正通读这些书籍之后,自己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因为在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同时,自己同样了解未来,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两年后,袁世凯就会死去,四年后,因府院之争导致的张勋复辟,会令中国陷入真正的军阀混战时代,上千万平民弥难于混战之中,在随后的十年混战之中,中国的经济、国力将会急剧下降,整个中国的经济都将陷入崩溃的边缘。

十年后呢?

中国再次进入黄金十年,可接着,一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惨烈至极的抗日战争就会爆发,八年抗战之后,中国的经济彻底崩溃。

此时,李子诚也想到了宋教仁,想到了这么一个以宪政为最高追求的政治家,可是在十三天前,一声沉闷的枪响,一颗罪恶的子弹,不仅中断了宋教仁的生命,也中断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有希望纳入世界民主规范与轨道的进程,打碎了无数仁人志士美好的民主梦想。

对此,无人知晓

不过,这对自己来说,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救他呢?为什么自己就不能送一件防弹衣给他呢?”

这些日子以来,每每想到宋教仁的死,李子诚的内心便陷入一阵懊恼之中,也许自己没有能力保护他,但是自己有防弹衣啊那是飞机货柜中的,如果给他送一件防弹衣的话。也许,他根本就不会死

如果他不死的话……

可现在这一切都晚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连云港,保住陇海,在未来这兴国经济崩溃的时代,能够保住中国的经济的一丝元气,保住中国复兴的希望。

心下思索着这个问题时,李子诚再一次拿起桌上的那本《道德经》,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自己一直沉迷于国学之中。通过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看到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的道理,也正因如此,自己才会把这本书置于桌上。

与其它人崇尚以强制强不同,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至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

想到这里,李子诚兴奋地在《道德经》扉页那“善学、善思、善言、善行”下方写下八个字。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写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李子诚只觉得胸中的郁结解开了许多,同时双目中闪动丝许野心。

第153章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第153章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