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78章 青年之择

新纪元1912 第178章 青年之择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南苑军营。(.)

是历史上历代皇家军队的兵营所在地,这里现在的那些西式红砖营房还是清末编练新军时禁卫军的兵营所在,民国建元后,禁卫军遭到遣荼,随后南苑军营驻进陆军第一师,随后慢慢的部队被调出了这里,直到军官、士官模范团建成之后,南苑军营方才再一次热闹起来。

对于1916年的中国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南苑军营几乎是中**队军官、士官的母校,按照陆军部的章程,陆军派遣军官需经由军官模范团培训半年后,方可进入基础部队,而各师同样需推荐士兵进入南苑军营接受士官培训。

而现在相比过去,虽说南苑军营的营区并没有扩大,但是营区修了许多新的楼房,那些旧式的军营根本就无法满足rì益庞大的军官模范团、士官训练团所需,在这里,军官们接受更为严格的、德国式的军官教育,而士官们则于此接受基本的班组作战训练,学习如何在战场上协助军官指挥部队、如何修建工事、如何组织进攻,如何cāo作机枪。

尽管无论是军官模范团还是士官训练团,开始时不过只是袁世凯为一已之私创建的机构,但事实上,经过两年的整理调整之后,尤其是其引入了大量德国教官实施严格的德式训练章程之后,即便是当初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队的战斗力。

这或许正是无心插柳的收获。

战争从来都是极为残酷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远征军编遣之后,对于引入江苏陆军强调“军官带头作用”的远征军来说,军官的带头意味着牺牲,大量的军官伤亡,使得后方不得不加大军官的培养力度。

在民国四年全国各军校的招生不过千余人,而在民国五年,各军校招生总名额却达到五千人之巨。可军官的培训却是需要时间,为此,最简单解决办法,就是训练学生军官,那些接受过高中或以上教育的年青人,可以在短训之后,成为一名勉强合格的军官,因此。考虑到战场伤亡,在民国五年一月,陆军部同意模范团直接招收青年学生作为补充军官。

民国五年的中国,并没有多少高中。高中都集中省会或少数几个大城市,高中生的确是相当稀罕,第四期军官模范团中两千人的军官队伍中,不过只有五百名高中或同等教育程度的军官生,毕竟对于那些学生来说,更好的选择是考入大学,几年后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

而7月第五期模范团报名时,或许是受益于远征军的索姆河大捷和军人地位的空前提高,一大批青年学生报名加入模范团。尽管这些青年学生来自多省,但他们中的相当多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陇海沿线,得益于多年来对教育的重视,使得陇海沿线不仅拥有中国70%的技校学生,同样还拥有中国65%的高中生以及75%的大学生。

这些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新闻电影所感染,被报纸上那些极尽煽情的英雄们所感动,年青气盛的他们选择加入军队。挥师法兰西为国家效命,国家,对于这些心怀爱国之志的青年们来说,从来都是最能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名词。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远征欧罗巴、扬我大汉威!”

南苑军营内无处不在的标语,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每一个身在此处的青年们,他们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而这里作为一个“武魂”培育基地,每天。沉重的军事课业、军事训练都在紧张的进行着,毕竟,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他们只有半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军官课业和军事训练。

不过最近,作为模范团团长的蒋百里,却意外的发现。最近一个月,模范团内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至于是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他也不曾得知,只是出于一种军人的敏感,或许,那些军官生们训练更加刻苦、课业也更为努力,但气氛依然和过去有所不同。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dú lì,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用颤抖的手捧着这首刚刚从一位学生那里得到的诗句,蒋百里的眉头却是紧皱着,隐隐的,他意识到,或许,学生的改变正是因为这词,因为这诗句中透出的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对于青年人来说,有什么比国家更能触动他们的情怀呢?对于这些怀揣着爱国之情,投身军旅的青年来说,这首诗对现实的披露,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

“神州革新chūn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忠魂在;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念到这里,蒋百里的心头微颤着,这首诗的前半段是揭露现在国内的现实境况,而这一句话,却是鼓励青年人们为改变国家献身,这那里是什么诗,分明就是在鼓响战斗的号角。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jīng诚永不消。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sāo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rì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吟着这类似于战斗号角的诗篇,蒋百里的内心却是激荡着,而这种激荡更多的却是不安,这首诗会对青年人们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会不会吟唱着“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jīng诚永不消。”做出超出纯粹军人应做之事?

作为军官团团长,蒋百里比谁都更了解这些年青人,他深知这些年青的青年军官生和模范团的前几期学员截然不同。他们之中的六成以上,都是毕业自陇海沿线的高中学校,陇海的教育的jīng神所系就是“国家主义”、“奉献主义”,相比于他地子弟,他们更具爱国热情、更容易受到煽动,更关心政治,当然也更具——牺牲jīng神。

按照他收到的报告,在远征军于法国作战的时候。那些出身陇海的青年军官,更具牺牲jīng神,为了国家,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战场上如此,可……

看着这诗,蒋百里却不由的担心起来,一时间一种前所未有恐惧感在他的心下漫延着,他似乎看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青年军官们成为一场变革的推动者。

军人应该是纯粹的,且不涉足的政治的,军人的职责非常简单,保卫国家,而不是……

想着这首极及煽动青年军官情绪的诗词。整个人一时间却是心绪难平,他害怕这些极易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们成为……

“他们可千万不能……”

当夜幕降下之后,初秋夜,似乎有些寒冷,南苑军营内除去执勤的值星官外,其它的军士们,这会早已睡下了。繁重的课业和训练,几乎每天都榨尽了他们的jīng力,手持步枪在营区执勤的值星官在哨位上站了一会后,听到营房内的动静,便朝左右看去,见似乎没有什么动静之后,便冲着身后的营房挥了挥手,几个黑影便闪出了营房。

“你们去的路上小心一点!”

值星官看着这几名同学不无严肃的叮嘱道。那紧张的模样,似乎像是怕他们被发现一样。

“放心!”

“我们可都穿着便装,不会有人注意我们的!”

从这几人的对话中,似乎能看出,这几名军官似乎是想逃出军营,悄悄的出营。不知道是要去干什么事情,对于实施着严格的营务制度的军营来说,夜晚是严禁进出的,显然这几个人不是“乖乖服从的”角sè。

也许,他们出去是想找个jì院挥霍一下,也许是……谁知道呢?几个黑影悄悄的穿出营过,越过训练场后,依在墙头边,其中一人立即半蹲着,双手交叉撑于双膝间,立即有一人踩着他的手掌,借着他的抽力上了墙头,他们的动作极为迅速,一个又一个的越过墙头之后,最后一个人又在墙头上的战友的协助下越过墙头,显然仅从他们行动的如此迅速来看,他们绝没有疏于训练。

虽是城外,可深夜时分城外的主要街道上,一盏盏路灯依然明亮着,这些连绵的路灯就像是夜幕中的明珠一般,照亮了这座城市的街道,这些路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běi jīng这座城市在过去两年间发生的变化,和中国很多城市一样,现在这里同样在迅速发展着,电力,在这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开来。

在路灯的灯光的照耀下,几名身穿学生装的青年人快步在路边走着,似乎他们不过只是几名在学校呆的有些晚的青年,可是如果有人留意的话,会看到他们在不时用余光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尽管青年人们的的身上穿着便装,但是看着他们的腰板和走路的资势,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青年的身份来。

军人!

只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才会走出那种步态,如果是一个人,或许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偏偏这却是几个人,而在这个时候,街道上出现这几名青年军人,也许他们是夜间偷偷出营玩耍的军人,管理再严格的军营,这总是难免的事情,不过在这个初秋的深夜,在这个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却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青年人们很快拐入了一处漆黑的巷道之中,在黑暗的掩护下青年来到巷道的深处,然后在一个木门前,轻轻的扣了几下门环,扣动的声响很规则,显然有了事先的约定,当木门吱一声打来的后,他们便侧身闪了进去。

此时的独院内见不到一丝的光线,当他们在黑暗之中推开独院内的正房的房门时。才透过一道光线出来,在他们走进了房屋之中,便迅速随手关上了木门,原本透过一丝光亮的独院再次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而此时,在这个房间内,却已经坐着二十几名青年人,他们中有人穿着军装,有人穿着便装。从他们身上的军装来看,他们中有内务部队的军官、有陆军部的参谋军官、甚至还有jǐng察,他们共同的特点——年青,最岁最长者不过三十来岁的模样。最岁最轻者不过才十**岁。

此时这间办公室内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这些青年人们大都是吸着香烟在那里沉思着,而其中一位身穿内务部军装剃着军式光头的中校军官,同样在那里凝眉思索着。

“在未来的中国全体国民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国家体制是好的,国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而现在的现实是,志士们通过努力,确实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清末式的虐民官员,依然充斥着国家上下,从上至上诸多官员沆瀣一气背弃了共和、平等的初衷,而这些人更是控制了国家政权,即便是总理意图改选国家、造福民众。亦受到诸多制约,如若长此以往下去,占人口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却陷入了工资奴隶或农业奴隶的状态,这不仅会使得社会发生分裂,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发生一场新的暴力式的革命……”

穿着一身西装的赵连佑看着在坐的诸人说道,如果说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恐怕就是他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国家改造”。国家改造是由国社党提出的一个扬溢着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sè彩的国家改造方案,而那个国家改造直到现在从未曾实施过,那不过只是国社党的一个远期目标罢了,或者说是一个理论。

“当前,我国之要务,一为对内修以民权。二为对外争取族权,对内,要改善人民贫苦之生活,实现国民真正之平等,剃除国内**、恶吏,对外,则采取强硬外交,坚决悍卫国权,收回国权……”

而在赵连佑讲述着他的构想的时候,坐在其对面那位军衔最高的中校军官却是沉默不语着,他只是静静的吸着烟,似乎是在思考着。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总理明白,我们之所以在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中国扫除发展障碍,剃除贪官污吏,如此,中国才能在总理的领导下,实现国家改造之目的,建议全新的中国,对吗?蒋总队长!”

望着蒋志清,这位出身自江苏陆军的第一总队总队长,赵连佑的神情显得有些迫切,自从那rì他吟出那首总理的诗作之后,他们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们相信通过个人的牺牲,也许可以改变这个国家,扭转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不想牵涉部队!”

端坐于椅上的蒋志清用极为平缓的语气说道,两年前,他同样也是一个革命者,可是现在,他在他决定作一名纯粹军人的两年之后,终于,他身边的同僚们,再一次将另一个选择交到了他的面前。

作一名纯粹的军人,很简单,同样也很单纯!

“长官,您错了,”

李扬扭头看着长官,用冷冷的口吻说道。

“我们这么做,正是为了他们!”

“是的,长官,士兵们都是出身贫苦人家,他们甚至羡慕远征军的士兵可以用战死的方式为家人尽孝……”

“我们是军人!”

再一次,蒋志清又为自己寻找了一个理由,尽管他同样反感现在的时局,同样也认为,一场变革或许可以扫清总理执政的道路,但是——军人!这事关军人的荣誉。

“可作为军人,我们能无视国民的痛苦吗?能够让我们弃中国于不顾,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这个国家的话,那么就必须轮到我们挺身而出!”

“是的,长官!”

这时那几名南苑学兵队的学兵更是激动的说道。

“没有内务部队的支持,单靠我们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两个月前,这个小团体之中,不过只有几名内务部队的青年军官和几名国务院的青年官员们,可是最终,真正掀起这场狂热的却是南苑模范团中的那些青年学兵,相比于内务部队的青年军官,他们更冲动、更充满热情,也正是他们提出了这么一个计划。

“长官,没有您和第一总队的支持,这个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

见长官依然沉默着,一名学兵用激动的口吻说道。

“长官,即便是只剩下我自己,我也会行动的!”

“我也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