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24章 谋国之叹

新纪元1912 第124章 谋国之叹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民国五年,丙辰年,chūn夏之交。běi jīng。

接连几rì的风沙弥漫,街巷、房舍、树木都被蒙裹在黄澄澄、浑浊浊的雾帐之中。行人显见得少了;穿梭在街巷里的黄包车,敲打着清脆的铃声,匆匆隐现;天空没有飞鸟,风不时地发出哨音……

“讨厌的秋天!”

有人这样诅咒。

打从清末蒙地放垦以来,最近几年,每到chūn秋两季,从蒙地刮来的风总会卷来一阵阵的黄沙,风沙卷起之时,这天地间,就像是给蒙了一层黑纱一般,遮云蔽rì的,全是一副不见天rì的浑混沌模样。

chūn天弥漫的风沙,不单给京城蒙上一层yīn沉,同样也给内城的zhōng nán hǎi,这座几百年的皇城,给蒙上一层浑浊的黑纱,而此时这座古老的皇城,现在的大总统府内却是一派冷清。

已经做了五年的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大约是受着天气的影响,整rì整rì地没jīng打彩,连那最近年余那越显肥胖的身躯也跟着萎缩低矮了,脸膛虽说不见瘦削,可他脸上却是见不到什么神采,甚至就连那双似能看透他有心肺的眼睛,也跟着失了神,人仿佛是在几天之间,完全老了一圈。

才不过五十八呀,正值风华正茂!

清晨起床之后,看着镜中自己的模样,袁世凯如此嘀咕着,原本,他想到zhōng nán hǎi的花园中散散心,可是。望着室外浑浑浊浊的天气,顿时没有了什么心思的他索xìng把门闭起来,不出去了。

在居仁堂的小书房内,坐在桌子旁,想静下心来办点别的事,但袁世凯却发现自己的思绪却又乱了,乱得不知办什么才好?

为此他有点嗔怪自己:

“今个,我这是怎么啦?”

何止是今个,在过去的半个月中,袁世凯发现自己的气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虽说现在他一天还吃着一只烤鸭,偶尔的还能吃上一只烤兔,甚至吃上几斤牛羊肉,虽说这胃口依在,但是这jīng气怎么总像是差了点呢?

尤其是胯间的难言之痛,更是一rì甚于一rì,这身子骨,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过才五十八啊!

就在这个念头再一次涌现时。原本刚刚端起宫中的御厨做出补汤的袁世凯,却是一失神,把手中的白玉杯给打碎了,随之,他那原本就没有什么jīng气的脸sè,随之变得的煞白起来。那个袁家的秘事,再一次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多年来,河南项城袁氏一族虽然官运亨通,但大多短命而亡。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不足40岁便去世,叔祖袁甲三57岁时死亡。生父袁保中活不过51岁,嗣父袁保庆49岁时散手人间,堂叔袁保恒仅活到52岁。四代人下来,关于”袁家人活不过六十岁”的说法成了许多人知道的秘密。

而现在……他袁世凯已经五十八岁了!离那个大限,只剩下不到两年了,这……联系着最近身体的异常。瞬间,袁世凯的心下便凉了起来,自打从就任大总统之后,这年龄一点点向60岁看齐了。

现在,身子骨也不如从前了……

想着将临大限的年龄,一盆冷水,当头从袁世凯的头上一下浇了下来,只浇得他从心凉到脚底。深深地呼出积在胸中多rì的郁闷之意,和着对生命的提忧,只让他一阵心烦意乱。

此时,窗外的风停了,沙也消了。蓝天又成一片,白云于空中浮游着,可这一切,对袁世凯来说,却没有任何吸引力了。

大限将近了!

活而患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五十八这个年岁忧死尚远,可对于袁世凯而言,这个rì子却是近了,近的他自己都不敢去相信,不愿意去想象。

“五十而知天命”!

转眼已经五十八岁了,五十岁时,袁世凯就知道自己的去从了,所以,他从不会遇事慌慌张张的,不仅如此,面对人生起伏,他总能坦怀以对,虽说心有不甘,但至少还能忍受,而且他是有这个能力的,他相信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即便是当年因足疾要”回籍养疴”了,他也在心恼之时,安然接受,等待东山再起之rì。

可现在不同,现在的他不再是当年那个靠着”清廷”的袁大人了,他早就是把”满清”逼退位的”袁大总统”,现在作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他是去面对一个央央大国的兴衰,对待亿万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个人的千古恨,而是国家兴亡。

虽说读书不jīng,但袁世凯也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三岁的娃娃都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他这个知书达理的人不懂?

他懂,所以,他比谁都想把这个国家给cāo持好,从朝鲜归国后,于小站编练新军,是为了强国,所以,他成了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的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

庚子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参预政务大臣等八大臣后,对各项新政,袁世凯更是事事率先倡办。清廷革创之政,几乎均出已手。并且尽量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谅解,以便推动保守的渐进改革。

再到后来与南方的革命党合作,推翻满清,为的还是国家,甚至到后来镇压”民二叛乱”,同样也是为了国家。他想把国家办好,想把这个沉沦的国家建好,而且也一直如此努力着,再到后来,邀请李子诚进京,继续尝试着的早已看透的”mín zhǔ”,暂时放弃”zhōng yāng集权”,接受李子诚的”缓集”之策。有那一个不是为了国家呢?

回想着过去三十余年间所作所为,袁世凯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做都是为了救国之行,而这么多年下来,这国家的时局,又cāo持的如何了呢?

国家似乎正在一步步的步入正轨!

于国际上,现在远征军于欧洲为国酣战,国家地位rì升,过去那些扯鼻子瞪眼的各国公使,说什么话都是客客气气的,有商有量的。有时候,中国只要表现出强硬之态,他们就会作出适当的让步。

于国内,国内的经济实业可谓是突飞猛进,全国各省每月千家工厂开业,在收回关税、废除厘金、减免苛捐的同时,国家税赋rì增,财政宽余之数。远超过世人想象,不出两年,zhōng yāng岁入即可达十万万之数。

除去在如何恢复zhōng yāng的权威,以及恢复国内统一的政治秩序,处理好zhōng yāng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zhōng yāng和地方依还有些纠葛之外。现在的中国可以用国泰民安加以形容,老百姓的rì子,也远好过晚清,这国家正在朝着”太平盛世”一步步的走着,虽说困扰他数年的政党与政治、zhōng yāng与地方的问题依还没有解决。但袁世凯相信,这一切总能解决,到最后他一定会留下一个”太平盛世”于国家。

到那时,史书提及袁世凯时,一定会用拨乱反正、一统中华、袁氏盛世来形容,他就是中国之华盛顿。中华民国之”太祖”,中华盛世由其而建……可……

老天却没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啊!

“六十啊!”

念叨着这么一句话,袁世凯本来就粗短的身材更显得又短了一截;眼神也疲惫了,眉鬓间的皱纹似乎在这片刻之间,更多而且又更深了。

“哎……”

长叹一口气后,袁世凯的眼神也显得呆痴了,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侍从是什么时候。把地上碎裂的白玉杯给清扫干净,只是在那里独自品味着大限将至的苦涩。

“大总统,徐顾问求见!”

这时,门外侍从的话声,打断的袁世凯的浮思。

“哦,请他进来吧!”

徐顾问,是徐世昌,恢复国务院之后,国务卿的位子自然裁撤了,而徐世昌则成为了”大总统特别顾问”,于总统府地位甚至在总统府秘书长之上,而徐世昌对这一安置似乎也不甚反对。

在袁世凯等待着徐世昌进来时,在这处办公兼卧室的居仁堂,显得静悄悄。徐世昌被领进来的时候,袁世凯正坐在书房内,整治了一番烦乱的心思后,袁世凯见徐世昌进来,忙起身道:

“菊人兄,你怎么来了?”

“听说大总统身体不适,我来看看你。”

徐世昌连忙应说道。

“点点小病,何必放在心上。”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病小也小视不得!”

袁世凯笑了,用轻松地rì气说:

“人生不能无疾病,生死殊不自料!以予自问,虽才不足望古并世,似无居予右者。然,任事凡四年,志未尽展,设我去位,代任者虽已预举,其名藏之,然而,其才力或尚逊于予。中国后来安危,正难预卜耳!”

说这番话时,袁世凯的神志由轻而沉,双眉也渐渐锁了起来。

徐世昌见状,心里一惊:

“刚刚还说是小病,怎么一忽儿又惦记起身后事来了,难道他真的知道自己不行了?”

而这时徐世昌正想进言劝说安慰,袁世凯却开口说道。

“让菊人兄见笑了,由感而伤罢了!”

摆着手,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纠葛下去的袁世凯显然不想再谈这个问题,同时把话一转。

“菊人兄,这外间最近有什么事吗?”

这么大的中国,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有,但也不多,不过体谅他心思的徐世昌脑子一转,连忙回答道,

“大总统,可知前几天,惹的沸沸扬扬的“起诉案”!”

“你是说一个毛头律师要起诉国务院一事?”

那rì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时,袁世凯的心下首先想到的是“荒唐”,随后,在又是一阵幸灾乐祸之感,他甚至能想象得出。最近一直呆在连云港“视察”的李子诚,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模样来。

“怎么,致远还没把这件事处置好?菊人,看看要不让龙给那个什么毛头律师打个招呼,让他不要一意妄为……”

“大总统!”

打断袁世凯的话,徐世昌笑着说道。

“国务院决定应诉了!”

“嗯?”

“原本,似乎对方也没有真起诉的意思,可能只是嘴上说说,可没曾想。致远今个在视察造船厂的时候,公开表示,对于方言义提请之起诉,国务院将全力应对!同时又重申国务院所属各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授权,绝不可出现妄法之行!”

“这么说,李致远,当真是……”

糊涂!

这个词。袁世凯却是说不出来,现在,随着对李子诚的了解,他总算是明白什么是“大智若愚”,一个个叫喊着“李糊涂”的人,最后可不都着了他的道嘛!就连他……

“荒唐!”

想着。袁世凯还是吐出两个字来。

“这从古至今那有起诉国家之说!这毛头后生荒唐,致远他堂堂国务总理,怎么也跟着起哄,打电报告诉他,”

可话未出口。袁世凯还是把话收了回去,即然李致远愿意,那就由他拾掇吧,这种事情……丢人,可丢的也不是他大总统的人啊!

“其它的,还有什么事吗?”

瞧着徐世昌。袁世凯知道,他绝不会只是看看自己那么简单,肯定还有其它事。

“大总统,听说,国务院准备重建中国铁路公司!”

中国铁路公司?

这件事,袁世凯多少也有所耳闻,不过那是李子诚在连云港接见实业界人士时,作的一个提议。

“这么说来。李致远是想继续把铁路修去下去了?”

袁世凯听了徐世昌的汇报之后,自然而然的说道,李致远起于铁路,现在要修铁路,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果然如此的话,到也能促进实业。”

徐世昌一边说,一边摇摇头。

“只怕李致远心不在此啊。”

“事情又有其它的发展了?”

袁世凯反问道。

“大总统,”

徐世昌连忙回答道:

“那些实业界人士,准备向国会提出一个《中国铁路商业化》的备忘录,除了新办铁路参考陇海铁路商业化之外,还要求对国内原有铁路实施商业化,从而用商业化,建立相应的“特殊铁路用地”以利于本地工商实业发展……”

还不待徐世昌把话说完,袁世凯便是拍案而起:

“胡闹、瞎胡闹,这些年,商办铁路除了陇海又成了几条!这些人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了!”

“总理似乎也不反对。”

“致远这次也太欠考虑了。”

嘴上这么说着,袁世凯又反问道:

“恐怕,这陇海铁路公司肯定要入股中国铁路公司吧?”

“是,的确如此,陇海占六成股份。”

看一眼大总统,徐世昌又继续说道。

“估计,这铁路公司的运营也和过去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不过就是以陇海去经营全国罢了,这是肯定不行的!”

“是的,大总统,这铁路,还有外国公司的股份,想来商业化,也不甚可能,不过,总理,现在似乎对从美国引进资本颇感兴趣,他在连云港和美国商人鼓吹对华投资,又透露他有想同美国协商签署《改革中国币制及振兴中国实业》借款协定。”

徐世昌的这句话,倒是让袁世凯心里一动,毕竟,早在晚清的时候,他就曾做了好几年的“借血强身”美梦,后来做了大总统,他的这些美梦,却又一次次的让位于现实,最后,直到派出远征军之后,方才实现一部分,而现在李子诚又旧事重提了,倒也不错。

“要是果然如此,这到不失是一着妙棋,用外人的银子,办咱们中国的事情,这是终归还是好事。”

币制改革需要钱,而现在能拿出钱的,也就只有美国了,若是美国能拿出钱来,到也圆了袁世凯“借血强身”的梦想,对此,袁世凯自然不可能反对。

一见徐世昌垂首不语,袁世凯便知他对此事并不支持。他冷冷地收敛一下思绪,说:

“这两件事情不要再谈它了,也不是一rì二rì、三言五语说得了的,以后,等李致远回来以后,再说吧。”

说着,伸了一个懒腰,又打了一个哈欠。

徐世昌明白这是“端茶送客”,便站起身,笑着对袁世凯说道:

“慰庭,那您好好静养,改天我再来看您。”

见徐世昌告退,袁世凯也勉强站起身来,说道:

“菊人兄,你的事情多,就不必亲来了,我会让人告诉你病情的,没有多大事。”

转脸又对儿子吩咐道:

“克定,你去送送徐伯。”

袁克定站起身,刚要退出送客,袁世凯又特意吩咐道:

“克定,你徐伯会品茶,昨rì湖南一位客人送来两厅黄竹白毫,说是茶中极品,我不知好坏,也无品茶兴致,你拿给徐伯吧,无事时,请你徐伯品品。”

徐世昌连忙答谢道:

“先谢谢大总统美意。再说,我对茶也是门外汉,能品此极品,也算有幸了。”

在徐世昌离开书房后,袁世凯脸上笑容便消失了,那张稍显病态的脸上一时尽是无奈之sè,甚至还有一些不满,最后又是一声长叹,接着又是摇头,似乎是在什么事情叹息不已。

“这些人啊……”

终了,那声叹还是发了出来。(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