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新纪元1912 > 第104章 推进置腹

新纪元1912 第104章 推进置腹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7:58 来源:笔趣阁

金融洗劫!

在周作民的声落下之后,这间带着英伦风格的饭店客厅内,随之便陷入沉默之中,雪茄烟的烟雾的在客房内弥漫着。

陷入沉思中的李子诚甚至都没有去再去吸指间的雪茄烟,而是任由其在指间燃烧着,烟雾升腾着,弥漫着。

对于周作民的jǐng告,这次,李子诚倒是不再怀疑了,早在制定逐步推进“币制改革”时,财政部就已经对国内的存银进行过统计,而其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钱庄业,而是外国银行,中国市场存银超过十三万万两,而仅上海一地的外国银行存银即超过三万万两,全中国外资银行存银超过五万万两。

在过去的一年间,为了“消耗”外资银行存银,国务院多次通过各种名目向其借款,从而一方面加大工业投资,一方面利用他rì银价上涨的机会,消除外资银行存银对币制改革的影响,虽说取得一些成效,但效果却仍不够显著。

现在那些洋行看到了其中的机会,银行又岂会没看到其中贮藏的“暴利之机”,如果洋行、银行都投身于这场投机之中,数亿两白银投入金融投机市场,那……一想到将来的股灾,李子诚却是一阵不寒而悸。

或许在未来几年内,借助一战带来的发展良机,中国实业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中国很有可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这一场洗劫,能够劫掠多少财富?也许,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辛苦拼搏数年创造的财富,都会随着一场“股灾”而化为乌有。

“因此,现在,必须要趁其蠢蠢yù动之时,断然给其以沉重打击!”

道出这一句话时,周作民把视线投向总理。

趁其蠢蠢yù动之时。断然给其以沉重打击!

周作民的话让李子诚微觉诧异,他在思索片刻后,意识周作民这次来拜访自己,恐怕还有别的用意。

“说吧,维新,需要我做什么?”

通往天津的铁路上,一辆列车疾速行驶着,这列火车十年前曾是慈禧太后的“花车”。而现在却是的民国大袁世凯的专列,因袁世凯鲜有少走出zhōng nán hǎi,更不要提前往它地的原因,所以平时大都停到火车站中,只有在贵客来临时,“专列”才会在其的命令下。驶往天津接待贵宾。

此时,这列于车站中呆了近半年未动的专列,在经过一番检修之后,便沿着京津铁路朝着天津驶去,刚过晚上十点。按往常的惯例,或许袁世凯早就早早的上床休息了,可是今天他却依然坐在沙发上,确切地说,直到现在,他却还没有一丝的困意。更不要提入睡了。

十点,正是夜深时,今天不知为何,天空却是yīn云密布,车窗外是一片沉人深渊似的黑暗,既没有半颗星光,也不见一盏灯火。车厢内尽管灯光明亮、温度恬人,但身着一袭远征军式军装的袁世凯却仍有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这倒不早是温度低。而是心冷,根本原因是因为他心中的神魂不宁。

就在几个多时辰之前,他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惊悸的时刻。在他看来,这种惊悸甚至超过当年摄政王把他赶出京中,似要杀他一般。

“李子诚遇袭!”

这个消急过去或许不显得有什么,但是此时显得格外的刺耳和恐怖。

可以说,在这个消息于总统府内传开之后,总统府上下的心都揪了起来,即便是jīng明如梁士诒,亦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天津,江苏陆军有三个半师在天津啊!”

在离京前,听到梁士诒说这句话时,袁世凯的脑中“嗡”地响了一下,手脚立时便觉绵软无力。耳畔又响起段祺瑞的话:

“若是李致远真想起兵,怕挡是不一定能挡住的了!”

段祺瑞的这一句话不是什么夸大之词,说的倒也是实话,三个半师,差不多六万人的百战jīng锐,一但打起来,那些从未上过战场,不过刚整训一个月的边防军岂是他们的对手,至于两个师的zhōng yāng陆军、一个半师的省军,到时候……

车厢内的自鸣钟伴着列车的晃荡声“咔嚓咔嚓”的响动声,更给这个夜晚增添几分冷寂。终于袁世凯忍受不了这种难耐的沉闷,吩咐侍从给他泡一怀参茶,同时,又把车窗打开一些,深夜的空气显得有些冷冽但却又有几分清新。

手捧着一杯热参汤慢慢喝着,袁世凯的心绪渐渐安宁下来后,从事发直到现在,一个大疑虑又从脑海里浮了出来:是谁干的呢?

难道又是革命党?

想着革命党,心里一亮:难道说,是革命党企图借机制造内乱?想到这一点,想着那位“盟弟”,袁世凯的心中不免对他生出一丝惋惜之情来。他甚至想到,若是李致远能再放一些手,能再看一些东西,也许自己和他还真能结一场君臣佳话出来。

用人如用器。

固然李子诚的身上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心里还不是他袁世凯的人,但他毕竟是今rì中国上下,少有的能做事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做事,能办事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间,他数来排去,最终,还是没排出两个来,至少能像李子诚那样,把一切都弄的游刃有余的人没几位。

甚至就连他一想就觉头大的“财政”、“关余”、“关税”、“厘金”等等内外最重之事,他都能轻易的,不动声sè的加以解决。

不仅如此,他现在还大刀阔斧的收拾着地方,而且还能让地方上无话可说,有些事情,即便是在他袁世凯看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偏偏在他手里,却是顺理成章的,别人挑不出任何理由出来。

这样的人才,若是能为国所用……不对,如果能为我所用的话……

可惜,袁世凯心底清楚的知道,李子诚可以为国所用,但绝不可能为他所用!也正因如此,袁世凯方才会在过去的几个月间。用暗刀阻其之政。

可现在,一次袭击,却把他推上了风头浪尖,闭上眼睛,袁世凯的脑海中浮现出雷振chūn送过来的照片,那是李子诚坐车和袭击地的照片,李子诚的坐车几乎被子弹打成蜂窝,如果子弹稍偏一点。估计……可他活着,好好的活着,而且去了天津。

一开始,袁世凯之所以想去天津,借慰问李子诚向其自证清白,可天津的那三个半师的江苏陆军。却让他头痛起来。

干脆就不去!

可却能不去,无论如何,天津,这次他都要去定了!

不去天津,就等于给了李子诚借口。给了他一个“兴兵”的借口,恐怕到时地方上甚至都会支持他,要是那样的话,中国陷入动乱,打断现在的发展势头不说,他袁世凯又会落得什么下场?

可去的话。那可是九死一生啊!

万一,万一李子诚要是铤而走险呢?

“致远,应该不是那样的人吧!”

思讨着,袁世凯的心下却难免的提心吊胆着,这就像是一场豪赌,就像……嗯,就像当年在朝鲜一样。

想着自己内心的恐惧,袁世凯突然又是一笑。

当年一人敌一国都没怕过。怎么现在到是怕了起来?

如此寻思着,原本一直提心吊胆的袁世凯却是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着,如何安李子诚的心,如何这一关安然渡过去。

现在,远还没到决裂的时机,要等!要等下去!

可用什么去安李子诚的心呢?

哎,看样子,这次非得出次血了!

想着此行到天津需要做出的一些让步,袁世凯在心灵深处为自己叹息一声,同样也是为李子诚发出一声叹息。

这贼老天,也太厚待他了吧!

寻思着和李子诚打交道以来,但凡是涉及根本之事,自己总是被有形无形的困局给逼到无路可退,只能让李致远占尽便宜的现况,袁世凯的心下不禁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这一次,似乎是为他自己,为自己的命运!

荣军饭店十楼套房客厅内,此时只有两个人迎面相对着,打量着眼前这位年龄甚至没有幼子大的“结拜兄弟”,袁世凯那张似老农般憨厚的脸上顿时闪现出一丝激动之sè。

“致远,你……”

话时功夫,袁世凯却已经走到李子诚面前,双手紧握他的手,不无激动的说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话时袁世凯禁不住一副老泪纵横颇为动情的模样。

“大总统,您……”

扶着袁世凯的肩头,李子诚同样颇为动情的说道:

“大总统,好了,我不是没什么事嘛,让您担心了!”

虽说脸上动着情,可袁世凯那双眯起来,流着泪的眼睛的却看着李子诚,这时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的双眼中透着致诚,来时沉重的心绪骤然轻松了:看来李子诚这关倒是过去了,以他的聪明,又岂会看不出其中的关节。

可表现是表现,袁世凯知道,无论如何,他都要拿出来一些东西,政治上从来都是如此,没有适当的牺牲,又岂会有,嗯,妥协呢?

简单的客气之后,在这间稍带着英伦风味的酒店套房客厅里,身着西式便服的李子诚与袁世凯两人对坐在大牛皮沙发上,他的面前摆着一杯黑褐sè浓咖啡,客人的面前放一碗清绿的龙井茶。

似乎这两杯不同茶水,就道出了这两位中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的不同之处,在一番似正非正的谈话之,慢慢的谈话开始进入了正题。

喝着茶,感觉已经铺垫个差不多,而且对于“刺客”李子诚也是避尔不谈的情况下,袁世凯知道,是时候拿出来一些东西了,于是似有意似无意的说道:

“制宪会议定于今年十月十二rì。到时正值秋高气爽,虽适当开会,不过我觉得或许有些太迟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提前一个月,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这制宪代表又不是全省投票,将军推荐,再由省议会表决就行了。拖长了,只怕夜长梦多啊!”

从袁世凯的话间,李子诚能听出他想要让步的意思,于是想了想说道:

“大总统的这个建议甚是有理,提前的话,倒也没什么,只要他们派出合适的制宪代表,zhōng yāng只需要主持举行制宪会议就行了!。”

点点头。袁世凯又接着说道:

“我准备函电各省,强调制宪会议之意义,令各省从速选择称职之制宪代表!”

话音落下之时,未理会李子诚眼中闪过的一丝疑惑,袁世凯又继续说道。

“之前,致远您觉得为了保持中立。无论是总统府还是国务院,都不应派员参加,可最近一段时间,我又看了一下外国的制宪会议,似乎美国的制宪会议。华盛顿就参加了……”

袁世凯的话,只让李子诚心下立即jǐng惕起来,他连忙说道。

“大总统事物烦忙这些事情,想来,也不需要府院参与!”

李子诚的拒绝,似乎早在袁世凯的意料之中。他淡淡笑说道:

“咱们两人,总得有一个参与会议,只有如此,方才显出府院对制宪会议的重视,再则嘛,也省得有人说三道四不是!致远,你是美国拿过律师执照,可我连圣人书都没读过。更不要说什么西洋之法了,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参加制宪会议,去主持制宪会议!”

袁世凯的建议,只让李子诚心下为之一惊,同时开始琢磨起袁世凯的用意了,如果换做平常,他会觉得袁世凯的这个建议肯定是冲着自己来的,先前的那一番话,不过是一块引玉之砖罢了,什么函电各省,什么从速征选代表,到最后,可不都为这么一句话来铺垫的,难不成袁世凯想借制宪会议,把自己栓在那?

不对!

如果在袭击案之前,袁世凯提出这么一个建议,一定是想把自己拴在会议上,而现在,他提出这个建议,或许是向自己示好,可,怎么感觉这背后似乎有什么yīn谋啊!

“致远,”

喝一口茶,袁世凯倒是语重心长的说道。

“虽说宪法是由国会和各省代表制定,但毕竟是要做关系中国千年大计的事业,要制定出一部千年宪法来,除去代表们要持以公心之外,还要有一个人能够居中调节,而这个人呢,要有威望,要能说服人,而且还要能让人信服……”

这一番高帽子被戴在头上,虽说明知是高帽,可话却说到李子诚的心坎上了,不是因为高帽,而是因为制宪会议免不了争持,所以有一个出面协调这一切,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而这个人,除去致远之外,我还真不知道,若大的中国谁才适合!”

“若是大总统出面的话,那岂不是更合适嘛。”

“我,”

袁世凯却是哈哈一笑,手抚着脑门说道。

“我连国学都没学jīng,还谈什么制宪啊,这制宪啊、人权啊、zì yóu什么的,我都弄不明白,怎么去说服其它人,再者……”

笑容猛然一敛,袁世凯的神情变得很是严肃。

“致远,或许你不知道,我们袁家,还没有能活过六十的……”、

提及袁家的私事,袁世凯的脸sè变得极不自然起来。

“按约法,总统有权提名候选人,最终由国会选之,致远,你可是我提请的候选人之一,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在我身故之后……”

“大总统……”

摆手打断李子诚的话,袁世凯的神情微微一变,如一仁慈长者般的说道。

“国会定会选你为大总统,致远,你听说完……”

见李子诚又要打断他的话,袁世凯在挥手制止时说道。

“以致远之才,做这大总统也是极为合适的,过去这一年,谁人不识致远之能?谁人能掩致远之功?可致远,虽说你身居中枢,极擅内外之事,但你又可知,你最大不足之处在于何处?”

袁世凯的一声反问,却让李子诚微微一愣,最大的不足之处?这他还真没有考虑过。

“地方!”

吐出两字之时,袁世凯又喝了一口茶。

“自清时发匪之乱起,地方即于zhōng yāng离心离德,当年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缘何纷纷响应,归根到底,还是清廷无视地方之声、无视民声,这地方做大已达五十余年,又岂是朝夕之功所能收之?当年若非载沣cāo之过及,又岂有今rì之民国……”

手端着茶杯,虽说的对载沣没有任何好感,但是在收地方之权上,两人却是一致的,也正是这个前车之鉴,袁世凯才会收权于zhōng yāng上慎之又慎。在袁世凯说道时,李子诚则不断的点着头,对于袁世凯的这番总结,后世早有结论,也正因如此,在收权于zhōng yāng的过程中,李子诚一面支持地方自治、直选,一面又强调财权,财政从来都万政之源,只要抓住财权,地方上就乱不起来,至于军权,同样是顺势而为。

“当然,致远你过去一年收权之行,即便是老成持重者,亦为之赞叹,放权之时行以收财权,一松一紧,可谓是相辅相成……”

“哪里,哪里!”

李子诚连忙谦虚的摆起手来。

“可,单是如此还不行,致远,纵使你千般之长,可却在地方上弱人一筹,你没有地方之基啊!”(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