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圣仙王途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占卜

圣仙王途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占卜

作者:神降之年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0:42 来源:笔趣阁

求收藏和红票,谢谢!

-----

从明月楼出来,吕杨返回纯阳居,傍晚吃过了晚膳,黄宗羲依旧召集吕杨和黄家姐妹到书房传授六艺。

这一次黄道蕴参加的是乐、数二艺,而黄乙乙参加的是shè艺,根据黄宗羲的估计,两人都能通过院比进入州比,但是能不能进入殿比,还是未知之数,不过黄道蕴的机会比较大,黄乙乙则机会渺茫。

吕杨也知道师姐在乐和数方面有极高的天赋,这些年又经过黄宗羲的悉心教导,应该有机会进入殿比。

“今rì便给你们补一补扶乩之术,且把卦签取出来!”黄宗羲说着。

吕杨取出九根卦签,黄道蕴姐妹也是如此,每人手中的九根卦签均是竹制,黄橙橙,用文气洗炼过,上面镌刻着文字,吕杨手中的卦签镌刻的是锦文,黄道蕴姐妹镌刻的是天地灵文。

“文气的根是天地之气,所以有诸般奥妙,在一定程度上和天地间流动的气运可以相互感应,以人心运之,确实可以洞察天地之玄机,太道圣人因此创出太道扶乩之术,用以占卜先机!”

黄宗羲开始讲述扶乩之术,在大匡皇朝,没有所谓的连山、归藏和周易等占卜著作,只有太道扶乩术这一种占卜方法,占卜方法可谓单一。

华夏文明最初是从部落开始的,祭祀和占卜成为神学的源头,华夏最初拥有三部占卜著作,连山、归藏和周易。其中前面两部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得以流传下来。

正是周易,成了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yīn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最初是由伏羲作八卦,后来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再后来到了chūn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周易也就成了道儒两家的源头,其深度可想而知。

当然了,殷墟皇朝倒是也有占卜之术,叫做占星术,又称为星相术,只是大匡皇朝的读书人研究不多。殷墟皇朝之前,蛮荒部落时代也多有各种巫术可以进行占卜,但是皇朝读书人也研究不多。

太道扶乩术玄妙得很,以文气和人心意志感应天地气运,从而窥测天地玄机,这确实是一门占卜成功率比较高的占卜之术,这也是文气的奥妙所在,越是道业高,扶乩术就越是灵验,据说圣人的最强占卜术可以准确预测天灾**,乃至国运。

就吕杨所知,无论是前朝还是今朝,炼气均是以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为理论根基,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地玄机,但是还远远不如华夏的周易理论。

吕杨是了解过华夏占卜之术的,譬如说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等等,华夏的占卜术大都是源于周易。至于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不过吕杨大胆推测,这两部失传的占卜术估计就是以天罡地煞为基础的占卜术,或许和大匡皇朝的太道扶乩术的原理是一样的。

太道扶乩术,是以天地诸气为理论基础衍生出来的。周易则不同,以yīn阳八卦理论为基础,也不知道两者哪一种更加玄妙。

吕杨道业低微,现在还没有办法下定论,还需要去琢磨和印证。

“纯阳道业低微,而且还没有凝结灵文的能力,这在扶乩术上很吃亏,要知道灵文是天地灵致之文,锦文远远比不上,想要感应天地玄机,灵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方面,为师不太看好纯阳的术数比试!”黄宗羲略微担忧。

“老师且宽心,弟子就当这是一场历练,能胜出则是大幸,不能胜出,亦不会气馁!”吕杨笑道,心里则有自信,固然自己的道业低微,若是都用太道扶乩之术估计比不得道业高的人,但是占卜之术不独只有太道扶乩之术。

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过周易,更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梅花易数!在术数上,吕杨好歹多了一世见知,到时候是龙是蛇,还要比过方知。

黄宗羲点点头,认可吕杨的心态。

“好吧,先扶乩一下这碗盖下面是什么东西吧!”黄宗羲指了书案上的一个碗,这碗是扣着的,不知道里面放置了什么东西!

吕杨三人点点头,开始运转扶乩之术,手一翻,文气在手上翻滚,九根卦签于是在手上沉沉浮浮,开始进行微妙的排布,卦签上的文字也开始缓缓游动,显示各种匪夷所思的变化。

以心御气,沟通天地,感其玄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得不说,太道圣人杨易人开创的这中圣道扶乩之术确实玄妙无比,可以占卜准确很多的东西。

黄道蕴手上九根卦签沉浮一会,一个个灵文闪烁浮动,黄乙乙的卦签也差不多,只有吕杨的卦签,在锦绣之气中一根木卦之签居中,其余八根卦签旋转沉浮,锦文一直不太明朗,吕杨琢磨了一会,始终看不出玄机来。

“好了吗?都说一说吧,碗盖下是什么?”黄宗羲笑问。

吕杨三人相顾一眼,同时抬手一指,一道文气涌出,在指尖上凝聚几个字。吕杨凝聚的是的文字是:桃木方块。

黄道蕴和黄乙乙凝聚的文字惊人的一致,乃是:桃木sè子。吕杨看到师姐和师妹的推算,不禁苦笑。

“纯阳,碗盖里面的确实是桃木sè子,道蕴和乙乙能够占卜出来,可是你就只能占卜到桃木方块,这其中便体现出感应的差距了,你现在可知道业高低对术数的影响了?”黄宗羲笑道。

“弟子知道了,道业太低,感应天地玄机的能力便不足,这对扶乩术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缺陷!”吕杨无可奈何。

“知道就好,修炼浩然正气,凝聚出灵文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只要能够凝聚灵文,感应天地玄机的能力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攀升,所以在术数方面,只有凝聚了灵文,才可以称得上入门,以锦绣之气运转扶乩之术,实在是难以得其jīng髓!”

吕杨自然知道自己的短板,如今才是立心道业第二重,修炼的是锦绣之气,自然难以凝结灵文。想要凝结灵文,需要时间,不过吕杨现在需要的恰恰是时间。

“那好,你们再占卜一下,里面的sè子有几粒,一共是多少点数?”黄宗羲再次说道。

“好!”三人又开始运转文气扶乩,手中卦签开始沉浮变化,不一会便显示玄机。

“都说说吧,几个sè子,几点?”黄宗羲满意地点点头。

“一个sè子,五点!”黄道蕴说道。

“一个sè子,三点!”黄乙乙嘟嘟嘴,似乎不太赞同姐姐的扶乩结果。

“一个sè子,四点!”吕杨说着。

“打开看看吧!”黄宗羲笑了。

吕杨伸手将碗盖打开,里面果然是一个sè子,但是sè子的点数是五点!

“是弟子学艺不jīng!”吕杨惭愧,黄乙乙也是不太满意,有些微微恼火地瞪了自己的姐姐一眼。

“道蕴的扶乩之术还可以,乙乙便不行了,扶乩的时候切忌胡思乱想,要心无旁骛才行!”黄宗羲说着,“至于纯阳,也是如此,道业低了一筹,便要从心感上弥补,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准确率!”

“弟子明白了!”吕杨说着。

“那好,再接着来,占卜点数!”黄宗羲衣袖一挥,将三颗sè子放在碗盖下,让三人占卜。

这一次三人都不敢怠慢,手一翻,开始运转文气扶乩起来。

吕杨这一次同样感应不准确,锦文确实远远不及灵文来得玄妙。

“爹爹,这一次是十一点!”黄乙乙首先说道。

“不,是三点!”黄道蕴说道。

吕杨沉默。

“纯阳,你怎么看?”黄宗羲看向吕杨。

“罢了,扶乩之术不成,便用梅花易数算一算!”吕杨从怀中取出三个赤铜通宝,这三个通宝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制钱,而是被吕杨用文气祭炼过,已经可以心随意转,而且正背两面被镌刻上了六爻图案,冥冥之中已经镌刻上相应的意念,可以和天地间相应的神秘东西相呼应。

黄宗羲诧异,黄道蕴和黄乙乙也露出好奇之sè,他们不明白吕杨这是做什么。

吕杨虔诚心祈了一遍,然后将铜钱连着抛了三次,得前后三卦,心中将卦前后揣摩,然后道:“不是十一点,也不是三点,而是一点!”

“一点?不可能,这是三颗sè子,怎么可能是一点?”黄道蕴姐妹立刻反驳。

黄乙乙先是耐不住好奇,伸手将碗盖打开,赫然发现三颗sè子竟然叠在一起,上面显示是一个点数。

黄家姐妹愕然,看向吕杨的目光再也不一样了。

“纯阳,你这是什么占卜术?”黄宗羲眼眸中闪动着好奇的光芒,似乎吕杨用三个赤铜通宝所算的卦,简直匪夷所思,他竟然从来没有见过皇朝中人有哪一个是这样占卜的,这不同于太道圣人所传的扶乩之术。

“回老师话,这是梅花易数!”吕杨连忙说道。

“梅花易数?”黄宗羲喃喃念了两遍,他发现这不是皇朝任何一种占卜术。

“师弟,这种占卜术你是从哪里学来的,据我所知,这应该不是太道圣人所传的扶乩之术!”黄道蕴连忙询问。

“扶乩之术是以天罡地煞之气起卦,我这梅花易数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和扶乩之术大不一样。”

“什么是易?”黄道蕴连忙问。

“易就是道!”吕杨淡淡道。

“道?怎么讲?”黄宗羲顿时动容。

吕杨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说了,他沉吟半响,尽量组织起文字,方才开口以正式一些的语气道: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jīng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避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有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黄道蕴姐妹沉默下来,吕杨这些话玄妙入理,自己一时之间也理解不了。

黄宗羲毕竟是大儒,他听到吕杨这番论述,眼神立刻大亮:“纯阳,你这话大有玄妙,是从哪里听来的,还有这梅花易数,又是在哪里学的?”

吕杨摇摇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一切如是,老师便这么认为就好了!”

“莫非真是天授,或者生而知之?!”黄宗羲愣住了,神情震惊,口中喃喃自语,他看到吕杨不肯说,心里没来由一动,生出梅花易数乃是天授的念头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