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返大隋 > 第568章 人均二十亩地

重返大隋 第568章 人均二十亩地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59:32 来源:笔趣阁

侍卫给每位宰执递上一份折子,正是皇帝亲自拟写的税制改革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两点,一是对现有的租庸调税法改为两税法,二是对现在基本上征收不了多少税收的商税改革。

杨素等宰执们一听说税制改革就有些心中动容,税收可是国之基石,随便动一点那都是不得了的。而一看税改第一条就是改变现有的租庸调制,就不免更加惊讶了。

自秦一统天下开始,华夏各朝的正税,一般都是引出自孟子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为理论依据,按租调役田租,特产,徭役三个项目征收。到了本朝,曾规定百姓可输钱免役,由政府雇人代替,称为庸,租调役于是变成了租庸调。

本朝的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核心,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即租庸调。实现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朝廷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若因事增加派役,则以所增日数抵除租调,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并限定所增日数与正役合计不得超过50日。

这种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还是很不错的。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随着国家安定,人口的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官府无地可授。而租庸调制基本就是均田制,有田才有租,有户就有调,有身就有庸。而一旦无地可授,那么百姓没有地却还得交租庸调,这就矛盾了。开国之初还好些,大家都有地,慢慢的地越分越少,甚至没地可分。租庸调却还得交,这就是大问题了。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人头税,看似公平,其实最不公平。

而易风提出的两税法是什么正是历史上到了中唐时期均田制崩溃之后,朝廷不得不改革的新税制。

历史上,两税制度出台之后,此后千余年,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虽税制各有不同。但主税却基本上是在这一基础税制上进行修修补补。

唐代两税的核心应当是量出以制入,先预算政府要用多少钱,然后就向百姓征收多少税。具体的就是参照前几年的财政支出,取一个平均数额。再定一个税收总额,然后把这一税额分配到各地,各地再按税收配额制定税率。其二就是取消了主籍客籍的区分。从法律上承认客户地位。由于税率并非由中央统一规定,而是由地方根据税收配额制订。造成往往人口越稠密的地区,人均税率就越低。在主客籍不分的情况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纷纷迁入这一低税率地区,这种迁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异和税率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多少决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造成的不公平。四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原有的租庸调三个项目都并入两税,不得另征。三个项目合并为一,简单明了。

中唐两税法的出台,可以说让中唐重新振兴,使唐朝得以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这种税法的核心是好的,但具体情况又有不少的不足。

易风现在弄的这个两税法,也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弄出来的。

易风的两税法,首先改由征服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一年两次征税。且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据丁征税的作法,而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其三,彻底废除劳役,而改把劳役计算为免役钱,这笔钱直接计算到两税里面,百姓不需要再服劳役,也不用再另外交免役钱。

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并不量出为入,而是按照租庸制,把原来的每丁租庸调的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通通计算为钱,然后再除以百亩地,得出每亩的税钱。最后据此,向天下百姓按田亩征税,你有一百亩地,就交一百亩的税,如果你有十亩地,就只交十亩的税,如果你一亩地都没有,那你什么税都不用交,若是你有一千亩地,你就得交一千亩的税。总之,就是把这些税全都计算到田亩中,按拥有的田亩来征税,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但对国家来说,天下的土地数量是不会变的,因此国家征收到的税款也不会变,但这种改变,却不会让没有地的百姓也依然得交税,也不会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却只按人头来交税。

易风的这种两税,已经与唐时的两税完全不同了,易风的这两税只是有一个春秋两次纳税的名,却没有唐朝两税的户税和地税的不同分类。

苏威看着皇帝的税制改革计划,心里默默的算了几个数,按民部的记载,朝廷刚进行了土地人口大阅,清查出了大量的隐田隐户,现在清查全国共有土地一千万顷左右,共有十亿多亩耕地,户口九百余万户,人口五千多万。

新税法下,每百亩的税是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役二十日。那么粗略的一计算,朝廷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以及一千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斤绵,代役钱是每日绢三尺,二十天役就是六十尺绢,相当于一匹半绢,全国土地的免役钱就是一千五百万余匹绢。

按新税制。全国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两千五百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余斤绵,若再换成金钱征收。一石粮现在价格在二百文钱左右,一匹绢差不多一千文,这么计算一下,一年国的税收大约有三千万贯折现,这么一算,比起原来开皇年间多出来许多。毕竟开皇年间有大量的隐田隐户,这些田地原本大都是关陇集团所占据,新皇即位以来,几次下狠手。都是冲着关陇集团去的,前不久的全国田地和人口的清量普查,一下子就查出来大量的隐瞒田地的户口。

不管是现在实行税务改革还是旧税法,进行的税收都会因此而增添一大把。

而特别是改革后朝廷如果直接征收现钱,比征实物更省事方便,而且如果是按亩征税,那么也不会出现说穷人交不了税的情况,毕竟是按亩征的,一百亩地才征两石粟两丈绢三两绵。外一匹半的免役钱,不可能交不起,毕竟一百亩地起码能产出百石以上的粮食。

不过当苏威把皇帝的计划书看下去后,越看越惊讶。原来在皇帝的计划里,这一年三千万贯的税收,其实只是主税。换句话说只是田租。新税制里还有不少的税呢,最主要的是商税。各种工商税制,关税交易税营业税通行税等等。不过这些都是针对商人商铺的税收,跟普通百姓倒关系不大,可看的出来,皇帝对这方面的税收抱有很大的希望,原来朝廷在这方面一年也就那么二三十万贯的税收,现在却可能会达到主税的规模甚至超过。

而皇帝的新税制,有一项更加的狠,那就是对盐茶酒矿产铜铁等征收重税,尤其是盐一项,就计划每年至少征收盐税一千万贯,盐酒等加起来也要达到一千万贯。如今盐茶都是不征税的,而以后,都要征税,而且还是重税,一斤盐可能得超过十文钱,比米还贵上两三倍。

总之易风的计划里,朝廷要大力开发商业,主税是两税,一年的税收大约三千万贯左右,然后次是商税,每年大约征收一千多万到两千万贯左右,再辅以专卖的盐茶酒矿等税,预计达两千万贯左右,总之,在易风的这个新税制上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总额折钱六千万贯上下。这个数量,比起如今朝廷一年也就千把万贯的财政收入要翻六翻。

看的苏威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这一下子翻六倍的税收,那天下百姓还不得反了。可又仔细看了看这计划,似乎又有些不对。商税主要针对商人,普通百姓受不到多少影响,物价可能会上涨一些,但肯定不会无限制的上涨,而倒是主税,总额方面没什么变化,但少数地主大户的税肯定多了,而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税却会少了,因为现在天下因人口增多,均田制早就已经难以实行了,绝大多数的百姓家里没有每丁一百亩地。如此一来,普通的百姓按田亩交税,他们的主税就下降了。毕竟,天下一半以上的土地,其实掌握在天下千分之一左右的少数贵族及地主豪强们手里的,绝大多数的百姓其实都只有少量的土地,甚至有许多的百姓都靠佃地耕种,既受着地主们的剥削,可却又还得上交租庸调,这很不公平。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却也只是按丁交税那一年几千钱的租庸调而已。

唯一的这个盐茶酒税,对普通百姓也有不少影响,尤其是这个盐,不喝酒不喝茶可以,不吃盐不行。一斤盐十文钱,一人一年十斤盐,一年的盐钱就上百文,一家人可能就得交上千文钱买盐了,这笔钱是一笔额外的大支出,相比过去多支付数百文钱。但是因为是含在盐价里面,倒也并非强制征收,却也还是可行的,虽然这也许会赞成私盐兴起,以及穷人可能吃不起盐,但如果朝廷每年真的能收到盐税上千万贯,这倒也不是不行。

当然,按皇帝的意思,还会有不少的税项,比如房产地产税,车船税什么的,但主要的征税思路还是针对有钱的人,普通的人不会受太大影响。就好比对赌场妓院和酒楼等地征收重税一样,这样一来,那些去这些地方消费的有钱人消费支出大增,可对于没钱去这些地方的百姓来说,根本就没影响了。

易风的税制改革计划看的一众宰执们惊讶连连,可易风却没觉得什么太出奇的地方,他拿出来的这个改革,其实就是从唐宋的税制里拿来的一些制度,都是实行过的制度。就好比盐税一样,隋朝和唐初都没有盐税,可自中唐起,盐税就成了此后一千多年中国各朝的主要税收之一,宋时每年盐税曾达到两三千万,清朝时每年盐税收入也超过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南宋末期,国家盐税收入甚至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盐税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人头税,因为人人都得吃盐,不可取代。

总之,易风的新税法,有一个核心的思路,那就是降低普通百姓的税务支出,而从那些有钱人手里收钱。比如商税,原来隋朝几乎忽略了这一块,而易风就是要从这里征收到每年财政策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至于盐税,则是对于主税田租下降后的一个补充,就算不种田的百姓,他不交田租,可也还得吃盐,买盐就等于交了税。

总体来说,新税制后,商人这一群体,原来赚钱多,交税少,如今也将成为交税的主体,而普通的百姓,按田产交税,一般农民田少则租少,而那些地主们,田越多交的税越多。一如皇帝即位以来的执政思路,打压那些贵族豪门,而对普通的百姓小民们照顾倾斜。

新税制计划最后还有一条,官民一体交税,不管是官是民,都得交税纳赋,没有豁免特权,连寺庙道观也一样,有田就得交租。

朝廷每年能征得六千万贯左右的现钱,然后朝廷再出钱购买粮食等所需物资,也成为市场的一环。当然还有一点重要的,以后朝廷就不能再免费征召百姓做劳役了,百姓已经交过了免役钱。朝廷要做工程,要么直接承包给商人们,要么就拿钱出来招募百姓做工。可以说,这是比原来要额外支出的一笔钱,不过如果拿钱招人做工,肯定要比原来征召百姓服役要方便的多,前提是官府有钱。

最后一点,除商税盐税等税款必须上缴中央财政外,各地征收的两税,也就是田租,三分之二上交中央,三分之一留归地方。这三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留归各县,三分之一交州上,三分之一交省上。这也是新税制中,又一条与原来税制里格格不同的一条。

好了,现在各位也都看过了我拟的税制改革计划,现在各位宰执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吧,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易风拍了拍巴掌,对一个个正沉思的宰执们说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