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宝玉瞳 > 第421章 身边的珍宝(上)

宝玉瞳 第421章 身边的珍宝(上)

作者:笔杆子尖尖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6:31 来源:笔趣阁

第420章身边的珍宝(上)

“老付,小易,东西怎么样?”

过了一会儿后,老吴忍不住问道。

付师傅抬起头来,没有立马回答老吴的问话,而是看向易阳,似有相询之意。

老吴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转头朝易阳看去,笑吟吟地问道:“小易,依你看呢?”

等老吴问第二遍的时候,易阳才回过神来,不过他也没有马上回答那问题,只是掉头看着老吴他们,那眼神怪异而复杂。

“怎么了,小易?”老吴疑惑道,“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呢?难道……难道东西真不对?!”

他渐渐慌张了起来,那当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小易,你看出问题来了?”付师傅低声问道,他对易阳比较了解,知道他那眼神代表什么意思,很明显,他看出不对劲的地方来了,要不然也不会是那个反应了。

易阳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嗯,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闻言,老吴脸色霎时变了,连忙问道。

易阳正色回答道:“吴老师,你先别紧张。你叫我们来给你看东西,我们要做出客观的判断是不是?”

“那当然了!”老吴用力点头道,“我要最客观的鉴定结果,要听你们说实话!小易,你看出什么来了就直说吧,我绝对不会怪你,只会感谢你!”

易阳欣慰道:“那就好了。”

“这么说,这批定窑瓷有问题,不是真品?”老吴忙又问道。

易阳扫了刚老吴请他们鉴定的那批白瓷一眼,郑重地点头道:“是的,很遗憾,依我看,那批瓷器确实有问题,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件瓷器应该是现代人新仿的,不过不是一般的仿品,能做出这么精美的瓷器的人一定不简单啊,算是制瓷界的能人了!”

“原来只是一批赝品,哎”

老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脸失望的表情。

听到易阳说出来的这个结果时,站在一旁的付师傅和白文超他们脸上也现出了遗憾之色,这同样不是他们想看到的,但事实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改变。

易阳安慰道:“吴老师,你不要太难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最终的鉴定结果,我建议你保留自己的看法,后面再看看,说不定是我看走眼了,没有认准。”

老吴摇头晃脑地说道:“我不相信你还相信谁?小易,你就不要安慰我了,其实我也没你们想的那么难过,这批瓷器我收的时候也没花多少钱,如果是真品那才怪了。呵呵,得到这个结果,我心里反倒释然了,不会再抱什么奢想了。所以,小易,我得感谢你啊。”

“不客气,举手之劳而已。”易阳摇头道。

“小易,我也觉得这批定窑瓷不大对劲,但看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付师傅忍不住开口说道。

白文超也不由问道:“是啊,这批定窑瓷器型端正,釉色也细腻润泽,很符合宋代定窑瓷的特征,怎么就有问题了?易阳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易阳微微一笑道:“小超,你陷入误区了啊。”

“什么误区?”白文超惊讶道。

易阳回答道:“什么是仿品?仿品重在一个‘仿’字,它更重视瓷器的造型、釉色等外观表现,所以鉴定一件瓷器真不真,可不能光看这些方面,如果着重看这个方面,那往往会打眼,因为现在的瓷器造假技术很高,高仿层出不穷啊。”

白文超尴尬地笑了笑,点头道:“易阳哥,你说得对,我鉴定上陷入误区了,难怪以前经常打眼,幸好现在有你帮忙掌眼,一点都不怕了。”

“是啊。”付师傅也郑重其事地说道,“现在很多高仿做得比真品还要精美,简直无可挑剔,不知道有多少人栽在了高仿上,有些藏友甚至因此倾家荡产,很是遗憾!”

一直静静站在旁边倾听他们说话的竹叶青好奇地问道:“既然不能那样做鉴定,那要怎么鉴定?”

易阳说道:“我不是说鉴定的时候不看那个方面,那当然也很重要,是鉴定中不可忽略的方面,我的意思是说,不能光看那些方面,而应该结合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指的是哪些方面?”竹叶青接着问道,颇有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易阳一五一十地回答道:“上面的包浆,它的来历,所包含的历史信息,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神韵’了。古董其形易分其神难辨啊,很多鉴定师就败在‘神韵’这两个字上,而这个东西往往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难以言喻,只能靠自己用心去领悟了。

“那是一种感觉,真正厉害的鉴定师,他一看到某件古董就会生出一种直觉,指引他做出贴近真实的想法,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那种直觉都是对的。”

“你就是真正厉害的鉴定师!”竹叶青称赞道,“而且你的直接从来都不会错!”

易阳苦笑道:“那可不一定,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付老师,吴老师,我们还是回到那批瓷器上吧。你们说得没错,那批定窑瓷很完美,表面上看来丝毫没有瑕疵,包浆也做得很好,但仿品就是仿品,总能在上面找到破绽的。”

“破绽在哪里?能具体指出来吗?”老吴问道。

尽管他很相信易阳的鉴定,但他心里还有诸多疑问,自然想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易阳说道:“造型和釉色不好指出不同来,但包浆上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吴老师,你们仔细看下这个碗。”

说着他俯下身去轻轻地拿起了一件碗,并从包里掏出专业的鉴定手电筒,往上面照去。

“是不是看出来了?”易阳问道,“这包浆和真正沉淀下来的历史陈迹认真看的话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呆板,不自然,缺乏那股灵动的气息,用手电仔细看,有一股比较刺眼的光,那闪耀的光就是所谓的‘贼光’,只不过隐藏得比较深,不像一般的仿品。总而言之,古韵气息差了点啊!”

“还真是!”照着易阳所说的,细致入微地察看了一会儿后,老吴往额头上抹了一把冷汗,恍然大悟地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啊!我们年老眼花了,看不大清楚了,再也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

易阳忙摇头谦逊道:“哪会?你眼光可不比年轻人的差,只是当时没看仔细,有所疏忽而已。”

“小易,我真是心服口服了,你果真名不虚传啊,眼力惊人!”老吴赞叹道。

一会儿后他仰天长叹道:“罢了,那批瓷器不用看了,再看也没什么用了。”

“吴老师,顺便问一下,那个残件你怎么得来的?”易阳突然指着他刚刚有所注意的那件残损的定窑“婴儿枕”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