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宝玉瞳 > 第155章 气死官窑

宝玉瞳 第155章 气死官窑

作者:笔杆子尖尖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6:51 来源:笔趣阁

“易阳哥,这只青花大碗很漂亮啊!”

见到那只十分精美的青花瓷碗时,白文超也忍不住在易阳耳边低声赞叹道。

易阳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低声道:“是啊,看上去不错。”

他说不错是真的不错,因为除了那件青花碗的外形,他看出了很本质的东西,那就是那瓷器上面散发出来的灵气。

眼前那只青花碗发出的灵气比刚才他们看过的那些古董的都要浓厚,说明它的收藏价值应该更大。

除了易阳和白文超,陆老和丛师傅傅他们明显也都很看好那只漂亮的青花碗,一个个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观看着。

很快,他们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了起来。

一会儿后,陆老笑盈盈地说道:“这位老先生,这只碗能不能给我们好好看一下?”

“当然可以了。”那老先生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道。

青花碗的主人是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七十岁左右的样子,人显得很瘦弱,但鹤发童颜,精神很矍铄。

然后那老汉把那只碗小心翼翼地摆放到茶上,供陆老他们鉴定和欣赏。

东西放下来后,陆老他们就纷纷拿出放大镜来,从各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察看起来。

陆老他们越看脸上的欣喜之色就越浓,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在那老汉的准许之下,陆老他们随后又仔细地检查了青花碗低足上的落款。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大清乾隆年制”,所写的是纤细工整的楷,线条非常流畅。

“这是乾隆时期的青花官窑啊!”

看清楚底部的官款之后,陆老他们大都在心里做出了判断,认为眼前这只青花大碗是乾隆时期的官窑精品,难得一见。

“小易,这只碗不错吧?”看好并把那只碗放下来之后,陆老回过头来冲着易阳笑吟吟地问道。

易阳点了点头,说道:“感觉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乾隆官窑?”陆老又低声问他。

易阳却摇摇头,轻声回答道:“这个还不能就这么下结论。陆老,还是看清楚一点为好。”

陆老说道:“依我看,这只碗毫无挑剔,做得非常精巧,简直完美无瑕!”

易阳说道:“这个我也看出来了,但就是做得太完美了才需要再好好看一下。”

“哦?这话怎么说?”陆老惊疑道。

他感觉易阳话中有话,他好像意有所指。

如果是其他一般人那么评价那只在他们看来精美绝伦的青花碗,那他或许不会在乎,可发表意见的是易阳,是他特地请来帮他们做鉴定的专家,所以自然要重视对方的意见了。

易阳郑重其事地说道:“做得好不代表东西就一定是官窑,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做旧的高手,瓷器能做得比官窑所产的还要精美。仿品和官窑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官窑除了胎质不同,也有一定的规范,也就是区别于仿品的特征,民仿重在一个‘仿’字,不管怎么仿都不可能做成真正的官窑瓷器,总归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这我知道。”陆老点头赞同道,“小易,那你的意思是说,这只碗是仿的?可我看上去感觉很老了啊,是一件老瓷器。”

易阳摇头笑道:“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提出点疑问而已,我也还不确定的。”

“那你仔细看一下吧,算是给我掌掌眼。不瞒你说,我比较喜欢这件瓷器,刚看到它的时候我就感觉它大不一样了。”陆老请求道。

“嗯,我看一下。”易阳点头答应道。

于是他掏出一枚精致的放大镜来,对着那只青花大碗细致地进行察看。

在这个过程之中,白文超也跟着细细观察起来。

此碗高约9cm、口径大约20cm左右,圈足撇口,碗壁呈弧形。

在碗的内壁有三圈梵文真言,中心有一大梵文字。

碗的外壁绘团龙纹四组,龙纹四周饰八宝纹。

所谓的“八宝”又称“八吉祥”,它的图案为:法螺、****、宝伞、白盖、莲花。

看完瓷碗的上部情况后,易阳又拿起碗,翻开底足来细细鉴别。

直到看清了款识部分,他才把碗放下来,抬起了头。

“如何?”

见易阳全部检查完了,陆老急急地问道,丛师傅他们也一齐看着他,等着他的回答。

一开始,丛师傅等人对乳臭未干的易阳并不看好的,认为他不可能像陆老说的那么厉害,但是,刚才易阳露了一手,陆老又处处征求他的意见,他们便也不由自主地相信他了。

易阳淡淡一笑道:“东西是老东西,年代比较老了,估计是清朝那个时期的,可……”

他欲言又止。

“可什么?”陆老追问道,“小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没关系的,东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什么可模棱两可的。”

他想易阳痛快给他一个答案,那只青花大碗到底值不值得花高价收下来。

易阳便直截了当地说道:“那不是清代的官窑。”

“不是官窑?!”

此话一出,不但陆老和白文超大吃一惊,丛师傅等站在一旁的人也都大感惊诧。

“小易,这么漂亮的一件青花瓷怎么不是官窑了?你有什么证据?”丛师傅质疑道。

易阳端正神色,郑重其辞地回答道:“鉴定一件瓷器一般是从瓷器的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着手,这是一般的鉴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只要住了这点,也一般不会看错。但是不可全信这个。还要看其时代特征,有些东西那只有明代有,清代没有,确切地说,某个时代很典型,在其他时代就没那么出色了。比如一说到汝窑,大家下意识地就会想到宋代汝窑,可事实是,汝窑瓷器多得很,除了宋代,其他朝代也有生产,官窑的有,民窑的也有,其中有仿得惟妙惟肖的,甚至比宋汝窑做得更好。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宋代的最典型,最有收藏价值,其他朝代的做得再怎么好,那也只是仿品,无法和它媲美……”

他长篇大论的,一口气说了很多,可似乎没说到关键点上。

丛师傅听后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小易,你就别举那么多例子了,直接点说吧,你为什么认定这不是乾隆官窑瓷器。”

易阳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丛师傅,我举的例子是相关的,意思要告诉你们,不要被一件瓷器的表象给欺骗了眼睛。如果我看得没错的话,这只碗本来没有款识的,那款识是新的,是后来做旧的人加上去的。而你们知道,明清官窑很少不带款的,不带款识的官窑除了特殊情况下或作特殊用途的,极其稀少,市场上一般不认可,因为它容易和‘气死官窑’混淆。”

“款识是假的?!”听到这里时,陆老他们越发吃惊了。

“对,款不对。”易阳一本正型的明万历时期的东西啊!不过这当然不是万历时期的了,应该是清代后期的民仿,属于‘气死官窑’中的一支吧。”

“易阳哥,什么叫‘气死官窑’?”

一直静静跟在易阳身后的陆双双突然问了一句。

她听到“气死官窑”这个说法时感到很有意思,便忍不住好奇地问了起来。

易阳和白文超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易阳随即一五一十地回答道:“‘气死官窑’是指没落款的瓷器,一般是粉彩瓷,但也有特殊的。通常是指老窑工退休后的作品,他们虽然离开了造办处,然而作画风格再也不用那么拘谨了,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所以除了胎质,其他的更胜官窑瓷器。极少数工艺水平达到或超过同期官窑的民窑瓷器俗称‘气死官窑’,除了没有官款,它跟官窑瓷器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哦,是这样的啊?”陆双双点点头道。

“小易,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东西确实有问题了。”陆老突然说道。

丛师傅他们也没什么反驳的话了,可看得出来,他们心里面还是有疑惑的,不大相信易阳那话。

“小伙子,”正在这时,那卖瓷器的老汉开口说话了,只道,“你眼光很厉害,你说的和拍卖公司的专家说的是一样的。我不瞒你们了,这件瓷器是我很久以前在西北教学的时候淘到的,后来拿回来了,一天有个老朋友来看我,他认出了这件瓷器,说东西很好,是官窑精品,后来他也给我请来了拍卖公司收东西的人,那些看了也觉得没问题,于是拿回去了,可没多久他们就把东西退回来了,说他们专家看了,东西不对,是件仿品。”

“是吗?!”

那老人非常坦诚,一五一十地陈述事实。

闻言,陆老和丛师傅他们面面相觑。

随即,他们一齐看向易阳,此时此刻,他们眼神中无不流露出惊诧和敬佩之色。

原来他说的和事实毫无差异,都是对的!

这怎不令人刮目相看?

“小易,你是对的!是我眼力不济啊!刚才真是学习到了!”

刚才一直怀疑易阳的丛师傅这下彻底没意见了,而是对易阳佩服不已。

易阳摇头笑道:“丛师傅,你谦虚了,我应该向你学习才是。”

“老陆说得一点儿都没有错啊!你年纪轻轻的却练就了这么好的眼力,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丛师傅大声赞叹道,他无疑是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

“你过奖了。”易阳谦虚道。

“那这只碗你们还要不要?”那老汉随即问道。

“小易,你觉得呢?”陆老看向易阳,征求他的意见。

易阳说道:“东西虽然不是清乾隆官窑,但做得确实不错,又是一件老东西了,收藏价值还是有的,可以收下来好好玩一玩。”

他这是实话实说,像那样的旧仿确实不多见,况且,人家老汉拿东西来卖不容易,就冲他那股诚实劲,也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嗯,那好吧。”陆老点头答应道。

既然易阳隆重推荐了,那他还有什么好说,当即与那老汉谈起了价钱来。

那老汉很好说话,陆老开他一万,他二话不说地就点头答应下来了。

做完这笔交易后,陆老他们便要起身离开习先生家了。

然而,易阳一进门就感觉到的那股强烈灵气仍然清晰无疑地摆在那里,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只想一睹为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