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闹大一些

大唐虎贲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闹大一些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5:17 来源:笔趣阁

徐师谟的言外之意,在座的几人都明白了。

李建成有点点意动,但更多的却是震恐。

徐师谟向四面团团一揖,大声道:“在下一心效忠殿下,在这里也不怕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使者到来,我们大可以将使者扣下。然后对外诏称秦王一党在仁智宫劫持天子行密谋造反之事。佯称接到了天子秘密送出的血书衣带诏,发兵符调集各地军队勤王清君侧,我们有杨都督大兵压境,又有李大将军助阵。足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凤凰谷,踏平仁智宫。到时候诛杀秦王乱党,至于陛下,他本就对裴寂说此身最大的心愿是为太上皇逍遥自在,不如就从了他的意愿……”

胆大妄为的声音还未落下,便让一人截了住。

“徐舍人真有大才,这梦做得,我魏征想都不敢想!”

魏征什么什么人物,日后李世民登基大统,文起贞观,武称天可汗,威望最盛的时候,都敢与他叫板。逼得李世民像个小孩一样跑到长孙皇后面前大叫要杀了他……

徐师谟还真不在他眼里。

此人却有能耐,也有一定的才华,但是但他的大志压不住他的才华,将一切都想的太过美好。

他毫不客气的嘲讽着:“太子威震天下,中外归心,秦王卑鄙无耻,阴险无能。只是凭借陛下的宠信狐假虎威,征战数十载,百战百败,在军中全无威信。这义旗一举。想必京畿各地跟着秦王征战多年的统兵大将,一听对手是老上司大唐常败将军李世民,一个个俱都肃然受命。秣马厉兵随时准备杀往仁智宫救驾,铲除秦王一系势力。同时,秦王党一个个都是小人,树倒猢狲散,见大军一来,便将秦王人头送上。”

“再有京中三省六部九寺大臣,边境总管军事统帅。一个个都苦秦王久已,一听要举兵对付秦王。争先恐后的投入东宫门下,扶保真命天子登基。更无一人会质疑太子令拒绝不从!最后四海臣服,宇内归心。我们一个个攀龙附凤,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美哉!”

魏征声音本就尖锐。不甚动听。此刻有意拉长了声调嘲讽,更如铁物碾压玻璃渣般刺耳。

一套冷嘲热讽下来,将徐师谟的脸色刺的湛青。

徐师谟盛怒道:“自然不会如此顺利,但总好过你让殿下孤身一人去送死的强。”

李建成对于堂下的争论视若无睹,他知道因为形势太过危险,太过严峻,给予他们准备的时间又不是那么的充分。

乱了在情理之中。

争吵归争吵,但争吵中的道理却是不假。

“我也觉得应该搏一把!”说话的是韦挺。他出身关中世家是前隋民部尚书韦冲的小儿子。韦李两家交好,与当时还是唐国公长子李建成自幼相识交好。大唐开国后。太子李建成即将韦挺引入东宫任用,信任弥厚胜过任何一人。

“陛下偏宠秦王,自来如此,仁智宫这事,可不正是秦王一手所为?他借太子留京,自身侍驾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大肆颠倒黑白拨弄是非。如今陛下已全然听信他的一面之辞,仁智宫内外想必也为秦王掌控,太子单骑前去谢罪,只怕是凶多吉少。殿下目前占据中枢,手上又握有重兵,搏一搏,至少能成个五五之数。”

“噗嗤!”魏征又笑了起来:“现在虽是大半夜的,一个个都在做梦哩?该醒醒了吧……殿下,臣就说两句,论领兵打战,论军中威信,谁比的过秦王殿下?论冲锋陷阵,摧凶克敌,谁又比得上大将军罗士信?此二人在凤凰谷,就凭杨文干?就凭李艺?拿得下他们?在我看来,罗士信一人对付他们就绰绰有余,更何况还有早已准备的秦王殿下。起兵,十死无生,孤身认罪,九死一生,望殿下明断。”

李建成竟然无言以对。

杨文干曾是他的宿卫,因为对他忠心不二,才被提拔为庆州都督,论及才干,只能说是中庸。李艺倒是威名赫赫,但很明显不是罗士信的对手。

李建成瞧向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中允王珪,问道:“叔玠一直未言,不知你意下如何?”

在太子的私人幕僚中王珪年纪最长,地位亦是最高的一个,李建成向来以他马首是瞻。现如今徐师谟、韦挺意图造反,赵弘智意图解释,而魏征意图请罪,四个人已经出了三种解决事情的方法了。

李建成什么都好,最大的毛病便如魏征说的,优柔寡断,不如李世民一般刚果决绝。

其实历史上李建成便有好几次机会一展拳脚的,最后都因为优柔寡断的性格放弃了。

李渊起义之初,李建成携带李元吉逃出了河东。依照李建成的本意是不去投奔李渊,而是与平阳一样,自立山头,凭借李家在河东的声望,拉起一对兵马来支持李渊。

如果李建成当初这么做了,同时成功的话,他的履历上将会重重的记下一笔,李世民想要超越他,就没那么容易。以难度而言,李建成在河东拉起一支兵马比平阳在关中皇城脚下,拉起一支兵马要容易的多。当时隋朝人心向背,李建成本就才干不俗,兼之还有一个骁勇过人的李元吉,成功率还是很大的。

结果就在他拟定计划,准备这么干的时候与柴绍碰上了。

柴绍在长安抛下平阳逃往太原与李渊汇合,一听李家大公子意图自己干,又不好意思丢下他,也就劝说他投奔李渊去。

好了,一有不同的意见,李建成的毛病犯了,犹豫了好一会儿,选择了听柴绍的,错过了大好机会。

如此事情,可算是不知凡几。但就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遇上多选题,还是各有道理的多选题,这脑袋就有点犯晕了。最终问向了亦师亦友的谋主王珪。

王珪亦是出生名门,他的祖父是南北朝末年的名将王僧辩,他的家族太原王氏是关东五大高门之一。但细说起来,不如说王珪一家很有当神算的潜质,而且看得特别准。

昔年王珪交友满天下,有一次设宴款待名士,宴会中房玄龄、杜如晦皆在邀请之列,王珪的母亲很是高兴,直言两人是王佐之相,自己的儿子能与他们做朋友,将来一定大有好处。

见王母秀着她的看相技术,王珪的夫人也不甘示弱,当了回神算,对王珪道:“你们将来能够成名,全靠末座少年。”

为此大诗人杜甫还在他的《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一诗中写道:“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末座少年便是李世民,这位李家的二公子,陪着大哥李建成赴宴,但因生性顽劣,在士林中没啥威望,被安排在了宴席的最后一位。

不过很显然,王珪并不信母亲与夫人的神算,毅然加入了李世民的敌对阵营。

见李建成开口询问,王珪道:“玄成所言,虽不中听,却句句在理。殿下若此时占据京城,囚禁使者。行了这一步,便再难回头。怕是连对陛下影响最深的裴相都得倒戈与殿下为敌了。今大乱之后,人心思定,愿真心跟随殿下起事的人寥寥无几。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恕珪直言,起兵反抗,结果十之**就如玄成说的那样,十死无生。赵主簿之言有不够彻底,玄成所言亦确实万分危险。珪之所以不言,实是再想还有别的什么法子。若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依玄成之言,死中求生。”

魏征见王珪站在他这边,乘胜追击道:“陛下宠爱秦王不假,可以征看来陛下爱子之心,并不限止于秦王。齐王、殿下都相差不了多少。只要澄清谋反罪名,只认私兵一事,陛下不至降罚过重,比之据城起兵,名不正、言不顺,实在稳妥的多。”

李建成看了看魏征又看了看王珪,犹豫了好半响,终于拿定了主意。

**********

此时凤凰山谷口。

“就如你说的,他还是选择来了啊!”李世民站在山坡高处,看着忙碌的兵卒,长叹了口气。

全盘计划,最理想的就算李建成孤注一掷在长安作乱造反。然后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李建成击溃,取而代之。但是就如罗士信断言的一样,李建成还是来了。

罗士信坦然自若的笑了笑:“太子麾下也有许多无可忽视的谋臣,能够分辨的清事实。有他们在,太子不会放如此显著的错误。”

现在为了防止李建成造反,李渊已经下令凤凰谷内的所有兵卒统归李世民率领,罗士信充当副手,以抵御不可预料的变故。

是以现在罗士信能光明正大的与李世民在一起,商议着如此事情。

“所以依我之见,原定计划可有有些不足。最好让事情再闹大一些,李艺现在恰好在宁州,我觉得可以将他拉进去,将事态在闹大一些,闹得陛下无法庇佑太子。还有殿下必需小心封德彝此人,此人如果没错的话,应该是太子的人。”(未完待续。。)

ps: 晚上12点前,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