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二百三十二章 语惊四座 心服口服

大唐虎贲 第二百三十二章 语惊四座 心服口服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5:17 来源:笔趣阁

罗士信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房玄龄那种超乎常人的学识,能够以知识服人,以学识服人。所以懂得扬长避短,以另外一种语气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嘲讽拉仇恨是他最擅长惯用的手段。

康泽的神论实在太出人意料了,罗士信实在想不明白一个人脑子里装了什么东西才能提出如此言论,所以嘲讽的力度尤其严重。用逆向思维,直接教唆他将大唐的国都迁移到海上去。

“你……”康泽怒视罗士信,叫喝道:“你这是胡搅蛮缠,强词夺理。”

“这不是你的意思嘛?”罗士信白了一眼,继续嘲讽道:“因为关中太富了,引起了突厥的觊觎,所以把关中毁了长安烧了,躲到襄邓去。难道襄邓富了,就不会令突厥觊觎窥视呢?觊觎之后,故技重施,逃到江南,接着逃无可逃逃到海上!理所当然么。”说着轻轻一笑,打趣道:“见过怂的,还没见过怎么怂的。我很好奇,如果有一个人窥视你夫人的美貌,你是不是先将你夫人的脸给刮了,然后举家逃得远远地?”

康泽血气上涌,气得说不出话来。

似乎已经习惯了罗士信的话糙理不糙,满朝文武对于他的这种说辞并没有表示出多少反感的情绪,诸多人还流露着点点赞同。不论是秦王党还是太子党、帝党都是如此。

尽管罗士信还没有表露自己站在哪一边,而康泽则明显是站在迁都一方。但是他的神论实在是太神了一些,焚长安迁都,千百年来也只有董卓干过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有脑子有坑的人才会赞同他的看法意见。

尽管政见一致,康泽一样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那大将军有什么高见?”李元吉咬牙切齿的一字一句的说道,眼中几乎要喷出烈焰。

罗士信有些愕然的看着李元吉,不知自己琢磨又得罪他了?看了看康泽,又看了看李元吉,忍不住忖道:“难道这个脑袋里塞草的逗比是李元吉的人?”

还真让他才对了!

康泽官居左谏议大夫,是三省六部中三省之一门下省的要员。正四品的官员,而门下省的长官便是侍中李元吉。

相比巨无霸似地太子党、秦王党、帝党,李元吉的齐王党的实力实在是小得可怜。只有侍中治下的几人而已。他们大多是李元吉提拔起来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李元吉看上的人物又有多少好东西?

康泽本人不学无术,擅于溜须拍马。草包一个。焚长安而迁都襄邓这个提议。也不是康泽自己想的。最先提出来的是李元吉,他研究迁都的便利,研究出来的这个自诩高明的结论。脑子有坑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本人。康泽接受了李元吉的理念,在朝会上代表李元吉发表出来。

结果立刻受到了罗士信的嘲讽,那一字一句的鄙夷,好像一个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他的脸上,抽的他体无完肤。

李元吉只觉得脸上通红一片。处于暴怒边缘,亲自找茬来了。

“高见算不上。看法倒是有一点!”罗士信也不理会康泽了,应了李元吉的话,微笑着说道。

李渊对于“自家人”很宽容的,罗士信现在在他眼里也算是自家人,对于他带着些许过激的辩论方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罗士信不是什么大文豪,不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类人,出口成章,有些粗俗是可以理解的,颔首道:“大将军但说无妨,这迁都关乎天下。不论是谁,不管文武都有资格发表看法。”

李渊这话音方落,却牵动起了两人的心。

李建成、李世民心中各自一紧,带着警惕的心情瞧着罗士信。比起他们各自的对手,罗士信的不可预料,更让他们值得警惕。那种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的处事方法,往往能够出人预料,一语中的的点名事情的真谛,非常的值得注意。

尤其是于平阳婚事定下来之后,罗士信被李渊视为了自己人,他的话更有着不同凡响的效果,能够左右一些事情。

他的占位,在两人看来已经相当重要了。

罗士信出班作揖道:“迁都一事,关系国家根本,当需慎重又慎重,所以末将觉得应该从最长远的利益考虑问题。”

“哈!”李元吉嘲讽的低声嘀咕:“还不是拾人牙慧!”

从长远考虑问题这是近日帝党裴寂的主要依仗说辞,表示关中的资源已经不足以维持现在的大唐,随着大唐越来越富强,继续留在关中只会令人口继续增多,关中的资源会越来越紧张匮乏,最后导致不可预料的可怕情况。趁着现在发现问题,关中还未真正发展起来之际,早一日迁都,早一日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罗士信这“最长远的利益”与裴寂的长远考虑,说法近乎一致,李元吉自是毫不客气的出言嘲讽。

罗士信选择无视李元吉,等会自有扇脸的时候。

李渊坐在最上首,并未听到李元吉的嘲讽,接话道:“如此说大将军也赞同迁都?”

“不!”罗士信摇头道:“末将并不赞成迁都,更不觉得粮草资源就能代表一切。为了自给自足而迁都,算不上什么高明有远见之举……”

“大将军错了!”罗士信话还未说完,帝党的陈叔达立刻站出来反对:“古语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尚且不足,何以安天下?何况关中一但粮草不足,则需要耗费无数财力物力从巴蜀、江南运粮,耗资千万,对于我大唐而言,有何利处?”

罗士信这回倒也没针锋相对,他可不想弄得满朝是敌人,只要对方不是那么可笑荒唐,他也不会冒然的冷嘲热讽,轻笑道:“这些道理我懂,陈相还是听我先说完吧。”

他顿了顿,续道:“我中国繁衍至今有史开始,能够追溯到夏商西周,直至我大唐已有上千年历史。这上千年的历史中,若说最强大的国家相信在场的心中都有一个选择,应该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大汉,尤其是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的大汉,更是强盛的令人感叹。他们击败了宿敌匈奴,征服了西域,打通了震惊天下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一个时代,打出了我华夏的赫赫威名,着实令人向往。”

汉朝虽灭了,但是汉武帝、汉宣帝他们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现在唐朝远不及当时的汉朝万一,自然有着向往之念。

李渊听了有些惭愧,李建成以是如此,他们有雄心壮志,但是他们的雄心壮志限于一统天下,限于让大唐富强,限于让大唐能够力压周边异族,如汉武汉宣帝一样开拓西域,却没有想过。

唯有李世民底耸着脑袋,眼中一片热切,天有多高,野心就有多大,李渊、李建成没有想过的事情,他早已想过。

这也是李世民与李渊、李建成最大的不同,他本就是类似于汉武帝一般的人物。

罗士信道:“我想问一下,在汉朝以前,谁了解西域,谁又知道西域的西方,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谁又真正的了解那边的世界?其实天下很大,这一点我也是从奎托斯那里得知的,在西域的西方,有着比我大唐还要强大的国家叫阿拉伯帝国,在西方的西方同样有着跟我们华夏一样有着千年文化的罗马帝国,还有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对面这浩浩天下,我大唐不应该固步自封,不应该困在原有的这片土地上,应该试着闯出去。跟汉武帝一样,击败突厥,征服西域,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打开东西方的枢纽,将我大唐的文化,将我大唐的一切传播出去,让西方也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大唐,一个强大繁荣富强的帝国。”

“我知道要做到这点很难,但是一代不行,第二代,第三代,十年不行,就三十年五十年,就如汉朝一样。汉武帝若无文景二帝的发展,他凭什么打败匈奴征服西域?汉朝能够做到,我相信大唐一样能够做到。”

“陛下!”罗士信高声道:“关中长安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而关中是控制陇右甘肃的唯一关键。若我大唐迁都襄邓,远离关中,将会因为关中薄弱而失去对陇右甘肃的控制。这种东西,一但失去了,想要拿回来就千难万难了。唯有控制关中方能掌控陇右甘肃方能征服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说到这里,罗士信长长的吐了口气,未来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一切,唯有放眼世界走向世界才能真正的富强,吃老本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的衰弱,关键就在于没能走向世界,而是固步自封的困在了小小的领域,以至于让西方后来居上。

静!

静!

静!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说话的,沉重的呼吸声代替了一切。

许久,一人说话了!

“父皇,儿臣错了,大将军一字一句,如醍醐灌顶,这国都确实迁不得!”

说话的竟然是议论迁都的发起者李建成,心服口服的李建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