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我不需要

大唐虎贲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我不需要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5:17 来源:笔趣阁

“能打的护卫?”

罗士信收到郑丽琬的消息有些奇怪,长安离荥阳并不远。一个在国都,一个在陪都洛阳附近,可以说是天子脚下,在天子脚下敢明目张胆犯罪的人不多。

他并不知因为他之故郑家飞黄腾达,却也有过关注,知道郑家近来时来运转,不但搬进了气派的大别院还请了诸多的家丁佣人。以现在的郑家实力去一趟荥阳,安全应该无虞。没有必要特别问他讨要护卫,而且还特别加了能打的这三个字样。

这不得不让罗士信心底疑乎了:她这是特地去荥阳打架,还是干什么去?

他想了想叫来了莫虎儿,又从骁卫军中自己直属的亲卫里挑选了二十个骁勇之士,让他们跟着跑一趟荥阳。

其实以护卫而论,奎托斯是最佳的人选,一人足矣当上百人。但他憨厚的可爱,那肠子直的跟飞机场一样,不懂变通,现在的他还分不清什么是玩笑话,什么是真话。

就在不久前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罗士信当时在右骁卫官邸办公,也有事找奎托斯嘱咐他几句。两人在谈事的时候,后面突然传来了阵阵犬吠,打断了罗士信的话。

是人都有一点点间歇性遗忘,罗士信这让这一打断,一时间忘记自己想要说什么了,情不自禁的嘟哝了一句:“该死的畜生,再叫就偷偷的将你宰了,煲汤喝。”

结果对方很不客气的叫了起来。

罗士信当时也就是随口说了一句,谁吃饱了没事干去跟一条狗较真。

但是奎托斯就较真了。他真的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的将后面的大黄狗给杀了,然后带到了罗士信的面前。

右骁卫的官邸位于皇城右侧,他的正后方正是右卫官邸。而右卫大将军正是身兼司空、幽州大都督、上柱国的平阳嫡长公主。

大黄狗虽不是平阳养的,但是在右卫官邸待了五年,是上任右卫大将军的宝贝。因为上任右卫大将军意外身故,大黄狗就是军中上下将士寄托思念的对象。平阳平素也对它极为敬重,虽然那是一条狗,却是一个象征。

结果让奎托斯宰了……

最初罗士信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琢磨着既然死都死了。干脆就炖了是了,叫上莫虎儿苏定方他们,六七年的老黄狗。味道还是不错的。

结果还没有施行,右骁卫的兵卒就找上了门来,问他们看到大黄狗了没。

罗士信留了个心眼,直说没瞧见。旁敲侧击的打听出了大黄狗意义。忍不住吸了口冷气,这要是传扬开来,指不定造成右骁卫与右卫兵卒之间的矛盾。

果断的背地里下了封口令,也不想着吃了,背地里将大黄狗给埋了。

此事了后,罗士信也忍不住暗自庆幸,还好当时他说了“偷偷”,不然那就危险了……

奎托斯本就是一个视杀戮死亡为家常便饭的人物。只要一个指令,不管有没有道理有没有道义。让他杀谁就杀谁,不会皱半点眉头。不与他熟悉的人,用不好他。

罗士信这里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莫虎儿,莫虎儿为人机敏,擅于察言观色,遇到事情还能帮郑丽琬一臂之力,功夫也不弱。近来跟他跟奎托斯学了好几招,晋身好手的行列,保护郑丽琬欺负一般人那是绰绰有余了。

“放心吧!”莫虎儿听说让他去保护未来的大将军夫人,二话也没有一个,拍着胸口保证,道:“只要我莫虎儿还有一口气在,决不让夫人受半点伤害。”

第二天,莫虎儿带着二十名精干的骑兵赶到了郑府,向郑丽琬报道。

看着二十余精干的骑兵,再见罗士信将心腹莫虎儿都给派了过来,心底也有着小小的感动,对于此行本就势在必得的目的更加坚定了。

有一个中郎将相护又有二十位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骑兵,加上郑家的十余护卫,一个近乎三十人的护卫团。在乱世中行走都有一定的底气,更何况是在天子脚下,四方稳定的太平之世。

一路不存在任何危险,除了老天爷有些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延误了半天的时间之外,郑丽琬顺顺畅畅的抵达了荥阳。

荥阳自古都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东临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临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昔年楚汉相争,项羽、刘邦就成围绕荥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战。

现今的荥阳郑氏一家独大,乡里乡邻大多都跟着郑家沾亲带故,郑老太公的话在这里比地方太守还要管用。又或者更甚至说,这荥阳太守就是郑家人,郑家子孙的岳丈。

郑丽琬这一进荥阳,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来着可是郑家表妹?我乃小白房郑长裕,家父郑曾与令尊同辈,受郑老太公令特来迎接。”郑长裕高坐白色马驹上,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的是蓝色文士服,在风雨中纹丝不动,显得温文尔雅,气度不凡。

郑丽琬拉开了马车上的珠帘,点头道:“表哥太客气了,快些领路,风大雨大的,别着凉了。”

对于郑家,郑丽琬也有一定的了解。

郑家六房,以小白房规模最大,历年来人才辈出,至北魏而下,当任宰相者,小白房就有五人之多。郑家也一直是以小白房统御各房,郑老太公就是出自小白房的长者。郑长裕自幼才情飞扬,一直被郑家视为年轻辈的第一人。

郑长裕见郑丽琬露出珠帘的容颜,忍不住暗赞:“容色绝姝,名不虚传。”

他点了点头道:“请随我来,老太公已经等候多时了。”

郑长裕当先领路来到城内中心地郑家祠。

这个规模超过地方府衙的建筑,郑家祠的存在已有八百年之久,里面供奉着郑家家谱上的每一代人的灵位,包括春秋时期的郑国君王家族谱中最早的存在。只要郑家人不因大过而除名,就算一生籍籍无名,死后的排位也会出现在祠堂中。

郑老太公作为郑家地位最崇高的存在,便是住在这祠堂里,日夜祭祀。但凡需要郑老太公出面的大事,基本上也在祠堂里商议,连祖宗也一起计算在内以示对家族先人的敬重。

郑丽琬撑开了小油伞,小跑的进入了祠堂大殿。

香气缭绕的大殿,近乎千个排位挂在大殿最前方。这些当然不是所有的郑家人,只有为郑家立过大功,有一定名望,或者三品之上的郑家官员才能资格在祠堂大殿享受后人的祭拜。

其他的后人都在郑家偏殿里,竟是供人祭祀的偏殿,在郑家祠力就有十间之多。

先上了香,行了拜礼。

郑丽琬这才在偏殿的偏殿见到了郑家的掌舵人,已经八十高龄的郑老太公。

郑老太公一身干净的儒士服,须发半黑半白,并不显老态。他的面前摆放着茶具,四周有着各种茶叶,还有竹筒装的清水。

“是郑家姑娘,果然如传言中的一样,天生丽质,会煮茶嘛?”

郑丽琬笑道:“学过三月。”说着她轻步来到郑老太公面前,以优雅的姿态在茶具前坐下,然后将煮沸的水全部倒掉。

茶道,重视茶叶更重水,水好才能茶香,就如红花与绿叶。如绿叶相配,花再红再艳又有何异?

再好的水,煮多了也就老了,老水配不得新茶。

盛上了新水,加了新碳,将紫砂茶壶放在了水炉上,接着在诸多茶叶中选择了君山银针。

这个时候没有泡茶,只有煮茶。

郑丽琬将君山银针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

做好这一切,茶壶分毫不差的发出了呼呼之声。

一沸,微微有声,放了些许盐。

二沸,涌泉连珠,将茶末放入壶中蒸煮。

二沸之极三沸未至,端起茶壶,远离炉火。

郑丽琬行云流水一般的泡着茶,一举一动,说不出的优美,浑然天成。

将茶壶中水,倒在了茶碗上,黄色的茶水在碗中回旋,散发出君山银针特有的幽香。

郑老太公赞叹道:“这不像是学了三月的手艺。”

郑丽琬颔首道:“确切的说三月不到,八十六天。”

郑老太公问道:“为什么不学下去?”

“当初年小不懂事,觉得一学就会太过简单……长大之后才觉得茶道如琴棋书画一样,个中有大学问,值得一生研究,当初所学不过万中之一。”郑丽琬有些惭愧,因为学得太容易,以至于小觑了各种值得研究一生的技艺,不愿意学,才有如今的样样精,样样稀松的情况。

“真是难得……”郑老太公抚掌笑道:“我有一徒,随我学茶十载,尚不及你。你若坚持下来,怕是老夫也会逊你一筹。不尝尝自己精心的成果?”

郑丽琬摇头笑道:“这是为老太公精心煮的,我不需要!”

“这是为何?”郑老太公不解。

郑丽琬轻声道:“因为君山银针消气取火,待会我又不生气,自然不需要。”

郑老太公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小觑了女子,眼前的这个郑家女比起那一个个郑家工具出色百倍不止,不受控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