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三十四章 安市……杨万春

大唐虎贲 第三十四章 安市……杨万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4:10 来源:笔趣阁

高句丽平壤城。

渊盖苏文在自己大莫离支府邸里举行最新的军事会议,一般而言这种最高规模的军事会议,理应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主持。但是渊盖苏文为了表示自己才是高句丽的最高统治者,毫不犹豫的选择在自己的府邸召开此军事会议。

这次的军事会议也有昔年赵高指鹿为马的意义所在,渊盖苏文在百济大和两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清理了一大波荣留王高建武的心腹,将朝堂上那些忤逆他的人大多屠杀干净。

有一句千古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打出真正的政权。

高句丽因为隋朝的轮番攻打,形成了一批战功彪炳手握兵权的门阀世家,瓜分了高句丽王室手中原本握有的兵权,形成了王室管理政务,门阀贵胄手握兵权的奇葩政局。而荣留王高建武因为野心很大,想要将掌控实权,意图削藩,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此举引发了高句丽诸多手握实权的世族不满,绝大多数的统兵世家都站在渊盖苏文这一边。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渊盖苏文强行弑杀高句丽国君而未引发兵灾的关键所在。

渊盖苏文年少激进,魄力十足,为了达到对高句丽的独裁,一举杀死倾向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几乎将高句丽的执政官员清洗一空。然后任命自己信任的心腹居于要职,并将高建武的侄子满脑子肥肠的高宝藏推上高句丽国王的宝座,而且还册封自己为大莫离支。

大莫离支并非是高句丽官职系统中的职位。是渊盖苏文自设的一种取代大对卢的最高官职。若说高句丽的大对卢是宰相,那么大莫离支则超出宰相的性质。而且具备的权臣因有的职位。

渊盖苏文清洗了大多数高句丽大臣,只留下了少数并非泾渭分明的臣子。今日反常态的在大莫离支府邸召开军事会议。便是想看看谁有胆子不来。

结果很让渊盖苏文满意,他的铁血手段取得了效果:整个高句丽政坛上依旧活跃的人物先后都来到了他的大莫离支府,认可了他才是高句丽的无冕之王。

会议说是会议,实际上渊盖苏文只是在炫耀自己目前的权势以及给所有担心大唐已经取得辽东,即将打上门来的文武大臣吃几颗定心丸,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于当前的局势一点也不担忧,唐朝只是暂时取得了胜利,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便会如昔年的隋朝一样一溃千里,数万兵马将会再度成为京观。他们高句丽炫耀武力的根本。

诸多人见渊盖苏文如此有信心,也先后安心的离去,真正的军事会议,这才举行。

人数不多,但都是渊盖苏文的左膀右臂以及亲信。

对于当前的局势,渊盖苏文不在一副皆在掌控中的表情,而是一脸的凝重,长叹道:悔不当初,没能听先生良言。贪图汉江流域,导致今日败局,委实惭愧

渊盖苏文对着身侧的乙支侯武底下了高傲的脑袋。

在罗士信出兵辽东的时候,乙支侯武便劝说渊盖苏文集举国之力对付大唐罗士信的来袭。只是渊盖苏文听没有接受如此提议。渊盖苏文年轻气盛极有主见,他虽器重欣赏乙支侯武的才智,却也看出了他急切报仇之心。认为他存有报仇的私心,没有全顾高句丽的利益。

打退大唐的来袭。并不能给高句丽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充其量是赢了一场值得称赞的胜利而已。但是夺取了汉江流域就不一样了。汉江流域水网秘笈。土地滋润极其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众多,经济极为繁华,素有小天府之称。这汉江流域是整个海东三国最富饶的地方,为了这个汉江流域的归属,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之间发动过无数次战役。

最初汉江流域在高句丽的掌控下,但是新罗百济联兵趁着高句丽疲软的时候将汉江流域抢过来瓜分了。

对于汉江流域高句丽一直念念不忘,此次三国征讨新罗,新罗内外交困,势必难挡三国联兵,正是夺回汉江流域的最佳时机。唐朝固然威震天下,渊盖苏文却对自己的叔父有着绝对的信心,认为他的干略足以支撑到他攻取汉江流域之后。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的有些天真,渊斌之确实是个人物,但不足以抵挡是罗士信率领的赫赫天兵,短时间内辽东全境失陷。面对如此局面,渊盖苏文也不得不拉下脸来与乙支侯武说些劝慰的话。

乙支侯武却如渊盖苏文所想的那样,存着报仇的私心,就连他也想不到罗士信竟然厉害至此,渊斌之这样的高句丽宿将,面对他竟然没有多少还手余地,也不托大,低头道:属下也没有想到那罗士信如此了得,竟然步步为营步步走在我们前面,以至于失去了先机。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要不了多久,他便会率兵来攻,我们虽失去了辽东,却并未伤筋动骨,一样拉长了他们的战线,还是有着极大胜算的。

先生说的不错一位面貌粗狂,身形矮小却显得极为精干的壮汉道:以我之见,我们干脆就放弃外围城池,将安市城丢给罗士信头疼去。如果罗士信拿不下安市城,我们可以挥师左右进兵,在他们攻城疲乏的时候一举将他们击溃。如果罗士信能够拿下安市城,那也不是坏事。至少给我们除去了一大心腹之患,我们可以将战线在拉长一些,就如当年军神破大隋三十万一样,袭扰他们粮道,让他们无以为继,最终败亡。

渊盖苏文看着爱将一眼,思考着他的主意。

乙支侯武这时摇头道:我不赞成这么做,我的想法与高将军一般无二。利用杨万春的能力来帮我们对付大唐,不同的是我们不能给杨万春拖后腿,反而要竭尽全力的支持他。给他兵,给他粮,让他发挥自己的实力。杨万春的能力莫离支应该清楚,当前的情况,除非是莫离支亲自出马,否则能够抵挡罗士信的唯有他一人。面对这种家国危难的时候,我想杨万春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什么。也许莫离支能够因此与之缓和关系也不一定,莫离支想要成为海东三国的霸主,并且向西发展,少不了杨万春这号人物。

渊盖苏文神色复杂,看着乙支侯武眼中这有一定的纠结。

杨万春在高句丽有些名不经传,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没有一个小觑他的存在。杨万春是出生高句丽很普通的民户家庭,但自幼好学,年纪小小就有着鸿鹄之志,十五岁离家求学,离开高句丽入隋求学,凭借刻苦钻研打动了幽州大儒授予儒学。杨万春苦学儒学之余,对于军事极有兴趣,不断的收集中原各类先贤流传下来的兵法韬略,刻苦钻研。尤其是吴子兵法最为精通,而且得之精髓。

杨广初征高句丽时,杨万春返回自己的祖国投入辽东军,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渊氏家族最出色的族长渊子游的器重,并且以爱女许配于他,对所有人道:此子若得重用,将来成就必在我之上。

杨万春并未有因渊子游的器重而成为渊氏一员,反而因习得忠君爱国之道与高句丽王室走的很近,与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相交莫逆,成忘年之交。乙支文德在与之论兵后也曾感慨:杨万春可比中原韩信白起。

不过因为杨万春成为了高句丽王室一脉的核心人物,一直受到了渊氏的抵制,在高句丽默默无名。

当初罗士信杀乙支文德,搅得高句丽内部大动,渊盖苏文便是忌惮杨万春而不敢轻举妄动。

年前他发动政变,第一时间率领十数万大军包围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要铲除心腹之患,结果任是撼动不了安市城分毫。

在杨万春的指挥下,安市城便如铁桶一般,没有半点可趁之机。

渊盖苏文也不得已只能放任安市城不闻不问。

杨万春确实有大才,也是渊盖苏文手上急缺的大将,但是忠心却有极大问题。

乙支侯武继续道:杨万春深受中原儒学影响,心中有家有国。这国在前,恩怨在后,以他的思想,一定理智的权衡关系的。只要他接受了我们的支援,无形中也承认了莫离支当今的势力。

渊盖苏文起身道:好,便依照先生说的,以安市城为防线,击溃入侵唐军。

辽东

罗士信高架着双脚看着一旁的军事地图,他无视着一路上阻挡在他面前的几座城池,直愣愣的瞧着那座通往平壤城最关键的据点安市城

在他的记忆中,李世民的东征,便是止步安市城下,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极为了得,深得兵法之要,不论防守进攻都表现了极高的水准。最后身为对手的李世民都对杨万春产生了欣赏之意,撤军的时候特别赐百匹绸缎以资奖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