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十二章 打高句丽如拔钉子

大唐虎贲 第十二章 打高句丽如拔钉子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4:10 来源:笔趣阁

张士贵瞧着面前年纪差他几轮的人物,心中暗叹:果然英雄出少年,陛下这是多虑了。

李世民有些担心罗士信的年纪会成为他统率三军的劣势。毕竟罗士信今年不过二十五,虽有足够的战功作为依仗。但很多时候年岁资历是衡量问题的关键。以往罗士信率领的都是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自然不存在这种问题。而今他率领的却是来至于各地同样都有赫赫战功的老将大将,他们要功绩有功绩,要资历有资历,万一不服罗士信这个他们眼中的毛头小子,导致将帅二心,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数不胜数,就连气量如江东周郎者,也因为老将程普的不服不满,与之闹得几败国事。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李世民特地找到了资历最高最老的张士贵,让他多多配合罗士信,以防万一。

今日将罗士信方刚抵达前线,已经凭借犹如春风拂面般的柔和手段,得到了大众的支持,暗叹之余,亦是不得不服:大总管年纪轻轻,能够取得如此战功战绩如此成就,果然有着常人莫及的手段。

罗士信招呼的众人往军营走去,途中对李道宗问道:都来齐了吧

罗士信领着二十一将往军营中走去,他说的来齐了是指大唐的兵卒,大唐采用的是府兵制度。除了些许茂守长安洛阳等几大都会的常备兵,其他府兵遍布大唐各地。这战事起时。府兵在各地冲折府的率领下,赶往约定的集合点。

此次罗士信授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并不是从字面意思说只负责辽东道一块地方。而是整个战事都归他总领,包括幽州这个攻打高句丽的跳板。

还差最后一批运输舰没有送达李道宗应答着,在罗士信这个主帅抵达之前,这军营中的大小事务都由他全权负责,紧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姜将作已经传来消息,明日一早。运输舰便可抵达。运输舰上有大人需要投石车,攻城车。

罗士信点了点头,李道宗口中的姜将作是将作大匠姜行本。乃是隋末宇文恺的亲传徒弟,精于各种工匠绝技,上至投石车攻城车,下至修桥铺路。都是他的强项长处。

在罗士信提出的几个条件中。其中就有调给他一个工匠团随时听用这一点。

姜行本正是工匠团的首领,在未出征之前,负责战舰的调查整备。

我们先开个会,了解一下最先应对的情况。罗士信也是雷厉风行的主,不墨迹马虎,在抵达之后没有做多余的休息,直接开起了军事会议。

二十一位大小将领,整齐的排列。

这帅帐作为议事之所。位子宽阔光线明亮,融入二十余人。毫不见拥挤,在右上方还斜挂着一幅巨大的皮革地图,正是幽州辽东一代的地势地形图,摆放的位子正好能够让所有人都看得见。

罗士信先来到旧图面前,详细的瞧了瞧,将一把老他扯了下来,让人送上了一幅崭新的地图挂了上去,道:我亲自去过辽东高句丽,那里的地势恶劣,情况复杂。这老旧的地图不足以尽显关键,这幅新地图是生活在长白山的朋友用十年时间绘制的,当中又根据往来东西交易参客所掌握的些许小径小道,绘制而成的详细地图。你们可以认真细察,有个大概的了解,回头也可以从我这里领取。

李道宗张士贵张镇周等大将先后围在了地图盘,与他们脑海中的地图做详细的比对,大体上一致的地图细节上却相差不止千里,一个个眉飞色舞,瞧得是津津有味。

这善用兵之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看图。

从有兵法开始,便有无数用兵行家强调地形地势的重要。面对一个从未涉足的全新地方,只能从地图了解地形地势,看的越清看的越明白,掌握的优势也就越大。

李靖的六军镜中也仿佛强调地图的重要,用他私下里的话来说,一个连地图都看不懂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就算你大字不识一个也不要紧,行军作战,比的不是文化,然地图这基本的知识却必需要看的明白。

二十余大人都是久经战阵的好人物,对于地图的重要都很是了解,惊讶罗士信的准备充分之余,看的也格外认真,不时还与身旁的亲信做低声的商讨。

罗士信也没有出声打扰,而是让他们认真的看着地图:一个优秀的将军,对着地图的时候,脑中往往都会在想着战术打法,如何调兵如何用兵,对于地图上的地方城池如何攻打。

这一路来,他一直在看图思考着战术打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只是他向来习惯集合众人之智,选择最好的打法,而不是独自一人当诸葛亮,将一切一人承担。

耐心的等了足足半个时辰,罗士信见差不多了,方才道:高句丽的情况,相信你们再此之前也有过了解。高句丽实力不强,但是能够让杨坚惨败,能够动摇隋朝根基,可见其却有特别之处。我们此次肩负的重担,决计不能重蹈覆辙,要正视高句丽,正视他们难以对付的地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加以克服。

李道宗颔首道:大总管说的在理,高句丽是块难啃的骨头。这一战依照我的看法是稳重求胜,先步步为营,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给高句丽可趁之机,然后在稳中求胜,寻找取胜的战机。

张士贵颔首道:末将认同任城王的提议,末将最近仔细研究过前朝与高句丽的战事,发现他们他们彼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轻敌。杨坚继承了北周政权的实力,篡位之后周边除了突厥没有一点像样的威胁。轻易灭了南陈一统后,唯一的劲敌突厥也在他们的策划下分裂,还让突厥尊为圣人可汗。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有杨坚这般容易的。高句丽的实力并不强,杨坚又太过风顺,所以当初高句丽挑衅前朝的时候,杨坚毫不犹豫的就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征伐。从派遣的大将也可以看出杨坚根本没有将高句丽放在心上

诸将知道那一段历史的,无不点头赞同。

当时,隋文帝杨坚以汉王杨谅协高颎王世积和大将周罗睺率三十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杨谅固然是主帅,但三军之众,明显在高颎王世积手上,只是依照惯例以王爷挂名而已,当初平陈杨广为挂名主帅一样。

高颎王世积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前者是精明强干,攘外安内,荡平南陈,战功尤为彪炳;后者灭陈,定豫章庐陵浔阳也是战无不胜。但是他们在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却是长驱直入,以水陆三十万大军齐头并进。结果水军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隋朝水军一抛锚休整,让高句丽的先遣部队袭击。水路统帅周罗睺先前已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让高句丽击溃。而高颎王世积过于深入腹地,导致陷入日后李世民一样的悲剧,关键的要塞攻克不下,大军让高句丽彻底拖住。因为过于深入腹地,以致战线拉长,粮草供应不上,直接导致三十万大军溃败,九成的兵马遗留在了高句丽土地上。

平心而论,若不是大意小觑了高句丽,以高颎王世积的军事水准,就算拿不下高句丽如李世民后来一样,取得丰厚的战果从容而退也不是难事,便是自以为兵力雄厚,能够以石击卵,大意轻敌,结果让卵打裂了石头。

至于后来的杨广数次百万大军伐高句丽嘿嘿,那就是笑话张士贵撇了撇嘴,他们都小觑了高句丽,或许高句丽不强,可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而且很会利用这种优势,绝对不是小觑的对象。稳才是对付高句丽的最好打法。

罗士信赞叹,果然这个时期能够排的上名号的将军,没有一个是庸才,他们与罗士信有着相同的看法。

高句丽与突厥的性质正好相反,打突厥求的是快,出其不意的快,而打高句丽则求稳,一步一个脚印,不给擅于防守反击的他们反击的机会,然后在寻求决战的机会。

两位总管说的,与我的想法不够而合罗士信目光在众人面前一扫而过道:在我看来,这高句丽就是一根根定在木头里的铁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拔钉子,将钉子一根根的拔掉,便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拔不掉就容易重蹈覆辙。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拔掉这阻挡在他们面前的第一根钉子。

罗士信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在了那张全新的地图上,绝大部分的将领都看在一个点上。

罗士信走到地图前,在辽水那一代画了一个圈道:辽水长城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钉子,能不能打出开门红,就看我们能不能拔掉这个钉子

大总管,属下有一计,可以拔掉这钉子罗士信话音方落,在下首的刘仁轨率先站了出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