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四十章 阴影背后的刀

大唐虎贲 第四十章 阴影背后的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4:10 来源:笔趣阁

这东北三国的形势局面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情况,他们彼此都吞噬了周边的小诸侯,形成了三个较大的势力。其中高句丽立国最早,势力最为强盛,犹如三国中的强魏。新罗百济唯有联合一气,方能抵御高句丽的强势。

面对新罗百济的联军,高句丽抵抗不住让新罗占领了占领汉江上游地区。高句丽也改变了战术,不在执着于一统朝鲜半岛,将目光看向了西方,辽东一地。而新罗百济失去了高句丽这个强敌,也开始内斗起来,双方围着汉江下游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当初罗士信深入高句丽找寻孙思邈的时候,特地了解了朝鲜三国的情况。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伐,这点可以理解,在罗士信的预料之中,但是小日本也插上一脚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人就没有不讨厌日本的。

日本,也就是大和国,他们那群鸟人也参与了战事罗士信叫着大和国还真有些不习惯,日本的叫法很多,扶桑倭国什么的,直到近年来他们才改了一个正统的叫法,自称日出之国。不过大多人都不买他们的帐,以大和国称之,日本这个叫法也是根据日出之国演变而来的。

李云聪颔首道:大和百济相隔不远,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近年来,隋唐二朝摆脱了南北朝的乱战之苦,发展迅速。经济文化大幅度上升。他们似乎从百济那里吸取隋唐的制度,转为国内使用。

窃取他国长处,正是他们强盗性子的本能。罗士信心中固然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日本做的确实是极好的。他们能够毫不廉耻的学习他国的长处,将长处转变成自己的,从而使自己更加富强。他们能够从一奴隶社会的弹丸小国吸取到隋唐的先机制度政策转为封建社会,能够吸取欧洲的科技,从而发展明治维新将国力提升,成为当时的科技大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云聪不知罗士信为何对大和国如此厌恶。不过他也有着同样是感受接着道:说强盗还是太客气了,骂他们禽兽,还玷污禽兽呢。他们出兵帮助百济攻打新罗。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连续攻取了新罗十余座城池,然而他们在攻占这些城池之后,将一切都烧杀光了,只留给了百济一个空壳。若不是新罗的金萸信果断的放弃汉江下游。经过周密部署。沿积汉江一线,修筑了二十个的防御工事,将汉江下游的防御被连成了一线,方才抵御住了大和百济的联军。新罗现在受高句丽百济的压迫,异常的艰难。叔父觉得新罗与我们唇齿相依,新罗若是灭了与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灭顶之灾,也有了此次的长安之行。来到唐朝。一路上果然如传言的一样。有了全新的气象,与记忆中的隋朝犹若天渊之别。他从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正直隋朝落败期。天下因可怖的徭役而陷入危局之中,天下各处都有造反的声音。而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天下思定,各种安定民心的政策也很是到位,比起那个时候的隋朝确实好上数倍。

罗士信与李云聪边吃边聊,听他详细的说着东北三国朝鲜半岛的局面,脑中却在思量着怎么样才能为大唐夺取最大的利益。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并不算是绝佳,地处偏僻,除了长白山也没有真正的价值意义,但是他却位于大唐的大后方,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否则的话,隋唐二朝也不会为之劳师动众不顾路途的险恶万里远征了。

现在大唐还有没有远征东北三国的心思,但只要辽东一日在高句丽手上,唐朝与高句丽就必然会有一战。以唐朝的战斗风格,要打就以灭国为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闹。不过高句丽环境恶劣,亦确实不好打。杨广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李世民在后来也曾大举进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战果,夺回了辽东,攻取了高句丽十成,破敌数万,最终因为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的原因选择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识到高句丽环境恶劣,不可力取,改变战术依仗夺来的辽东,以偷袭袭扰疲敌为主,消耗高句丽的实力。最终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凭借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苏定方李世绩的征伐,再借助新罗的力量将高句丽覆灭。

新罗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越是受大唐的摆布,他们的情况越是恶劣,越只能得依赖大唐为大唐所用。

想必左天成也是如此想的,他想为葬送在高句丽给堆砌成京官的那四五十万的袍泽战友报仇。这要报仇,小小的新罗是明显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让李云聪亲自护送新罗使者来唐,远没有单纯的保护那么简单,想必也存着让他进一步了解东北三国的情况,好根据明确的三国形势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你们现在住在哪儿有时间我去找你,顺便见见新罗王女。罗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计。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高句丽是大唐的敌人,百济与小日本坑壑一气,那就是他罗士信的敌人,这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该帮忙的还是要出点气力的。

李云聪见罗士信已经看破他的用意,颇为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长安驿馆里,我们在驿馆还遇上了百济的使者,彼此气氛很是僵硬,若非在国都,周边都有重兵护卫恐怕会打起来。我担心他们会对王女不利,不敢陪士信兄多饮。

相比李云聪的不好意思,罗士信这里就看谈了许多,这人与人的相处,少不了相互需求,立场相对的时候。李云聪为他们的族人考虑,罗士信为大唐考虑,关乎自己彼此的立场,朋友之间怀着异样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李云聪一直心系自身任务,只是与罗士信喝了个高兴,便返回驿站保护新罗王女去了。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长安典客署。

自汉朝汉武帝打出大汉天威之后,朝见的异族渐渐增多,为此他特别增加了招待外宾的机构鸿胪寺。此机构一直沿袭下来,唐朝在鸿胪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典客署,用来招待他国使节以及重要宾客。

大唐现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不是四方征战而是养精蓄锐。唯有与各方交好,达成和平共识才能安稳的发展下去,为将来的四方征战打下基础。

大唐新帝继位,此时此刻选择来朝见的外族使者大多存着与大唐交好的心思,面对这样的人,唐朝顺势给了他们最好的招待,将他们尽数安置在典客署中,享受着一定的贵客待遇。

在典客署中有一个不是他国使者,却比他国使者更加重要的贵客。

杨彦,一个无名小卒,一个享受着三品大员待遇的小卒。

要知道唐朝的品级与以往不同,二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真正掌握实际权势的大多都在三品官这一块,就如几位宰相,左右尚书仆射他们就是三品官。三品大员的待遇就如宰相的待遇,就连他国使者都没有这个资格获得这个待遇。

这让一个地位低下的铁匠,有着受宠若惊的感觉。

尤其是杨彦这样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老实人。

杨彦自幼便生活在荆南鄂州。鄂州是极具盛名的钢铁之乡,境内铁矿产量丰富。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为南铜越炭作之,一直到现在,鄂州依然是铁矿产量的宝地。

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鄂州盛产铁矿,他们的冶炼水平在整个大唐王朝都是数一数二的。

杨彦便是其中的一个铁匠世家,因为钢铁是国有资源,大部分的钢铁都为国家承包,他们这些小铁匠只能靠着自己凭借运气在一些废弃的铁矿或者储藏量不多的矿地挖掘质量不足的铁矿,来满足百姓的生活所需。杨彦会炼钢,而且手艺不错,钢的质地胜过铁数筹,很是实用,供不应求。但是因为铁矿的供应不足,这供不应求,只是因为产量低下,并非生意红火,大赚特赚。生活依旧异常拮据,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尤其是前几年,杨彦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卧病在床,身子瘫痪,需要高额的费用,还要请人专门照顾起居。当时正逢乱世,情况更严峻几分。

杨彦在生活所迫之下,开始想着如果用手中不多的铁,冶炼成更多的钢,以缓解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当真让他改良了冶炼方法,成功的消除了不必要的损耗,以定额的铁炼制成更多的钢。

杨彦的发明引起了鄂州刺史的注意,上表朝廷,但因杨恭仁迂腐,不重视这些奇淫巧计,无视掉了,知道长孙无忌的发现。

杨彦知道明天就要面见皇帝,作为一个小民,他紧张的觉也睡不好。翻着他的冶炼心得,免得上缴给皇帝的时候出现错别字。

就在这时,一把刀出现在了杨彦的脖颈处轻轻一拉未完待续。。

卡文,食言了惭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