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十八章 将罗士信给我叫来

大唐虎贲 第十八章 将罗士信给我叫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4:10 来源:笔趣阁

这是庐江王李瑗的余党已经抵达大理寺。

罗士信也暂且放下对杜淹的试探,开始展开对犯人的审问。

在审问前几人的时候,罗士信的疑惑再次衍生:作为李瑗的亲信余党,他们一个个都表示在事发之前才得知李瑗有谋反之意。当时李瑗带着挟持之意,若是不从,性命难保,他们是被迫上了贼船,并非是存心造反的。他们认罪之余,都表示自己只是受到牵累,并没有涉案其中。

连续审问了几人皆是同一答案,罗士信选择了暂时休庭,征求杜淹崔善为的意见。

杜淹冷冷的道:他们说的大同小异,说词几乎一样。一定是为了自保,事先做了商议。叛臣的话,不可听,不可信。

崔善为亦跟着道:造反岂同儿戏,若无充足准备。李瑗凭甚举事他们都为李瑗心腹,怎么可能不参与其中,对于李瑗造反一无所知

这就是问题所在罗士信站起来,左右走了两步道:他们的说词一样,固然是有事先串谋的嫌疑。却也不是没有事实如此他们实话实说的可能,还有不知两位大人注意到了没有,这些人大多都是蓟县的官员

杜淹道:幽州州治就是蓟县,他的心腹是蓟县官员有什么奇怪的

罗士信摇头道:作为幽州大都督,李瑗所管辖之地包含整个幽州。军政大权,可谓在一人手。这图谋起事。他却只是召见了蓟县官吏,周边官员并未有一人。这实在不像是精心策划多年的样子,倒是很像临时起意。匆匆忙忙的决定造反。来不及布局,来不及准备,只能在短时间内将蓟县官吏捆绑在他的贼船上,这其中会不会有问题

杜淹淡笑道:尚书大人会不会多虑了,李瑗起事意图叛乱,早已是铁证如山。通事舍人崔大人为此还险些丧命,大人这话在我们这里说说也就罢了。传出去可不好,指不定还会被视为李瑗的同盟呢

崔善为听得却是心中一动,道:不论是早有预谋。还是临时起意,但凡叛国造反,罪在不赦。这细节如何,又有何异

罗士信意外的看了崔善为一眼。笑道:好一个又有何异。崔大人的刚直严厉,今日我还真见识到了。

你崔善为脸色涨的赤红,却也说不出话来。罗士信的怀疑有理有据,确实是案件的疑点。但是这是皇亲拥兵谋反案,古往今来面对这种谋反案都会展开血腥清洗,以震慑世人。莫说是参与谋反案的官员就算是与李瑗往来密切的官员也会跟着受到贬罚,甚至有性命之虞。

李瑗谋反案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起由皇亲国戚发动的谋反案件,事情传到长安。引发了龙颜大怒。几乎不问政事的李渊亲自下命撤除李瑗王位,着令李世民慎重对待。绝不容情。

上面态度如此强硬,更兼李瑗已死,为了一个死人,不值得搭上自己的前程。

崔善为表面上克己方正,近乎刻板,但心底深处却有着避险的心态,不同意罗士信着追究细节的做法。

好了好了杜淹做起了和事老,忙道:意见不同而已,常有的是,都是为大唐效力,没有必要为这个争吵。

罗士信青着脸,早已认定杜淹不与他站同一阵线,原以为严厉廉明的崔善为能够与他同一战线,想不到他却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无胆鼠辈。

接下来,可以不用审了。罗士信恼怒的想着。

果然如他预料的一样,剩余的几人皆如前者一样,都是表示自己在李瑗被诛服前不久才得到的消息,事先并不知道李瑗存有谋反的心思,都是在事发之前,李瑗强行拉他们上车的。然后王君廓带着幽州蓟县所有的将军杀进了王府,将李瑗擒杀,而他们也悲催的成为了余党。

李世民的用意是要他们尽可能的将李瑗在幽州的余党审问出来,这个时代不流行酷吏,也不存在屈打成招的做法,最多也就是严刑逼供。所谓严刑也是有个限度的,毕竟不是后来的则天朝,酷吏层出不穷,手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无下限。想要让谁说什么话,谁就说什么话。

李瑗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他的造反完全是临时起意,根本就不存什么余党之说。罗士信不是来俊臣,没有那无中生有的本事,更没有他那为了搏皇帝一笑,而乱用刑罚的能力,审问到最后只能是一无所有。

崔善为杜淹对此也全无办法。

一个朝代的风气是相通的,罗士信不是酷吏,崔善为杜淹也不是。

作为主审官审问不出来,他们两个副审也要承担责任。

到了一定时辰,只能选择明日再审。这一连审了三天,毫无进展:刑也用了,威胁恐吓的话也说过,都没有效果。

最后

杜淹有气无力的长叹道:也许真的如他们说的,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余党,就此结案吧。

崔善为颔首道:可是他们的地位太低不清楚详情,继续查下去也查不出什么来。老夫也同意就此结案,我们应当重新调查幽州官员,继续纠于死结,反而给了那些余党毁灭证据的时间。

罗士信冷冷的看着两人道:我不同意结案,你们一致决定结案,那就结案好了。

对于此刻结案,罗士信并不满意,但是三司会审有明文规定,当审问最后产生分歧的时候,以表决的方式决定。

崔善为杜淹坑壑一气,罗士信就算是主审官也无力改变局面。

这就是制度上的规矩。

见罗士信妥协,杜淹面上无任何表情显露,心底却是自得的一笑:小屁孩,跟我斗,嫩的很呢

罗士信回到了刑部,刘燕客见罗士信的表情,便知结果,长叹道:杜淹太过奸诈狡猾,早就看出了崔善为明哲保身的风格,故意说些严重的事情。让他起了自保之念,不愿跟着大人深究下去。以三司会审的制度,了却此案。

哼罗士信道:早在第一天,我就看出那家伙的德行了。什么狗屁的刚直严厉,那是因为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一但伤及自身,避的比什么都快。明知有问题都不敢查,好一个大理寺卿。求人不如求己,从那时候起,我就没指望他了。杜淹用制度,我罗士信难道不能用制度来,你给我代笔,以刑部尚书的权值,置疑此次判决,要求重审细审。

这刘燕客眼中露出些许震恐道:不好吧,大人,请恕我直言。此案最好的结果就是此步于此,过于刨根问底,有维护李瑗的嫌疑,引火烧身呐

让你写就写,哪有那么多废话。我罗士信虽然是个粗人,可也不是蠢蛋,也懂也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但是更加知道在什么位子干什么事情,当了这个刑部尚书,责任就是查不公的事情。遇到不公正的事情,缩起来不查。当什么官明哲保身本来是什么意思我个大老粗都明白,遇到危险就避让,遇到困难就逃避,敌人来了举手投降,带着他们屠杀抢掠自己的同胞保全自己这不叫明哲保身。还有,刘燕客今天我就跟你把话说明了。我知道你是个人才,敬你用你,但是你若不改这狗屁明哲保身的想法,你永远成不了气候。尤其是现在的太子即位之后

刘燕客给罗士信斥的只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心中只觉得万般委屈,一句话闷在心底说不出口:当今圣上护犊至此,公正廉明又有何用

到了这个地步,他总算是明白罗士信的脾性了,踏踏实实的写了一封要求重审李瑗案件的书信,并且写明缘由,交由中书省,上传给李世民。

很快中书省传来了李世民的亲笔批示:三法司已定结案,不容重审,同时还下达了对于李瑗一干亲信的判决,所有人都发配边疆。

罗士信这一次也不找刘燕客代笔了,直接自己写,否定李世民的判决,要求重审。

依照大唐律法,刑部尚书有权申诉反对皇帝对犯人的判决。不过为了维护皇权的尊严,有着一定次数的限制。

一般而言,极少有这样的案例的,尤其是在谋反案中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罗士信却用了,在他担任刑部尚书不足半年的时候,一封反对监国太子李世民判决而且盖着刑部尚书大印的公文通过中书省出现在了李世民的案几上。

东宫太子府

李世民看着从刑部传来的罗士信亲笔写的公文,俊朗带着些许威严的脸上显露着一丝严峻,还有一丝丝的恼怒,将公文丢在了案几上,发出了重重的响声。

在堂下的房玄龄杜如晦吓了一跳,各自不解的瞧着原本还笑语不断的李世民,不解为何突然的晴天转阴。

很快他们就听上面传来,饱含怒意,咬牙切齿的声音:来人去将刑部尚书罗士信给我叫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