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六十七章 捷报传达

大唐虎贲 第六十七章 捷报传达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2 来源:笔趣阁

随着侯君集的杀字落下,如野兽一般的唐军并没有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而是低吼着,就跟野兽攻击前不自觉发出的那种由喉咙管的生出的低吼一样。

在侯君集的率领下,唐军仿佛化身为一群野兽,争先恐后的涌向了他们的敌人。

不喜欢侯君集的人能够从他身上找出一千一万的缺点,什么骄傲自大,心胸狭隘,自以为是,桀骜不驯,贪婪无度,功利忘恩等等,数之不尽,但是就算在讨厌他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他一点:他的骁勇善战,他在军略上得天独厚的天份水准。

一个得到李世民李靖同时认可的人物,在这一刻便展现了他的价值意义。

面对侯君集的冲杀,原本就六神无主的慕容伏允,更加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与信心:他怎么也想不到在没有任何准备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之下,唐军能够依仗军人的意志闯过给他们称为死亡之地的破罗真谷,完全给打的措手不及。

吐谷浑的大军根本不堪一击,慕容伏允只能仓惶的逃出了破罗真谷。

这一仗侯君集大破吐谷浑军,俘其名王骁将百人,兵士万余。若非侯君集所部一路闯来,体力效果过甚,无力追击,慕容伏允跑都未必跑的掉

这并不是结束

逃出了破罗真谷的慕容伏允准备渡突伦川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投奔于阗。

李靖这位大唐军神似乎已经预料了一切战局走向,养精蓄锐的唐军在慕容伏允出破罗真谷露头的第一时间。便调兵遣将棒打落水狗。唐军经积石山河源迫至且末,一路死死咬着慕容伏允。慕容伏允走投无路。绝境中自缢身亡。

李靖此时与侯君集部在柏海会师,威势更甚。

慕容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意图斩杀吐谷浑权臣天柱王降唐。天柱王技高一筹,反客为主,先一步斩杀慕容顺。在这生死存亡之境,吐谷浑自己因为惊惧而内乱。

李靖用兵如神,任何细小的东西都能在他眼中无限放大。他第一时间察觉吐谷浑的情况,先坐观胜负,在天柱王慕容顺胜负了然的时候,果断出击。

吐谷浑因内乱弄的人心惶惶,兼之消耗过巨。无力抵挡。

吐谷浑彻底消散于历史,为唐所灭。

侯君集送身旁的护卫手中接过一块抹布,将长刀上的鲜血抹去。此刻的他已经好好休整了容貌,鲜衣怒马,好不威风,目视着远处,心中有着无尽的得意:此战能胜,他侯君集是第一大功臣。便是因为他克服了破罗真谷,大唐才能打破僵局他率领着本部兵马人龀冰马瞰雪的事迹必将成为后世人广为流传的传奇。受后人瞻仰。

他目光所及的方向正是遥远的长安,心中不自主的念头:陛下,这就算我侯君集的能力,只要给我机会。罗士信凭什么与我比

捷报传达长安。举国欢庆。

东西战事牵扯大唐上下万千人的心,虽然捷报是一个个的传达,不论是罗士信还是李靖都打的很漂亮。但是这最终的胜负未定,谁也不能放心下来。要知道当年杨广征伐高句丽也是胜果不断。结果呢还不是最后关头掉链子,百万大军给打的落花流水。

战事如棋。瞬息万变。不到真正凯旋的消息,谁也不能肯定最后的胜负。

李靖逼死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又趁着吐谷浑内斗,一举功成。

这是真正的胜利,是值得所有大唐人夸耀自豪的胜利,也是让周边那些居心叵测的异族人丧胆的胜利:大唐面对建国以来最大的威胁,周边四个敌国合力针对大唐。面对这种危局,大唐竟然以强硬的手段,两线作战。一线连战连捷,全无败绩,另一线更是直接灭了西南霸主,这份强势实在是可怕。

李世民这位泰山崩塌都面不改色的人物,得到李靖传来的凯旋消息,也忍不住的在朝廷上舞动起了拳头,将如此喜讯传阅下去,给早朝的满朝文武分享。

满朝文武停下朝会商议的事情,纷纷向李世民道贺。

李世民详细的看着战报,见侯君集率领部下强闯破罗真谷,忍不住大赞道:君集勇闯死亡之地,约束三军,奔袭两千余里,摧凶克敌,一往无前,这大无畏的大气魄,委实了不得。古之名将,莫过于此。作为他最看中的爱将之一,他从不怀疑自己的眼光以及侯君集自身的能力。

现在侯君集一战打出了自己的威势,李世民自然不会吝啬溢美之词。

听李世民如此赞美侯君集,朝中文武也先后响应,称赞侯君集这一仗打的漂亮,居功至伟,一时间朝廷上都是对侯君集的称赞。

李世民挥了挥手,制止住了百官的赞颂,道:你们在赞美侯将军他们这些前线功臣的时候,也别忘记了自己。这一场胜利,不只是属于出征的将士,不只是属于李大总管侯总管,还属于你们。你们也都是功臣,若不是你们在这关键时刻稳住我大唐的经济,稳住百姓的安定。提倡廉洁,为我大唐开源节流,我们两条战线撑不到今时今日的胜利。朕不会忘记前线将士的功劳,更不会忽视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的努力。

满朝文武听得一个个都有种血脉膨胀的感觉,觉得值了,得明君如此,此生无憾。

这论及拉拢人心,李世民的手段还是极为高超的。

退了朝,李世民批阅完所有的奏章,他处理政务极有章法,一些有十足把握的事务,直接批注决定,余下关键严重的事务,他有自己的想法,却不会急着做批注,而是将奏章放在一旁,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些大才请来,集众人之才商议一个稳妥的决策。也因如此,李世民即位这些年,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决策错误的时候。这并非是他有着超凡的能力,而是在于他擅于纳谏,擅于集合众人的智慧。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将关键重要的几个问题放在一旁,处理好琐事,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请了过来。

马周现在地位还不足以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平起平坐,但是在政治上的才华并不逊色前者。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世民急需各种各样的人才给他出谋划策,稳定政局,也破格将马周拉进了他的谋臣团里,直接为他效命。

马周现在地位虽低,但明眼人已经看出李世民对于马周的器重,将来成为宰辅之臣指日可待,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

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这些政治人才,李世民手中的事务处理的极快,在他们各抒己见之下,遇到的问题大多都会迎刃而解。

处理还一切,李世民用力的舒展着身子,道:西路军现在可以完全放心了,东路却还是一个坎。说话大总管这是怎么了足足一个月没传消息来了,不像他打仗的风格高句丽都让他打垮了,百济跳梁小丑,大和国远离本土作战,没理由对付不了。

房玄龄道:陛下稍安勿躁,属下倒是能够体会大总管此刻面临的问题。这打高句丽考验的是大总管的军事能力,大总管乃虎熊之将,区区高句丽自担不是对手。然与大和百济作战,除了考验大总管的军事能力,还关乎盟友的利益。我大唐万里劳师,可不是给新罗作嫁的。如何权衡利益很是关键,我们既不能欺负新罗,影响所有附属国对我大唐的印象,亦不能将好处让给新罗。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迟疑倒也可以理解。

李世民想着罗士信的性格,也不由的道:也是,大总管性格刚直,不太擅长这种算计,也为难他了。

臣倒不这么认为

在李世民认同房玄龄说法的时候,堂下却传来异样的言论。

李世民见是马周,笑着问道:爱卿有何高见

马周先对李世民一礼,然后又对房玄龄颔首致意,道:房相如此说大总管当是对大总管的认识不深,大总管有大智慧却也不缺小聪明。他只是不习惯不喜欢勾心斗角,并不意味着他不擅长。大总管对于民族的荣誉感特别的强烈,在他的观念里只有我们占别人的便宜,没有被别人占便宜的道理。在大唐利益上,就算大总管在如何的不喜欢他也不会妥协的。臣下认为,大总管一直没有动静,确实不符合他的作战方式。以臣对大总管的了解,他应该是在酝酿着什么大计划。

李世民点了点头,爱卿说的也有道理,我们能做的也有等了。

罗士信并没有让他等很久,就在三天之后,同样在朝会上罗士信的战报传达入朝。

因为特别嘱咐,只要关于前线战事的消息,哪怕是在凌晨睡觉的时候,都要将他叫醒传达给他知晓。

这朝会也当如此

李世民将捷报拿在手中,带着几分忐忑的心看了起来。

没过片刻,他动容的站了起来,因为太过猛烈,龙榻都让他的大腿撞歪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