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四十一章 血战安市

大唐虎贲 第四十一章 血战安市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2 来源:笔趣阁

杨万春犹如枯木一般的脸上没有异样的表情,没有人知道唐军是如何出现在城里的。他也没有继续针对这个问题纠缠苦恼下去,现在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唐军突然出现在城中,他们夺取了东门这是不争的事实。

战场千变万化,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乌古乃,这里交给你了,我去东门迎敌杨万春表现出了一个统帅应有的果敢决绝亲自点齐了兵马往城东压了过去。

杨万春深通治兵之道,将军中兵卒分作三六九等,以明确的等级分化以及功利心刺激兵卒的向上之心。他如吴起一般在安市城改革高句丽兵制,创立武卒制,走着精兵路线,亲自训练出一支千人左右的精兵,号为武卒,是为他麾下最强的勇士。

而今安市城东门为唐军占据,这时间越久对于他们越是不利。想要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唯一之法便是在短时间内将唐军赶出城去,重新夺回高句丽东城的控制权。

这一出手,杨万春便派遣出了自己最强的精锐部队。

以武卒结成枪阵,依为前部,左右兵卒迂回奋进,步步推进。在军功制度的鼓舞下,在捍卫身后家园的意志下,一个个高句丽兵卒毫无畏惧的涌向了唐军。

两军凶狠的冲撞在了一起

高句丽武卒有着自己的意志,同样的已经占据东门的唐军也有着他们属于自己的骄傲

不败

唐军自立国以来,取得了接连不断的胜利,尤其是对外战役更是未逢一败。让大唐如日中天。

谁也不想成为这第一败,在自己的身上刻上耻辱的印记

两支劲旅的交锋。也只有血肉横飞可以形容。

他娘的,这群兔崽子真他妈顽强张士贵吐了口带血的唾沫。抹了一把脸上的红白之物,鲜血与脑髓混在一起,将他那张威严而又冷酷的国字脸染得如同唱京剧的小丑一样。他拄着金刀,靠着城墙瞧着前方的战局,大口的喘着粗气。

这拿下安市城的东门,张士贵还以为攻取安市城易如反掌,却不想直接遇上了硬渣子,怎么打也打不进去。气急之下,他身先士卒。自己领着亲卫队杀了上去,一番厮杀,刀下也有十数条亡魂,然效果并不明显,苦战许久,最终体力有些不支,退了下来。

张士贵不过四十好几,正是黄金年岁,体格也向来充沛。然而今日在战场上战不过几柱香的时间,便有体力不支的迹象,足见在进攻的时候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喘着粗气,张士贵骂骂咧咧的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影,蚂蚁般向前涌去。

安市城是山城,地势异常独特。城门附近的街巷纵横交错,环境十分复杂。部队根本无法形成整齐而密集的方阵。纵然在兵力分配上有优势,却也发挥不出来。

以百的编制分散成数个小队。源源不断地开进充满死亡的战场,向对面的敌军发起猛攻。战斗几乎是在街巷的各个地方同时展开,无数的敌人以同样的小队涌现出来,士兵们在大街小巷甚至屋里屋外房上房下,拼杀得异常惨烈。每一个街道巷口的控制权都需要士兵们用性命去填去换。

短短的半个时辰,双方在这街头巷口埋进了上千条鲜活的生命,唐军攻杀不进去,高句丽兵也撼动不了唐军分毫,双方不断的以兵卒的生命为代价,陷入了胶着状态。

震天的战鼓也不知第几次被擂响,新的攻势开始。

杨万春声音已经喊得沙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向不远处几乎近在咫尺的敌人,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他一直信奉吴起的治军理论,信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可以所以碾碎。然而这一刻他却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动摇。

吴起曾言:战斗之场,止尸之地。是以喻之如坐漏船中,伏烧屋下,若能厉气舍死当敌之锋,则敌之勇者不及怒我,智者不及谋我,我反生而敌必死耳。

只要有舍身忘死的斗志,敌人再多,在如何的狡猾,情况在如何恶劣,哪怕是死地绝地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前的情况迫在眉睫,他麾下的兵卒亦有足够的斗志,然而却无法扭转局面。

当前情况胶着确实是不胜不败,杨万春却很清楚的明白,越拖下去对他越是不利,唐军有着人数的优势,而他孤立无援,拼不起耗不起。他不是不知身后有十万大军,但是用脚趾来想都知道指望不上他们。

压上去,就算拼光所有的兄弟,也要讲城东给我夺回来杨万春见他亲自训练出来的武卒又一次给打退下来,再一次下达了压上去的命令。这命令下达的同时,心亦在滴血。短短的时间里,他这支精心训练出来的武卒发动了十余次猛攻,一千余人的武卒现在只剩下了五百不到,折损过半。以杀敌数而言,他们是赚够了本,即便此时失守,单以战绩而论,不亏武卒之名,但是破不了僵局,始终等于零。

唐军之勇唐军的战斗素质强悍的在他的意料之外,除非武卒能够占些便宜,其他街头巷口大多都拼杀的有些吃亏。

这还是唐军的寻常兵卒,若罗士信的捷胜军亲自出战,只怕情况更加危险。

捷胜军

杨万春心中闪过这个念头,眼中突然露出惊恐之意,明白了唐军的整个计划:唐军不只是要他这一座安市城,还要吃掉安市城以东的十万援兵。杨万春对于与渊盖苏文坑壑一气的高延寿高惠贞没有半点的好感,却清楚的知道他们率领的这十万援兵是高句丽最后能够动员的兵力,一但这十万高句丽援兵给吞了,他们高句丽当真离灭国不远了。固然不屑与他们为伍,杨万春却也不得不为他们的安危考虑。

来人,给我从西门南门北门调兵,三门只留下两千守兵,告诉他们,能够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实在坚持不住便投降唐军,我不怪他们。将余下的所有兵卒都聚集过来,我们从东门突围。杨万春说着,从怀中取出皂衣头大兄的令牌,递给了身旁的心腹将领滕铭山道:不管你用什么法子,你想尽一切办法给我混出城去,以此令牌命令高延寿高惠贞他们部队按兵不动,违令者军法从事

皂衣头大兄是辽东的卫冕之王渊斌之的职位,为了拉拢杨万春,渊盖苏文将这个前五官中仅次于他的军职给了杨万春。

滕铭山一点也不明白因由,但出于对杨万春的信服,毫不犹豫的领命走了。

杨万春将城中兵卒都聚集在了一处,面对眼前的万余兵卒,沙哑着嗓音道:将士们,我杨万春对不住大家,安市城守不住了。我本意图与安市城共存亡,但是你们还年轻,还有大好的前尘,不能因为我的无能跟着我丧命于此。眼下只有一个活的机会,冲出去,冲出东门,我们就有存活的机会。我杨万春以耳代首,待领你们突围之后,再履行诺言,以死谢罪

说着他挥剑将自己的耳朵给割了下来,鲜红的血液顺着伤口留下,将他半张脸都染红了。

最初他的想法是效仿历史上的曹操以发代首,但是曹操以发代首是有典故的,中国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古人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没有这种说法的民族,常常为了方便,为了避免长虱子玩各种造型,什么地中海双马尾麻花辫都有。

高句丽的文化主流源自于中原,但这细节上还是有着差异的。削发根本没有诚意,故而改削发而割耳,也能体现悲壮之气。

果然在杨万春的带动下,原本就精锐的高句丽兵卒展开了绝地反击,便如孙子兵法中记载的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

杨万春将兵力聚集起来,数量反胜东门的唐军,而且气势如虹。

张士贵的压力徒然大增。

罗士信此时此刻正在东门之外,得到杨万春的举动也是一怔,忍不住赞道:好家伙真有一手李总管,我将席君买与捷胜军借给你,你依照计划行事。虎子,你点一千精锐,随我去支援张总管。说着他不忘对身旁的薛仁贵说了一句,你跟着我

李道宗与莫虎儿肃然领命。

薛仁贵也兴奋的高声领命。

罗士信深深的看了安市城一眼,原本他是打算留下来与李道宗契苾何力一起对付高延寿高惠贞的十万大军,将杨万春交给苏定方张士贵两人对付。

但是杨万春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难缠,竟然看破了他的最终意图,意图冲东门突围,阻止高延寿高惠贞浑水摸鱼。

杨万春果然是一号人物,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罗士信毅然决定亲自对付杨万春

此时此刻在他看来,杨万春的威胁甚至大于高延寿高惠贞以及他们的十万大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