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十章 罗士信战前的要求

大唐虎贲 第十章 罗士信战前的要求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2 来源:笔趣阁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虎贲更多支持

侯君集早年不学无术,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让擅于识人的李世民发现了独特之处,另眼相待,成为地位等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般的人物,还特地将之介绍给李靖,让李靖传授他军法韬略。侯君集在李世民麾下受到了特殊待遇,也养成了心高气傲的性子,便是房杜二人都不在他眼内。

此次大唐陷入危机,侯君集立刻意识到这是他的机会。

唐朝风气尚武,骁勇善战的大将数不胜数,但是能在这危局中力挽狂澜充当主帅有威望且深得人心的名将,却也是数量有限:李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次之是罗士信李世绩在就是他了。

这李世绩镇守北疆,慑服草原,不能轻易妄动,可以撇去。剩下的三个名额中,罗士信肯定是负责高句丽这一路,这个毋庸置疑。

高句丽论及实力并不强悍,但是不强悍的他们却能屡败中原,归根究底便是在于他们的地形险峻,气候环境恶劣,几乎所有城池都是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此次征伐,两路对敌,高句丽的难度最大,而罗士信是众人中唯一一个亲自到过高句丽,闹得高句丽满城风雨从容而退的人。他较之诸人有着先天性优势,这路是跑不了的。

这一点侯君集可以明确的判断出来,毕竟行军作战一点点微末的细节都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尤其是在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样的统帅面前。罗士信在高句丽有着先天优势,就没有去吐谷浑的可能。

接下来的关键就在于李靖。在当今的李唐能够压住罗士信的也只有李靖一人,李靖作为大唐的兵部尚书。不论战功还是威望这李唐第一将是一定的。他若是去高句丽,主帅必定是他,同样去吐谷浑也是一般。侯君集昨日的提醒,便是存着将李靖赶去高句丽的心思。这李靖若去了高句丽,吐谷浑这路大军的主帅就非他莫属了。

一直以来,侯君集都觉得自己缺乏表现的机会,这一次若能率军出征,定要打出威风,让世人知道大唐不仅有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还有他侯君集。而且他侯君集比罗士信李世绩更要出色善战。

然而事与愿违,李靖竟然被安排在了吐谷浑这一路,而他也指命为李靖副手,协助他出战,心中郁闷,自是无言而表。

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留意到了侯君集的表情,暗自摇头叹息:侯君集的能力,他早已察觉,在军事上的水准。比之罗士信李世绩没有半点的不如,很多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性格上却存着巨大的隐患,太过偏激太过骄傲,对于功利看的太重。有独当一面的才华,却没有独当一面的气量。不如李世绩持重沉稳,更不如罗士信善于用人。深得军心将心。

罗士信没有觉悟的时候,李世民无人比对。觉得作为自己人的侯君集有着前途无量,不但能够为他开疆扩土。在年岁上不出意外还能托孤辅佐下一代。然而罗士信的意外崛起,让李世民有了鲜明的对比,发现身为自己人的侯君集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同样的自己人的罗士信

这一次任命他便犹豫过:吐谷浑高句丽两国,高句丽的难度更甚。将吐谷浑交给侯君集打,安排李靖罗士信征伐高句丽。凭借李靖智谋罗士信之智勇,定将会事半功倍。但是侯君集的性格,让他很不放心,这征战之事,关系国家,尤其是当前危局,更不能有半点误差。这能力出众,并不意味着战无不胜。历史上因为性格原因,惨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就算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亦不例外。也是因此,他犹豫不决,直到发现李靖的感觉与他一致,方才决定下来。

现在见侯君集一脸懊恼的模样,暗叹之余也觉得如此任命确实合乎情理,吐谷浑那边有李靖总揽要务,因无大的问题。罗士信那里任务虽然繁重,但他智勇兼备又有长白山援兵可用,胜算还是极大的,就算一时取不得大胜,也不至于让高句丽打败。

罗士信见李世民任命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负责对高句丽的军事要务,也并没有觉得很意外,现在在唐朝能压住他的只有李靖一人。此次征战除非是李世民御驾亲征又或者安排李靖为主帅,不然主帅的位置铁定是他。

当前这个危局,李世民是不可能横生事端御驾亲征的。李靖当任主帅,罗士信也不会有多大的抵触,作为他的启蒙恩师,他对李靖的能力还是极为信服的。至于其他人,罗士信还不信有谁能在他之上。

这下了早朝,罗士信直接找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现在可没闲情雅致将罗士信请到花园里,准备酒菜边吃边聊,直接就在两仪殿接见了罗士信。

大总管身负重任,为何不去备战李世民笑着抬头说着,手中的笔却没有放下,显然这大战即来,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位皇帝处理。

昨天想了一夜,已经想的差不多了。来找陛下是针对此次兵伐高句丽提出的点点要求。罗士信从不拿征战之事,当做儿戏,对于每一个兵卒的生命都极为重视。这也是罗士信深得兵心将心的原因所在。身为三军统帅,他早作一点准备,很有可能便能挽回上百条兵卒的性命。在这一点上,罗士信绝不嫌麻烦,更不马虎大意,掉以轻心。

昨天一整夜,罗士信都在研究脑海中李世民攻伐高句丽的战役。

李世民的用兵水准,自不用说,决定大唐一统天下的六大战役李世民指挥了四个,其中包括虎牢之战以三千破十万的经典战役,一举擒获了中原河北两大诸侯王。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指挥着麾下诸多精兵良将步步为营,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初战便攻下了盖牟卑沙,随即又攻取了杨广曾久攻不下的辽东,紧接着驻骅山大破十五万高句丽兵卒,最终在安市城下,受到了安市城主顽强的阻击,久攻不克。

论战绩这一次李世民打的并不差,唐军在这次东征中,出动十万兵马六万步骑,四万水军共攻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入山海关内。共歼敌四万,降其大将二人,裨将及官人酋帅子弟三千五百,兵士十万人。又获牛马各五万以及大量的粮食。唐军自身损失两千余数,但是战马因为受不了苦寒气候,折损十之七八。

面对恶劣的环境,李世民下令撤军。换做任何朝代,这种战果都是足以书写的胜利,然而在李世民看来没有灭了高句丽就是他的失败,此次战役也以失败而记载。

针对这前车之鉴,罗士信琢磨了好一阵子,想了整整一夜,对于应付高句丽的恶劣气候有了一定的装备。

这是我花了一整夜整理出来的东西,希望陛下能够满足罗士信从袖中取出一封一亲笔写的奏章。

李世民让内侍下堂取来,接过翻开一瞧,便笑了起来:你这字写的还是那么难看他吐槽了一句,认真瞧了下去,才看到第一条,忍不住道:这减少骑兵的数量没写错吧

现在大唐不缺马,一个张万岁抬起了大唐的马政,大唐平定草原之后,每年又得草原人进贡牛羊马等物。如今的大唐在甘肃夏州河套一带的诸多养马场共计圈养了战马近乎三十万,比起巅峰时的的七十多万匹,虽是远远不如,但已经足够大唐军事上的开销了。

这大战来临,罗士信这里不是要钱要粮要马,而是减少自己的军马数量,这让李世民大感讶异。要知道大唐的骑兵威震天下,毫不亚于草原上的骑兵。

罗士信道:高句丽苦寒,而且他们不像草原部落一样,没有像样的防御措施。相反他们吸取我中原城池的特点,针对他们自身的地形特点加以改良,依山而建。十座高句丽的城池就有九座傍着山险,战马的用处不大。打高句丽战马足够就行,不需要太多。太多反而会给后勤制造压力,给我大唐带来不必要的消耗至于后面不要河曲马,只要北地矮小马也是因为河曲马固然力量足,速度快,但是不耐寒不耐饿,受不了在严酷环境下的剧烈军事行动。反之北地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习惯了恶劣的环境,能够受得了高句丽的环境。

李世民深深看了罗士信一眼,继续看了下去,认真的反复看了三遍:长长千余字的要求,不是漫天要价,不是强他所难,而是在大唐支持的范围内竟可能的需求一些攻打高句丽至关重要的东西。

长长的吐了口气,李世民动容的道。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我李唐之幸。所有要求,一律准了朕在长安等候大总管凯旋归来的消息

罗士信昂扬道:决不负陛下期望我的大唐虎贲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最近认真查了一下资料,前章节说罗士信领水陆兵马十二万攻打高句丽,发现十二万的数值有些多了,改成十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