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五十一章 凯旋归朝

大唐虎贲 第五十一章 凯旋归朝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2 来源:笔趣阁

大唐一战而定突厥,导致草原上数十部落一并上书臣服,并且推举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号令北地草原所有部落。

如此胜利如此战果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战胜利,还是百年来外战最大的胜果。

突厥自从崛起之后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说是目光长远之士,即便是百姓也知道突厥的险恶用心,将之视为世仇。

隋朝的崛起,中原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但终究时日太短,因杨广的穷兵黩武,突厥再度崛起,甚至兵围雁门关,险些将杨广生擒。

百年的仇恨,就如汉与匈奴一样,就算是百姓也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这一次大唐竟然一战灭了东突厥,将罪大恶极的突厥可汗都生擒住了,如此辉煌的大胜是所有百姓都料想不到的。

大唐字立国起也不过九年,真正一统天下更是近日之事。

对于新起的王朝,尽管制度政策都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归属心并不是很重。他们认可大唐的统治,却未必会因为大唐的荣辱而感同身受,上下一心。

要做到民心所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朝堂上下对于此次辉煌的胜利风向一致,异口同声的大势宣扬。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所在国家的强大,自己所在的国家已经今非昔比,成为能够威震四夷的强大国度。以此来增加大唐的凝聚力。向心力。

也是因为唐王朝的宣扬,一路上的凯旋大军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热切的围观。

尤其是进入朔方之后,饱受突围危害的大唐子民更是自发的夹道迎接,都欢呼的恭迎着得胜的凯旋之师。

就在一路的欢呼声中,罗士信跟着李靖来到了关中地界。

这一入关中,礼部尚书便来到了大军前。着令他们就地休整待命,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礼节问题。

为了表示唐王朝对于这一战的重视,为了表示王朝对功勋的嘉奖。李渊在得胜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长安城迎接。

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在古代叫做降阶之礼:一般只有见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重要使者时候才会以降阶之礼对待,彰显大国礼仪风采。但是如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样立得旷世大功的功臣。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这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自然是非同小可。

礼节什么的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马虎出错。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这一切礼节上的细节问题都是由他负责掌管制定的。

李渊那边的流程早已经拟定好了,就等着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边凯旋大军的配合。

礼部尚书亲自赶来,为得便是提醒李靖罗士信他们凯旋之后的各处要注意的礼节,以及凯旋之后的整个流程。

罗士信在一旁听的是头晕目眩,从最开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庆功宴会,中间掺杂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献俘仪式,整个流程几乎要花费一整天的瞬间。

也由此可见。大唐对于此次他们取得辉煌战果的重视。

相对罗士信对于繁杂制度的反感,三军都对自己能够得到李渊的亲自相迎而倍感兴奋,消息传开,一个个都欢呼雀跃,充满了莫大的荣耀与自豪。

作为后世人,罗士信是无法体会到天子皇帝在百姓兵卒中的地位的。在他们而言,能够得到李渊的降阶相迎,那是莫大的自豪骄傲。

在重视礼节的朝代,就算罗士信不喜麻烦,却也只能顺应大流。

他们依照礼部的安排,现在长安城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

拂晓时动身南行,来到长安城外正好辰时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战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罗士信与李世绩,他们作为另外两路的大总管职位要逊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后了一个马头的间距:在他们的后方分别是尉迟敬德薛万彻薛万均张公瑾高甑生,接下来便是苏定方薛永莫虎儿这类的大将。

从李靖开始算起,包括罗士信李世绩他们在内二十一员此次北伐的大将依次排列。

他们穿着明艳的铠甲,在万众的期待下,出现在了长安外围。

罗士信远远就看见了来迎接他们的阵容

以李渊为首,在他身后的皇太子李世民首相裴寂次相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还有三省六部的官员一个个都站在身后。

如此规模的迎接,在大唐当属首次。

即便是当初李世民一战擒二王,虎步河南,所向披靡的时候,也未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

来到距离李渊规定距离之外,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与他们身后的战将先后翻身下马,步行到李渊近处见礼。

末将李靖

罗士信

李世绩

率领麾下将士兵卒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这个时代并没有跪礼也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习惯,据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在唐初还是沿用隋朝流传下来三称万岁的叫法。这三称万岁也是沿用于传说汉武帝山呼万岁的因由。这个时代万岁是一种庆贺语,并非规定是对皇帝的称呼,就算是遇到李世民遇到救命恩人称万岁表示感激欣喜也是可以的。

在以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为首的三大将的率领下,身后的所有兵卒将士一并三呼万岁的拜见。

李靖罗士信李世绩等人要见李渊不难,但是寻常将领兵卒要见皇帝一面何其困难,在封建时代的影响下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能够见皇帝一面是莫大的荣耀,一个个呼喊的格外卖力。

诸位我大唐的功臣平身免礼李渊脸上充满了难以掩盖的笑容,高声应对着,感慨万千的看着一位位为大唐取得至高荣耀的将领兵卒,高声道:诸位为我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万里出征,一举将威胁我大唐的宿敌突厥歼灭,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大唐的英雄。前段时间神医告诫朕说,朕年事已高,应当戒酒禁口。朕想看着大唐在诸位的出力下,更加的强大,也特地戒了饮酒。但是今日,为了庆祝你们所立下的功绩,朕破例饮上一杯敬诸位英雄。

李渊激昂的说着,就算是作秀,他也将这个秀做的异常高明,令人感动感激。

身旁侍从早已备好器械,将盛满酒的酒盅递给李渊。

紧接着同行来的数万兵卒将领都挨个分配到了一杯酒。

来,我们同饮这喜庆之酒在李渊的引导下,数以万计的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罗士信品味着口中我最爱的中山冬酿的味道,回忆起在草原上所喝的马奶酒,感觉那就是马尿一样,这酒还是中山冬酿的过瘾,瞧者政客气息十足的李渊,想着如果在李渊的带领下,所有人都酒盅丢在地上摔个四分五裂,那种场面才叫一个壮观。

不过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酒盅大多都是各地筹集起来的,用了还要还回去。

这个时候的唐王朝穷的要死,哪会干那么奢侈的事情。

李渊着重嘉奖了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三人,领着他们一并进入长安城。

宽阔的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左右聚集满了为官看热闹的百姓,在李渊领着凯旋之师出现的那一刻,欢呼声登时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响起来。

罗士信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他的记忆里有过两次这种情况:第一次是李世民灭刘黑闼,第二次是他率兵攻克渔阳,逼退十万突厥兵,凯旋回朝的时候都得到了盛大的迎接:但是这一次给罗士信的感觉明显不同了

前两次更像是作秀,百姓在看热闹而真正欢呼雀跃的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生活滋润的大富之家。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周边的百姓也跟着舞动着鲜花,带着嘶声裂肺的呼喊,似乎发泄着自己的喜悦:他这离开了两年半,似乎变化很大

确实如他察觉的一样,李世民在他离开的了两年里,几乎成为了大唐的皇帝,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天下: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选贤任能留心吏治,以防止贪官污吏。在政策上以农为本,以商辅之,厉行节约,还完善科举制度。

这大乱之后,本来就是民心思定的时候,李世民采用的制度又极其合理,坚固百姓生活,大大的加强了唐朝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都的长安,受到的好处是首当其冲的,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都百姓归心。

对于大唐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们与有荣焉,不在是看热闹的心态,将自己视为大唐子民,由衷的欢喜。

贞观之治的风貌已经初步体现在这国都之中。未完待续。。

今天只有一更,明天将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