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虎贲 > 第六十九章 大唐幸甚有卿(全书完)

大唐虎贲 第六十九章 大唐幸甚有卿(全书完)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5:17 来源:笔趣阁

罗士信安排诸路大总管班师回朝,叫来刘仁轨,让他去通知新罗国王金白净准备启程:在他离去时,又叫住了他道:定方与郡王殿下在军略上无可挑剔,然政治上的许多东西他们一个接触的少,另一个身为皇亲,了解的不透彻。对于新罗盟友上的事情,在我离开之后,还需要你来权衡之间的关系。

刘仁轨作揖道:仁轨得大总管器重,委以重任,势必不敢有任何懈怠。新罗之事,仁轨会处处谨慎对待。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堕我大唐威势,更不会落人口舌。

罗士信放心的点了点头,让刘仁轨去了。

算计新罗,罗士信心底还是存着一点点的内疚的,毕竟双方的关系是友军。新罗在全局战役中又取得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若非他们抵挡住了大和与百济的联军,唐军入侵高句丽未必就如此顺利。为了抵挡大和与百济的联军,新罗确实也付出了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海东半岛的归属牵扯到全局的关键,以新罗目前与唐朝的关系,若让新罗得到大部分的海东半岛,将会成为第二个高句丽,甚至比高句丽更加难缠。因为大唐目前与新罗相处的太好了,大唐没有理由与新罗为敌,而新罗则可以尽情的吸收着大唐的文化知识,逐渐壮大,成为屹立海东半岛的巨人。

世间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哪怕新罗与大唐在如何的水乳交融,终有背道而驰的一天。

海东半岛位于中国的东北。位于向西方发展的唐朝的大后方。新罗一但与大唐背道而驰,就会威胁大唐的大后方。历史上杨坚杨广征伐高句丽并非是没有理由的。想要向西方发展,必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是故从长远来算。唐朝必需要抓住海东半岛的主要控制权。

当然直接灭了新罗是一劳永逸之事,只是世间之事并非随心所欲的。虽说胜者为王,历史由胜利者来记载,但即便是胜利者也需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新罗是大唐的附属国,为大唐抵御大和百济,立下汗马功劳。若大唐回头就收拾了新罗,有新罗这个例子在,以后大唐就别想在国际上结交什么国际盟友了。

这大唐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真正的第一,固步自封是不行的。必须走出世界。这走出世界除了实力,还需要一点点的信誉。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除了战争还有贸易互助等等一系列的外交,谁都不希望拥有一个背后捅刀子的盟友。

因此新罗这档子事很难处理

罗士信为了大唐的利益,也不得不昧着良心给新罗下了一个套。鉴于新罗对大唐平定海东的贡献,罗士信将新罗被大和国百济国侵占的良州康州尚州还给了新罗,并且给了新罗征伐百济的夺取百济领土的机会。表面上看以算是仁至义尽,但实际上却借助大和国之手,消弱了新罗最后的实力。

以新罗现在手中握有的兵马。自保都不够需依仗大唐庇佑,也没有可能跟大唐争地盘了。

此次战役最大的赢家自然是大唐,新罗损失惨重尽管寸土未失却一寸土地也未获得,可算凄惨

人心难测。罗士信现在无法确定新罗是否存有怨言不满,特地嘱咐刘仁轨多多注意,妥善处理。

整备了三日。罗士信下令班师。

凯旋之师这一进入幽州地界立刻受到了百姓的欢呼迎接隋末人口锐减最大的因由在于大运河以及三伐高句丽。其中幽州作为第一战线总指挥部,当初的情形更是户户戴孝。哭声不绝,惨不忍睹。如今罗士信率领大军捣毁京观。覆灭高句丽为他们雪耻雪恨,家家户户无不感激涕零。也在这里,他得到了恩师李靖西路军得胜的消息与情况,当然也听说了侯君集的表现。

对此罗士信并没有异样的情绪,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李靖的军事能力自不用说,孙武韩信这些先贤级别的人物。至于侯君集,抛开对他的小小成见,此人在军事上的水平还是很了不起的。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也不意外。

大军方才出了幽州地,罗士信便得到礼部官员的接待,让他兼程行军与西路李靖会师。

东路西路两路大军,罗士信因要准备水军舟船,晚李靖一月出征,在李靖他们取得最终胜利后的一月,罗士信也马到功成。他们所消耗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这先后相差不了多少,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省开支,朝堂决定两路大军一起受礼一同庆贺。

是以特别派遣礼部官员让李靖一方减慢了速度,又让罗士信加快行军,以便恰逢其会的会师一处。

也由此可见,大唐目前的经济确实因为双线作战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朝廷想尽一切办法的节约开支,以维持国家的经济运转。

对此罗士信也表现了极为配合,这国家的钱省一分是一分,没有必要计较许多。

李靖罗士信都是当代名将,带队行军是统军基础,两人都掌控的如火纯情。在约定时间内,一刻钟不差的与长安城的南门会师。

师徒两人相视一笑,并肩并骑往长安郊外行去。

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张士贵张镇周程名振等一干大将位于其后。

来到长安郊外,远远望去,旌旗遍野,规模隆重。负责接洽的礼部官员道:陛下正在前方迎接诸位凯旋。

李靖罗士信与身后诸将相继动容。礼部官员事先并没有告诉他们这点,一个个都极为震撼:这君王亲自出城郊迎接凯旋功臣,在唐朝立国以来却是头一遭。即便昔年李世民一战擒二王,抵定中原都未有如此荣耀。

诸人赶忙下马徒步而行。让身后兵马止步,数十员大将一并上前。

来到近处。李世民正领着文武百官正面迎来。

这许久不见,这位大唐皇帝虽精神抖擞。比之以往却消瘦了许多:比起在前线征战的罗士信等人,他这位皇帝的压力亦不可谓不小。

李靖罗士信领着诸将上前行礼:

李靖

罗士信

携麾下诸将拜见陛下

李世民快步上前先将李靖搀扶而起道:爱卿南定荆扬,北清沙塞,西征南荒,战无不捷,使我大唐皇威远畅,古未有辈,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靖忙说不敢。

接着李世民又将罗士信搀扶而起,双手撑着他的肩处道:年不足三旬。万里远征,灭三国掳三王,做他人难以想象之事,走他人没走过的路。朕都不知如何赞你,唯有一句大唐幸甚有卿。

罗士信也道:陛下谬赞

李世民拉着李靖罗士信对他们后边的诸将高声道:诸位为我大唐抵定边患,扬我国威,辛苦了。朕代表大唐,代表大唐所有百姓,恭贺诸位凯旋。

这迎接得胜之师是习俗。是惯例,就算罗士信在如何的归心似箭也只能耐着性子走这个过场。

李世民显是准备充足,轻车熟路的说着各种激昂的话,将气氛带动起来。

在打算折回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分别拉着李靖罗士信的手道:两位大总管与我一同上车,接受百姓欢呼

说着不等李靖罗士信拒绝,拉着他们上了他的銮舆。一左一右的坐在他身旁,随着仪仗队一同入城。

在进入长安城的那一刻。罗士信在城楼上看见了自己的妻儿

进了皇宫,祭祀天地。献俘太庙,论功行赏

李靖本就功高卓绝,此次又立有如此大功,毫无疑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出将入相之第一人,官拜尚书右仆射,位列大唐宰相。

罗士信亦是如此,他原本的辅国大将军再次提升,正式受封为骠骑大将军,刑部尚书也提升为兵部尚书,统管全事。

经此一役,大唐威震天下,声势如日中天,周边诸异族部落都效仿北地部落的举动,尊李世民为天可汗,向大唐臣服。

凭借此战打出来的威势,大唐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掌控了西域,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

两线作战虽为动摇大唐的经济元气,却也伤及筋骨。

未来的五年里,大唐并未动用一兵一卒,但是大唐的力量却得到了全面的充实,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十里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数以百万人,天下大治。

身为兵部尚书的罗士信最有体会,现在的大唐因为全新的炼钢法的普及,将士手中的兵器都换成了全钢制,火器也渐渐的掌握,军马已过百万匹,军事实力之强悍,目于天下世界也只有西方的大食国能够一战

李靖在成为宰相之后,深惧盈满,知足而退,虽未淡出视野,却行明哲保身之事。

罗士信与之正好相反,他不以官职爵位为念,依旧混迹朝廷,依着性子而行,有什么说什么。同时他为人不贪权,不重权,不将权势放在心上,虽身为兵部尚书却从不染指兵权,只提拔有用之人,不培养心腹。也因如此,位高功大,却依旧君臣不疑。

罗士信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让大唐提前了数十年屹立于天下

历史因为他的出现,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

大唐的未来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全书完

完本了,在写这全书完三个字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多少喜悦。感谢所有支持无言的书友,不管你是看正版的,还是盗版的,只要你看无言的书,就是对我的一种承认。但无言是个坑货,这个是最大的实话。不论更新还是文笔,都有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里说声抱歉。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许是经验也许是别的什么,没能将心中的故事,以最完美的形式写出来,有些愧对支持无言的书友。

最后感谢你们的支持,正是有你们的支持,才有了这本大唐虎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