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紧急北上

奉系江山 第五百一十九章 紧急北上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夏寒居然和德军总司令搭上了关系,一下子就打开了和德国合作的大门,堪称首功一件,一定要好好的奖励。”杨宇霆笑着说道。

张廷兰也十分高兴,以前趁乱弄一点机器,那是一锤子买卖,但是一旦确定了长久的合作关系,能够得到的好处就源源不断了。

纵观近代史,中国能弄到的好东西,多数都是从德国来的,比如定远和镇远军舰,汉阳铁厂,巩县兵工厂,在后来还有大名鼎鼎的德械师。另外德国还曾经在青岛建立一所理工科大学,这在列强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英美等国的教会学堂都是教授文科一类的,能够开设医学法律之类的,就算是综合性大学了。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英美等盎格鲁撒克逊人做的断子绝孙的缺德事太多了,他们非常忌讳后起国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因此千方百计的限制,这一点在后世更加变本加厉。

至于德国人道德负担并不沉重,故此可以提供更多的好东西。特别是一战结束之后,德国失去了胶州湾,反倒是消除中德之间合作的最后障碍。

“德国人战败之后,并不甘心,这次塞克特主动提出要和我们搞技术交流,其实说白了就是玩得一手借尸还魂,把一些军工产业转移到奉天,利用东三省的土地,保留新技术。验证新武器,同时也要获取中国的物资供应,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甚至重整军备。”

“拙言一针见血啊,德国人肯定是在打着这个如意算盘,只是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张廷兰哈哈大笑道:“德国想要利用我们。同样我们也可以学习德国的技术,甚至直接挖掘德国的人才,这是双赢的合作。不过在合作的时候,必须把眼睛擦亮了,要从德国人身上学到真本事,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国和德国相隔半个世界,不接壤,又没有了殖民利益的纠葛,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在历史上德国甚至向苏联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包括潜艇、飞机、坦克等等。苏联正是靠着这些技术,才快速完成工业化,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最后甚至乱拳打死老师傅,让人不免十分感慨。

如果中国能从德国搞到技术援助。把工业体系建立起来,对抗小日本就不会那么凄惨。不得不说当时中国当政者短视到了极点。

现在奉军基本上取得了独立地位。又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加上远在东亚,和德国没有什么厉害冲突,具备了获得德国技术的一切条件。

“我看和德国的合作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就是技术设备交流,要从德国获得急需的各种机器技术。把东三省的产业完善起来,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是资本交流,可以允许德国商人到东北投资实业,开发资源。同时我们也要到德国投资,收购一些有前途的中小企业;第三个层面就是人员交流,德国可以把他们的军人,技术工人派过来,实验新武器,学习新战法,检验新的工艺,我们也要向德国大量派遣留学生,最好把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引入奉天,为我们培养充足的工人。”

德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能够屡败屡起,始终是欧洲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和他们的发达的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后世中国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差的,考不上大学的才会去技校学习。

而德国同龄人之中,只有百分之二十才会进入大学,其他的百分之八十则是参加职业教育,被培养成了技术工人,正是有了庞大的技工队伍,高超的职业素质,才支撑起德国的制造业基础。

张廷兰也亲身经历过,一方面大学生过剩,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工厂急需技术工人,其实说白了就是人才培养错位了。从大学走出来的本科生除了公务人员,律师,记者,医生,高级管理之外,理工科的人才也都是应该从事研究一类的行业,基本上是高端型人才。

结果大量并不适合的人涌入进去,除了拉低大学教育的水平之外,就只能造成严重的失业。

培养人才一直是张廷兰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清末到民国以来,中国教育整体就走错了方向,培养了一大批不干实事的大师学者,真正能干点实事的,几乎没有。

当然社会也需要一些学者,可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底层人才作为支持,这些高端人才根本干不了什么实事,结果他们也变得油滑了,成了靠着卖弄风骚的文贼,非但没有积极的作用,往往还会因为他们的胡搅蛮缠,把好事也给搞坏了。

张廷兰提出要引入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产业工人,也得到了杨宇霆等人的支持。

“拙言,你提出的这三点就作为我们和德国人谈判的原则,尽快把具体项目确定下来,越早落实,对我们提升实力就越有好处。”

“嗯,就让顾维钧亲自跑一趟德国吧,我们展示出足够的诚意,一定要争取达成合作协议。”

和德国合作不是一件小事情,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张廷兰又把顾维钧和王永江等人都请了过来,大家又仔细商讨一番。

“拙言,我们还可以把合作细化一些,比如弄矿产品的出口就可以单独作为一项,东三省连年丰收,仓库里面屯着大量的粮食,索性就向德国出口,用来换取机器设备。”王永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顾维钧笑着说道:“王省长的想法太好了,德国战后粮食严重不足,加上马克贬值,无法进口足够的粮食,老百姓怨声载道,如果奉天方面能提供一批优惠粮食。一定能够获得德国的友谊。”

“嗯,顾部长,你去德国访问的时候,就可以承诺提供五万吨的免费粮食,二十万吨低价粮食给德国。”

奉天上下商量妥当之后,顾维钧就动身前往德国,这一次虽然只是秘密的外交行动,但是双方达成了火种计划,开启了中德将近二十年的军事技术交流的大门,彻底让中国步入了工业时代。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德国的战争潜力,让二十年后的战争更加的凶残骇人。

和德国搭上线之后,张廷兰的心情也十分不错,他现在的主要的心思就放在了关内的上面,再和吴佩孚谈成了军火交换协议。为东三省的商品打开关内的大门,奉军就能拥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也就能够放心北上。和俄国人较量一番了。

就在张廷兰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冯永双和常荫槐联袂找了过来,两大情报头子一起出动,这绝对不是小事情。

“大帅,高尔察克最精锐的几个师被俄国红军歼灭,损失了几万部下之后。高尔察克已经无法在乌拉尔地区立足,他正准备率领部下向东撤退。”

张廷兰一听这个消息,眉头也皱了起来,高尔察克这个家伙简直就是饭桶。自己已经向俄国输血了,同时又给他一个假公主,让他号令各方,没想到高尔察克支撑的时间,竟然和历史上差不多,简直是岂有此理!

其实这也是张廷兰冤枉了高尔察克,其实高尔察克的溃败,张廷兰也负有责任,他鼓动伊万诺夫在远东和日本人作战,结果西伯利亚大铁路陷入停顿,日本人也无暇支持高尔察克。

虽然有了一个公主号令天下,但是也加深了多数党对他的忌惮,结果红军集中力量,将高尔察克击败了,迫使他不得不向着远东逃窜。

“不要管他怎么失败了,我们的计划现在就立刻执行,高尔察克携带的黄金,还有追随他们的各行业的人才,必须都弄到我们的手上,现在就去安排。”

“是!”常荫槐和冯永双齐声答应,他们早就针对高尔察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出了情况之后,立刻启动就可以了。

这两位情报头子走了之后,张廷兰急忙又把手下的军政大员都找了过来,向大家介绍了情况。

“我本以为高尔察克还能支撑几个月,哪知道这么快就失败了,奉军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北线,全军立刻就要北上。”

说到这里,张廷兰看了看王永江,然后说道:“岷源先生,奉天的政务就要全部交给你了,另外和吴佩孚之间的谈判也要你全权负责。”

“拙言,你放心吧,后方的事情绝对不会出问题,我一定竭尽全力,保证前线的供应。”

张廷兰将王永江和朱庆澜留住了奉天,这两位一文一武,再加上老爹张作相坐镇,东三省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

另外又任命了孙安虎出任蒙疆军区司令,负责守卫热河、察哈尔、绥远、外蒙等地,这些地区刚刚恢复,必须可靠的人员镇守,跟随张氏父子多年的孙安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其他人就都要跟着张廷兰北上。

这次奉军也的确拿出了最精锐的力量,其中完成整编的边防军第一第二第三步兵师全都出征,第一炮兵师,第二骑兵旅,两个独立炮兵大队,战车大队,空军部队,特战部队全都调动了北线,总兵力超过了七万人,全都是奉军当中的精华。

另外还动用了二十万的民夫,帮着奉军搬运战争物资,修筑道路。吉奉铁路和中东路全都忙碌了起来,每天对开三十几列的火车,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被送到了中俄的边境地区,尤其是海兰泡等地。

经过奉军差不多两年的经营,这里已经变得铁桶一般,牢不可破,李景林亲自监工,动用了大批俄国劳工,在黑龙江沿线一百公里左右的沿岸上,修筑了四座大型的炮台,建立起三个飞机场。

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外围,修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群,建立起密如罗网一般的碉堡工事,地下坑道,甚至挖掘了大量的防空洞,把能想到的方面,都做到了。这样浩大的工程也消耗了大量的俄国人生命,集中营差不多每天都有死人运出了,负责管理集中营的李景林也得到了血腥魔鬼的称号。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奉军在远东终于有了最坚固的支撑点,李景林功不可没。张廷兰赶到了海兰泡之后,就对李景林的工作大为赞赏。

“大帅,这两年光看着俄国人和日本人你来我往,弟兄们早都手痒了,而且大家伙都知道,这脚下的土地原来是咱们的,看着两个强盗在咱们的土地上打打闹闹,心里头挺不舒服的!”

“嗯,眼下奉军已经准备差不多了,我们也要足够的力量,不用在忍了,我们也要出面出击,将这些土地都拿回来!”张廷兰说着猛地一敲桌子,上面的茶壶茶碗不住地乱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