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国之大贼 > 第九十九章 新的条件

国之大贼 第九十九章 新的条件

作者:黑椒炒三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22 来源:笔趣阁

不用多说什么,杨小林说他不想结束蔡锷就明白了,杨打鬼是想把基零斯基身边这几十万人给困在蒙古,看看俄国人是不是还会再发援兵来救他们。

这个家伙是在进行一场赌博!从蔡锷认识杨小林的时候就知道杨打鬼喜欢把命给压在战场上,可那个时候他认为那是杨小林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拿命来拼才可以。

但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杨小林依然在选择冒险,这就说明他这个人已经习惯了这种作战方式。俄国人再派援军来你一定能打的赢么?这个答案估计没有人能回答。

蔡锷知道,当杨打鬼要冒险的时候,没有人能拉的住他。当下脸上苦苦一笑:“好,我马上和前线的部队商议具体的作战计划。”

这就是一个合格参谋长,也许他对上峰的作战意见并不赞同,但是当上峰做出决定之后,他会无条件的按照上面的意见来考虑具体的战术。

杨小林笑笑:“松坡,还有一件事情你让黄宝去做一下,阿克伯利尔马上就要来了。咱们中国可是礼仪之邦,而且我们和他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说实话我对这个俄国将军没有什么意见,听说他受了重伤,生活上咱们一定要照顾好了。”

蔡锷十分赞同这个意见:“司令说的极是,不能把阿克伯利尔当做一般的战俘来对待。”

杨小林已经想好了:“这样吧,把咱们这里监牢里面俄国人能送走的都送到战俘营里面去。给他腾出一个单间来,床铺,衣服。药品,咱们有多好就给他多好。”

这话说的非常人道,好像杨司令真的转性了一般,可是后面的话马上就暴漏了杨打鬼的本性!抓住阿克伯利尔不光是意味着军事上中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战争开始以来,中国方面第一次抓获俄国的军团司令!

照顾你归照顾你,可是能用你来做的文章。杨小林还是一样都不少的要去做!

“让咱们的宣传队都准备好,必须抽调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宣传这件事情!同时给北京发去电报,让老袁也替咱们宣传一下。还有。尽量让更多的俄国俘虏能看到阿克伯利尔,让他们都知道,远东集团军的司令官都被我们抓住了!”

蔡锷点头:“是。”

随着中国部队在库伦发起攻击,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将战争进行到底不光是口头上说说。中国人还马上付诸了行动,那些在北京的绅士们的消息来的不比袁世凯慢,俄国远东集团军即将被歼灭意味着什么他们十分清楚。

老袁刚刚收到杨小林发来的电报,朱尔典先生就找到了袁世凯的家里面。英国人真的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在一年前他们做出支持俄国的决定的时候,议会是全票通过的。

那个时候他们认为用中国的利益来换取俄国人在欧洲对他们支持,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买卖,至于中国人感受需要考虑么?至少在一年前绅士们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错了。俄国人眼看着就要输掉这场战争了,六十多万俄国重兵集团面临覆灭的危险。他们之前援助给俄国的大批物资和金钱被消耗在这场战斗之中,如果老毛子把这些士兵和物资放在欧洲前线,最少能牵制三十万以上德**队和五十万奥匈帝**队。

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中国人取得胜利之后打破了亚洲原来的局势,日本人冲向了南洋,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协议,亚洲的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这也是英国不愿意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的原因之一,英国在这个时候却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他们感觉自己好像并不是坐在庄家的位置上。

所以为了能让牌局对自己有利一些,一方面他们要限制日本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日本人在这场重新洗牌的布局中给予英国必要的支持。假如中国和日本都站到了大英帝国的对立面,那么丢失的就不仅仅是中国了。

伦敦现在决策就是这样,既要利用日本,也要防着日本。而对中国,让杨小林感觉到意外的是,当他拒绝了英国帮他发展海军的建议,对世界说明中国人在海上只发展近海防御力量的时候,英国人不但没有生气,相反还有一点窃喜。

在这个年代,舰队就是强盗们的手臂,英国之所以站在法国那边要把德国人给干掉,就是因为威廉二世要扩张他的殖民地,因为德国的海上力量发展太快,让英国感觉到了威胁。

中国只发展近海防御?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英国人看来杨打鬼这个强盗显然满足于他现在的成果了。

朱尔典先生找到袁世凯,向中国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建议,中国也别说非要俄国人放下武器才可以停战了,尼古拉二世是个死要面子的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他基本上除了那点面子什么都没有了,就别强人所难了。

俄国人归还一八七零年以后从大清朝手里拿去的所有土地,同时由英法出面,以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名义出资两千万英镑,弥补中国在这次战斗中的损失,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条约一旦签订,大英帝国马上和中国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朱尔典还向袁世凯透漏,英国对日本的举动真的有些不安,假如中国能够向英国人表达那么一点点的善意的话,也许双方在更多领域中可以愉快合作。

这个早上对于袁世凯当真是惊喜的,英国人这次开出的条件也确实让袁世凯感觉到自己没有理由不接受了。废除的条约时限延长到一八七零年。这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通过战斗就能收复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还有那两千万英镑的援助,说是援助,其实就是英国和法国替俄国人支付的战争赔款。说真的朱尔典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老袁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半个世纪了,谁向中国支付过赔款呀!

还有就是英国人说的经济上面的合作。其实也这也是英国人不得不放开对中国的封锁了,陈天华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一开始三线发展战略在当时看上去好像是错误,在封锁之下的开放让民族经济遭到了严重的冲击,那个时候南方真的是一片萧条。倒闭的工厂到处都是。

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特别是战场上不断的胜利,南方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企业在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之后,居然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广州,一家由原先二十几个小作坊合成的布桩在今年把布料卖到了美国,而且垄断了整个南洋的布料生意。让许多日本的织布企业都陷入了要破产的境地。

在上海。原先生产黄包车的工厂倒下了二十多个,其中大部分被洋人买去了,剩下的几个工厂一看形势不对,转头和东北生产自行车的作坊合作,大规模的生产自行车。

和洋人的自行车不一样,现在西方的自行车都是铁的,而他们的车前面是木头的,中间是铁的。后方支架却采用了极为结实的钢管制作,这种自行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代步工具的局限。可以驮很重的货物,两三百多斤没有问题!

自行车骑起来也舒服呀,也不是很贵,一般温饱的家庭都买的起,而且后支架结实,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咱中国人还客气:“去哪儿?带你一段。”特有面子。

南方那一带的小商小贩现在都不推架子车了,人人都买一辆,这使得那些企业家不光自己走出了困境,同样也让那些买了黄包车工厂的洋大人们大大的亏了一笔!有的人血本无归。

在我们印象中好像旧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连火柴都生产不出来。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个样子,落后是落后,但我们的民族企业家在这个时候正努力追赶西方的脚步,在一九一九年中国人自己就造出了万吨货轮和我们自己的第一批飞机,我们的产品曾经远销欧美!

后来这些都没了,为什么?

不用解释什么,大染坊大家都应该看过,陈寿庭就向我们诠释的非常清楚。陈寿庭说过一句话:“咱政府要是像日本政府扶植日本企业那样给咱们政策,我早把小日本踢出中国了!”

其实他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能吃苦,不认输,敢冒险,守道德。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从来不怕风浪,只要身后能有一个坚实的港湾让他们停靠,他们就能远航!

这次英国人的封锁和陈天华的开放确实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可是在冲击中陈天华很及时的给了中国企业一个相对安全一点的港湾,无数的企业倒下去之后,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就是精华,就如同冲过了敌人的炮火走到今天的义勇军一样。

很多国家的商人已经开始不顾英国人的阻拦而和中国商人合作,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的封锁已经变的没有什么意义了,中国人损失的同时英国人也承担着损失。

所以这方面虽然中国确实需要英国放手,真的谈不上占英国人的便宜。

老袁知道,英国人一旦放手,这些企业必然会发展的更快,同时那些还在挣扎的企业将迎来春天。

国土能收复,经济能发展,甚至还有一笔战争赔款。虽然说两千万英镑根本没有办法弥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可是对于袁世凯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只是英国开出的条件,自己还可以继续要价,老袁真的找不到理由拒绝了,所以他给杨小林的回电是,我要谈判了,这次是真的和他们谈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