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仙之九品芝麻官 > 第223章给面子

仙之九品芝麻官 第223章给面子

作者:大秦骑兵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7:32 来源:笔趣阁

第223章给面子

第223章给面子

只有三位读者大大给投票吗?

※※

“洪甘霖,你……”赵长明见洪甘霖在一旁说风凉话,还怂恿着秦之初要把赵天昊他们处死,气的都快一佛涅槃,二佛升天了。

“怎么,赵长明,你个老混蛋,我说的不对吗?触犯了大周律,就要付出代价。”洪甘霖觉得秦之初会给他撑腰,就跟赵长明顶了起来。其实就算秦之初不给他撑腰,他也不会示弱的。

眼看着赵长明、洪甘霖就要吵起来了,秦之初一皱眉头,“好了,两位不要吵了,会商要紧,不要忘了,本公今天请你们来,是要给你们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们再增添新问题的。”

“草民听大人的。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洪甘霖也是明白人,见了赵天昊他们仨的惨状,他那里还不知道现在该是向秦之初服软的时候,强硬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赵长明说道:“县丞大人,你要是能够给草民一个薄面,把天昊他们仨放了,草民也愿意在会商的时候配合您,尽快和洪甘霖达成协议。”

秦之初明白不能把以赵长明为首的汉民逼得太紧,从长远来看,把他们逼得太紧,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就算是杀了赵天昊他们仨又能如何,除了让汉民们暗中痛恨自己之外,就看不到什么实际利益了。

自己已经充分地向汉民、本地土著展示了自己强硬的一面,现在是时候展示自己怀柔的一面了。刚柔并济,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是安抚人心不二的法门。

“好,赵大首领,看在你的面子上,为了给今日的会商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公今天就法外开恩,赦免了赵天昊他们三个,你把他们带回去之后,要多加教导,不要让他们再以身试法。算来,本公今天已经是第二次绕过他们了,再一再二,可没有再三再四了。”

“是,县丞大人,草民记下了。”赵长明这会儿那里还敢再说半个不字,态度软化了许多,再不复半点强硬。

秦之初一挥手,守在三个大木笼子旁边的牢卒马上过去,为赵天昊他们三个除掉枷锁,镣铐以及穿过锁骨的铁爪、铁杵等物。

赵长明也是带着人过来的,他连忙让这些手下过来照顾赵天昊几个,他的这些手下此时都吓破了胆子,在他们心中如同神明一般的赵天昊等人,竟然被秦之初收拾成这样,他们那里还敢刺毛呀,除非是活的腻歪了,不想要命了。

“赵大首领、洪大头目,请吧。”秦之初再次请赵长明、洪甘霖等人进入县衙。

赵长明虽然很担心赵天昊他们的情况,却也只能顺着秦之初,进了县衙。一进县衙,就见右侧一座茅屋的前面,竖着一根杆子,杆子上吊着赵天昊的那匹灰狼的尸体,一个屠户正在剥那头灰狼的皮。

秦之初顺着赵长明的目光,看了一眼,“本公说过缺一条褥子,就让人过来,剥皮鞣制一下。”

赵长明已经麻木了,就连赵天昊都差点死在秦之初手中,那头灰狼又算得了什么。

那三位新来的进士,亲眼见识到了就枷首示众的仙师,被剥皮的灵兽,血淋淋的画面刺激着他们羸弱的心脏,让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早就知道秦之初心狠手辣了,他们以前还以为里面多少有夸大的成分,现在才知道根本没有一点夸大,甚至可以说是往小了说了。以后,在秦之初手下做事,可得小心一点。省的不小心触怒了秦之初,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会商的地方在一处临时搭建的草棚中,草棚中摆放着桌椅板凳,笔墨纸砚,算是一个临时性的书房……关志文等人早就习惯了在这样的场所办公,只有那三位进士一副掉进了穷人窝的表情,脸色有点不太好地坐了下来。

秦之初面北朝南,坐在了最上首的位子,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案几,上面摆放着官印、笔墨、惊堂木、令牌、令牌木桶、铁笔架等物。

在他的左右手,面对面放着多个案几,案几上也都摆放着笔墨、案几后有交椅,这是供新来的三位进士以及六位典吏坐的。

再往下,就是两张壁垒分明的大长桌了,这是让赵长明和洪甘霖以及他们的随从坐的。

然后,在六大典吏、赵长明、洪甘霖等人的后面,还放着几排椅子,这是让本县的士绅、耆宿做的。

今天不是要搞排场,而是要当着他们的面,秉承大周律令,公平、公正、公开地解决汉民和本地土著之间的陈年积怨。

如果能够把这个困扰宁清县多年的顽疾摆平了,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宣传自己的机会,对于树立他在民间的正面形象,将会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等众人纷纷落座后,秦之初先让人上茶倒水,让众人定定心,缓和一下气氛。

很快,就有民壮拎着烧开水的大壶来给众人倒茶,等到所有人面前都增添了一杯茶之后,已经是半盏茶的时间之后了。

“各位大人,各位桑梓,今天本公主持这次的会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弭九寨之间的矛盾,还九寨以及整个宁清县以太平,让百姓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不至于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械斗,却搭上自己的性命。

好了,赵大首领、洪大头目,你们俩有什么话都可以讲了。你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敞开说,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都可以说,本公绝对不会怪罪你们。”

洪甘霖举起了手,“县丞大人,草民要先说。”

秦之初点了点头,“好,就让你先说。”

洪甘霖逮住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多时辰,从汉民当初怎么样侵占他们的田地、山林,一直到如今和他们争抢水源,道路的通行等等。

赵长明一开始还装出一副耐心的姿态听着,可是后来发现洪甘霖越说越不像话,要是按照洪甘霖的说法,所有的不是就都是汉民的了。这个亏可不能吃,于是他就开始插话,后来就和洪甘霖吵了起来。

秦之初也不劝,就是让他们吵,只有这样,通过他们的相互指责,相互揭底,才能够摸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到了最后,赵长明、洪甘霖吵架的时候,反反复复说的就是那些事情,秦之初知道差不多了,再让他们吵下去,纯粹就是扯皮了,应该了解不到什么新东西了。

于是,秦之初咳嗽了一声,“好了,赵大首领,洪大头目,你们都不要吵了。本公已经了解了你们的情况,知道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你们要是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就都坐下吧。”

秦之初的话,赵长明和洪甘霖不敢不听,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人全都气呼呼地坐了下来。

秦之初总结道:“根据你们俩刚才的讨论,本公发现你们之间主要有五大问题,第一是耕地、山林的问题,第二是水源的问题,第三是相互通婚的问题,第四是买卖上的事情,第五是交通的问题。不知道本公这样解决,对不对呀?”

洪甘霖、赵长明一琢磨,还别说,基本上就是这些事情,汉民和本地土著加起来一共九个山寨,一共两万左右的人口,矛盾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秦之初说道:“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本公说一下解决的原则吧。关于第一个问题,耕地和山林。咱们都是血肉之躯,都长着一张嘴,是要吃饭喝水的。

饭从何而来?无非就是土里刨食,再加上从树上摘一些果子之类的。让乡亲们有饭吃,应该说是官府的事情,在宁清县来讲,就是县衙的事,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我秦之初的事情。

我大概地了解了一下,宁清县不缺地,也不缺山,九寨之所以发生矛盾,是因为你们目光太过局限了,都盯着那一亩三分地,难免会出问题。如果你们肯换一个思路,往其他的村镇移民一部分,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当然,移民到其他村镇,有诸多不便,本公可以让户房在本县境内摸一下底,看看那里适合新建一个村子,到时候,在村子周围划上一些地,几座丘陵,就是了。

这个村子是跟汉民准备的,赵大首领,你回去研究一下,看看到时候,移民那些户人家。移民的费用由县衙支付,不用你们担心,新村子的房子也会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你们的。

还有,洪大头目,你们不要光想着种稻子,上山上摘野果,这样不行,你们要想办法鼓励寨民们猪、羊、鸡、鸭、鱼等等,有计划地种植各种果树,有了这些,可以换钱,卖粮食。”

洪甘霖忙道:“县丞大人,我们倒是想种果树、养家禽、牲口,可是我们一没有那个闲钱,二怕养不活呀。”

秦之初说道:“这个你不要担心,回头,户房会在这些问题上,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给你们拨付一些银子,还有会从其他村镇,找一些养殖能手,种树能手,对你们进行指导。学会了这些,可以增长增收,和汉民在这方面的矛盾就会减少。”

赵长明和洪甘霖一起点了点头,秦之初给出的原则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水源。县衙将会安排专款,在全县缺水的地方打井,同时,修水库,通沟渠,有效的规划本县水资源的利用。各位,本县不缺水呀,那九龙溪还有各个小河,遍布宁清县,一到夏天,更是隔三岔五地下雨。九寨为了水,械斗,死人,实在是不划算。”

秦之初这话倒是没说错,只是兴修水利,消耗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多的没法说,以前的县太爷都只想着升官发财,谁会真的拿出大笔的银子,在全县去修水库、通沟渠、打水井呢,真要是想把这三件事办妥,把全县的水利设施建立起来,没有个大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银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整个大周朝每年户部的收入也才四五千万两银子,了不起,五六千万两,一个小小的宁清县,上哪里去筹集上百万两的巨款。

秦之初说出这番话来,不但赵长明、洪甘霖的眼睛亮了,就连在座的士绅、耆宿都是两眼放光。如果秦之初真的肯在宁清县境内修建完善的水利设施,那么惠及的可就不单单是汉民和本地土著,就连其他村镇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个问题,相互通婚。本公认为在婚姻问题上,要尊重本地习俗,同时还要适当地考虑双方家庭的态度以及婚姻双方的个人意愿。至于汉民和本地土著不能相互通婚,这样的限制,本公觉得没有必要,大家都是大周子民,为什么不能相互通婚?当然,这是私人问题,本公不会强行要求你们必须通婚,一切顺其自然,但是不能用强。只要他们不违反大周律,不允许使用什么浸猪笼之类的私刑。”

相互通婚,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秦之初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过多的说什么,毕竟婚姻好不好是个人的事情,他这个外人是无法保证每一对夫妻幸福美满的,硬要插手,只能是出力不讨好。他只能给出一些大的原则,在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第四个问题,买卖。所谓缺斤短两,大斗进小斗出,这类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回头,本公会安排人在每个村,每个镇都放上一套官府制作的标准的度器、量器、衡器,如果你们认为有谁缺斤短两了,可以和官府的度器、量器、衡器进行称量。如果确实有问题,可以到县衙告状,也可以向里长、保长反应,逮住一个,必定严惩不贷。”

赵长明一听,垂下了眼睑,像缺斤短两,大斗进小斗出的事情,是汉民中奸猾之人常用的用来盘剥本地土著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就连官府也常用,以前的县太爷为了多收钱粮,都是用大斗来收粮食的。

第223章给面子

第223章给面子,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