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仙之九品芝麻官 > 第544章 国师

仙之九品芝麻官 第544章 国师

作者:大秦骑兵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7:32 来源:笔趣阁

第544章国师

求月票,求推,大家多支持。

“颜少师,你这个玩笑开得实在是太多了。”

即便是秦之初对颜士奇一直很尊敬,但是当颜士奇明确地提出让秦之初辞官的时候,秦之初的脸sè还是变得很难看。

“想秦某寒窗苦读十余载,历经童试、乡试、礼闱和殿试,过五关斩六将,才堪堪闯过那独木桥,又从正九品的芝麻小官开始做起,剿灭马匪,解决乡民对峙,平定安南王叛乱,才走到今天,做了个正五品的同知。颜少师,你现在竟然让我辞官,下官还没有到告老还乡的地步吧?”

颜士奇神sè镇定,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秦伯爵,正是因为你做成功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老夫才觉得你不适合继续留在官场了。

老夫一直在关注你,你在每任上做过什么事情,老夫全都看在了眼里,坦白讲,在咱们大周,要找出来一个能够比你做的更强的,一个也没有,就连老夫年轻的时候,也不能与你相比。

但是你是仙师,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你未必做不到,你要是没有取得这些成绩,反倒是奇怪了。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老夫才觉得你应该辞官。”

秦之初冷哼一声,“听颜少师的意思,是想让下官辞官之后,专心修炼了。”

“秦伯爵,你先稍安勿躁,听老夫把话说完。

凭你现在拥有的能量,你如果继续在雷州府做同知,实在是浪费了。咱们别的不说,就说眼前,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同知,有可能在两三天的时间内,扳倒两个太祖皇帝钦封的、世袭罔替的国公吗?

六大国公府与我大周共存三千年。第一代六大国公的后代子孙们,早就忘记了他们的先祖和太祖皇帝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往事,只想着拼命地捞取好处。甚至不惜触犯国法,侵害皇权,与民争利,他们现在都成了寄生在大周身上的毒瘤。可明知他们是毒瘤,却没人能够将他们摘取下来,一直到你出现。”

颜士奇侃侃而谈,老头的面sè浮现出不正常的cháo红。显得十分的激动。

“老大人,你误将功劳按在下官头上了,下官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秦之初谦逊道。

颜士奇摆了摆手,“秦伯爵,你不用过度自谦,是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老夫给你举你扳倒韩国府、齐国府的例子,只是想告诉你。你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难免会落个功高震主的下场。当然,老夫知道你没有野心。皇上对你也很信任,但是当你的功劳越来越大,天下群臣百姓该如何想?王公贵族们又该如何看你?你的手下会不会蠢蠢yù动,生出什么不安分的想法来?这些都是需要未雨绸缪,事先考虑到的。”

秦之初沉默不语,他判断的出来,颜士奇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所谓坐得端,行的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世上从来不乏那些希望把事情往最坏的角度考量的人。越是权柄重的人,疑心病越重,他一个修真者混在世俗的官场中,想不让人生疑,都难,即便是他张了一百张嘴。也难以自辩清楚。

“秦伯爵,老夫让你辞官,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人们对你的疑心,对天下百姓、对大周、对智屏公主、对你都有好处,你可以从冗杂的官场俗务中抽身出来,专心做你想做的事情,这岂不是对谁都好的选择吗?”颜士奇苦口婆心地说道。

秦之初摇了摇头,“颜少师,你不懂,下官之所以选择留在世俗官场中,自然有下官的苦衷。”

“呵呵,秦伯爵,且让老夫妄自揣度一下。你之所以以仙师之尊,混迹于世俗官场中,应该是有你想得到的东西。

你做官,基本上就是个甩手掌柜,在宁清县的时候,你还亲自处理一些民政,但是等你做了知县后,你基本上就是个甩手掌柜了,一应民政、军政、学政等事,皆交给你的手下来处理。

这可不是勤政爱民的好官应该做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你很是知人善用,在你的安排下,你的手下把你治下的百姓管理的很不错,百姓们对你都是交口称赞,夸你是万中无一的好官。

细数你在历次任上,往治下投入的银钱,简直是不计其数,别的不说,但但永定县那八十八点八里长的新城墙,就不是几百万两银子能够打得住的。

这世上之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所求,就拿老夫来讲,老夫想博得青史留名,后人提到老夫的时候,能够说老夫是个贤良之臣,老夫就心满意足了。

你呢,你图的是什么?老夫是一点都不相信你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你图的不是老夫这样的人要的贤臣之名,也不是那些贪官污吏贪图的金银财宝,更不是大周这花花的江山,你是仙师,你贪图的一定是跟你修炼有关的事情。

如果老夫这双老眼还没有昏花的话,你贪图的应该是百姓们给你立的长生牌位和秦公祠吧?”

颜士奇一边说,一边捻着胡须,双目牢牢地锁住秦之初,不放过他一丁点神sè的变化。

等颜士奇把他的这番长篇大论说完,秦之初暗中苦笑,是自己表现的太急切了,太过于表露了,还是颜士奇人情练达,能观察入微,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不然怎么能够直指要害?

不管两人之间的关系会怎么样发展,秦之初都不得不承认颜士奇不愧是大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能够在风波险恶的官场中,屹立不倒,做到人臣之巅峰的老狐狸,人中之jīng。

“颜少师,你不觉你说得太多了吗?”秦之初半真半假地恫吓道。

长生牌位是他追求的宝贝,如果颜士奇因为识破了他的秘密,而从中作梗,阻止百姓给他树立长生牌位,那么秦之初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颜士奇。贴个敌人的标签,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老头儿一命归西。

秦之初不觉得自己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对的,长生牌位是他修炼的根本。其重要xìng一点都不弱于他的命根子,谁要动它,就要有付出足够代价的觉悟,不管他是谁都不行。

颜士奇离秦之初很近,在那一瞬间,秦之初身上迸发出来的杀气,近在咫尺的他感受的一清二楚。他就知道他的判断没有错,与此同时,也明白长生牌位恐怕就是秦之初的逆鳞,谁都谁死。

“秦伯爵,你先不要着急。且听老夫把话说完。老夫请你辞官,不是不让你为民造福做事,而是换一种比你置身官场,更加能够让人接受的方式。这样的话。你可以完全彻底地从世俗的繁杂俗务中抽身而出,专心修炼,这样。对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呀?”颜士奇说道。

秦之初皱了皱眉头,“老大人,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你就不要藏着掖着了,有什么底牌都亮出来,打得什么主意,也说说。”

颜士奇笑道:“很简单,如果秦伯爵肯辞官,从此之后。不再涉足官场中事,老夫愿意带头向皇上上折子,保举你为我大周独一无二的国师。”

“此话怎讲?”秦之初心中一动。

颜士奇把他事先的谋划说了出来,“所谓国师,就是国之师也,说的更清楚点。就是咱们大周的庇护者。咱们大周上至皇上太子,下至黎民百姓,如果遇到了危难,都可以向国师请求帮助,国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帮还是不帮,是亲自出手,还是指派人出手。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将你影响的范围,从一县一府之地,扩散到整个大周,只要秦伯爵你知人善用,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情,那么秦伯爵你所求之事,就能够与大周的利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秦之初蹙着眉头,沉默不语。

颜士奇继续游说道:“秦伯爵,你置身官场中,无非是这样做,对你修炼有利,就算是你一路做到头,做个总督巡抚,所辖之地,不过是一省之地,到时候,再往上,就要调你入京城,做六部尚书或者入内阁,到时候,大周万千黎民引发出来的各种俗务,就要山一般压向你,你再想当甩手掌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你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不入中枢,只在各省之间跳来跳去,费时又费力,事倍功半,不是良策。”

秦之初叹了口气,“颜少师,你所讲有些道理,不过兹事体大,下官还要好好地想一想。”

颜士奇笑了笑,“老夫明白。你辞官之事可急可缓,想上三五天,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都是可以的。不过依老夫之愚见,秦伯爵越早辞官,所得好处也就越大。”

“让下官再想想,再想想。”秦之初囔囔自语道。

在秦之初出皇宫的时候,天命帝关于如何处置齐国公的圣旨,以及同意韩国公将国公爵位禅让给次子韩青石的圣旨,就一起出了皇城,先是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紧接着就在大周境内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

天命帝派了贴身太监带着圣旨,率领数百大内侍卫、数十皇家供奉院供奉,一起前往齐国府抄家。同时,又派人去查齐国府的族谱,寻找五服之外的齐姓落魄族人,准备扶持其为新一代齐国公。

齐国府乃是六大国公府中实力数一数二的府邸,府内外豢养了数千jīng壮,另外家族修真者也有一百余人,府库之中,金山银海,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抗旨不遵,甚至干脆反了大周,冲入皇城,杀死天命帝。但是刚刚有人起了这个念头,就有人兜头浇下凉水。秦之初和智屏公主都在京城,这两个人中随便一个就能够把齐国府的反叛,镇压下去,到时候,必定是血流成河,齐国府元气大伤。

天命帝所下旨意,虽然也杀人,但是杀的很少,其他人或是贬为奴隶,或是充入教坊。都无xìng命之忧。等风头过去,还有脱难的机会。

如果反叛,那可就一点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相比起齐国府那边的一片惨淡,韩国府这边也是愁云笼罩。圣旨一下。韩国公韩启明和他的夫人、世子韩青玉就没有脸继续留在韩国府了,他们拖家带口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府邸,前往韩国府在京城外的一个庄子,准备先在那边落脚,至于以后如何,只能边走边看了。

除了齐国府和韩国府之外,其余四家国公府。楚国公、赵国公、魏国公、燕国公等四大国公云集,密商对策,可是除了一起对秦之初恨得牙根直痒痒之外,别无良策。

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商量出来,四家国公府一致同意,不惜一切,也要邀请到世外高人,即便是拿出所有的家底。也要请对方除掉秦之初和智屏公主。大周有秦之初和智屏公主两个人,他们几家国公府就别想落好。

就在京城中一片纷乱的时候,一个更让人轰动的消息传了出来。秦之初主动上疏,请求辞去官职,恢复草民之身。

天命帝不准,秦之初再辞,再不准,三辞,之后,天命帝才同意了秦之初的辞官请求。

紧接着,以内阁首辅大臣、颜士奇颜少师为首的一帮大臣,联合上疏。恳请天命帝立秦之初为大周国师,以仙师的身份,护佑大周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天命帝召集京中所有的亲王、郡王、国公、侯爷和伯爵,正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还有皇亲贵戚等数百人,一起入皇城。召开大朝议,讨论此事。

以颜士奇为首的文武百官大多表示同意,王公贵族们要么反对,要么持中立态度。不过综合起来,还是赞成秦之初做国师的人占了多数。

天命帝却还是有些犹豫,他不是不喜欢秦之初,只是如果立秦之初为国师之后,他以后见了秦之初,该如何对他,还要拿出君臣的姿态吗?还可以像老丈人面对女婿一样,恣意地交谈吗?

这时候,太后和皇后娘俩一起对天命帝进行了劝谏,分析了秦之初做国师之后的好处,又说秦之初即便是做了国师,那还是智屏公主的驸马,还是一家人,不会因为秦之初做了国师,就改变了这一结果。

天命帝从善如流,当即颁诏下旨,立秦之初为大周国师,道号昊天真人,国师府以绿柳山庄为基础,赐黄金万两,进行改造,请国师入住。

秦之初没有推辞,领旨谢恩。与此同时,朝廷所遣平叛大军也有消息传了回来,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又有秦之初手下数百修真者辅助,安南王主导的叛乱最终得以平定,安南王自戕,安南王的儿子、女儿,王妃、侧王妃等除了一部分在战场上被杀死之外,其他的全部活抓。

安南王的头颅还有死去儿女妃子的头颅,也都割了下来,硝制后,装入木盒中,准备随着大军回返指示,一起献于陛下。

平叛副使胡大志、监军苏培荣在报捷的奏折中,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着秦之初的功劳,说如果不是秦之初整合了修真者的资源,这次平叛不但不可能成功,还有可能失败。还说秦之初又如何如何提振士气,又如何如何一rì下梅州,又是如何约束诸位仙师,令他们协助大军,却又与大军、百姓秋毫无犯。

胡大志和苏培荣这样做,一方面是实情如此,另外一方面,也有向秦之初卖好的意思。秦之初被封国师的事情,还没有传到南边,但是秦之初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影响力和实力,足以让他们敬畏了。

报捷的奏折呈送到天命帝案头,天命帝一口气连读三遍,越看越高兴,他传旨将奏折抄写一百份,除了在京城张贴之外,还要快马送到各省、各都指挥使司,令他们抄写后,再发往各州府,一定要让大周的每一个百姓都知道安南王的叛乱已经平定,同时还要知道秦之初在这场平乱中,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

这一番纷杂下来,秦之初再查看昊天金阙中长生牌位的数量的时候,发现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同时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增长,增长的速度十分喜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说不定用不了一个月,就有可能突破六十万大关。

如此多的长生牌位所产生的香火之力,每天都充斥在昊天金阙中,秦之初置身其中,就像是浸泡在由香火之力组成的温泉之中,身心俱爽,妙不可言。

秦之初正式把家搬到了改名为国师府的绿柳山庄,除掉了官袍,换上了天命帝专门命人为他打造的一身国师道袍,紫金冠,紫金八卦道袍,云头履,穿上之后,仙风道骨,宝相庄严,还真是有国师的风范。只可惜,秦之初太年轻了些,还没有长胡子,要是在六个三缕长髯,那就更加的妙不可言了。

感谢读者大大“hu_xue_hua”的打赏,谢谢。(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