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盛宠 > 第61章 亮相 上

盛宠 第61章 亮相 上

作者:寒武记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6:22 来源:笔趣阁

王氏看着盛思颜尚带着稚气的圆苹果面庞,却说出这样老气横秋的话,忍不住笑了,用手点一点她的额头,嗔道:“四十无子怎能不纳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明不明白?就算你肯,你未来的夫婿肯,你夫家的祖宗也不会肯的。你还是不要操这份闲心了。”

盛思颜抓住王氏的手,急道:“娘,我说真的!如果……如果……以后我生不出儿子,他他他……想纳妾,我就跟他分了!”

“分了?”王氏奇道,“分什么分?你说和离?快打住吧你,说什么胡话呢?我看你是不是去了一趟翠竹轩,被魇着了?要不要找师婆来收收惊?”

盛思颜气馁地低下头,知道跟王氏在这方面是说不清楚了,只得长叹一声,紧紧抱住王氏,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王氏安慰她:“乖,别想多了,啊?你不会生不出儿子的。只要你能生儿子,你夫君就不会纳妾。”

说来说去,还是要生儿子。

盛思颜从来没有这么讨厌“儿子”……

女儿不好吗?女儿就不是人?

女儿还是娘亲的小棉袄呢!

儿子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

盛思颜在心中暗暗腹诽,但是也不再提这件事了。

盛七爷回来之后,也去翠竹轩坐了坐,给涂氏上了柱香,就把府里的人叫来,说停灵七天就出殡,葬入盛家祖坟专门给生了孩子的妾室用的坟地里。

吴老爷子来盛国公府的那一天,正好赶上盛家给涂氏出殡的那一天。

盛七爷、王氏和盛思颜都只送到门口。余下的路,就让涂氏生的三个孩子去送了。

盛七爷、王氏和盛思颜的身份高于涂氏。送到门口就不错了。

涂氏出殡之后,盛七爷就命管事将那些丧仪都收起来了。

一个妾侍。有七天举哀就尽够了。

盛思颜到现在才明白王氏说“妾侍就是个玩意儿”是什么意思。

不管从礼法,还是人心来说,妾侍这种人,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不仅地位低,而且一点保障都没有,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男人的宠爱。

但是男人对妾室有真心的,实在少见。有真心而且能天长地久真心的,那简直是凤毛麟角。只存在传说话本中,从来没有见过真人真事。

正室夫人再不受宠,男人也不敢真的把她们怎么样,生荣死哀是能够保证的。

吴老爷子到盛国公府坐了坐,跟盛七说了番话,就道:“我本来以为你们要停到五七之后再出殡,没想到七天就出了。那我们也不等那么久了,洗尘筵的日子, 就定在十天之后。你看如何?”

盛七爷忙起身长揖在地,道:“多谢世伯帮衬。没有您和另外两位世伯援手,我盛家可就真的断了嫡系血脉了。”

四大家族的四个国公都是从小就认识的,走动得也很亲密。本是世交。吴老爷子、郑老爷子和周老爷子跟死了的盛老爷子更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关系更加亲密。

吴老爷子一改自己在人前视财如命的形象,对盛七爷郑重说道:“贤侄不必多礼。我们也是唇亡齿寒。盛家当年和我们这三家一样。都是开国功臣,却说灭就灭。搁谁身上不寒心?你要知道,当初这大夏皇朝的先祖曾经跟我们四大家族的先人一起发过血誓。要四大家族和大夏皇室共存亡。如果盛家真的断了存续,他们就违背了祖训血誓,是要承受极大后果的!”

这也是为什么太后娘娘默许了盛七爷回到京城,承袭爵位的原因。

当初盛七还俗回京,要给盛家讨公道,他最先找的,就是神将府的周老爷子。

周老爷子将吴老爷子和郑老爷子都叫了来,一起商讨对策。

但是那时候,太后极为强硬,又加上当时周大将军刚刚走马上任,站在太后这一边,这三个老人没法跟他们抗衡,所以只能劝盛七先远走高飞,等找到治疗夏明帝的法子的时候再回来。

盛七后来在京城住了一段日子,直到跟王氏的事情被王氏的爹娘反对,才离开京城。

算起来,也有十五年了。

盛七忙道:“我们盛家只剩下我一人,以后还望世伯多多关照。”

吴老爷子点点头,从袖底里拿出一个信封,道:“这是当年你爹在我这里入的股,里面是这些年的利息,你拿去吧。以后每年我都会派人将红利送来的。”

盛七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

“一千万两银子?!——不会吧?我爹……”盛七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爹能在吴国公那里存放那么多的银子。

“你不信我,也要信银子吧!”吴老爷子站起来,故意鼓着眼睛,做出很生气的样子,“我这么一毛不拔的人,能让你白白从我这里掏走一文钱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盛七忙拱手道,“只是这个数目太大了,我……”

“好了,你不会用,给你夫人收着吧。管家理事,她比你强。你也是好福气啊,盛家这么多年积的福报,都落在你身上了,你可要谨慎从事,不能再行差踏错了。”吴老爷子意味深长地道。

“我明白,我明白。”盛七忙躬身回道。

吴老爷子临走的时候又提醒他:“十天之后就是洗尘筵,你一定要来啊!记得带你夫人和大小姐过来。你家姑娘叫什么来着?我听长阁媳妇说过,说很厉害呢。那一年她考了第一,我才查到她原来是你的女儿。”

盛七爷知道,那时候,郑大奶奶出资办的想容女学就有一所在王氏和盛思颜住的王家村里。

盛思颜考了第一。结果郑大奶奶怀疑她跟盛家嫡系有关,让吴长阁托吴老爷子帮查一查王氏和盛思颜的底细。

吴老爷子一查就查出来是跟盛七有关。便不动声色帮盛七瞒下了,连自己的儿子媳妇都骗了。只说没有关系,让他们不要多想,后来还暗中帮衬王氏,凡是她卖出的药草,吴老爷子都嘱咐吴家的铺子高价收购。

因了这件事,盛七很承吴老爷子的人情。他一路送吴老爷子出去,笑着道:“吴世伯这些年帮衬她们娘儿俩,我感激不尽。”

吴老爷子有些尴尬,忙四处瞧了瞧。然后压低声音对盛七道:“这件事你得发誓,对谁都不能说。”

“这是为何?”盛七很是惊讶,“您老堂堂正正帮人助人,为何要瞒着?”

吴老爷子暗道,若是让别人知道了,我那个傻儿子为了他媳妇又要跟我闹了,我这不是不想家宅不宁吗?不是都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总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件事你知我知就可以了。我家里人都不知道,若是晓得了。也是好大一场眉眼官司。我老头子老了,只想过几天舒心日子,你就不要给我添麻烦了。”吴老爷子说得很含蓄。

盛七想了想,明白过来。忙道:“我晓得了,一定不会对别人说的,就烂在我肚子里。”

吴老爷子笑呵呵地点点头。离开盛国公府,回自己的吴国公府去了。

很快。吴国公府为盛国公归来办的洗尘筵,成了大夏京城深秋最热闹的一件事。

郑大奶奶亲笔所书的请帖。简直是一帖难求,在各大世家高门中都有人高价求购。

王氏想着这是盛思颜第一次在京城的世家高门亮相,托人情找了京城最厉害的绣娘,给盛思颜做了一身做客的衣裳,又拿出高价,给盛思颜买首饰头面。

盛思颜还不知道她爹娘刚发了一笔横财,对那些精致的绸缎和昂贵的首饰很是敬谢不敏。

“娘,这件赤金双勺就很好看,不用那个镶金丝钻的团凤步摇。”盛思颜很懂事地尽挑便宜首饰。

王氏见了,又是熨帖,又是心酸,一把搂住盛思颜道:“思颜,别担心,爹娘给你办几件首饰的钱还是有的。这些东西也不贵,就都包起来吧。”

盛思颜瞠目结舌地看着王氏眼睛都不眨,就要买五万两银子的首饰,忍不住道:“娘,真的不用这么贵重的。”

五万两啊!

换成银块可以堆满半个屋子了。

全戴她头上身上,岂不是能把她压死?!

盛思颜死活不肯要,急道:“娘,真的不用给我买这些东西。少少的买一样就够了,买这么多,您是要把我插成盆景啊!”

王氏被她逗得噗嗤一笑,道:“什么插成盆景?你这孩子真会瞎说!”不过看盛思颜表示,就算买了她也不会戴,王氏最终还是妥协了,只买了一支半月簪,花了五千两银子。

那簪子是十八股拉得细细的金丝拧成的八字股,然后在簪头上镶着金丝钻。中间一颗小指头大小的大金丝钻,周围一圈细小如米粒的小金丝钻,形成众星拱月的半月型,造型十分趣致,含蓄中透着高雅。那掌柜的又称整个大夏皇朝只有这一支簪子,觉得不会跟别人“撞簪”。

盛思颜实在是喜欢这支半月簪,才同意买下来的。

另外王氏又给她挑了一对耳坠,和一挂赤金凤纹璎珞圈。

这两样是大夏皇朝满了十岁的小姑娘都有的首饰,戴上不显山露水,很合盛思颜的心意。

而且这两样加在一起才一百两银子,盛思颜觉得还是承受得起的,也就没有拦着王氏。

回到盛国公府,盛思颜和王氏道别,带着今日买的首饰回到自己的卧梅轩。

却看见大妹盛宁芳已经坐在她屋里等着她了。

“怎么不给二小姐奉茶?”盛思颜命大丫鬟木槿将东西拿到里屋放下,一边问留在家里看门的丫鬟海棠。

海棠笑道:“二小姐说喝得肚子都要涨了,才让奴婢不必再奉茶的。”

“哦,那好。不要怠慢二小姐。”盛思颜笑盈盈地道,自己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盛宁芳咬了咬下唇,问道:“大姊,你出去做什么去了?为何不带我去?”

盛思颜挑了挑眉,道:“出去跟娘买了些东西。你有什么要用的东西?开个单子,我让人帮你去买。”

盛宁芳眼神闪烁着,试探着问道:“大姊,我不能自己出去买吗?”

“你还在孝中,不大好出门的。”盛思颜淡淡说道。她在外面走了一天的路,有些累了。——逛街也是需要体力的。她的体力实在是太差了。盛思颜用手捶了捶腰。

“大姊,我听说财神吴家为咱们的爹爹举办洗尘筵,邀请咱们一家大小都去。可是我连出门的衣裳首饰都没有。”盛宁芳终于说出了来意。

盛思颜很是惊讶,道:“说了你还在孝中,不能出门做客的。”谁家守孝要穿新衣戴首饰了?

“可是郑大奶奶给我和两个弟弟都送了帖子。”盛宁芳理直气壮地道。

※※※※※

这是第一更,三千五百字,下午有二更。大家的粉红票好像枯竭了啊?那推荐票呢?

……(未完待续。。)

ps: 感谢see_an盟主大人昨天飘的仙葩缘。感谢enigmayanxi盟主大人昨天打赏的和氏璧。感谢金子梦想多多昨天打赏的桃花扇。感谢各位亲昨天打赏的平安符。

另外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俺知道最近网上有别的解释,说这句话不是说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而是所谓的不告父母而娶亲是最大的不孝。这种解释,俺觉得很不靠谱。因为自古以来,对孟子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上了正统儒家经典的,比如《十三经注疏》,还写入律法,也是科举必考的经书。这么多古代的先贤大儒,都赞同的是“没有后代才是最大的不孝”这种解释,没有一个人提出过现代人这种奇葩的解释。俺是觉得,古代大儒对古文的理解,比现代人对古文的理解要透彻,所以俺还是选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解释。那种网上新出现的解释,当笑话看看就行了,不必当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