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锦衣当权 > 第七百五十二章:秘社

锦衣当权 第七百五十二章:秘社

作者:长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0:53 来源:笔趣阁

郭怒跟孟岩这对翁婿将锦衣卫经营成铁板一块了,朝中早就有人看不顺眼了。

这一次既然连太后都有微词,王振更是卖力的怂恿,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自然是不断的煽风点火。

郭怒外放几乎成了一个定局。

留在京中,不管是平调还是升职,肯定不能给郭怒一个闲职儿,否则,这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人拼命的在皇帝跟前说好话,为了的不就是让皇帝重用郭怒吗?

锦衣卫指挥使,顶天了也就是个正三品,就算加个武散官,也就二品到头了。

这郭怒还不到五十岁,年富力强的,怎么的也不能让人在这个毫无希望的位置上再干十年不是?

不能这样对待有功之臣,不是吗?

朝野一片呼声,郭怒升职已经是铁板钉钉了,但去哪儿,还没定,还有,郭怒去职后,谁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如今锦衣卫上下都是郭怒原来的老人,是从其中一位指挥同知中提拔上来一位呢,还是从别的地方空降一位指挥使呢?

皇帝也头疼!

从一位指挥同知中升上来话,这个人未必能压得住阵脚。

空降的话,那就更容易让郭系抱团。

王振自然希望排个人去锦衣卫搅动一下,这锦衣卫现在是铁桶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这人就算不能掌控锦衣卫实权,恶心一下郭系也行,至少也能掣肘。

一些大臣不同意,尤其是首辅曹鼐为首的坚决反对空降指挥使,锦衣卫好不容被郭怒调教好了,换一个人。未必会执行郭怒留下的政策。

他们更倾向于让孟岩直接掌握锦衣卫,毕竟翁婿二人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孟岩还是新锦衣卫规矩的制定人。

锦衣卫如今已经是正义和廉明的化身,不能让任何人破坏,一旦出现锦衣卫肆意妄为的行为,那对官僚集团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就是一些不不喜欢郭怒的大臣们。也反对从别处调任一位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一共有两名指挥同知,一人执掌大汉将军营,受宫中宿卫将军领导,一位就是现在北衙镇抚使傅啸尘了!

傅啸尘升官很快,一年之内连跳三级。

如果论资历的话,傅啸尘是没有资格接替郭怒成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可如果论亲属和对锦衣卫全盘考虑,他是目前接替锦衣卫指挥使的最合适人选。

还有四名指挥佥事,孟岩就是其中之一。孙家老五孙纯宗也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然后原来锦衣卫南衙镇抚使杜重,加上一个驸马都尉井源。

一共四个人。

这四个人理论上也是有资格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但有限考虑的还是从两位指挥同知中选择一位。

大汉将军营负责保卫宫中安全,虽然资格老,可锦衣卫可不仅仅是安全保卫工作,所以这样一个人来掌握锦衣卫,其实是不合适的。但这个时候,如果傅啸尘没有机会的话。他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振、陈循等人却又不乐意了,这跟郭怒有没有去职都是一样的,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互相不干扰。

还闹出了一些笑话,有人自荐要当锦衣卫指挥使,让皇帝一脚给踢到云南去了。

锦衣卫指挥使。那必须是皇帝信任的人,否则,谁敢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另一个人?

一个锦衣卫指挥的任命就拖了三个月,一直拖到,年关之后。才有结果。

郭怒去向正式定了,去宣府担任副总兵,正二品,算是小升一级,这是诸方较力换来的结果。

王振等人倒是希望能把郭怒弄到南方去,可是皇帝不同意,最后没办法,郭怒出任宣府副总兵,给武定侯郭玹担任副手。

倒是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一时间没有定下来,指挥使一职空着,对锦衣卫的运作来说,并没有影响。

过完年后,郭怒就走马上任了,宣府离得近,来回十分方便,只不过这种戍边的将领,没有皇帝的旨意,轻易是不准回京的。

秦小雅和孩子还太小,只能留在京中,交给女儿女婿代为照应,郭怒就带了老达和老祥两个人和一支一百人的卫队走马上任了。

老丈人去宣府,这也算是正中孟岩的下怀,写了一份亲笔信,派人送到宣府,交到宣大总督于廷益的手中。

郭怒可不是从边军中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他要在边军中立足,没有有力的支持是不行的。

在宣府,孟岩能够想到的人也就只有宣大总督于廷益了。

好在他们两之前还有一些私交,于廷益在查处边境走私和贪腐上面,跟宣府副总兵杨洪等将领有些矛盾。

若不是总兵郭玹调停,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冲突。

这一次郭怒就任副总兵,职位仅次于郭玹,恐怕又是一番争斗。

不过,郭怒的到任对于廷益来说,那不啻是一个好消息,他虽为总督,可对边军的影响和掌控力还不如边军的将领,郭怒的到来,是他天然的盟友。

为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皇帝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王振,启用遭贬官的马顺,重新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马顺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立刻遭到朝臣的反对,但是皇帝已经下了圣旨,总不能让皇帝自己打脸,再把圣旨给收回去吧?

马顺这一复职,立马就奏禀告皇帝,推荐一同被贬职的卢忠担任北衙镇抚使,理由是,傅啸尘已经是锦衣卫都督同知了,不宜在兼任北衙镇抚。

皇帝同意了,随后,不少马顺的部下都顺利的官复原职,重新回到锦衣卫。

卢忠到了北衙后,大肆培植自己的实力,打击异己。很快就把北衙弄的乌烟瘴气。

傅啸尘没办法,气哼哼的来找孟岩商议对策,再这么下去,锦衣卫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声誉都让马顺、卢忠那些人给毁掉了。

“没关系,北衙让给他们就是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人要做狗,那就让他们多吃些屎就是了。”孟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这种情况从马顺被官复原职之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

“让给他,怎么让?”

“把北衙我们的人都撤出来,只留一些人盯着他们的动静,甚至打入他们中间。”孟岩道,“我打算成立锦衣卫保密司!”

“石头,你这是?”

“我们得未雨绸缪了!”孟岩叹息一声。

“这么说。你是要……”傅啸尘惊的嘴巴张大大的。

“有些东西,该舍弃的就舍弃,北衙就让马顺、卢忠他们折腾去吧,我们干我们自己的。”

“对外,锦衣卫的编制不变,但我们内部会成立一个秘密组织,我把它称之为秘社!”

“第一批秘社成员,都是我们这些人。我们会制定一个章程出来,考察、加入以及如何让惩治叛徒等等。”孟岩道。“这些我已经让蔡先生起草了。

“好!”

“锦衣卫舆情司和北衙部分人员全部并入新的保密司,保密司下属总务处、行动处、情报处、行动处以及法医、证物、仓库等科室。”孟岩继续道,“具体如何编制,我已经跟赛姨仔细商讨过了,她会负责这件事。”

“这是在京的锦衣卫,那派驻外地的锦衣卫又该如何呢?”傅啸尘问道。

“暂时不动。我想,斗争集中在京城,我们要掌控的也就是宣府、大同以及辽东和辽东行都司这些千户所就可以了。”

“嗯。”

“从北衙撤出来的人,去什么地方呢?”

“东郊的映雪山庄,那里会是保密司的总部所在地。”孟岩道。

“以什么名义呢?”

“匠作司要在东郊修建一座兵工厂。需要人手。”孟岩道。

“兵工厂?”

“是的,铁大叔他们已经把我要制造的燧发枪给做出来了,这是战场上的杀人利器。”

“火器?”

“不错,等傅叔你见到了就明白了,我已经密奏圣上,他已经同意我建造兵工厂,秘密打造这些利器。”

“原来是这样,可这等利器你就直接给了朝廷,万一圣上不放心的……”

“圣上会派人进驻兵工厂的,不过,这个人现在是我的人,不必担心秘密泄露,兵工厂产能扩大后,每天至少可以生产二十支燧发枪,但是,我给圣上报告的只有五支!”

“这么少,圣上会信吗?”

“这种形式火器,不那么容易造的,容易出废品,每生产出合格的五支出来,就要废掉二十甚至三十支之多,成本高昂,当然杀伤力也惊人。”

“原来是这样。”

“多出来的枪支,我会优先装备我们自己的队伍,除了枪之外,我们还造炮。”

“造炮!”

“嗯,所以,以兵工厂保卫需要人手的理由,我们可以北衙掏空了,我想,马顺他们会求之不得吧。”孟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郭怒用了半年时间在宣府站稳了脚跟,一些受马顺排挤的锦衣卫基层官员,纷纷请调,加入宣府边军,在郭怒麾下继续效力。

锦衣卫的掌控权似乎逐步的被马顺等人蚕丝掌控,以前的恶习也都出现在锦衣卫的身上。

臭名昭著的诏狱又出现了。

孟岩步步后退,但还坚守锦衣卫南衙以及跟皇家仁济大药堂几处重要的机构。

这些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没胆子染指的,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染指不了的。

正所谓蹦的越高,摔的越惨,马顺等人根本就没有接受教训,他们以为有王振撑腰,就能为所欲为了吗?

很快,宣府传来一个消息,武定侯,宣府总兵郭玹突发暴病,死于镇所。

消息至京城,皇帝痛哭失声,九月,灵柩运至京师,皇帝下旨工部厚葬,其母徐氏,其妻,继室皆有恩封诰命。

郭玹死后,宣大巡抚罗亨信、总督于廷益等人上书,以副总兵郭怒暂代总兵之位,主持宣府军务。

同年十一月,皇帝下旨,封郭怒为武清伯,挂镇朔将军印,出任宣府总兵。

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正统十三年到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