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锦衣当权 > 第七百五十三章:皇帝亲征

锦衣当权 第七百五十三章:皇帝亲征

作者:长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4:56 来源:笔趣阁

这一年,草原遭遇一场大雪灾,过半的牲畜冻死,明廷又限制朝贡的人数。

虽然开放了边境的马市,可这并不是什么公平的贸易。

战争的阴云开始聚集!

双方都在暗中备战,朝廷三年内给西北边关投了上百万的银子,用以训练士卒和整饬边防。

可以说,现在的边关的守备情况要比历史上要好得多。

王振也是个好战分子,他也想着青史留名,何况,只有立下战功才能封侯。

也先方面越是忍气吞声,朝廷自然是步步紧逼。

正统十三的年的朝贡,按照之前定下的协议,也先方面最多可以派五百人进京,但实际上却有九百多人。

王振以朝贡人数超出协议为理由,削减马价!

这对也先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贸易,一匹上等战马,以物易物只能换一百斤的茶砖,要是茶砖的品质好一些,倒还说得过去。

明朝这帮官员采购的都是劣质茶砖,可把也先给坑苦了。

也先也没有办法,草原上的部族,天天吃肉,如果没有不吃茶的话,那身体会吃不消的。

这个是必需品,而且只能从大明购买,别的地儿也也买不到。

如果不答应明廷削减马价的要求,以明廷现在的强硬的态度,恐怕明天就会撤销边境马市,那对草原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也先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想跟明廷直接对抗,虽然他也知道明廷加强了北边的防御,也把国防的重点从南方转到北方来了。

他内部还没有完全平定,战争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无疑是正中明廷的下怀。

历史往往有他特有的规律,沿着它自己的方向往前走。

正统十四年春,孟岩因为打造新式火器而再一次获得晋升,锦衣卫指挥同知,正三品!

二十二岁的正三品。大明朝开国以来,除了那些有父荫的之外,靠自己能力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马顺虽然还是指挥使,可他再也没有能力压制孟岩,傅啸尘这个指挥同知被调去大汉将军营,原来的那位指挥同知年老了,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

大汉将军营又被孟岩掌握手中,等于说掌握了皇宫内外的安全。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王振和孙后都表示过反对,但是皇帝这一次没有听他们的。

而马顺、卢忠等人只能把持一个北衙,继续狐假虎威。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从郭怒不断传送回来的有关瓦剌方面的情报看。

也先和脱脱不花已经正式联合,正在厉兵秣马,准备给大明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明方面,也在调兵遣将,不断的增加边关的防御力。

“石头。看着样子,大战一触即发。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傅啸尘自从接手大汉将军营之后,很少有机会来见孟岩了。

毕竟这护卫宫闱安全,那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不过好在他还有杜重这个帮手,很快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虽然他是大汉将军营的最高长官,可在宫中。他还得听负责宿卫的禁军统领的命令。

“快了!”

“快了?”傅啸尘一愣,“难道说真的要打了?”

“这一次恐怕打起来的规模不会小,宫中不是有传言,圣上想效仿成祖皇帝,挥戈漠北嘛?”

“都是王振这个老王八整天蛊惑。我看是他自己想要逞能,他一个太监,想学什么鱼朝恩,他有那个本事吗?”傅啸尘骂了一声。

“这一次恐怕是皇帝的意思,咱们这位皇上可也是心气儿挺高的主儿,等着吧,有戏看了。”孟岩道。

“你就不打算进言,劝一劝,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上可不是成祖,那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一路杀过来的。”

“劝,咱们还是要劝的,就怕是劝不住。”孟岩哀叹一声,谁能拗的过皇帝的意思?

何况还有一个不断煽风点火的王振呢,从目前局势看,朝廷似乎是占了上风。

皇帝只要不轻易的北上,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大人,黄公公来了?”

“什么事儿?”

“圣上宣旨让你进宫。”郭小超道。

“这个时候,石头,会不会是……”

“还不知道,我先进宫再说,傅叔,你是先回去,还是等我回来?”孟岩道。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回来吧,今天我也没什么事,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家伙们。”傅啸尘道。

“也好!”

孟岩换上官府,匆匆跟黄敬进宫了。

皇帝果然被王振说动,有亲自巡视边关的意图,突然召集亲信大臣,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

很明显,皇帝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文臣们的同意的,但是武将和勋贵方面却表示赞同。

两派争吵不休。

孟岩也被问道了,他很清楚皇帝的雄心壮志,越是逆着来,他越是不会妥协。

而且他的老爹,宣德皇帝可是有先例可循的,上溯到成祖、太祖皇帝,都是策马倥偬,血战沙场。

但是文官集团是决不允许皇帝这么做的,对他们而言,皇帝最好就是待在皇宫里听听意见,发发诏书,这天下还得由文官集团按照儒家的体系来治理。

孟岩在这群人当中,那论官职和辈分都属于小字辈的,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尽管他知道,皇帝把他叫来,其实也是为了站台来的。

这样的场合下,孟岩自己也知道,是不适合表态的,否则。他会被攻击的。

但不说话又不行,皇帝还指望他能帮着吸引一些火力呢。

孟岩也想好了,他就说了一句:“圣上在哪儿,微臣就在哪儿!”

这话说的没错,还有表忠心的意思,听着舒坦。然对皇帝和下面的文物大臣来说,并无卵用。

可再逼孟岩表态,他干脆就不开口了,谁来,他都这一句,后来,也知道,这姓孟的小子如此精明,肯定是不指望他了。

渐渐的。大家吵着吵着,就把他给忽略了。

吵来吵去的,无非是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但是前面皇帝都干过这事儿,又是又先例可循的。

结果,关于皇帝出巡这件事就不欢而散了。

这是五月份发生的事情。

孟岩很快就接到了郭怒以及锦衣卫的相关情报,瓦剌和鞑靼的侦骑出入边境更加频繁了。

这一切都是大战要来的征兆。

孟岩已经下令辽东黑虎山的吴半仙儿准备了,三年内。孟岩赚的钱基本上都花在三支队伍上了,第一就是黑虎山的铁骑。从一千到三千,再到现在的六千人。

这已经是黑虎山能够容纳的极限了,也是孟岩所能支撑的财力的极限。

六千铁骑,全部配备最好的战马,最锋利的武器,最严密的训练。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骑兵,另外,这一支骑兵还配备了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火枪队,以及三千人的后勤辎重步兵。

可以说,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横扫整个辽东,但它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锋利的獠牙。

为了瞒住这支部队,孟岩也是煞费苦心,粮草补给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过去的,为此还要给过往的关卡交一大笔的税费。

第二,是海上那只船队,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明面上已经赚的不少,可实际上,真正的利润是表面利润的好几倍。

船队每年分两次下南洋,配上犀利的火枪和新式火炮,几乎海上没有敌手,海盗们只要一看到升起的黑龙旗,就望风而逃。

第三,就是锦衣卫野狼谷,采用多进少出的原则,野狼谷基地已经有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精锐新式陆军。

这支陆军全部装备新式的燧发枪,新式的火炮,还有新的编制和战法。

这一支队伍,本来就是以孟岩的私兵存在的,只是,野狼谷基地是锦衣卫最保密的核心所在,所以,就连东厂都不知道,野狼谷基地居然会有这样一支精锐的军队存在。

这是一支完全效忠于孟岩的队伍,跟黑虎山的铁骑一样。

七月份,也先四路大军开始叩关,一路由也先率领进逼大同,鞑靼大汗脱脱不花率军威胁辽东,知院阿剌率兵进攻宣府,还有一路大军威胁甘肃张掖,四路大军进逼,号称四十万。

大战一触即发

七月十一日,面对也先在关外的叫骂,大同右参将吴浩率兵出关与也先大军激战猫儿庄,出塞明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来,朝廷震动,皇帝随后任命西宁侯宋瑛为大同总督,督促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率军在阳和口抵御瓦剌骑兵。

同时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

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去塞北一游了,谁都拦不住,就连孙后和钱皇后都哭着求他不要去,选派良将前往督边就是了。

宣大总督于廷益也发八百里加急奏折,乞求皇帝留在京城坐镇指挥,不必以身犯险。

众臣劝不住,皇帝也说了,自己弱年即位,毫无建树,此乃重振先祖雄风的大好机会,谁若阻拦,谁就是阻止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武将勋贵们自然是支持的,皇帝亲征,肯定要带上他们的,这是个捞战功的好机会。

至于危险,那不过是那些酸腐文官的一番说辞,数十万大军保护之下,皇帝能有什么危险?

七月十二日,皇帝下旨,御驾亲征,孟岩这个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又是岐黄圣手,自然是被安排在随驾护卫之中。

太医院也派了御医跟随,温良栋亲自领头,跟孟岩一起行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