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锦衣当权 > 第七百三十章:屠夫盛名

锦衣当权 第七百三十章:屠夫盛名

作者:长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4:56 来源:笔趣阁

ps: 收尾很痛苦,来点儿月票鼓励把!

孟岩出名了,

这一回他的“官场屠夫”的名声从京城转到了边城重镇大同,周边的镇城也都有流传。

一下子风头盖过了在宣府大力查处走私的宣大总督于廷益。

说起来两个人好像心照不宣似的,这边搞的热闹,那边也不甘示弱。

于廷益不是个古板的人,相对在生活习惯上,那确实有些古板,但在为官治理一方上面,他是个善于学习和善于发现的官员。

不死板硬套,不教条主义。

孟岩搞的约谈之法,他也学了去,效果很不错,宣府方面一下子让他控制住局面。

孟岩大肆约谈,抓人的行动,自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是怨恨。

王振自然是首当其冲,孟岩在大同几乎将他和郭敬的利益全部一网打尽,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这参奏孟岩的奏折就如同雪花一般涌入了通政司!

什么罪名都有!

兴大狱,严刑峻法,刑讯逼供、肆意捏造罪名,无中生有,就快把孟岩说成是来俊臣、周兴一样的酷吏了!

只是这些人都忘了,他们都没去大同,没有亲眼看到孟岩如何办案的,他们怎么就知道孟岩动用刑讯逼供,捏造罪名呢?

皇帝可是每天都收到孟岩从大同发回的六百里加急的简报,每天事无巨细,都向皇帝做了报告。

皇帝又不是傻蛋,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他还是心理有数的。

无非是骂孟岩的人太多。皇帝也不好堵塞言路,只能听着,看着,就是不表态。

皇帝不表态,这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有些官儿没啥本事。就会跟着起哄。

而这些人又是最会见风使舵的,一看皇帝好像并没有责罚孟岩的意思。

这部分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皇帝自己都不愿意处罚,你非逼着皇帝改主意。

皇帝要是记仇,下回肯定给你穿小鞋儿。

王振见这么声势浩大,皇帝都不动心思,寻思着另外想办法,找孙太后。

孙太后倒是很想把孟岩给办了。可是她已经还政给皇帝了,如果干涉太多,朝臣又不愿意了。

要知道,朝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朝臣是站在孟岩这边,支持他的。

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这些文官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了,皇帝的鹰爪,监视这个,监视那个。动不动就抓人下诏狱。

可以说,文官集团天生跟锦衣卫八字不合。

但唯独孟岩。那些正直清廉的文官一个个上书支持孟岩在大同的行动。

翰林院,还有国子监,都有一大批孟岩的支持者。

翰林院那是国朝大官的摇篮,朝堂上站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各部大员,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翰林院坐过板凳。

国子监就不必说了,那是国朝培养人才。储备官员的地方,这里的人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

这些人的态度也代表了一种人心。

就连退休的杨阁老,也特意上书给皇帝,要保护好孟岩这样愿意为朝廷干事的官员。

哪怕他做的过了,可他没有为自己谋私利。都是为朝廷作想,要是这样的人都要被处罚,那谁还来为朝廷做事?

西北的情况是有些危险了,朝廷有些官员都有些敌我不分了,是该用重典整治一下了。

朝廷上,支持和反对孟岩的几乎各占一半儿,倒是案子的发源地,大同却是一片诡异的平静。

据传大同总兵朱冕不但没有阻止钦差大人抓人,还传下命令,让各级官僚必须随后等候约谈。

如有抗命不遵者,就地逮捕。

有这样一道命令,孟岩下面的约谈和抓人变得出奇的顺利,基本上派个人发个约谈通知书,人就乖乖的开巡察使衙门了。

朱冕亲自登门解释误会,孟岩也就释然了,总兵府的人居然不受指挥,这对朱冕这个总兵来说,那是莫大的耻辱。

这要是真的闹大了,就不是三句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了。

还好,孟岩保持了克制,等到了朱冕的解释,否则,这还真会引起一场激烈的冲突。

到时候就难收场了。

皇帝没有旨意,孟岩又把人抓了,如果明确反对,那早就有消息了。

所以没有旨意,就是旨意!

孟岩要做的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的罪名给坐实了,铁证如山,结局自然就注定了。

汤溁的案子已经很清楚了,他是被人设计的,郭敬是没有这智商了,具体操作的人是方俊和那个户部侍郎,参政沈固。

当他们发现汤溁暗中请福威镖局的人调查军粮倒卖的走向,他们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不动声色,联合脱脱不花的人给吕胜设了一个口袋。

全部都逮住了,然后吕胜等人在杀头大罪的威逼之下,当了叛徒,但还继续给汤溁收集证据。

汤溁并不知道吕胜等人已经被方俊鹤、沈固等人威逼之下背叛了他,对他们还是十分信任。

然后,方俊鹤他们让吕胜等人走私盐铁等战略物资,获利不菲,然后反过来指正汤溁,说这都是他让干的。

汤溁指示吕胜等人调查军粮走私,他无从辩解,还以为是吕胜等人令智令昏,做下的错事。

心中懊悔,把他们扯进来,也不肯为自己辩解,结果就是这么一件天大的冤案。

驾!

“头儿,前面山口过去就是白羊口了!”

“嗯,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张冲端坐马背之上,大声喝问道。

“知道!”

“白羊口的孙守备可能已经知道些风声,我们这一次去。只能暗捕,决不能让他家伙逃到草原上去,明白吗!”

“明白!”

“出发!”

白羊口军堡。

“守备大人,该吃药了。”老仆将药汤放在孙守备的床前,低声唤了一声。

“知道了,一会儿喝。”孙守备有气无力道。他病的不轻,从听到钦差大臣被一伙身穿大明边军衣服的鞑靼人截杀的消息后,他就一病不起。

茶饭不思,还天天说胡话。

这堡上的军务也都交给副手打理,自己躲在老窝里,一躺就是十几天。

这人渐渐消瘦,副手请来郎中给他看了药,老仆每天给他熬上药,伺候他喝药。

“老爷。不然,你去找大帅自首,这样还能减轻罪责,现在这样,等那钦差派来人传你,那就不一样了。”老仆叹气一声。

“你不懂的。”

“小人是不懂,可总比在这里等死强呀。”老仆道。

“哎……”孙守备叹息一声,他家人都不在边关。还在几百里外的山西。

他要是跑了,或者叛逃草原。家人肯定受牵连,可若是主动自首,那自己肯定难道一死。

这可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所以,他才一病不起,而且这几年。他替那些人做的事儿,即便是有自首情节,恐怕也难保小命。

“算时间,人也该到了,你出去看着点儿。一有消息,马上来告诉我。”孙守备吩咐道。

“哎,我说老爷您什么好呢?”老仆摇头叹息一声,从屋子里出来。

唏律律……

一阵战马鸣叫的声音,听声音十分洪亮,不像是军堡战马的叫声,难道是外面的马队?

老仆刚要开门,就看到那木门被“嘭”的一声被撞开,冲进数名持刀的锦衣卫。

糟了,是来抓孙守备的锦衣卫,老仆吓的赶紧跑回去:“老爷,老爷,不好了,锦衣卫来了……”

“张大人,您这边请,这里就是孙守备住的院子。”一名把总陪着笑脸的将张冲迎了进来。

“孙守备,孙有道……”

“刘把总,我孙有道就算有罪,现在还是守备,还轮不到你直呼本官的姓名,你还有没有上下尊卑?”孙守备在老仆的搀扶下走了出来。

声音虽然不大,颇有些虎死不倒架的气势。

“你就是孙有道孙守备?”张冲倒是有些意外,进门的时候他听说了,孙守备病了,有好些日子了,还以为这家伙是害怕得了心病了。

这一看,还挺有架势的,莫非之前是在装病?

也没有必要呀,他装病还是真病,最后还不得下大牢去?

“本官正是,上差是?”孙守备一抱拳。

“张冲,钦差大同巡察使驾下卫队副队长,锦衣卫试百户张冲!”张冲也一抱拳,回道。

“原来是锦衣卫的张大人。”孙守备问道,“不知张大人来我这白羊口军堡所为何事?”

“我是来给孙守备送约谈通知书的。”张冲伸手从怀里逃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

“约谈通知书?”孙守备接过来,里面取出一张信笺出来。

“这,这不是来抓我的?”孙守备惊讶的问道。

“在没有确认犯罪事实和掌握犯罪证据之前,孙守备都还不算是犯人,收拾一下,明天一早跟我们去大同吧。”张冲道。

“我可以带上我的老仆吗?”

“可以!”

“多谢!”孙守备感激一声。

“从现在,这间院子任何人的随意靠近,刘把总,还请你为我们准备晚饭和马匹的草料!”张冲取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

“哎哟,张大人,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这是钦差大人定下的规矩,我们在外吃喝拉撒都由我们自己负担。”张冲将银锭子塞到刘把总的手中。

“多谢张大人了!”刘把总欢喜的收下了,这锭银子少说也有十两,就算供应这些锦衣卫上差吃饭和马匹草料,那还有些盈余。

第二天一早,看到孙守备和老仆各自背了一个包袱出门。

“孙守备,你是最后一个被约谈的人,等你到了,咱们大人这案子就算有一个了结了。”张冲道。

“我是最后一个?”

“对,你是最后一个,走吧,从这儿去大同,怎么的也要走上一天。”张冲上马招呼一声,“兄弟们,走起!”

这一趟差出来,总算看到了完成的曙光了,虽说有些累,还有不少弟兄永远见不到了。

可这一趟出来,活的那叫精彩,生死边缘,跌宕起伏,回去也能妻儿家人吹一吹牛皮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