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明望族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万象更新(四)

大明望族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万象更新(四)

作者:雁九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4:22 来源:笔趣阁

都说状元都文曲星下凡,可这三年一个,文曲星也太多了些。见到王华的时候,沈瑞莫名地想起这个来。

要是按照平均三十岁中状元,平均寿命六十岁算的话,当世的状元,总要有十个、八个。沈理是一个,王华是一个,沈理的岳父谢大学士是一个,沈瑞知晓姓名的就三个。

能生出王守仁这个美男子来,可见王华姿容亦不俗。即便已经年过不惑,不过看上去如同四十来许人。

他穿着半新不旧的道服,待沈瑞这个隔代弟子,还算亲切,寒暄两句后,便挑着四书中生僻的地方,提了几处,考校沈瑞。

沈瑞自是一一答了,王华点头道:“尚可。”

瞧着他神sè,对沈瑞也无甚不满意处,沈瑞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据他所知,王守仁目前正式收的学生只有他一个。即便王华这里,早先使人捎带过给他这个隔代弟子见面礼,可闻名不如见面。自然是王华这个师公满意自己方好,否则自己不仅丢王守仁的脸,也丢了沈家的脸。

与王守仁的随xìng不同,王华看似温煦,却是个立身极正、极正统文人。这也是为何阁臣们压制他,却无法从他本身攻讦他,只能借打压其子来打压他的缘故。

王华即便休沐,在除夕将至,家中也有安排,能抽空见沈瑞,除了看在儿子与沈家面上,也是有心想看看沈瑞为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长子已年将而立,王华依是忍不住为这个长子cāo心。

沈瑞是同僚好友托付的小辈,儿子是受自己要求,方接受此人。

偏生这沈瑞同长子一般,少年丧母,又曾受磋磨,王华惭愧往事之余,不免担心沈瑞心情。若是师生两个臭味相投,王华真不知是该哭该笑。

眼见着是个稳重守礼的好孩子,不似王守仁少年时那般任xìng随意,王华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又使人送了一份表礼。

陪着王华一起见沈瑞的继室填房,正如沈瑞所想想的那般年轻,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即便装扮的比较庄重,可到底年纪在那里。

幸而是个温柔腼腆的,对于沈瑞这个“徒孙”,即便眼神中带了几分好奇,可也没有说什么。

明rì就是除夕,这老夫少妇都有事要忙,见完沈瑞,王华开口留了晚饭,便打发他们师生自去说话。

王守仁就直接领沈院回了自己的居处,是位于宅邸东路的二进小院,前院是书房。后院应是女眷所在,如今王守仁之妻诸氏病故,后院并没有女主人。

五宣早已领着长寿下去,寻老家人叙旧去了,书房有有十来岁的小厮奉茶。

虽说王华方才已经考校过沈瑞,可到了王守仁这里,依旧没有落下。

他随口提了句四书,让沈瑞破题。

沈瑞本是应试教育过来的,这几年也是如此要求自己,只将八股当成议论文来做。又得沈理提点,紧咬着“忠君为民”这六字为骨,又将经书典故做肉,做出来的时文,即便有的地方依旧略显生硬,做不到行云流水般通畅,不过看似华丽又不显空洞。

时文通篇不到四百字,比后世动辄万八千字,小论文也要三千字相比,字数虽不算多,不过格式要求更严,其中有些句式还要求对仗,写起来并不容易。

沈瑞即便一气呵成,从提笔到收笔,也用了半个时辰。

虽说早在师生早先的通信中,曾见过沈瑞的文章,可眼见他半个时辰就破题解题,且还破得有模有样,王守仁面上亦带了欢喜。

不过仔细再看一遍,王守仁觉得有些不对头,从书桌抽屉出翻出一封沈瑞先前的信来,将其中的时文与现下这一篇一对比就看出蹊跷来。

虽是不同命题,可这两篇文章换汤不换药,甚至中间有几句对仗句式都大同小异。

师生两个这两年半虽一直通信,可的王守仁对于学生的教导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半年才开始给他讲解时文。

之前一两月一篇看不出什么,如今这一对比却瞧出沈瑞的取巧之心。

不是说这样的时文不好,相反这样的时文,并不显得空谈,反而显得很平实。

要是不知沈瑞品行,只看文章,也会觉得少年充满朝气。这样文章,经过润sè,就是院试也可一试。

只是王守仁这个老师晓得,自己这个学生,并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热血少年,甚至有些过于冷清

文不对人,这时文格式做的再整齐,用词再华丽,也显得有些生硬。

王守仁将两篇文章都放下,抬头看着沈瑞,不由皱眉。

沈瑞只有十二岁,若无人影响,怎么会有这样的行文风格?

能影响到他的,不是旁人,定是状元沈理。

尽管对于沈瑞这种做文章时的讨巧,王守仁心中不以为然。可想到教导他如此的是沈理,王守仁反对的话就说不出口。

文为心声不假,可在科举之途上,确实这样讨巧的文章才更容易入考官的眼。

自己当年曾不屑一顾,总想着“言之有物”,结果就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落第。

王守仁心中默默,道:“瑞哥以后有甚志向?”

沈瑞闻言,并未立时作答,而是陷入沉思。

十三岁的王守仁是立志做将军,荡平关外蒙古人。十三岁的沈瑞,应该立什么志向?

早先的沈瑞,志向是早rì成为士,入了仕籍,为了在这个不zì yóu的时代争得更多的zì yóu。不过宦海沉浮,岂是那么容易的。以他的年岁,正德间出仕,嘉靖年间能熬出头就不错。

想要随心生活,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去改变规则,一条是去适应规则。

可规则哪里是那么好适应的?即便一心向上,登阁拜相又如何?说不定得罪个阉人,就要被罢相。严嵩权倾天下,代价是给皇帝做刀,还附带着试药丸,最后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

改变规则虽是一条更艰难的道路,可接下来正德皇帝是历史上最任xìng的皇帝之一,未尝不是机会

“老师,弟子不求为国为民流芳千古,亦不会祸国祸民遗臭万年,只想要科举入仕,尽微薄之力,在其位、谋其政,不做尸位素餐之辈,对得起王门弟子之名。”沈瑞挺了挺胸脯,掷地有声。

至于自己能不能走到最后一步去改变规则,那是后话,现下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能让现有的规则束缚压制自己,要学会掌握与利用规则。

王守仁虽比沈瑞年长十六、七岁,可依是存了报效国家百姓之心,否则也不会将工部观政这样旁人避之不及的坏差事,做的尽心尽职。

沈瑞这话并没有像他文章里提及的那样,将“忠君爱国”摆在前头夸夸其谈,甚至有点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不能说是什么志向。

不过王守仁却甚为满意,因为他听得出来,沈瑞口气中的自傲。

眼前这少年,不仅望向自己的目光一直带了崇敬,确实也以能为自己的学生为傲。

王守仁的心中,不由一暖。

这两年他的rì子并不如给沈瑞信中提及的那么轻松,身为侍郎之子,二甲出身,连庶常院都没进去不说,六部观政都是六部之末的工部,要说心中不受打击那是自欺欺人。

不过王守仁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为国为民”的想法,想法竟是同沈瑞所说不谋而合,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而不是同旁人那样一心钻营混rì子。

这个少年只有十二岁,心智如此成熟,回想起自己少年时,则是轻狂自傲不自知。

或许,他会比自己走的顺当。

王守仁面sè肃穆,对沈瑞正sè道:“你既随徐淑人上京,对于侍郎府择嗣之事如何看?可想过去争做这嗣子?”

话题转的这般块,沈瑞想了想,方回道:“弟子不被家中长辈所喜,若是能借此避居到京城,也是一条出路。只是此事本是当二房长辈安排,没有小辈自谋道理,还是看缘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沈瑞没有清高地说自己留恋生恩,对侍郎府的权势富贾不屑一顾;也没有凭借着生母与侍郎府渊源,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嗣子之位非自己所属。

他只是很直接地告诉老师,将过继他房当成是一条出路。对于这条路,自己渴望,却不会去行手段夺取。

王守仁闻言,不免愕然。

看着沈瑞小大人似的xìng子,倒是忘了他还是个需要长辈庇护的孩子。

自己虽少年失母,当年却有疼自己为命根子的祖父,还有慈爱的祖母,即便父亲一时疏忽,也不是是非不分。自己这弟子,失母时比自己当年还年幼,家中长辈又不慈,如今能“避居”的事都想到了,可见从西林禅院回家后依是难以融洽。

如此看来留在京城对于沈瑞来说,还真是有益无害。

王守仁稍加思量道:“侍郎府之事毕竟是沈家内务,外人不好插嘴。不过即便侍郎府没有选你做嗣子也无所谓,有我这老师在,留你在京城,也不是难事。”

天地君亲师,又有“一rì为师终生为父”的老话,要是王守仁这个老师开口留沈瑞在身边教导,还真是名正言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