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明望族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

大明望族 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

作者:雁九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0:12 来源:笔趣阁

当晚沈家就摆了家宴,为乔氏与沈珏接风洗尘。家宴摆在正房稍间,屏风隔着分了两桌,徐氏带着乔氏、三太太、玉姐在炕桌上,屏风外是两位老爷带着两位侄子。

乔氏旅途劳乏,加上丧母之痛,兴致不高,出来露了个面,就告罪回去歇息去。

她这般不赏脸,骨肉团聚的气氛,立时冷了下来。不过徐氏倒是不见恼,叫人去了屏风,两桌并做一桌,使得气氛慢慢转圜回来。

用完晚饭后,沈瑞、沈珏就随两位老爷去了书房。三老爷迫不及待,对着沈珏将这一年多的见闻又问了一遍。

沈家几位老爷感情笃深,二老爷出京这一年多虽偶有家书回来,也多是报喜不报忧。两位老爷对于二老爷在南昌府任上的事,颇为关注。

沈珏便将二老爷南下这一年的事情,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

二老爷是二甲进士出身,在翰林院熬的资历,这次下去是从四品参议,京城有个刑部尚书胞兄,即便是左右布政使待二老爷也都是客客气气。

倒是同级的参议还有从三品的辅官参政中,有两个xìng子孤拐的,与二老爷偶有摩擦。

三老爷听着,不以为然道:“不过是欺生,二哥虽是好xìng子,可也不是能吃亏的,又有大哥帮挑的幕友在,定是能应付过去。”

大老爷与沈瑞却听出旁的来。

官场上的人,都是人jīng子,若是左右布政使对二老爷真客气,那下边的人怎么敢唱“白脸”?

这些算是“试探”也好,“下马威”也罢,真正做主的都不是跳出来的人

不过大老爷并不担心,只要他这个刑部尚书做的稳当,二老爷在外也稳当。二老爷不过是辅官,身边又有大老爷jīng心挑选的师爷请客,想要出大岔子也难。

至于沈瑞,则是见怪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真要一团和气,那也就不是官场。

至于二老爷携了两个族侄在任上,并且为沈玲聘了知县家的小姐为侄妇,将庶务托付给沈玲夫妇之事,大老爷、三老爷的看法与徐氏不同。

他们反而觉得二老爷这个决断很好,孤身在外任,要是家反宅乱,就容易让小人有机可乘。二老爷能将家事处置清楚,就不用担心后院失火,可以专心对外。

二太太虽出身官宦人家,可对干她的管家能力,兄弟两个还真的一致不看好。

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可二太太明显称不上“贤”字。

就如这次,乔老太太去世,二太太千里迢迢回家奔丧,将丈夫一个人扔在外头,就不是“为妇之道”。

要是距离近还好,为了发丧老人,应该回京一次,也是尽孝,可这么远的路回来也赶不上出殡,就是穷折腾了……

回到九如居时,已经是戌正(晚上八点)。

沈珏进了屋子,就开口要了茶,连吃了两碗,才觉得嗓子舒服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早知道白rì里就不当同伯娘说那么多,等大伯、三叔回来一起说,还能省一遍口水。”

沈瑞则是好奇沈玲与沈琳两个:“玲二哥看着jīng明能于,是个打理经济的好手,在二叔身边岂不是无用武之地?”

沈玲不到二十岁就能dú lì打理京城布庄,可见在商业上有天分,俨然高级经理人的好苗子,去沈州身边打理庶务、管理家务人情往来有些大材小用。

沈珏笑道:“他可不是二叔挑的,是自己靠上来的。你万猜不到玲二哥是什么打算”

“是……打算为吏员?杂途出仕?”沈瑞想了想,道。

跟着沈洲南下,娶的又是知县家的小姐,虽没有功名,可到底是出自书香门第的沈家,即便不走科举之路,从小吏做起也是一条出路。

沈珏摇头道:“二叔当初也以为是如此,有心在衙门里为他补个吏员,玲二哥婉拒了。他跟在老爷身边,是想要随老爷读书……”

士农工商,放弃商贾手段,想要为士,这也是上进之心。

“那玲二哥读书资质如何?二叔怎么说?”沈瑞道。

沈玲已经年过弱冠,早年不过是启蒙,丢下书本十几年,想要捡起来可不容易。不过一通百通,他要是脑袋笨的,也不会将生意打理的那么好。

沈珏道:“二叔说读书不怕晚,要是认真向学,四、五年下来,一个童生也不怕的。不过南直隶那边,科举路艰,想要功名,除了学问,还要看运气,其他的就不好说。”

说到这里,他脸上带了笑意:“旁人家是慈母教子,咱们沈家如今出来个‘贤妻教夫,。玲二嫂子不仅出身书香门第,自己也是通读经史。玲二哥底子差,常跟不上先生教导,私下里都是二嫂子给他开小灶,温习功课。老爷说,这才是天作之合,就算玲二哥这一代在功名上不得意,娶了这样一位贤妻,好生教导儿孙,总有改换门庭的时候。”

沈瑞对沈玲的印象颇佳,听到这里,倒是真盼着他能早rì心想事成。

沈珏提及“嫂子”,想起沈瑞订婚的事,戏谑道:“倒是忘了祝贺二哥定亲,想着伯娘或许会早点给你说媳妇,可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定亲,又是找了个小媳妇。伯娘这到底是着急媳妇进门呢,还是不着急?今年二哥童试三元,,亲家那边定十分引以为豪?”

沈瑞苦笑道:“杨学士十二岁举业,他家大哥子承父业,十二岁过院试。父子两个都是神童出身,我每次过去,被问起功课来都羞愧不已。童子试算什么?在儒生眼中,乡试才是正经考试。眼看还有两年,我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虽说如今与杨廷和名义上是翁婿,可沈瑞提及这位大明名相时,依旧觉得高山仰止。

沈珏轻哼道:“神童怎么了?时了了大未必佳,,咱们沈家传承还比不过杨家?二哥是读书时rì短,要是早年没有被耽搁那几年,从五岁起就正经读书,十二岁下场应童子试又有何难?”

沈瑞摇头道:“换了旁人家或许会伤仲永,可杨家诗书传家,甚重举业。杨学士不用说了,杨家大哥却是状元之才。”

与沈瑞这填鸭出来的“伪神童”不同,杨慎是真神童。

沈珏不乐意听沈瑞推崇旁人,岔开话道:“不提这个,有一件事我正为难呢,二哥帮我拿个主意。”

“怎么了?”

“二哥还记得沈琰、沈兄弟么?”

沈瑞点头:“才离开松江两年怎么不记得?不是说沈琰中举了么?是不是沈今年也过院试了?”

沈珏神sè有些古怪:“沈过了院试,他们一家三口与乔家三老爷一路上京了。”

原来乔三老爷原本要年底嫁女,结果赶上丁忧,亲事要延后,不仅自家回来,连带着女婿一家也都带回京城。

沈瑞听了,不由皱眉。

要是乔大老爷没有惹上官非,乔家并不需沈家庇护,那乔家愿意抬举亲近女婿,靠着自家的人脉银钱,也不与沈家相于。

可是乔家两位老爷一个罢官,一个丁忧,正是需要沈家看在亲戚情分上看顾的时候,还将沈琰兄弟带进京,就是想要做什么?总不会是想要让尚书府这边认亲,提挈血脉亲人?

要是乔三老爷真有这个念头,可真是自己找死。

昔rì恩怨,即便过去几十年,可对于二房的影响却延至今rì。

前年冬天徐氏在松江的话,已经表明了二房对于邵氏子孙的态度。

“瞒不住,也不能瞒。明rì就直接告诉长辈,早做准备,也省的一时撞见了致气。当年沈念念不忘归宗,谁晓得他们兄弟如今是何打算。”沈瑞想了想,道。

沈珏道:“沈琰还罢,有了举人功名进京备考也说得过去;沈那里,好生入县学学习,准备岁科考试不是更好?看来也是对两年后的乡试没把握,才这个时候出来。”

沈瑞对于沈琰、沈兄弟的印象并不算坏,这兄弟两个倒都是读书的材料,如今都有了功名,要是离得远远的,沈瑞只有佩服的。

如今与乔家搅合在一处,沈瑞就觉得心烦了。

乔家,客房。

白氏躺在炕上,辗转难免。她是地道的南方人,头一次到京城,很是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屋子里虽暖和,也没有炭盆的烟火气,可她只觉得于燥的不行,嗓子响于。

值夜的婢子听到动静,起身问道:“太太可要吃茶?”

白氏“嗯”了一声,翻身坐起。

婢子点了灯,给白氏倒了温茶端过来。

白氏一口一口地吃了半盏,才觉得嗓子松快了。

这一折腾,她却没了睡意。

她坐起身来,看着幔帐,只觉得心口堵得慌。

媳妇还没进门,哪里有拖家带口在亲家寄居的道理?乔家那些仆妇嘴里叫着“亲家太太”,可神态哪里有一丝恭敬?

同高门大户的乔家相比,自家是家底寒薄不假,可论起出身来,却未必低过乔家。

自家长子那般出sè,十九岁就中了举,多少人家主动提亲,难道就非稀罕乔家女儿?即便旁人家门第或许比不上乔家,可是正经的嫡出小姐,乔家这位不过是庶女。

明明是乔家主动要嫁女,却又摆出这样瞧不起人的姿态,将自家琰哥当成管事家人似的支使个没完,不仅在南京时如此,这一路上京也是如此,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乔家没有子侄?怎么不折腾自家子侄去?

自己好好一个儿子,就要被视为赘婿之流?

白氏心酸难耐,眼泪簌簌落下。

归根结底,还是因自家没有根基的缘故,被当成寒门小户,才会如此轻慢

京城,沈家二房,尚书府。白氏握着手帕子,不由地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