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明望族 > 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盘(三)

大明望族 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盘(三)

作者:雁九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21:22:04 来源:笔趣阁

乔永德话说的太难听,不仅将沈家四子骂进去,旁边众人也不好受。

如今大老爷身居正二品尚书,为众姻亲中品级最高,无形之中沈家也成为几姓主心骨。大人如此,小一辈自然也多跟乔家兄弟似的,得了家中嘱咐,好生结交沈瑞、沈珏兄弟。

如今在乔永德口中,连沈瑞、沈珏都成打秋风的,那凑到沈家跟前的其他几家算什么?

“五哥……”乔永善面露焦急,去拉乔永德的胳膊。

乔永德却一把挣开他的手,冷哼了一声,斜眼看着沈珏、沈瑞。

沈珏的脾气,哪里禁得住他如此挑衅,立时就要挥拳头,却是被沈瑞拉住

沈瑞轻笑道:“我到是不知,这在沈家,沈家人怎么就做不得主人了?珏哥,方才你还提及礼,现下怎么反而要失了待客之礼?”

沈珏满心不忿,却晓得眼下不是耍脾气的时候。

徐氏吩咐他们兄弟出面待客,闹出是非来,不管到底是谁对谁错,也在长辈心中留下不担事的坏印象。

沈珏嗤笑道:“是我迷瞪了,与不知礼的人计较什么?没得自己也失了身份”

何泰之早就瞧不惯乔永德目空一切的模样,凑趣道:“就是,珏表哥你可不是小孩子了,还是懂事些”

旁人还可,沈琴却忍不住笑出声来。

方才大家相见时,在场诸人序了年齿,乔永德年纪最大。

乔永德涨红了脸,望向沈瑞满脸不善:“沈家大老爷是我表伯父、沈家二老爷是我表叔与亲姑父,是你甚么人?”

沈瑞讶然道:“自然是在下伯父,许是这位方才没听真切,小子姓沈……

见沈瑞避重就轻,乔永德越发恼:“这天下姓沈的多了,名分还没定呢,就装起大爷来?仔细闪了腰,被打回原形去?”

沈瑞见他歪缠得没完没了,腻味的不行,撂下脸道:“于卿底事?”

乔永德冷哼一声,还要再说,沈瑞已经转过头去,对杨仲言道:“让表哥受了池鱼之殃,对不住杨表哥了……”

原来杨仲言身上,也穿着马尾裙。

杨仲言摸了摸鼻子苦笑道:“说句实在话,我也不爱穿这个,就我这身段,穿着越发富态,不过如今京中流行,就跟着上身了……”

他长得本就有些胖,穿上这马尾裙就显得越发胖了。

沈珏这才发现自己失言,忙起身对杨仲言作揖道:“杨表哥,小弟之过,还请杨表哥恕罪……”

杨仲言忙摆手道:“没事没事,不过一句话,有甚计较的?珏表弟太见外了”

沈珏向来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xìng子,眼见杨仲言这般热络,便也亲亲热热道:“表哥不怪罪就好,方才听表哥与琴二哥、宝四哥说起城外庄子的野趣等真要过去时,表哥可不许落下瑞二哥与小弟我……”

杨仲言今rì过来,本就是与沈家小一辈结交的,见沈珏搭了梯子,自然立时接了:“那是自然,改rì三舅这里放假,咱们兄弟一起出城……”说到这里,还不忘对田家兄弟与何泰之道:“田表哥、田表弟与何表弟得空也一道去…

一于人等说得热闹,将独独将乔家兄弟撇在一边。

不怪杨仲言这样圆滑的人也摆明立场,实在是乔永德的xìng子又臭又硬,又无自知自明,不招人待见。

在众姻亲中,沈家不用说,新出炉的尚书在这里摆着;杨家是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何家有个侍讲学士;田家品级虽低,田家书院在京畿一代却是数得上的书院。

相比之前,反而是乔家光景败落,又后继无人。

论起亲戚之间,沈、杨两家在官场互为臂力;沈、何两家则有些微妙,毕竟立场不同;田家向来清贵,虽与沈家结亲,可这些年来也鲜少有求到沈家的时候;反而是乔家,如今需要依附沈家。

无人理睬,这下不单单乔永德面上难看,连乔永善都露出几分尴尬。

乔永德还想要再说话,乔永善低声喝止道:“五哥”

被乔永德闹了这一场,气氛即便回转过来,也有些冷场。

乔永善倒是放得下架子,主动凑过去,与大家聊起下四月里府试的事。

伸手不打笑脸人,众人即便心里再恼乔永德,乔永善却一直没有失礼,也就接了话去。

何泰之苦着脸道:“也就只有我们书院的先生,总是守着功名需趁早的教条,催促我们早rì下场……换做其他书院,说不得先生反而要学生多学习两年

乔永善知晓何泰之在chūn山书院读书,带了几分羡慕道:“谁让你们那里夫子都不是寻常人,学生又都是出身翰墨之家,自然与寻常子弟要求不同……”

何泰之叹气道:“那也不用火烧屁股似的呀……肚子里半瓶子水过去晃荡不是更丢人,哪里有书读透了一鼓作气的好……不瞒诸位表哥,小弟才学两年时文,实在是心里没底……”

说到这里,他看了田家兄弟一眼,道:“倒是羡慕两位田家表哥,听说南城书院的学子过了十六方应童子试……”

田家两兄弟,年长的叫田英,年幼的叫田荣。

田英苦笑道:“书院的学子是十六应童子试,田家祖训男子及冠方可求功名,我们兄弟还有好些年……”

大家听了这一句,都十分意外。

要知道科举出仕,谁也不能保证一撮而就。有的人白发皓首才举业,即便侥幸中了进士,不过是止步七品;同样要是少壮进士,入翰林也好,外放也好,才能更进一步。

像chūn山书院那里,因为大家都是翰林子弟,本来就是书香子弟,家学渊源;其次就是致仕的翰林教书,老师的水品就比外头书院高一头。

起点高,先生的要求也要,不是觉得学生们十几岁就肯定能得了功名,而是希望通过一次次考试,使得他们在科举仕途上能比旁人早行一步。

像南城书院这样要求学生十六岁应童子试的,倒是如今民间学子的常例。六岁启蒙,十年苦读,十六岁开始下场,一场场地考下去。

不过像田家兄弟这样,有祖训丨要求二十下场的,还真是头一回听说。

旁人十五、六岁下场,田家满二十才许下场,这前后就差了两科。

等到田家人考到最后,得了功名时,在仕途上也比同龄人晚了。

这难道就是田家人不出高品级官员的原因?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一点。

沈瑞是旁观大明科举制的后来人,觉得这制定田家家训的!先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实在是科举这条路“诲人不倦”,大明朝三年一科取进士百十余人,这条路哪里是那么好走的?多少人走不到终点,倒在半道上,有的是身体垮了,有的是心智被摧毁。

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智都是成熟的时候。如此就是科举落第,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至于晚登科也有晚登科的好处,处事沉稳,不容易为外物所惑。不过坏处就是,容易泯灭与众人。

大家都是少年人,提及科举,就提及左chūn坊大学士杨廷和。

杨廷和虽是同进士出身,却是十二岁举于乡,是大明朝开国以来年纪最小的举人。

又提及翰林院侍读学士蒋冕,十四岁的解元。

还有成化五年的王臣,十六岁中进士与庶吉士,大明朝最年轻的进士。

如今在座众人最小的十一岁,最大的十五岁,都在读书求学中。提及上面那几位少年登科的儒林先辈,都是羡慕不已。

不说旁人,就是沈瑞心里,即便没奢想着在功名之上顺风顺水,可也无法想象自己从十几岁考到三、四十岁的光景。

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二十岁之前中举,三十岁之前谋进士。如此一来,正好在正德中出仕,避开正德初年的官场动荡。

离正德登基还有四年,是不是该想个法子提醒王守仁了?

沈瑞想到此处,陷入沉思。

乔永德在旁,听着大家说的热闹,没人搭理自己,肺要气炸了,也顾不得堂弟方才私下劝说,“腾”的一下起身,一下子踹倒了面前的小几,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小几的茶杯落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偏厅上一下子静了下来,乔永善满脸无奈,忙起身对众人抱拳道:“我家五哥这几rì遇到点事,心里正不痛快,还请诸位表哥、表弟勿要与他计较,永善在这里代五哥给大家陪不是……”

没有人接他的客气话。

乔永德算老几?他不痛快,就在家里猫着就是,有什么资格对大家发火?

见大家神sè淡淡,乔永善求助似的望向沈珏:“珏表弟……”

沈珏轻哼一声,转过头去,并不接乔永善的话。

沈瑞虽不喜乔家人,可也要顾及沈珏,便道:“我们没事,乔表哥还是先去看看令兄……”

乔永善感激地看了沈瑞一眼,转身追乔永德去了。

沈珏没好气地道:“瑞二哥倒是好脾气?”

沈瑞道:“难得诸表兄、表弟过来,何苦为了个浑人,扰了大家兴致?”

杨仲言笑道:“瑞表弟说的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将咱们都当成乡下人,咱们就一块村着,别搭理他那个城里人,就是……”

何泰之摇头道:“不过井底之蛙,谁不晓得江南富庶不亚京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