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鬼才王小波 > 第八章:工业基础建设券

鬼才王小波 第八章:工业基础建设券

作者:二零一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9:38 来源:笔趣阁

转眼就快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了,宿舍里的同学们都忙了起来。有的在忙着上街购物,准备回家的礼物;有的忙着整理行李,何况毕业临近,一些无法带的或没用的东西都要处理掉,能买的则买,不能买的或送人或扔掉。

王小波他们宿舍里,董晨曦也在整理他那只大皮箱,床上堆了一大堆垃圾。忽然,他拣出二张二年前购买的工业基础建设券,扔在一边,也许是他手势太重,其中一张工业基础建设券轻飘飘地落在下床的王小波脸上。王小波拣起一看,见是一张十元面额的工业基础建设券。他有个爱好,就是对不懂的东西终想千方百计地去搞懂他,直到明白方肯罢休。这不他又对这小小纸片产生了兴趣,认真的研究了起来。正面研究了一番,翻过来再仔细看了看背面的说明,南方省人民zhèng fǔ、国家群众银行南方省分行监制,1979年1月发行,1981年1月到期,全省各地群众银行统一兑换,便大叫起来:“二哥,这工业基础建设券也是人民币呀,已经到期,可以到银行兑换。”

董晨曦一听,瞪大了眼睛,不相信地问道:“现在可以去银行兑换人民币?真的吗?”这20元工业基础建设券,当时简称工建券,是二年前学校强行摊派购买的,由于王小波家里穷,买不起,老二帮他代买了10元。当时,南方省报请国务院、国家群众银行同意,在南方省发行十元面额的工业基础建设券,为建设一批国家急需发展的大型企业集资。南方钢铁厂、南方水泥厂、南方自行车厂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就在这二年建造起来的,这实际上也是国务院在今年1月16rì发行国库券的一次试点。当时南方省委、省zhèng fǔ层层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人民踊跃认购。也许对这个新社会的新生事物,不但老百姓没有年息10%的投资意识,就连领导们也没有这个远远高于银行利息的投资意识,为完成任务就强行摊派了。

“工建券上面明明写着,当然可以兑换啊。”王小波振振有词地说道。

其他三人一听也赶忙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四人共50元工建券。王小波就说道:“反正没有事,我去银行跑一趟吧。”见大家不置可否,就乐颠颠地跑去银行兑换工建券去了。

王小波到群众银行窗口,怯怯地递上五张工建券。接待他的是一位30多岁的大姐,只对这五张工建券稍微看了下,就给他兑换了60元钱,还对边上另一名服务员笑着说道:“这工建券也已到期四个多月了,这还是第一个来兑换的。”

王小波拿着兑换来的60元钱,想着那银行大姐说的一句话,忽然发现了一个商机,这工建券的20%溢价兑换或许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记得那时发行工建券时,上面要求按单位人数落实购买,一些单位领导就强制摊派,大多数单位怕落实不了,就动用小金库集体购买。他想,如果趁现在人们对工建券还没真正了解之前,以1比1票面价格收购,再从银行以1比1·2兑换,其利润则相当可观了。

王小波想着,立即付诸实施。他转身返回银行,用温卫兵给的存折取出了一万元,放入军挎包内。想了想,坐公交车去了钱江市第二棉纺织厂,这第二棉纺织厂是该市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有千余名职工,早年也曾辉煌过,但这几年逐渐在走下坡路。

王小波进厂区时到没费什么周折,只亮了亮学生证,说是实习生便被放行了。去厂财务科到费了不少周折,问了几个人之后,才在厂后面的一幢办公楼里找到了挂着财务科牌子的办公室。王小波敲了敲门,得到许可后,才探进门去问道:“请问科长在吗?”

办公室内坐着五个人,两边各二张桌子。中间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坐着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见问,就抬起头来询问道:“有事吗?”

“我是银行来兑换工建券上门服务的,按1比1等价兑换。”王小波一脸笑容。

“工建券?”那戴眼镜的中年人疑惑地问道。

“科长,保险柜内还有一万多元工建券扔在那里,有好几年了吧?”坐在前排左边的一位三十来岁的大姐提醒科长。

“嗯,想起来了,是有好几年了。来,同志,你坐,你们银行现在服务真周到,还上门服务了,感谢!感谢!”科长马上热心了起来。

“是啊,当年国家有困难,大家踊跃认购工建券jīng神可嘉啊。如今银行上门服务也是应该的啊。”王小波唱起了高调。

这时,那三十来岁的大姐已经打开保险柜取出工建券数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点完,共一万零三十元。

王小波二话没说就从挎包里拿出一万元,又从口袋里掏出三十元一起递给戴眼镜的科长。

科长一看这么简单,简直有点不可置信。厂长这几天要去京城公关,急需用钱,他正犯愁际,这笔钱无疑雪中送炭。他高兴得连声道谢,客客气气地将他送出厂门口。

王小波出来后,就直奔附近的一家群众银行。这次接待他的是一位二十来岁的男青年,他看了看工建券,也可能不明白,就唤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那人一看是工建券就说道:“按1比1·2兑换。”男青年也就不再多说,认真地数了数工建券后,就兑换给他一万二千零三十六元。

王小波兴奋了,TMD,这钱也赚得太快了。他想接着再跑下去,但又一想,何不给小梅找一件事情做,即赚钱又可以脱离那种场所。就去了杜八一的卡拉OK厅,到了那里,见杜八一不在,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了小梅就跑。小梅一见是他,也高兴了起来,亲热地叫了声弟弟就跟着一起跑了出去。

王小波见隔壁是一家保温杯厂,和门卫打招呼说是银行的,就直奔财务室。财务室也只有二位中年女人在,一听他们来意,也二话不说从保险柜里取出340元工建券交给他兑换。

王小波领着小梅一小时内在附近跑了六家单位,虽然有一家集体没买,只在书记办公室里兑换了30元。六家单位加起来共兑换了一万二千一百八十元。

当王小波去银行把这12180元工建券兑换chéng rén民币14616元时,小梅惊讶地张大了嘴,不相信地问道:“这钱怎么好赚?”

王小波也不直接回答,反问道:“这工作你能做吗?”

“这也太简单了,谁不会做啊。”小梅答道。

“那好,这一万四千元你拿着,先跑一些厂矿企业,再跑公司、zhèng fǔ、办公室,每天给你50元开销,怎么样?”王小波笑呵呵地问道。

小梅有点难以置信:“真的?你放心?”

“弟弟那有不放心姐姐的,你大胆去做吧,我相信你。”王小波诚恳地说道。

见小梅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以然,就又拍了拍她肩膀说道:“卡拉OK厅就不用去了,抓紧时间跑。我估计这生意也就二、三个月好做,以后大家知道了就没那么好做了。”

小梅捧着一挎包钱,真的感动了。凭着这弟弟的真诚与信任,她暗暗地下了决心,这辈子无论做不做他女人,都要一辈子爱他、跟着他。

王小波看了看手腕上的电子表,已经快十一点了,就说道:“要不再跑一家,我们再去吃饭?”见小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又说道:“前面有一家毛巾厂,这次你一个人进去,我在门口等你,试一试好吗?”

“好!看我的。”小梅早就想跃跃yù试,说完就直奔厂区。

王小波在门口等了将近20分钟,就见小梅高高兴兴跑了出来,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收获太大了,兑换了一万二千元,那科长还直感谢我呢。”

“好了,你及格了!走,我们换钱吃饭去。”王小波也高兴,拉着她手就走。

二人拉着手路过华侨商店门口时,一位穿着工作服的中年人拦住他们,细声细气地问道:“外汇券要吗?一百换二百。”

王小波停了下来,说道:“我兑换三百元,什么价?”

“六百元,一口价。”

“五百元。”

“五百八十元。”

“五百二十元。”

二人站在华侨商店门口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550元兑换了300元外汇券。外汇券到手后,二人一起进了华侨商店。王小波卖了辆永久牌女式自行车,又卖了一只挎包和几件衣服,将小梅包装了一番,使之看起来更像职业女xìng。

出来以后,小梅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嗔怪他太浪费。

王小波笑道:“有辆自行车跑起来方便一些,这是效率啊,何况有句老话,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样进出单位也方便。”

“你总是有理的。”小梅白了他一眼,撒娇地说道。

王小波也不再说什么,骑上新卖的自行车,带着小梅先去了趟银行,兑换了毛巾厂那一万二千元工建券,又一人吃了一碗面条。饭后二人又约定,“五·一”节休息时一起去湖边玩,顺便总结一下工建券兑换经验。小梅便骑着自行车继续跑单位,王小波则回了学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