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风流鬼医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妙手回春(二)

风流鬼医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妙手回春(二)

作者:大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8:41 来源:笔趣阁

他这边是轻松了,可是把张晓堂给忙死了。中州尚德堂里称药的人有四人,全是老手,他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去帮帮忙,可是到了东海以后,又得教迈克尔看秤抓药,还得教他看着火候,惹得这家伙报怨连连。幸好严静的手脚也挻麻利,至少省得他费心。

严静称完药,走上前来询问道:“晓凡,你刚才用的葛根汤是不是量太大了,他的病用麻黄汤来的好些?”

张晓凡现在手头没事,也就跟她说起方症来,笑道:“你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问你,太阳病是什么症状?”

严静稍想一会儿,说道:“太阳病是表症。”

“你知道太阳病是表症,《伤寒论》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里,说道: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所谓的项背强几几,说的就是头颈部无法伸展,形同落枕,而落枕也十之有九是太阳病表症。本阳病表症的症状原来就是头项强痛,恶寒或是怕风,同时出现脉浮、项背强、无汗、恶风,就是用葛根汤治疗,没有必要告虑其它。”

张晓凡接着说道:“作为一个医生,你将来会很经常遇见太阳病的患者,《伤寒论》里介绍太阳病的篇幅占了约半,可以说是百病之源,而桂枝汤作为《伤寒论》开篇第一文自然非常重要;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三个方子,其中恶寒恶风,翕翕发热,汗自出者用桂枝汤;头痛、发热、身痛、腰痛、全身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用麻黄汤;而项背强、无汗恶风,则就是用葛根汤。这三者是很经常使用到的方剂,其中的关系说白了很简单,你只要知道无汗用麻黄,因为麻黄是发汗解表;有汗用桂枝,而项背强,就是麻黄汤加桂枝汤的合方减去一味杏仁再加上一味葛根罢了。”

这么一说,严静就明白了,她乐道:“真是这样,可我爸在世的时候说桂枝汤用起来不太行,治不了什么病呢?”

提起已故的人,张晓凡自然不好说什么重话,他轻咳一声,说道:“桂枝汤作为《伤寒论》开篇第一章,自然有仲师的道理所在。你别小看这个方子,桂枝本就是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牡桂也就是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而我们用到桂枝的地方也非常多,桂枝补中益气,就是补心阳之气,所以有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合症大多用到桂枝汤加减,或是与合方。当然,也有的人是用错了方子,像是桂枝加葛根汤,这是有汗项背强几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是服下桂枝汤仍是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者使用。有些医生见头项强痛、翕翕恶寒,就认为是表证,就下桂枝汤解表,又看到心下满微痛,认为是里实症而下之,均是未对症下药。”

他说到这里,见严静仅是满头雾水,便笑道:“或许我一时间说的太多,你没办法很快接受,不用着急这学习之事就是慢工夫出细活的事情,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的。”

严静本来已经气恼自己太过愚笨,却被张晓凡这么一说心也好受多了,同时也对他十分感激,觉得他真的很不错,两人萍水相逢,不仅帮助自己还清了债务还毫无私心的传授自己知识。要知道,这年头中医并不喜欢带什么徒弟,除非是自己家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更有甚者学而有成之后把师傅贬得一文不值的大有人在,所以学武和学医是一样的,轻易不传授于人。

当然,无论学武还是学医,或是学习任何知识,有人教和自学完全是两回事,看书学习,也许一个字面上的意思说出是一回事,而实际cāo作却是怎么想也搞不懂。就像是先前的麻黄,如果医者不明,让病人带着回去自己煎煮,就会出事。经验,也是中医的一个门槛。

这时,在那边秤完药的迈克尔也有些门痛了,他说道:“师傅,我不明白,为什么秤药会叫抓药,而不叫拿药或是别的什么?”

杨大山笑道:“因为就是用手抓的药,不叫抓药叫什么。”

李艳和张晓堂等人都笑了起来,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张晓凡摇头说道:“这要说起来,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故事,我要听故事!”在一旁好奇的兰兰急声喊道。

“别闹,再闹打你屁股!”严静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把兰兰弄得低头不以。

张晓凡左右无事,便把兰兰抱起放在腿上,说道:“这有什么的,小孩子嘛,我姐和晓堂小的时候比她皮多了,把尚德堂搅得是天翻地覆,老爷子也没说什么。”

李艳娇嗔道:“那是你们两皮得很,我可是很乖的。”张家兄弟两同时翻了个白眼,把她气得差点发飙。

“这个故事许多医者都知道,我也说出来给你们听听。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xìng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rì,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而后,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抽屉,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这也是医堂上这些抽屉的由来。”

大伙儿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边上的张大妈也听得来劲,好奇地问道:“张医生,你年纪这么轻就懂这么多,医术也这么高明,在中州一定很有名吧?”

张晓凡轻轻一笑,说道:“有名也谈不上,只是一些虚名,不值一提。”

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轻呼声:“麻烦让让,让让……”

大伙儿都有些意外,怎见周明轩带着一帮人笑呵呵地进门说道:“张老弟,我这是应凌董的要求给你送牌匾来了,你看是现在挂起来还是挑个良辰吉rì再挂?”

张晓凡起身迎客,笑道:“多谢多谢,我也没有什么讲究,你的人都来了,直接挂上去便是。”

周明轩也满脸笑容,转身喊道:“把红布给拿了,让老弟看看还满不满意。”

一个宽幅古朴的金漆牌匾出现在眼前,“尚德堂”的招牌非常醒目,就连上面的刻字都出自名家手笔,看得张晓凡等人不住颔首点头。

张大妈轻呼一声道:“尚德堂!是中州的尚德堂!你是张老神仙的孙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