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风流鬼医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中医并不是慢慢治疗

风流鬼医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中医并不是慢慢治疗

作者:大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8:41 来源:笔趣阁

“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两位爷爷,他们今年都八十有八了,怎么可能再收什么徒弟。咱们先不说你是个外国人,就是本国的大学毕业生,学习中医照样非常吃力,学好学jīng没有个十年八年想都不要去想,帮人看病更是无稽之谈。”

张晓凡见他有些不太相信的表情,便说道:“你们西医学科分的很细,比如什么五官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jīng科,骨科,儿科等等,而在我们中医看来,只有内科和外科,但是通常高明的中医都是全能的,看内科的连外科照样都看得好,古往今来的名医莫不是如此。”

“哦,我的上帝,你们的医学真是发达!”

张晓凡侧目瞥了他一眼,要是别人这么说他会当成是骂人的话,可从迈克尔的口中说出,又有些不太一样,见他目光清澈,眼带真诚,并不像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迈克尔说完这些话,又接着问道:“张医生,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不知道可不可以?”

张晓凡点头说道:“请讲,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尽量用你能理解的话说出,但你能理解多少就得看你自己了。”

“谢谢,和你聊天我觉得非常愉快。”迈克尔笑了笑,接着问道:“张医生,根据你对医学的独道见解,还有你出sè的临床表现,都证明你的医术非常jīng湛。可为什么你们的国家对中医这门学科却不大提倡……哦,很抱歉,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疑问。”

张晓凡摇头轻叹,说道:“这里面的关系有些复杂,真说起来那话就长了,从华夏文明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社会,中医这门学问辗转反辙,从chūn秋战国时期汇编的《黄帝内经》开始,在医学上我们有了一个最为系统和直观的学习了解方向。而到明朝的期,这门医学由于理论研究上产生分歧,已经延伸出许多不同的派别,温病派,拾方派,经方派,寒凉派,火神派,伤寒派等等;先不说哪个派别的医学是为正统,从医者的角度出发,哪个医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医人给治愈,那他就是个好医生,无论你是温病派的也好,经方派的也罢,不能治病就是名气再大都是陡劳。”

迈克尔作为一个美国人,但是骨子里面那种rì耳曼民族的固执早就融入他的血液里面,非常慎重的点头道:“不错,这是我完全认同的观念,就像是我这个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对于凌先生的病情束手无策,而你的到来非常有效的把他救治过来,就让我震惊非常,也引起我对中医的兴趣。”

张晓凡笑了笑,接着说道:“说起中医,咱们不免要提一提整个中医发展的过程;自古以来伤寒家与温病派的争执就喋喋不休,最早出现的温病二字,是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里面,《黄帝内经》素问卷上所述,‘冬伤于寒,chūn必病温’,‘先夏至rì为病温,后夏至rì为病暑’。在伤寒论里也提及‘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也就是这些的只字片语,造就了后世的温病学说,也因为他们说都是热症,主张使用辛凉清解的治法治病直到今天。有些人讲,南方无伤寒,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张晓凡轻轻一笑,说道:“温病伤寒,都是病症,哪有分地域和节气的,素问上所说的‘冬伤于寒,chūn必病温’,也只是说冬天容易伤于寒邪之症,chūn季非常容易得温病,也并没有说:冬皆伤寒,chūn尽病温,这些都是后人曲解之说。在我国晋朝时有位名医叫做王叔和,他认定温病是因为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再四百年以后,有《诸病源侯论》出现,将温病列出二十二症候,又给了温病学术的依据,之后我国在宋,金,元朝代时又有四大名家,其中之一就是刘完素,这位当时之名医,将其治温热病之经验,也主张使用寒凉之药。”

“到明朝末年时(崇祯十四年),当时因为战乱而导致人民东奔离西,居无定所,生活困苦之下造成疫病流行,而当时医师使用伤寒法治疗这疫病,却没成效,当时医家吴有xìng,江苏震泽人士,认为伤寒与温病二者截然不同,温病是因为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所以就在第二年,著作《温疫论》,自此以后温病治症就形成一专门学派了。岂不知《伤寒论》原文就是《伤寒杂病论》里面治愈温病的经方多达几十种,怎么单单拿出来说温病一条就是《伤寒论》无法治愈的?”

张晓凡说着说着有些气苦,接着道:“我们经方家采用六经辨症法,与温病派不同,而这六经辨症法要了解如何使用,就必须jīng通于黄帝内经的诊断学病理学与生理学了,但是很少人能够读懂这书,但是无论是温病派或是伤寒家都遵此书为万世经典,而真正在使用《黄帝内经》的只有伤寒家,温病派只是流于口头上尊称而已。”

“按照六经辨症法,人体一受表症时,只停于表约六天,过此六天没有好,病就会传入少阳或是阳明,所以必须掌握时机,务必在一有表症时,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驱除。像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麻黄汤,这些都解表之方,病症相对之下往往一剂便可痊愈,咱们刚说病从浅中医,没有道理非等到病重得不行,都躺在就床上走不动路才来治疗,所以经方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讲究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医术高明的经方大家全是依照六经来做辨症,不会失误,辨症奇准,所有的表症,往往都是一剂就好。而温病派运用卫气营血的辨症与温病方就做不到了。”

迈克尔听他说到这里,还是有些觉得奇怪,细细一琢磨,便问道:“张医生,我在这里待得时间不短,也有三个月左右。见过了许多的医生,他们都很喜欢和我聊天,大家互相学习医学知识。我也问起过他们对中医的看法,这些医生都是华夏人,他们全都是说中医有用,但作用调理身体还是不错的,用来治病不行,一个是时间太长,第二个是疗效太慢,效果很不明显,请问这是真的吗?”

张晓凡听完之后勃然大怒,“哗”的一掌把矮桌给打了个粉碎,怒喝道:“这些人全都是在放屁!”

迈克尔咽了咽唾沫,这可是上好的木料,坚硬无比,用手掌可以把它们打碎,可想而知这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张医生,你别冲动,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张晓凡深深吸了口气,把情绪调整好说道:“迈克尔,你相信他们的话?”

迈克尔想了一想,非常中肯的说道:“其实,我并不太了解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在美国也有许多中医的存在。美国的中医馆里不允许西药的存在,哪怕有一个药丸都不行贩售,否则jǐng察便会上门查问。我们医院也有许多得了重病无法医治的病人,被他们所治疗康复,当时我们就觉得非常奇怪,我还特别去看了一次,只是他们对我这个医生表示不太热情,说得话我也无法听明白,只得回到医院重新上班。”说到这时,他笑了笑说道:“我也偷偷的跑去拜师过,只是那位老人家说我无法学会中医,连话都不肯听完便让我走,要不然他就要报jǐng。你知道,我们美国的jǐng察多么喜欢管闲事。”

张晓凡听到这里便笑了起来,说道:“我也听过这些事情,他们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我们这里报jǐng也没用,jǐng方不会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长长一叹,解释道:“真正的中药治疗速度非常快,比起许多西药来更快速的多。咱们不说别的,就以重症感冒来讲;相信你也知道,流感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死于流感病毒。可是中医不管你什么型号的病毒,只知道在六经辨症里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抓住主症直接下药,是表解表,无汗发汗,攻之后两剂可解。当然,你说的话也没有错,有些中医把医术当成儿戏,凭着自己经验和想像,认为药方自己高兴怎么开就怎么开,什么药治什么病,把自己知道的药材一股脑儿的写在处方笺上,几十味药加在一起。等病人吃完以后,过来复诊,有用的话,方子就留下来,没用的话方子便放在一旁,他怎么会想的到往往都是这样的作法,把中医的名声搞臭了。”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这个家伙更是臭不可闻,也是他把中医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像他这种人说起中医就会说,中医就必须慢慢治,把病调养好。更是把古代的剂量来添减乱改,更是说出了古一两,今一钱的狗屁道理。汉代古墓群出土的器皿中,就有人发现了当时的容器,证实了在古汉时期,那时候的计量工具和现在完全不同,《伤寒论》里的药量标准的是古一两,今五钱,而我们现在用的剂量只是当时的五分之一,病重而药轻又怎么能够治病。”

张晓凡说到这里,也坦然承认,说道:“我现在看病用的剂量也没有达到当时的那么大,而是一般用到三钱左右,重症才用到五钱。不过,病情重的时候,我下得重药非常有用,往往重病数剂便可痊愈,也让别人常说我医术高明,其实不过是用对了剂量罢了。后来我在一个文摘里才发现蹊跷,汉代时期人们手中钱财不多,小病挻挻也就过去了,真病到不行的时候才找郎中看病。仲师正是在那种情况下,不得不使用猛药攻之,让病人快速痊愈,也好造福于民。以至《伤寒论》里的药方剂量都大,但却非常有效,也正是这个原因。”

迈克尔听到这里,虽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却说道:“张医生,我虽然不知道你们国家中医怎么过来的,但我很钦佩你的毅力,能把自己的观念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一种气节。我也是一名医生,我的观念和你是一样的,无论是什么门派,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病人远离病痛的折磨,那他就是一名出sè的医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