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原配宝典 > 第454章 黑历史 (4K,含12月粉红2070 )

原配宝典 第454章 黑历史 (4K,含12月粉红2070 )

作者:寒武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2:42 来源:笔趣阁

汤氏看着越发鲜嫩欲滴的穆氏,想着刚才突然不知所踪的男人,眼神闪烁着试探问道:“大嫂,今儿大哥去哪儿了?”

穆氏咯咯一笑,用一根青葱般的手指绕着自己面颊旁垂下来的发丝,媚眼如丝地瞥了汤氏一眼,腻声道:“……不是刚出去了?你难道没有在外面见到他?”

汤氏心里一沉,“是刚刚才出去吗?”

“当然。他回来……有些急事……做完自然就走了。”说完又咯咯一笑,转身回头坐在妆台前,拿起一支青黑的螺子黛,给自己细细描着眉,曼声问道:“客人都来了吗?”

汤氏在心里暗暗啐了穆氏一口,袖手站在穆氏身后,勉强笑道:“大嫂,客人早就到了。太子妃、毅亲王妃、安国公夫人,还有柱国侯夫人都来。您的娘家人也都到了,在菊花台吃螃蟹呢。”

穆氏点点头,“劳烦弟妹了,你先去帮我招呼一声,我换身衣裳就到。”

汤氏站在那里,正要劝穆氏跟她一起去,却感觉到脚边有什么毛茸茸的东西一蹭而过,可是等她低头看时,却什么都没有看到。

屋里似乎有种奇怪的氛围在荡漾。

汤氏有些不寒而栗,再不想待在这里,忙道:“那我就先去,大嫂记得快来啊,不然让人家说我们徐家失礼就不好了。”

穆氏微微点头,“放心,我很快就到。”说着,已经取了一张薄薄的胭脂膏子,在嘴边抿了抿。

汤氏不敢抬头,忙忙地低着头,慌慌张张从里间出去。

守在外间的丫鬟见汤氏出来了,忙上前问道:“二夫人,我们大夫人收拾好了吗?”

“呃,你们快进去服侍,催一催你们夫人,菊花台的客人已经等急了。”汤氏匆匆忙忙说了一声,就往外走。

来到外间的廊庑底下,汤氏停下脚步,拉着一个小丫鬟的问道:“你们今儿可是怎么啦?为何大白天就在外面睡着了?昨儿可是累着了?”

那小丫鬟苦着脸道:“二夫人,这奴婢也说不上来。总之这几天都是这样,大家伙儿都说……”一边说,一边往左右看了看,才踮起脚,凑到汤氏耳边道:“……二夫人,奴婢听有几个姐姐说,这院子里有妖怪,把大家魇住了……”

汤氏想起那个刚刚消失的,跟徐文静生得一模一样的男人,激灵灵打个寒战,一下子用手捂在嘴边,似乎生怕自己叫出声来。

“二夫人,您怎么啦?”那小丫鬟好奇地看着汤氏。她到底年纪小,没有那么多忌讳,偏着脑袋笑着道:“二夫人,您不会信了吧?——这种胡说八道,奴婢年纪虽小,也是不信的。”

汤氏从嗓子眼里挤出几声笑,摸了摸那小丫鬟的头,“好丫头,是个胆儿大的。”说着,连忙下了台阶,往院门口走去。

她走得那么快,好像后面有人在追她一样。她咬紧牙关,拼命克制自己往后看的**,一口气冲出了院门。

一出这个院子,那股让她窒息的氛围霎时间烟消云散。她压得沉沉的心陡然轻松下来。

靠在正院的大门上,汤氏大口大口喘着气。

“哟,这不是二夫人吗?如何在这里躲懒?可是我们夫人不去,二夫人就操持不下来了?”一个娇媚的声音在台阶下面响起来。

汤氏抬头,看见大老爷徐文静的妾室春杏妖媚地站在台阶下面,抬头看着她笑。

在徐文静续弦之前,他最宠爱的,就是这个妾室。大房的事儿,自从徐文静的原配死后,都是由这个妾室打理。

本来徐文静的年岁不小了,而且儿女都大了,徐家没有人认为徐文静还会续弦,都把春杏当了大房的夫人一样对待。

没想到徐文静的原配过世十年之后,他居然又续弦了,还娶了这样一房鲜嫩得如水葱一样的小娘子。

汤氏知道,自从穆氏进门之后,春杏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再没有以前在大房说一不二的地位。

而且穆氏年岁虽小,却是个有主意的,身边带来的陪嫁婆子和丫鬟都是穆侯府送的,个个能干要强,将大房的内务立刻把持得铁桶一般,别人通插不下手。

穆氏刚进门的时候,春杏听说是个十五岁的小娘子,并没把她放在心上,直到穆氏进门没几日就把徐文静收拾得服服帖帖,如同供祖宗一样供着她,春杏才明白自己真的来了个对头。

但是她明白又怎样?

穆氏不笨不傻不软弱,有强大的娘家,有徐文静的疼宠,还有身边能干的婆子丫鬟护持,在整个徐家后院,立刻就站稳脚跟。

春杏只是个妾室,家里父母双亡,跟着一个哥哥长大。她哥哥是徐文静的手下。因春杏生得有几分颜色,又倾慕权势,正好徐大老爷十年前原配过世,春杏就跟她哥哥合计,自愿进徐府给徐大老爷做妾。

这样的家世,又加上年纪大了,失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再说若不是穆氏自己不耐烦管事,徐家二夫人管理内院的权力早就被徐大老爷收回去给她了。

一步步地,春杏看见自己的地盘被刚进门的继妻蚕食,心里的不忿也日益增多。

汤氏明白这大房妻妾二人的不对付,也不想夹在她们中间,忙道:“我是来看看大嫂,这就回去了。”又道:“小嫂子,这里不是你来的地方,还是回去吧。”

以前春杏打理大房的内务很是尽心尽力,徐家上上下下都尊称她一声“小嫂子”。

自从穆氏进门之后,已经没有人再叫春杏“小嫂子”了。

听见汤氏这样称呼她,春杏心里一软,将手里的东西揉了揉,点点头道:“我就知道这府里上下,也只二夫人是个厚道人。没有人走茶凉。”

汤氏笑了笑,对春杏行了半礼,然后走下台阶,往菊花台那边去了。

春杏一个人站在徐家大房的正院门口,抬头看了看那黑油油的大门。似乎天光太亮,照得她睁不开眼睛。春杏用手搭成凉棚,遮在额前,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了看那院子里四角的天空。

过了一会儿,春杏转身离去。她没有走在青石板小道上,而是走在道边的草地上。月白色裙摆在绿油油的草丛中飘行拖曳,几张碎纸片从她手边荡荡悠悠掉下来,落在了院墙根上。

一只小白狐从院墙边的小洞里钻出来,一双黑亮的眼睛盯着春杏远去的背影出神。正是跟着杜恒霜一起来的小白。

它坐在草丛中,往春杏离去的方向吸吸气,然后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院墙,再吸一口气。

有一股它很熟悉的味道。

可是它又想不出是什么味道。

低下头,小白看见了草丛里散落的那几张碎纸片,不由眼前一亮,两只耷拉着的狐狸耳朵都竖了起来。

它凑过去,用黑黑亮亮的小鼻头蹭了蹭那几张碎纸片,将它们挪到一起叠起来,然后对着纸片吹了一口气。

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那小纸片就飞到半空中,变成一个纸人的样子,正是跟徐大老爷徐文静一模一样!

小白咧嘴一笑,似乎在说:“终于抓到你了!”然后一跃而起,飞身向上,张开嘴,往那在半空中飘飘荡荡的纸人狠狠地咬下去,几口就将那纸人吞下肚。

小路上来来往往的徐家下人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人,看到就在他们身边,有一只小白狐刚刚吞下一张纸人……

徐文静离开徐府之后,一直觉得心神不宁,不知道要出什么事。

这些日子,他的身子越发不好,总是气短神虚,特别是在府里的时候。

只要离开徐府,他就觉得好受些,特别是心里不再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总是沉甸甸的。

来到他这几天惯常去的茶楼,徐文静举步上楼,坐到自己常坐的位置上。

从这里,他能够看见长安城大街上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这番景象让他看着心安,看着心满意足,也觉得自豪和骄傲。

因为这样的太平盛世,是他徐文静辅佐永昌帝齐伯世打来的天下!

作为元谋起事三功臣之一,他如今的地位,其实是三个人当中最差的。

他虽然有不满,但是还没有到恨之入骨的地步。

喝醉酒了骂骂自己的死对头是有的,但是背地里抱怨永昌帝,他是从来不敢的。

茶楼的茶博士拎着茶壶过来,笑着道:“徐大人来了,今儿还是照旧?”

“照旧吧。再给我上两碟点心。”徐文静笑着道。

很快茶水和点心都被伙计送了上来。

徐文静一个人端着茶杯细品那茶叶的清香,正闭目沉吟,就感觉到自己对面坐了一个人。

睁开眼睛,徐文静看见一个碧眼高鼻的胡人在自己对面的位置上刚刚落座。

那胡人头上戴着一顶古怪的帽子,看着他嘻嘻一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

徐文静皱了皱眉,“这里是我包下的,您还是请到别处坐吧。我不与人拼桌。”

那胡人笑了笑,出口说出一串叽里咕噜的话。

徐文静一听,顿时瞪大眼睛,连面色都吓白了。

那不是大齐话,而是突厥语!

这人难道是突厥人?!

徐文静忙向左右瞧了瞧,见周围都没有人,才压低声音道:“你有什么事?你怎么来中原了?——可是你家可汗派你来的?”说得居然也是突厥语!

只是有些时日没有说过了,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生疏。

那人笑了笑,改用大齐话,有些生硬地道:“徐大人原来还记得我家可汗。这就好办了。我家可汗向大人问好,同时想提醒徐大人,还有你的皇帝主子,进贡的时候到了。这些年我们没有催,你们就装忘了。这样可不好。我们突厥人……”

徐文静吓得脸色由白转红,扑上去捂住那人的嘴,压低声音用突厥话道:“你好大的胆子,用大齐话,不怕别人听见,你不能活着走出长安?!”

那人轻蔑地一笑,一手将徐文静推开,然后用手拍了拍桌子,道:“我若是怕,就不会来了。——总之今日,我先找徐大人,给你三天时间,你跟你主子商议。商议好了,就到这里来,给掌柜的留个口信,我接了口信,自然去找你。——记好了,别跟我耍花招。那东西我当然没有带来,在我我家可汗那里好好收着呢……哈哈哈哈!”说着,仰天大笑,一拍桌子站起来,用手撑着窗棂,从茶楼二楼上轻飘飘地跳了下来,落到长安城的大街上。

长安城胡人本来就多,能人异士也很多,长安城的人见多识广,见状并没有觉得惊讶,只是喝一声采,叫一声好而已。

那人落到地上,也对长安人的处变不惊暗自佩服,对着自己身旁的人微微点头,便大步离去。

他刚走,徐文静就苍白着脸从茶楼出来,佝偻着腰,似乎比刚才进茶楼的时候一下子老了十岁不止。

离开茶楼,他在街上茫然地站了一会儿,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出神。

过了许久,才一咬牙,往皇宫的方向去了。

一路上,徐文静心潮澎湃,想到了当初在太州跟着当时还是前朝大周齐国公的齐伯世首举义旗的时候。

那时候,他们的准备其实并不充分。

大周的德祯帝当时征集重兵征高句丽,可惜以失败告终。

大周顿时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都企图取周而代之。

齐伯世能成功,不仅是他笼络了一群善战的骄兵悍将,更重要的,是他有许多胆大能干的谋士跟在身边。

当时太州起事的时候,前朝大周已经风雨飘摇。不仅国内反贼遍地,就连国外的突厥人也来插一杆子,企图从大周抢点儿好处。

齐伯世在太州起兵,面对的就是后有突厥骑兵,前有大周良将阴世章的复杂局面。

是徐文静那时候冒死献计,搞定了突厥,解除了太州的外患,齐伯世才能腾出手来,跟前朝大周的主力军队决一死战,最后趁着安子常击杀前朝德祯帝的时机,迅速占领长安,才能登基称帝。

※※※

四千字求粉红票和推荐票。下午还有二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