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楚汉争鼎 > 第297章 粮草未动、骡马先行

楚汉争鼎 第297章 粮草未动、骡马先行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7:01 来源:笔趣阁

第297章粮草未动、骡马先行

当武涉正在彭城游说淮南王英布时,项庄却来到了歙县。本章由为您提供](《7*

丹阳郡的歙县山区,曾经的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已经被焚毁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片碧绿如茵的牧草草场,这里便是楚国最大的军马场——歙县军马场,马场里养殖了不下十万头méng古矮脚马,以及千余匹阿拉伯hún血马。

为了引进阿拉伯马,楚国可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为了支撑水师船队下南洋,楚国很是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

在第一次下南洋失败之后,楚国很快又打造出了一支由二十艘楚船组成的船队,仍由戈胜率队,偕四千锐士二下南洋,结果却正好遇上南越兵变,这支船队便成了运输队,往返于南越、江东之间,转运了数万楚国壮丁。

半年后,戈胜重整旗鼓第三次下南洋。

这一次,船队甚至已经过了马六甲海峡,然而不幸的是,船队在印度洋上再次遭到了飓风的侵袭,满载公输纸、白酒、丝绸等货物的四艘楚船触礁沉没,没有了这些货物,再去西洋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戈胜只好返航。

第四次下南洋时,船队的楚船增加到了五十艘!

而且戈胜也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将货物分开放置在各艘船上,这样既便有一艘或者几艘船只沉没,也不会影响大局。

这一次,戈胜的船队终于抵达了天空之城——巴比伦。

此时的两河流域正处于塞琉古(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大将)的统治之下,并且正遭到罗马帝国跟安息帝国的东西夹击,因而根本无暇招待东方来的客人,不过楚国人还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阿拉伯马、骆驼还有大量的黄金!

然而返回江东的路上,不少船员纷纷患上恶疾,相继死去(其实是虐疾)。(《7*

绕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四千水手已经死得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甚至连楼船将军戈胜也患病暴卒了,一千人可驾驭不了五十艘楚船,几个校尉一合计,便将健康的阿拉伯马、骆驼以及所有的黄金集中到了二十艘楚船上,然后凿沉了另外的三十艘楚船。TXT电子书下载**

从马六甲回江东的路上,又死了不少人。

等船队返回丹徒港时,出发时的四千水手已经只剩不到六百人了,而且一个个全都皮包骨头、瘦得不chéng人形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船抵达江东的数百匹阿拉伯马以及数十头骆驼却是完好无损,几万斤黄金也是毫厘无损。

听说戈胜也在中途暴卒,项庄大为悲恸,当即追赠戈胜为乌乡侯,并由戈胜年仅九岁的长子戈布承袭了爵位。

所以说,为了得到阿拉伯马,楚国可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的。

现如今,歙县军马场里的一千余匹hún血马就是以阿拉伯马为马种,跟méng古矮脚马杂jiāo改良而来的。

不过项庄毕竟是穿越众,因此没有重蹈汉武大帝的覆辙。

汉武帝将所有从大宛引进的汗血宝马都用于配种,却忽视了维系汗血马的血统基因,结果走上了一条引进、配种、改良、回jiāo、直至消亡的不归路,到最后,偌大的大汉帝国,竟然再找不出一匹纯种的汗血宝马。

所以,项庄并没有将全部的阿拉伯马用于配种,而是保留了一定的种群,以维系阿拉伯马的基因,只有维系好了阿拉伯马的基因库,才会不断有阿拉伯马用于改良,歙县军马场才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优秀的hún血马。(《7*

不过从个头上看,改良后的hún血马也不怎么出众。

事实上,从巴比伦引进的纯种阿拉伯马也只有六尺多的平均体高,只比méng古马的平均体高多出尺许,用来组建轻骑兵那是绰绰有余,若是用来组建重装骑兵,那就不行了,要想组建重装骑兵,怎么说也得是体高超过八尺的高头大马!

不过,正如méng古马中存在体高超过八尺的骏马一样,阿拉伯马的种群中也存在体型超大的个体,甚至还会诞生体高九尺的骏马,只要培育的阿拉伯马种群、hún血马种群足够大,就总会培育出足够的骏马,组建重装骑兵那也是早晚的事。

然而,项庄这次来歙县,却不是来看这些hún血马的。

项庄这次来歙县,是为了远征巴蜀征集骡子来的,因为在歙县除了军马场,还有一个大型骡马场,里面蓄养着好几万头骡子。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项庄却是粮草未动、骡马先行!

骡子其实就是马跟驴杂jiāo的后代,既有驴的负重能力、抵抗能力,又有马的灵xìng和奔跑能力,而且,骡子吃的还比驮马要少,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甚至还要胜过西南驮马,有了骡子,军马场里淘汰下来的劣马就能全部变卖,补贴军马场的支出了。

事实上,最近几年歙县军马场已经可以做到自我补血,再不用国库贴补了。

说起骡子,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是作为稀罕物藏在王宫大内供贵族赏玩的,一直到宋朝,骡子才被当成役使的牲畜,从而开始了大量培育,不过有了项庄这个穿越众,华夏役使骡子的时间却是大大地提前了。

这次远征巴蜀,可不能再让楚军将士背着干粮袋出征了。

以前背干粮袋,那是情势所迫,没办法,现在楚军的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就再没必要让将士们啃那又干又涩的干粮了,而且,从江东到巴蜀,那可是遥遥两千多里,光是行军就得走上一两个月,再大的干粮袋也不吃不是?

所以,这次出征必须征调足够多的骡子以运输粮草辎重。

这次远征巴蜀,项庄打算以虎贲营、天狼营两万jīng锐为基干,再chōu调三万府兵组建远征军团,而且,项庄还打算亲自领军出征!

五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从江东到蜀中路途遥远,少说也有两千多里,光是行军只怕就要走上一两个月,如果战事不顺,拖上三四个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这次远征至少也要准备五万大军四个月份的口粮,这可着实不是个小数目。

以一个士兵一月消耗一石粮食计算,五万士兵四个月那就要消耗二十万石粮食!

二十万石,就是两千四百万斤,一头骡子负重八百斤(秦斤)翻山越岭毫无问题,这也就是说,需要三万头骡子,考虑到运输过程中骡子的损耗,则至少需要多征调上千头,这还仅仅只是粮食的运输,算上辎重那就更多了。

所以说,这次远征少说也要征调四万头骡子!

至于四万头骡子的口粮却是不必考虑了,因为骡子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比méng古矮脚马还要强,如果不出现负重过多的情形,也基本不用担心掉膘倒架的事情,从江东到巴蜀也不是沙漠,沿途的青草就足够解决骡子的口粮问题了。

当项庄正在为远征军团征调骡马时,刘邦却在咸阳太仓里发呆。

汉国的基础原本就要比楚国好许多,既便是关中遭到楚军洗劫之后,其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土地féi力等等也仍然要胜过江东,再加上白墨变法以及十年生聚,现在汉国的人口规模和攒下家底可是要比楚国殷实得多了。

十年间,楚国的总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已达将近五百万,可汉国也没有原地踏步,现在汉国的在册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七百万,壮丁也超过了一百五十万,无论是总人口规模,还是壮丁数量,依然稳稳地压过楚国一头。

咸阳太仓里积储的粟米也远远多过秭陵太仓的大米。

八百里秦川、巴蜀平原尽皆膏腴之地,后世的江南虽然被誉为鱼米之乡,可在这个时代绝大部份区域都是未经开垦的荒地,因此江东的耕地面积、每亩单产以及粮食总产量都远远无法跟关中、巴蜀这两个天下粮仓相媲美。

十年积攒,咸阳太仓里积储的粟米已经超过了五百万石!

站在太仓内,望着多到粮仓里放下不因而只能lù天堆放的小山般的粟米,刘邦真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十几年前跟项羽争天下时,他还经常因为几万石军粮而发愁,能干如萧何萧丞相,也得拼尽全力才能勉强供应汉军的军粮。

可是现在,咸阳太仓里的粮食却多到吃都吃不完了!

既便是出动百万大军,也足够支撑五月作战所需了!

所以,是时候出关了,虽说他刘邦的身体还算不错,可不管怎么说,今年都已经六十九岁了,后面还能有几年好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扫灭关东诸国、一统天下,那他刘邦就是死都不能瞑目哪。

不过,在出关之前,还得先解决了匈奴这个隐患才行!

匈奴不灭,大汉国的后方就不稳,后方不稳,汉军就得分心两用,这从战略上来考量无疑是极不利的,也容易被楚国这样的敌国所利用,当然,也并不是非得扫灭匈奴不可,只要夺回九原,将匈奴逐回漠北,也就差不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