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楚汉争鼎 > 第359章 册立储君

楚汉争鼎 第359章 册立储君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7:01 来源:笔趣阁

收费章节(12点)

不过,当夏侯婴打开右侧锦匣时,刘邦才发现里面的人头根本就不是彭越的,而是他派去敕封高初的族兄刘贾

“刘贾?”刘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初竟然杀了刘贾?”

旁边的张良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虽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可汉王派使者去敕封楚王麾下的大将为王,这的确是有些过份了,也怨不得人家斩杀使节。

陈平却是面露羞愧之色,讪讪的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向刘邦赔罪。

好半晌,刘邦才咬牙切齿地道:“高初小儿竟敢杀寡人族兄,寡人誓杀他”

这一刻,刘邦是真的很生气,也很伤心,刘邦麾下文臣武将无数,自沛*县起兵便一直追随他的也不在少数,譬如萧何,譬如夏侯婴,但是,刘邦最信任的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跟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另一个便是堂兄刘贾了。

现在,刘贾却让高初给杀了,刘邦能不生气,能不伤心?

深深地吸了口气,刘邦又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待雨季过去、夺了梁地,寡人当亲征荆襄,斩杀高初为刘贾报仇”

刘邦却不知道,要想夺取梁地可不那么容易了。

赵炎、申屠嘉带着五千精兵昼夜兼程,终于在十天之后赶回了定陶。

赵炎回到定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申屠嘉封锁城北大营,将留守定陶的五万更卒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第二件事情便是封锁王宫、囚禁梁国国相夏说,第三件事便是谴飞骑前往临淄,请求齐王引大军前来定陶,接收梁地。

赵炎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刘邦游说彭越攻伐荆襄,原本就是驱虎吞狼之计,如果梁军大获全胜也就罢了,那时不仅梁国能够保全,甚至还真有机会从荆襄分得一杯羹,可是现在,梁军却全军覆灭,在这种情形之下,汉军肯定会掉转矛头对付梁国。

所以,必须抢在汉军到来之前,引齐军入梁

放眼当今天下,除了楚王项庄,也就齐王韩信能跟汉王刘邦相抗衡了,赵炎也曾考虑过将梁地献给楚王或者汉王,可最终,他还是决定投奔齐王,汉王、楚王都是人中之雄,可他们麾下文臣武将多如牛毛,赵炎自忖去了也难有出头之日。

反倒是齐王帐下,似乎人才廖廖,投入齐王帐下或者还能建立一番功业。

但凡人才,就没一个想去给人家锦上添花,赵炎有此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自从征讨淮南失利之后,齐王似乎是幡然顿悟了,甚至还下了求贤令,正在齐地广征贤才,现在去投齐王,正是时候。

秭陵,楚王宫。

悠扬的钟声中,朝中文武官员三五成群,直趋大殿而来。

今天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大王却突然间召集群臣大朝,显然是有什么大事,文臣武将们都是议论纷纷,不过,绝大多大臣都认为跟这两天风传的高初封荆王之事有关,今日大朝,高初究竟是封王还是被谪贬,想必会有个明确的说法。

卯时三刻,群臣到齐,文官以项他为首于右侧就座,武将以项佗为首,于左侧就座,不过,今日大朝,参与朝会的文官武将超过百人,有席位的只有廖廖十余人,更多的文臣武将却只能分列左右两班,站着朝会。

片刻之后,穿着国君盛装的项庄便从侧门进入大殿,于首席就座。

楚汉时期,后世成为绝对正统的儒家还未成为主流,因而儒家礼仪也没有被引入到朝会之上,国君的席位并非高高在上,大臣们在国君面前也是有席位的,更加重要的是,大臣们根本不需要三跪九叩、高呼万岁,而是只需拱手作揖,喊一声参见我王就可以了。

君臣见了礼,就在大臣们以为项庄会主动提及高初封王之事时,卫将军毕书却忽然从上将军项佗身后跪坐起身,朗声道:“我王,有道是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储君乃国之根本,先秦因未立太子以致速亡,是故,我王当早立太子。”

项庄嘴角不禁绽起了一丝微笑,立太子之事,当然不能由他提出来,作为国君,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超然的地位,只有当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时,国君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一锤定音,否则,什么事情都要国君赤膊上阵与臣子激辩,则君威何在?

这帝王心术,当初尉老爷子可是谆谆教诲,项庄也是心领神会。

两班群臣却是纷纷恻目,原以为今日大朝的主题是高初封王之事,却不曾想,毕书一上来便提出了与之风牛马不相及的立太子一事?事实上,储位之争的确已经成为楚国政坛各大派系互相倾辄的焦点了,而且各个派系都有自己的人选。

老楚系中的宗族派,也就是项他、项佗他们,支持曹姬刚生的第八子项坚。

老楚系中的勋戚派,也就是桓楚、季布他们,支持过继给虞姬的次子项治。

老秦系也一分为二,以百里氏为首的一派支持百里伊水所生的第四子项术,以蒙氏为首的另一派则支持赢贞所生的第五子项望。

老魏系的人选则是魏悦所出的长子项政。

此外,无派系的大臣也大多支持长子项政,认为无论是遵照立嫡、还是立长,项政都是当然人选。

果然,毕书话音方落,桓楚便第一个跪坐起身,昂然道:“我王,立储当以刚勇,臣以为公子治龙骧虎步,颇有枭雄之姿,当为储君。”

“黟乡侯此言大谬。”桓楚话音方落,站在项佗身后的羊驼便大声道,“立储当以嫡,何者为嫡?我王乃是楚王,当以楚女所诞子嗣为嫡,臣以为非公子坚不ff8足为储。”

这话可够诛心的,直接就无视魏悦这个王后,不承认她的项庄嫡妻名份了,不过,这种说法在江东藉的大臣中间还是很有市场的,其实一直以来,就有那么一种声音,认为项庄应该废掉魏悦,改立曹姬为后。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庄应该迎娶虞姬,并且立虞姬为后,然后再册立虞姬为项庄所生的子嗣为太子,不过这种说法也就在十年前风行一时,至于十年之后的现在,随着虞姬年岁渐长,也就渐渐的没人再提起了。

下一刻,站在百里贤、百里茂身后的一名年轻大臣就出言反驳道:“公子坚尚在襁褓之中,品行才学皆不得而知,立他为储君岂非儿戏?臣以为立储当以贤,公子术才思敏捷、品行贤良,可为国之储君。”

项庄便有些皱眉,局面似乎有些失控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项他、项佗、武涉、百里贤这些重臣都还没有表态,如果他们都参与了进去,那这场储位之争可就真成了乱战,他这个国君说不得也只能赤膊上阵了。

当下项庄轻咳了一声,群臣便齐刷刷地噤声。

项庄这才对毕书说道:“卫将军,立储之事是你最先提出来的,那么依你之见,当立哪位公子为储君?”

项他、项佗、武涉、百里贤等人便纷纷竖起了耳朵。

毕书拱了拱手,道:“我王,臣以为立储非以刚勇、非以贤,当以嫡以长,公子政乃王后嫡出,又是长子,当为储君。”

项庄又将目光投向项他,问道:“令尹,你说呢?”

项他心里便叹了口气,他最嘱意的人选当然还是曹姬刚生下的项坚,不过项坚的确是太小了,要想把他强行推上储君大位,的确是不太现实,而且大王如此安排,他的心意已经再明显不过,那就是要立公子政为储君。

当下项他拱手作揖道:“臣完全赞成卫将军的意见,当立公子政为储君。”

项庄的目光又逐一从项佗、武涉、百里贤脸上掠过,项佗、武涉、百里贤焉能不知项庄的心意?当下纷纷表态,支持立项政为储君,几大派系的首脑人物都表了态,剩下那些小鱼小虾还能有什么意见,顿时便偃旗息鼓了。

大臣们的意见迅速趋向一致,项庄嘴角这才绽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微笑,这就对嘛,你们要拉帮结派,还要互相倾辄,寡人都没意见,可你们要是胆敢挑战寡人的王权,寡人却是绝对不会容忍,这次就很好,寡人的意志就是你们的意志

最终,项庄轻描淡写地道:“既然大家都支持公子政,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说此一顿,项庄又对坐在项他下首的武涉说道:“上大夫,有劳你草拟诏书,依礼册立公子政为储君。”

“喏”武涉赶紧跪坐起身,恭声应喏。

项庄又环顾群臣道:“诸位爱卿,可有事奏?”

群臣尽皆默然不语,立储这么大的事情已经足够他们消化几天的了,这会,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奏事?

项庄轻轻颔首,又道:“既然这样,那就散朝吧。”说此一顿,项庄又道:“令尹、上将军、上大夫、卫将军还有军师留下。”

群臣冲项庄齐齐作揖,然后纷纷散去,不片刻,大殿上便只剩下了项庄、项他、项佗、武涉、毕书以及百里贤六人。

“诸位爱卿,高初封王之事就此打住,今后谁也不许再提”对着这几位股肱大臣,项庄说话就露骨多了,几位大臣则齐齐应喏。

项庄又道:“刘邦老儿一纸封王令,搞得寡人好生被动,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寡人不能只是被动挨打,是不是也该给刘邦老儿用些手段?”

ps:明天的更新要推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