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变身女学霸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以吕布为视角的开篇

此时的吴笛,已经将全部的心神投入到了三国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去了,她开篇便引用了杨慎的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也是原版《三国演义》的开卷词,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吴笛每次在品读这首好词时,一边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汹涌东逝的滚滚长江,这就相当于一条历史的长河,浪花飞溅,不知有多少英雄在其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太阳每日东升西下。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其实读了这首词后,总觉得会有种人生悲凉的感觉,也觉得有些荡气回肠,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

而现在,吴笛就要将她那个世界的历史,用小说的笔法展现在所有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五千年文明,是永垂不朽的!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小说。让更多的人知晓那些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让他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她想要设立一些文学奖的意义所在,她要尽可能地宣传她UU小说的那些人物。

吴笛的开篇,首先便交代了小说的背景。这是为了照顾那些没有看过《三国正史》的人,毕竟她写这部小说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三国正史》,因此,小说写得越有趣越好,哪怕牺牲一些合理性也在所不惜。

如同《三国演义》那样,她并没有重点写“黄巾之乱”,虽说大贤良师张角所谓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很响,还号称是南华老仙的弟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其实就是个邪教教主,装神弄鬼的本事倒是挺厉害,但遇上正规军,一般的黄巾众其实就是乌合之众。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这张角、张宝确实会妖法。还是从《太平要术》中领悟的,结果居然被猪羊狗血给破了,记得括号是这样点(吐)评(槽)的——《太平要术》甚是不济,关公当日可与翼德并称伏魔大帝……

虽说吴笛写的是三国系列的小说,但里面也不想出现这种扯淡的东西,以后或许可以出个黄巾起义的外篇。弄出个“南华八怪”什么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末年,如同黄巾起义这样的农民起义有很多,比如秦末时的陈胜吴广起义,隋末时瓦岗寨等,但真正农民能够当上皇帝的都比较少。好像也只有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其余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是属于“革命先行者”的角色。

黄巾之乱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算是一个三国的开端,三国真正的主角,还是那些诸侯、军阀们。

但必须承认的是,它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就因为有黄巾之乱,每个州的刺史之类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招兵买马了,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而后来的那些黄巾众,也基本上都被诸侯收编了,比如比较有名的青州兵,就被曹操收编,大大地增加了曹操的实力。

有时候就算玩三国游戏的时候,往往都不会从“黄巾之乱”开始玩,因为那个时候势力太少了,玩起来也没意思,后面的“讨伐董卓”“群雄割据”才是重头戏。

虽说农民起义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可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说将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其实是这个世界的华夏人民所缺少的精神,然而纵观这个世界的华夏历史,却又会发现,它的人民,比多苦多难的中国人民,要幸福得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也很有道理。

“革命”这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可它却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血淋淋的。

革命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暴乱,它可以粉碎固化的阶级,让一大批底层人民翻身骑在那些权贵阶级的头上,然后再渐渐形成新的权贵阶级。

纵观历史,便发现它以这样一种姿态螺旋上升。

吴笛使用的第一个视角,便是号称“战神”、“飞将”、“虓虎”的吕布,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位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

吕布虽然人品不佳,但却也有他的个人魅力,况且,他的人品放在三国时期确实算很差,毕竟那是一个很讲究忠义的时代,可若是超脱历史来看待吕布的话,便会发现吕布其实只是个不择手段的人,只可惜较为短视,喜欢唯利是图,时常刚愎自用,野心挺大,却没有与野心相匹配的器量。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在现实位面,一个人再骁勇,在千军万马面前也终究是无力的。

那些号称“万人敌”的武将,真让他一个人去和一万士兵战斗,除非他有《三国群英传》里的武将技、必杀技,否则怎么可能打得过。

其实要说三国时代,最像吕布这个投靠过许多诸侯,却又叛出自立的人,便是刘备,然而刘备在历史上的评价可不知要比吕布高了多少。

除了因为刘备的人品确实要比吕布好以外,究其本质,还是那四个字——成王败寇。

试想,如果吕布最终成就了大业,历史又会如何评价他呢?那肯定是英才无双、志存高远,即使屡次背叛主人,也会被人认为是忍辱负重,所图甚大,逆袭董卓这个残暴的权臣也会被人认为是天大的功绩。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刘备能成功有其性格的必然,而吕布失败,同样也源于他那唯利是图、刚愎自用的性格,只可惜了他的那些班底。

---------

二更~~~~求月票、月票、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