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248章 衣带诏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248章 衣带诏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8:35 来源:笔趣阁

许昌。UU小说,uu234

许昌原本只是颍川郡的一个普通县城,在黄巾之乱中也遭到了极大破坏,曹操迎天子于许县之后,改许县为许昌,并且励行图治,许昌的人口才逐渐恢复,街市也日渐繁荣,又逐渐有了两汉鼎盛时的气象。

尤其是许昌东门附近,房屋鳞次栉比,屋檐几乎垂到地上,沿着街道两侧摆摊叫卖的小贩几乎占满了半条东大街,赶早市的贩夫,前来采买的管事以及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更是几乎挤满整条大街。

东门大街与朱雀大街的交岔口尤其热闹。

一家蒸饼店离路口仅有咫尺之遥,吸引了大量的贩夫走卒。

一个蓬头垢面的半大孩子悄悄的,从侧面挪到了沿街摆着的蒸笼前,趁着叫卖的店家一个不留神,呲溜就从蒸笼里抓了一个白面饼,然后将饼叼此里拔腿就跑,店家第一时间发觉蒸饼被偷,立刻拔腿去追,一边高喊抓小偷。

附近巡逻的两个快手见状也加入追捕中。

偷了蒸饼的半大孩子夺路狂奔,连续撞翻了不少菜摊行人,整条东门大街立刻变得一片鸡飞狗跳。

等店家和两个快手追过街角时,早已不见了那小孩的身影。

一身风尘的马忠从蒸饼店出来,低着头汇入骚乱的人群中。

马忠骑死了两匹战马,在短短不到一昼夜的时间狂奔了将近四百里,终于赶在早市之前到了许昌,然后拿口吐白沫的战马跟城外的一个农夫换了一套麻布衣裳。换上麻布衣裳之后就大摇大摆的进了许昌城。

吃饱喝足。又在街边菜贩的水桶里洗了一把脸。马忠顿觉神清气爽。

马忠随手拦下了一个挑着干柴叫卖的樵夫,问:“老丈,敢问国舅府怎么走?”

樵夫为了卖个好价钱,都会直接挑着柴担前去豪门世家的后门叫卖,自然也就认得当地世家豪族的门。

果然,那个樵夫反问马忠说:“你问的哪个国舅,董国舅还是伏国舅?”

马忠早知道当今有两个国舅,一个是董承。其女为天子贵妃,一个则是伏完,其女为天子的皇后,这都是袁否告诉他的。

当下马忠说道:“我找伏国舅。”

“伏国舅啊?”樵夫点头说道,“沿着朱雀大街一直往南,到了玉司坊再往西,然后一直走到底,看到门口立有两座石狮子的朱红大门,便是伏国舅府。”

“谢了,老丈。”马忠道了谢。一路寻了下去。

穿过朱雀大街,拐入玉司坊。又往前走了数百步,马忠果然看到了一座大红门,大门前的石阶上蹲着两尊威严的石狮子。

当下马忠便上前拍响了侧门的铜环。

稍顷,侧门便开启了一道细缝,一个苍头从门缝里探出来,很不高兴的嘀咕说道:“大清早上的,拍什么门?让不让人睡觉了?”

“敢问,这里可是国舅府?”马忠问道。

苍头说:“你眼瞎了,大门上不写着吗?”

马忠说:“这么说,这里真是国舅府了?”

“废话。”苍头越发的不耐烦了,“有事没事?有事快说,没事快滚。”

“有事,有急事。”马忠赶紧从衣襟里取出一封密信递给苍头,说道,“老丈,小人这里有一封密信,要亲手交给国舅。”

“密信?还亲手交给国舅?拿来吧你!”

苍头却劈手夺了马忠手中的书信,然后平的一声关上了门,马忠被阻在门外,非但没有生气,脸上却反而流露出了一丝狡笑。

(分割线)

曹丕依例起了个大早,前来学宫跟荀彧学习理政。

别看曹丕年仅十二岁,但是对政事却表现出了超人的热情,昨天晚上他跟着荀彧处理政务一直到深夜,今天一大清早,便又早早来到了学宫。

然而,几乎没人知道,曹丕其实很讨厌处理政务,他之所以对“理政”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却是为了吸引荀彧等大臣的注意,尤其为了吸引父亲曹操的注意,别看曹丕年纪才十二岁,却已经深谙权术了,这个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

曹丕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知道自己出身不好,生母卞氏原本是倡家,是曹操的小妾,所以他只是庶子,既便现在长兄曹昂已经殃于宛城,生母卞氏也成了正室,他曹丕也成了曹操嫡子,但曹丕却仍缺乏安全感。

因为曹丕还有个聪明绝顶的弟弟,深得曹操宠爱。

曹丕知道自己的资质比不上曹值,所以只有表现得更加勤恳,勤能补拙不是么?只有大臣们都支持他,父亲也认同他,世子大位才不会旁落。

等荀彧来到学宫时,曹丕已经将昨夜送上来的奏章按照兵事、农事、工事、商事、刑狱分门别类的都整理好了。

荀彧便毫不吝啬的赞了曹丕一句。

荀彧的称赞让曹丕内心就跟喝了酒一般的飘飘然,因为曹丕知道荀彧是父亲麾下的头号心腹谋士,荀氏更是颍川八大家之首,得到了荀彧的支持,曹丕的世子位就稳了一半,这时候的曹丕当然不会知道,将来荀彧会跟曹操貌合神离。

荀彧开始坐下来教曹丕处理政务,批了没一会儿,一个小吏忽然急匆匆跑了进来。

“公子,荀令君,出事了,出大事了!”小吏一边跑,一边气喘吁吁的连声高喊。

“慌什么?”荀彧放下手中毛笔,沉声说,“这天还塌不下来,说,出什么事了?”

“荀令君,有人想要造反!”小吏急匆匆跑到荀彧和曹丕面前,气急败坏的说道。

“啥,造反?”曹丕闻言顿时吓了一大跳,不论他多少年老成,终究还是个孩子。

荀彧却是神色如常,冷冷的说道:“陈群,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散布谣言是要问斩的?”

这小吏却不是别人,而是将来一手创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不过现在,陈群却只是司空府的一个曹掾小吏,不入流品。

陈群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说道:“令君,在下又岂敢造谣?实有物证在此。”

说完,陈群便从衣袖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荀彧。

荀彧接过书信,展开匆匆看完,脸色立刻为之一变。

曹丕有些好奇,问道:“先生,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荀彧不答,只是将密信递给了曹丕,曹丕看完之后也是脸色大变:“什么,刘备、袁否还有国舅董承要窜联起来密谋许都,劫天子銮驾之荆州?”

荀彧问陈群道:“长文,这是袁否写给国舅董承的密信,你又是如何得来?”

陈群说:“这事说来可真是巧了,袁否派来的信使本是要投信于董国舅府,却不想竟错投到了伏国舅府上,伏国舅得信之后,不敢私匿,便私下里找到在下,让在下将此信转交给令君及公子,令君,信中所言之事可是十万火急,我们需早做准备哪!”

曹丕也慌忙说:“是啊先生,密信上说袁否大军五日之内便可至许昌,而今许昌空虚,只有不到两千郡兵,需赶紧从各郡县调兵入卫许都,哦对了,还有董国舅,也需赶紧调兵前去将其拿下,以绝后患。”

陈群附和说道:“公子所言极是,宜早作决断。”

“不可,此事颇为蹊跷,难保不是袁否的诡计。”荀彧却摇头说,“董国舅是否真与袁否暗中有勾连,还需仔细盘查,切不可贸然调兵拿人。”

曹丕说:“可是先生,我们没时间了呀,而且密信中所说衣带诏,也不像是做假,再结合此前刘备意外兵败汝南,刘备在兵败之后,又仓皇出奔荆州,原本还显得迷雾重重,可是有了衣带诏,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陈群再次附和:“公子所言极是,有了衣带诏,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再给合袁否在汝南大张旗鼓,此分明是想将主公大军先诱入汝南,待许昌空虚,然后袁否、刘备以及董承才好趁虚起事,定是如此,定是如此哪!”

荀彧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从逻辑上讲,曹丕、陈群的推测是站得住脚的。

如果刘备、袁否和董承早就有了勾结,那么刘备在汝南败给袁否也就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对方计划中的一环,刘备就是要将八千曹军的军械装备以及粮草辎重全送给袁否,以使袁否有资本与曹操对抗,以威胁许昌安全。

袁否在汝南坐大后,曹操必然调大军前往征讨。

这时候,许昌就变得空虚了,然后袁否再跳出汝南,先摆出北上青州的虚假表象,在沛郡虚晃一枪,然后在曹军的眼皮底下兜头杀回许昌,就能与董承里应外轻易攻陷许昌,这里最厉害的是,还没人相信袁否会不自量力攻打许昌!

真要是这样,只怕是袁否都已经攻陷了许昌了,曹操的大军却还在沛郡傻傻的等,等着袁否去自投罗网。

“对了,先生,还有这个。”曹丕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又赶紧从堆积如山的奏本中找出了一册书简,说道,“这是宛城太守张绣刚刚送来的急报,说刘备已经被荆州刺史刘表委任为新野县令,眼下正在新野大肆招兵买马,整顿军备。”

听到这,荀彧也不淡定了,沉声说道:“走,去董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