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135章 本是同根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135章 本是同根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8:35 来源:笔趣阁

袁否同意了孙策的条件,次日中午南关外谈判。…≦UU小说,uu234

双方都对这次谈判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头一天傍晚,双方就各派出一支军队,对选定的谈判场地进行了高强度戒严。

孙策也是被袁否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给搞怕了。

以前孙策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什么时候把对手放在眼里过?就连曹操他都不曾放在眼里,只提着三百精骑就敢去劫曹操的中军大营!

可是现在,孙策却真的一点都不敢小觑袁否了。

上次在龙亢,这次在居巢,他两次险些死在袁否手里。

别看孙策现在嘴上仍是口口声声的骂袁否小儿,但是在孙策内心,却早已经把袁否视为他一生的劲敌了。

所以对于明天的谈判,孙策不敢有一点的马虎。

不能不防啊,万一袁否趁着天黑在谈判现场挖一个大坑,再把他那个神秘的守城利器藏起来,这样的话,就是十个孙策也必死无疑。

不知不觉中,孙策也开始变得珍惜自己的小命。

至于说袁否,虽说在关键时刻这厮也豁得出去,也肯拿命去拼,但在平时,他却比任何人都更加的惜命,所以他就更不可能留给孙策暗算他的机会,为了自己的小命,袁否将最精锐的八百骁骑派了出去,彻夜把守谈判会场。

次日巳时刚过三刻,孙策就早早的就来到了谈判的会场。

贾华带着三千江东精锐把守住会场南侧,又在指定的谈判区域摆好了矮几。

矮几的摆放,是按照袁否的要求摆放的。很是别开生面。大约二十张矮几。分成南北两排,一溜的摆开,按照就近原则,袁否和庐江的士族豪强会居于北侧,南面向,而孙策和他麾下的文官武将就只能背南面北。

这就在无形之中拔高了袁氏的地位。

因为自古以来南面才是尊位,是上位。

孙策和周瑜也是到了谈判会场才反应过来,这时候要求更改坐席却是迟了。而且还会显得孙氏气量狭小。

当下孙策也不再纠缠这些细枝末节,洒然入座。

周瑜、吕蒙、吕范等江东文武也在孙策左右依次落座。

然而,袁否和庐江郡的士族豪强却是迟迟未到,直到日过中午,距离孙策约定的最后时限只剩下半刻钟,袁否才终于带着庐江士族豪强珊珊来迟。

两下见了面,袁否笑吟吟的作揖说:“伯符兄,别来无恙乎?”

孙策闷哼了一声,勉强回了礼,说道:“袁否。你可真是大忙人哪。”

“哪里哪里。”袁否微微一笑,又说道。“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弟却需提防着有人拿和议做幌子,其实打的却是背后给我一刀的念头,所以,不得不做好万全的防备,所以才耽搁了时辰,还请伯符兄见谅。”

孙策嘿嘿一笑,杀气腾腾的说道:“我有一言,不知足下想听否。”

袁否长揖到地,做足了表面文章,笑着说道:“还请伯符兄示下。”

孙策冷冷的说:“袁否,你这样整天提心吊胆,只怕也不是个事,不如将传国玉玺还给我,再奉我为主公,我孙氏定然保你袁氏世代荣华!岂非胜过现在朝不保夕、颠沛流离一百倍,一万倍?”

这却是直接进入正题了。

袁否微笑不语,心里却冷笑不止。

说的倒是好听,我若真的降了你,能否活过明天都还是未知之数,都说古人聪明,我们现代人却也不是什么傻瓜蛋。

当下袁否又说:“小弟亦有一言,却不知伯符兄愿意听否?”

孙策大袖一挥,冷然说:“讲!”

看到孙策颐指气使,袁否却始终温文尔雅、谦逊有加,与会的庐江士族豪强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愤怼之色,更而且,与会的庐江士族豪强在对孙策深感不满之余,更对袁否生出了几分格外的的愧疚。

袁否环顾四顾,脸上的温文尔雅之色忽然间敛去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无比的悲戚之色,袁否悲戚的看着孙策,说道:“伯符兄,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孙策闻言懵然,他都不知道袁否在说什么。

曹植此时才刚刚六岁,还没有启蒙呢,孙策又怎可能听过他的绝命诗句?

袁否对于窃据古人诗词却没有半点愧疚不安之心,更没有一点心理障碍,当下脸上神色变得越发的悲戚,然后起身离席,在席间来回踱步,一边踱步一边悲悲切切的吟颂起来曹植所赋的绝命诗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诗篇一出,顿时满场哗然。

曹植本是千古诗才,受曹丕逼迫赋绝命诗,当时心情却是何等的悲切、凄惶?所赋诗篇自然是格外悲怆、凄凉,袁否此时的处境与曹植赋诗之时却也有几分相似,再加上袁否又惯会演戏,此刻吟颂起曹植的诗篇,竟是格外的悲戚。

这诗篇一出,不仅江东文武、庐江士族变了色,似袁涣、韩胤等一干袁氏旧臣更是情不自禁的落下泪来。

便是孙策,心下也是戚戚然。

孙策猛然间想起来,他跟袁术虽然无父子之名,却有父子之实。

袁术僭位称帝,种种倒行逆施,可说死有余辜,但他对他孙策,却真的可以说是照拂有加,先翁见弃之时,若非袁术收留,他孙策还不知道会流落到何处,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复江东故地,更不知道何时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从这个层面讲,袁否说他跟自己本是同根所生,却也半点不差。

袁氏对他有恩,可他现在对袁氏却是赶尽杀绝,似乎真有点说不过去?

一霎那间,孙策眼里流露出一丝茫然,难道说,自己真做错了?错了?

不,我没有错,孙策眸子里忽然泛起一丝杀意,袁否先杀黄盖,再杀程普,两手可谓沾满了江东军的鲜血,他与孙氏早已是不死不休的生死仇敌,自己对他赶尽杀绝,却是为了替两位老将军报仇,更是为了替数千阵亡将士报仇!

然而,这个念头才刚刚生出,孙策脑子里便立刻又响起另外一个声音,不,不对,袁否之所以斩杀黄盖,却是因为自己对袁氏穷追不舍,袁否之所以斩杀程普及数千江东军,却是因为自己要夺走袁氏最后的落脚地,庐江。

难道我错了,我真的做错了吗?孙策懵然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己是不是太过无情无义?

看到孙策神情茫然,竟然有心神失守的迹象,周瑜不由急了。

好个袁否,竟凭着一首诗就令伯符心生不忍,却是端的厉害!

周瑜更知道,绝不能任由这种悲戚的气氛再漫延下去,否则,不要说庐江的文武官员以及士族豪强了,就是与会的一众江东文武,心里也要同情袁否了,彼时,孙策再想对袁氏做点什么,可就真要好好考虑一二了。

周瑜更担心,孙策会因为一念之仁,就放弃收取庐江。

当下周瑜长身而起,朗声说道:“好诗,公子好诗才!”

周瑜的这一声大喝,却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将孙策惊醒过来。

回想起刚才的种种,孙策一时间竟恍如隔世,心里不由得暗暗警惕。

袁否却是暗叫了一声可惜,他刚才几乎已经说动孙策,若是孙策因为一念之仁,说出放弃收取庐江之语,袁否再顺势而为执意相让庐江,则立刻就是一番兄友弟恭的美谈,彼时他袁否的声望可真是无人能及了。

而且,江东孙氏还得倒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而这,对他将来收取江东四郡却有莫大好处。

当然,前提是袁否去了河北之后还能打回来。

可惜,让周瑜这么一搅和,这个如意算盘却是落空了。

周瑜注意到孙策有些失态,便接过了谈判的主导,说:“公子说的好哇,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呀?依我看,不如这样,公子这便随伯符前往江东,我周瑜可以保证,待公子到了江东之后,伯符定然奉你为主公。”

周瑜这话一出,当真是满座皆惊。

韩当、吕范等江东文武更是勃然色变。

孙策也是猛然蹙紧了眉头,只是出于对周瑜的一贯的信任,才强忍着没有当场发问,因为他知道,周瑜向来就不会无的放矢。

相比江东文武的勃然色变,庐江士族和袁氏旧臣却是怦然心动。

袁否环顾四周,将众人脸上的神情尽收眼底,就知道他刚才苦心孤诣营造出的谈判氛围已经被周瑜破坏得荡然无存了,尼妹,不愧是周瑜,谈笑之间就化解了他打出的感情牌,又将这场谈判拉回到了冷冰冰的现实中。

当下袁否笑道:“都督说笑,袁否何德何能,焉敢窃据江东主位?”

只有白痴才会相信周瑜的这番话,他袁否若真信他,去了江东,没准还真能当上江东的主公,只不过他这个主公的处境,却可能比曹操掌中的汉献帝都更加不如,因为汉献帝好歹还有天子的名号在,他却只是个傀儡主公而已,就跟刘琦,说死也就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