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燃烧的海洋 >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55 来源:笔趣阁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二十八日,还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当天上午,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商讨一致作战的问题。虽然受几个还没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阻挠,会议上没有达成一致决议,但是当天下午,几个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就宣布,将对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几个西方同盟集团国家实施禁运与封锁,禁止向这些国家出售一切资源。这一决定,最终促成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几个海湾国家参战。

二是中国与伊朗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从时间上看,中伊签署同盟条约是在“德拉-霍姆斯会战”结束之前,即德黑兰时间二十八日下午…。根据中国国务院总理杜小蕾在德黑兰做出的承诺,中国将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第一支地面部队,兵力不少于五万。此后半年间,中国还将陆续向伊朗提供五百架战斗机、以及足够武装十个师的主战装备。因为伊朗是粮食进口国,所以中国还将为伊朗提供粮食援助。

问题是,到这一天,中国仍然没有向俄罗斯宣战。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伊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盟国,即中国不再单方面承担义务,也就没有理由向伊朗的敌对国宣战。

中国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别忘了,在中东地区,随着阿拉伯国家崛起,伊朗已经成为不受欢迎国家。如果中国要想继续与阿拉伯世界保持友好关系,就得与伊朗保持距离,而不是无条件的袒护伊朗,也就得在同盟上做点文章。

“德拉-霍姆斯会战”的结果,使这份同盟协议变得有意义。

虽然从战局随后的展来看,俄罗斯当局并没有“守信”,即俄罗斯总统没有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再次遭受惨败,而推迟攻打伊朗的作战行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肯定削减了进攻兵力。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俄罗斯至少从高加索地区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当然,对中国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兑现承诺,即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一支五万人的地面部队。

所幸的是,如果办不到,杜小蕾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在去德黑兰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谈过,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复,然后才向伊朗当局做了保证。

牧浩洋的想法很简单:动用战略预备队。

在此之前,他已经让戚凯威从北方战线上抽调了两个主力集团军,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往中东。

也就是说,牧浩洋手里还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集团军。

虽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只有四万多人,但是离五万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军事顾问过去就能凑齐。

问题是,戚凯威坚决反对这么做。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三十八集团军是北方战线上的总预备队,而且向俄宣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戚凯威手里就没有预备队了。

当然,牧浩洋并不这么看,因为按照军队内部的动员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八支预备集团军将全部准备就绪,另外八支临时动员的预备集团军也将完成集结。其实,在此之前,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已经上了战场。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预备集团军才是预备队,主力集团军应该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为了这件事,牧浩洋与戚凯威几乎吵了起来。

最终,两人闹到了黄瀚林那里,要元做定夺。

毫无疑问,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

虽然黄瀚林知道牧浩洋为什么要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但是最终,他还是支持了戚凯威。

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俄宣战时间已经定了下来: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黄瀚林越过牧浩洋,找戚凯威要了陆军的作战计划,并且得到了戚凯威的肯定答复,即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能在大陆战场上掌握主动权,不给俄军任何机会,并且在开战后的一个月之内,把中国本土边境防线向外延伸两百到五百公里,确保本土绝对安全。

显然,这个保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当时黄瀚林最担心的就是本土遭到军事打击,而他担心的理由,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政治压力。

别忘了,开战之后,美军就开始轰炸中国本土,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从没停歇。

对黄瀚林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就算美军的战略轰炸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人员伤亡也不是很大。到二零五二年底,被美军炸死的平民还不到五千人,而且遭受轰炸的主要是广东与浙江省,特别是沿海地区,内陆省份还没有遭到轰炸。问题是,这种时刻存在的威胁已经影响到了黄瀚林的政治地位。在十二月初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有代表提出,为什么不对敌人进行战略反击?

黄瀚林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不是军事指挥官。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黄瀚林迫切希望动一场意义重大的战略进攻,即便不能消除美军战略轰炸机构成的威胁,也要达到振奋人心、转移公众视线的目的,而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只有向俄罗斯宣战。

既然宣战日期已经定了下来,那么军事部署就得服从实际情况。

显然,第三十八集团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暂且不说该集团军是否还是中国陆军的头号王牌部队,但至少还顶着“万岁军”的名衔,在民众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而不是用在本土北方战场上,别说戚凯威不答应,连黄瀚林也无法向公众解释。

问题是,牧浩洋的主张也没有错。

要知道,伊朗陆军只是徒有其表,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当时,伊朗陆军的总兵力为六十万,而且正在进行战争动员,兵力规模以每天上万人的度增长。可惜的是,伊朗陆军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其最先进的主战装备,还是三十多年前从中国购买的99式主战坦克。虽然伊朗曾经提出过购买24式主战坦克,但是最终没有成交。

很明显,伊朗陆军根本顶不住来自北面的压力。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只要俄罗斯动地面进攻,而且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三到五天后就能攻占德黑兰。

要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陆军,已经非常有威胁了。

别的不说,俄罗斯陆军的40型主战坦克就与美军的m27a1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其改进型几乎就是m27a3的翻版。在其他方面,俄罗斯陆军的装备性能也不算差,基本上与美军持平。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拥有一支较为强大的空中力量。

与之相比,伊朗空军几乎不值一提,其最先进的j-22战斗机总共还不到一百架,而且全部是早期型号。

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让伊朗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虽然在夺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后,中国不再倚重横贯亚洲大陆的铁路线,但是伊朗扼守着波斯湾,对阿拉伯海也有威胁。如果伊朗战败,波斯湾航道就将被俄军切断,巴基斯坦也将受到威胁。

别忘了,到这个时候,中**队才攻占了迪戈加西亚,还没有占领吉布提。

也就是说,前往波斯湾的航线是支撑中东军团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条航线断绝,中东军团将难以为继。

做为总参谋长,牧浩洋肯定得考虑战局的总体情况。

在他看来,此时伊朗比大陆战场还要重要,而且应该等到伊朗战局稳定下来之后,再向俄罗斯宣战。

当然,牧浩洋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黄瀚林。

在核心权力圈混了几十年,牧浩洋不可能不清楚黄瀚林的想法。

在牧浩洋的坚持下,戚凯威也做出了让步,即答应把第一个全面装备地面战平台的预备集团军,即第一一三集团军派往伊朗,并且为该集团军增加一支陆军航空兵联队,提高其在山地地区的独立作战能力。

这样一来,第一一三集团军就有五万多名官兵了。

从编制上看,第一一三集团军是第十三集团军的直系预备集团军,即在和平时期保留基本编制,在战时补充作战人员。也正是如此,第一一三集团军的番号中,没有“预备”这两个字。只有那些平时只有一个编号、没有保留基本编制,在战时由紧急征召的退役军人组建的集团军才加上了“预备”二字,比如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由此可见,第一一三集团军的战斗力肯定在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之上。

事实上,单纯从作战能力上看,第一一三集团军不比任何一支主力集团军差。

要知道,即便在和平时期,这支部队也会每年举行两次全体训练,每两年与主力集团军进行一次对抗演习,官兵全部是预备役军人,每年的训练时间在三百个小时左右,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集训。

对牧浩洋来说,这也算是不错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牧浩洋也主张在伊朗采取防御战略,即以稳定战局为主,没有理由击败入侵伊朗的俄军。

要知道,伊朗战场足以牵制数十万俄军。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