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燃烧的海洋 > 第三十二章 拼光拼尽

燃烧的海洋 第三十二章 拼光拼尽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55 来源:笔趣阁

第三十二章拼光拼尽

十月十日夜间,叙以双方围绕着代尔塞赖斯展开的血战再次开始。

这次的进攻行动,从战术层面开始,就由戚凯威亲自操刀,叙利亚军方也全力配合,充分信任这位来自中国的将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的所有装甲部队均以连为单位拆散,与另外两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的部队混编成协同部队,由装甲部队的军官负责指挥,步兵连队的军官负责协助。除此之外,每三到四支装甲突击部队还获得了一个远程炮兵连、一个大口径迫击炮连的直接支持,每两到三个这样的突击集群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校官指挥,负责引导与协调支援力量。

当时,如果不是叙利亚军方坚决反对,戚凯威肯定去了前线。

战斗在夜间八点左右开始,这个时候以色列军队正在换防,替换下去的官兵大部分都在享用晚餐。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叙利亚的进攻部队把晚餐时间提前到六点半,所有官兵在七点之前就已回到了岗位上。

炮火准备只持续了三十分钟。

远程炮兵威的时候,地面部队就已开始推进,第三装甲师从南面迂回,第七装甲师从北面包抄。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叙军将先包围代尔塞赖斯,如果不能在夜间攻入城区,就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对付前来支援的以军预备队。因为对叙军不抱太大的希望,所以戚凯威留下了两个主力步兵师充当预备队。

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在前线投入了六个师,近八万兵力。

与埃及军队相比,叙军师级作战单位的编制规模比较小,装甲师只有一万二千人,步兵师在八千人左右。像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这样的作战部队,在战前往往会加强,兵力增加到一万八千人左右。

经过四个小时激战,叙军突破了以军的外围防线,攻入代尔塞赖斯城区。

只是,接下来的战斗打得异常艰难,死守代尔塞赖斯的五千多名以军官兵充分利用了有利的防御地形,顽强阻击叙军进攻部队,还利用各种各样的“反装甲武器”,比如埋设在路边的炸弹、隐藏在路基下的大口径炮弹等等,摧毁了不少坦克战车,给叙军进攻部队制造了巨大的伤亡与损失。

凌晨…左右,叙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因为部队的减员率太大了。

根据叙军的作战记录,当时担任主攻的十个装甲集群中,有八支的减员率过百分之五十,另外两支的减员率也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在不到七个小时的战斗中,至少有二千三百名叙军官兵阵亡。

伤亡过于巨大,不但影响士气,还降低了部队的突击能力。

趁着这个机会,以军起反击,把部分攻入城区的叙军赶了出去。只是在最主要的两个方向上,叙军顶住了以军的反击。

凌晨五点左右,以军开始全面反击。

巴拉姆非常坚决,一次投入了四个旅的兵力,可是戚凯威早有准备,两个充当预备队的步兵师非常及时的出现在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两翼,拖住了以军的反击部队,为主力部队争取到了时间。

天色放亮后,叙军主力转攻为守,开始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围点打援。

眼见代尔塞赖斯方向上的正面反击没有效果,巴拉姆别无选择,只能让还没完成补充的第七装甲旅与第一步兵旅冲击叙军侧翼,希望借此迫使叙军放弃进攻,主动撤退,然后再投入预备队。

问题是,戚凯威手里还有足够的资本。

在叙军总参谋部调配给他指挥的作战部队中,还有两个独立装甲旅没有上阵,而这就是戚凯威的“奇兵”。

以军从侧翼动攻击的时候,叙军也起了攻击。

第七装甲旅方向上,两支兵力上旗鼓相当的装甲部队迎头相撞,在极为狭窄的空间内打了一场惨烈的装甲战。

受地形限制,接近到两千米以内,双方才获得开火机会。虽然以军在较高处,但是并没因此获得足够的优势。要知道,坦克炮的仰角比俯角大得多,因此只要距离足够近,占据制高点的坦克反而不太有利。虽然在高处,坦克能够利用地形做掩护,减少暴露面积,但是在现代化的火控系统面前,减少被弹面积对降低中弹率的帮助并不大,特别是在距离足够短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要知道,即便是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两千米内,静对静的命中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如果是第四代主战坦克,在这个距离上,误差半径不会过零点五米。

结果就是,第七装甲旅率先退却。

对于叙军这种擅长打顺风仗的部队来说,以军主动退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顿时鼓舞了士气与斗志。

更重要的是,叙军的独立装甲旅是生力军。

虽然在装备上,独立装甲旅比不上两个王牌装甲师,但是都以04式为主,而以军第七装甲旅的“梅卡瓦5”型只剩下了不到五十辆,而补充的主要是“梅卡瓦4”,还有部分性能更加落后的“梅卡瓦3”。

相对而言,因为动机后置,所以“梅卡瓦5”更适合在戈兰高地上作战。

与之相比,“梅卡瓦4”与“梅卡瓦3”动力系统前置,导致炮塔向后移动,坦克炮的俯角小得多。产生的结果就是,“梅卡瓦4”与“梅卡瓦3”无法充分利用反斜面阵地,只能暴露在叙军坦克的炮口下作战。

可以说,如果不是有大约五十辆“梅卡瓦5”,而且驾驶这些坦克的都是第七装甲旅的王牌坦克手,恐怕在当天上午的战斗中,第七装甲旅就将崩溃。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在几次最关键的战斗中,都是配备“梅卡瓦5”的预备队及时赶到,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击退了叙军。在上午十点左右的一场战斗中,一名以军少校的“梅卡瓦5”在五分钟内就击毁了八辆叙军坦克

第七装甲旅打得异常艰难,中午还不到就被迫退回阵地。

战斗结束的时候,在通往代尔塞赖斯的公路北面,有近三百辆坦克被摧毁,此前双方还在这里损失了一百多辆主战坦克。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这条公路被叙利亚军队称为“血泪公路”,因为叙军是在眼看就要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被以军击溃,两个主力装甲师被以军堵在这条公路上,损失了上千辆坦克战车。现在,这条公路成为了以军的“血泪公路”,第七装甲旅在这里已经损失了近三百辆主战坦克。

南面,第一步兵师也打得异常艰难。

这次,第一步兵师面对的不是叙利亚的步兵部队,而是另外一个装甲旅,以及两个将装甲力量集中使用的步兵师。

与北面的战斗不同,叙军在南面打得更加积极。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叙军在第一步兵旅方向上将以进攻为住,争取突破以军防线,然后从南面绕过代尔塞赖斯,从夺取太巴列湖南面的马甘镇。如果能够达成目的,以军的戈兰高地防线将彻底崩溃。原因很简单,叙军可以从马甘镇出,绕过太巴列湖,攻击以军防线后方的补给要道。

在前后夹击的情况下,以军根本守不住代尔塞赖斯。

问题是,巴拉姆也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因此第一步兵旅不是反击主力,只充当了第七装甲旅的配角。

也就是说,叙军进攻的时候,需要面对留守在阵地上的以军王牌步兵旅。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傍晚,近三万名叙军轮番动冲击,除了持续不断的给以军制造人员伤亡之外,没能取得重大突破。当然,只要叙军坚持进攻,突破第一步兵旅防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要知道,在叙军起进攻之前,第一步兵旅只剩下了三千三百多名官兵。

与兵力极不相称的是,其守卫的战线长达八十公里,阵地面积过五百平方公里,仅后方就有十多座城镇需要镇守。

如果不是动员了近三千名当地居民,第一步兵旅根本守不住如此宽的战线。

问题是,即便进行了动员,第一步兵旅的兵力依然非常紧张。

在很多防线上,兵力还不到一个连,而且建制并不完整。比如当时守卫第八号据点的是一个步兵连,实际编制只有四十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排,而其防线正面宽度达到了一点五公里。

可以说,如果不是拥有大量永备工事,而且在此驻守了几十年,第一步兵旅根本不可能守住阵地。事实上,这也是巴拉姆宁愿让第一步兵旅消耗在战场上,也不愿意派预备役步兵旅将其替换下来的原因。要知道,如果换成其他部队,至少需要把兵力扩充三倍,才有可能守住阵地。

到了十一日傍晚,以军快要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了。

当时,巴拉姆在六点左右,把警卫连派往代尔塞赖斯,而这也是他能够派出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预备队。

只要叙军再坚持一个晚上,就有很大的希望突破以军防线。

虽然巴拉姆非常清楚,叙军也快到极限了,但是谁也无法肯定,叙军已经丧失了进攻能力。

至少在天黑的时候,叙军还在疯狂攻打代尔塞赖斯。

对以色列来说,战败将是几个小时后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