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燃烧的海洋 > 第十四章 战争前奏

燃烧的海洋 第十四章 战争前奏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55 来源:笔趣阁

第十四章战争前奏

在外界看来,杜小蕾发表的外交声明不够强硬。「ω ==」

不是外长不够强硬,而是国领导层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当天下午的高层会议上,易援朝与黎平寇争得面红耳赤。两人的主要分歧不是该不该打,而是有没有能力打。

虽然易援朝是主和派领袖,但是在该不该打的问题上,他的观点与黎平寇差不多,即越南越过底线,战争就不可避免。只是在他看来,现在的国没有能力对一个有一亿多人的国家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而且越南只是发表声明,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国暂时没有理由向越南宣战。

黎平寇的态度更加直接:不仅该打,还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争论到最后,两人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拿什么来打这场战争?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战争经费。

二零三零到二零三一财年度预算早已通过,就算黎平寇东挪西用、压缩不必要开支,最多只有五千亿节余。这点钱,打一场小规模战争都不够,更别说大规模战争了。没有钱就打不了仗,预计战争开支在三万亿元左右,而且半数必须当年支付。缺口有一万亿,黎平寇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承认,黎平寇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总理。

在很多人看来,他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央行增发货币,然后用国债、战争债得方式获得融资。

果真如此的话,肯定会遭到易援朝反对。

原因很简单:到二零三零年初,国的国债突破三十万亿元,相当于央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早已超过警戒线。算上地方政府、国营企业、央部门发行的债券,债务总量超过十万亿元,为二零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虽然这个比例不算高,远底于美国,但是人民币的流通性远不如美国,国的实际债务负担比美国高得多,债务甭盘的风险也大得多。

增发债务,等于动摇根基。

事实上,这也与黎平寇这些年来的执政方向完全相反。

出任总理之后,黎平寇一直在努力降低国家债务水平,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二零二二年之后的七年,除了二零二七年与二零二八年受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影响,政府债务负担有所增强之外,其他五年都在降低。二零二年降到了二零一四年以来的最低水准,总体债务负担仅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五,不但远远低于美国,比一向注重控制债务水平的欧盟还低了十七个百分点。

政府降低债务水平,等于缩小了货币供应量,在大规模超发货币的背景下,等于控制了通货膨胀,增强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从而推动经济更加有效的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人民币的保值率。

可以说,这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这时候,增发货币,肯定存在风险。

虽然相对于总量为十万亿的债务、三十万亿的国债,三万亿战争债不算什么,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用三万亿就能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而且打赢战争之后,还有很重的负担。

这就意味着,债务很有可能在战争期间失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万幸的是,黎平寇没有在债务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用国营资产获取贷款。

这个办法回避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增发货币。

如果直接由政府发行债券,得让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增大流动性,从民营银行获取贷款,等于利用民间资本,不会增大货币发行量。虽然这么做同样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但是可以用战争红利偿还债务。

所谓的“战争红利”,正是南半岛的广阔发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战争结束后,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担保的方式偿还战争贷款,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显然,这很有诱惑力。

虽然易援朝仍然反对立即开战,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对理由。

必须承认,黎平寇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已经联系了几家银行,获得了民间资本支持。

当时,至少有五家大型民营银行愿意为政府提供战争贷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件,这五家民营银行承诺的战争贷款已经达到五万亿,而且承诺在必要的时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万亿打一场战争,胜算不会小到哪里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对,黎平寇的战争提案没再受到阻挠。

显然,易援朝是一个不太懂经济的元首,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黎平寇提到的偿还方式是否有效。

虽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担保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偿还贷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经用国营企业的股份做抵押。说得直接一点,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偿还方式没有办法兑现,就得出让国营企业股份。

很明显,黎平寇利用这场战争,拉开了“去国有化时代”的序幕。

讨论近四个小时之后,在最终的表决,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向越南宣战的决议,随后进入战争讨论阶段。

黄峙博没有出风头,而是把机会让给了牧浩洋。

因为参会的主要是高层领导,没有几个搞得懂军事问题,所以牧浩洋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强调了战争将分阶段进行。

整个报告只花了半个小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

战争方案获得通过后,会议结束。

北京时间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点,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宣布,将在五月四日上午发表重大外交公告。

这下,全世界的神经都紧张了起来。

下午的时候,已经有电视台报道,国高层正在召开会议,很有可能商讨是否借此机会向越南宣战。

虽然国官方没有发布消息,但是战争的迹象非常明显。

傍晚,网络上出现了国西南地区军事部署调动情况的最新地图,国空军与海军正在向西南地区增派作战飞机。随后,几家西方电视台报道,之前一直驻扎在大连的“黄帝”号航母已经出港。因为“长江”号与“黄河”号航母战斗群在四月份先后离开榆林港,所以国海军的三支航母战斗群都已出动。

最重要的消息在晚上八点左右出现。

驻扎在舟山与青岛的两个陆战旅开始集结,两支两栖登陆舰队也已到达,表明国的军事动员工作正在加速。

只是,仍然有部分人认为,国只是在向越南施压,没有打算开战。

虽然这种观点很乐观,但是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国要向越南施压,首先会在外交上采取行动,而不是进行军事集结。如果首先进行军事集结,那么国很有可能采取行动。

这个晚上,牧浩洋也不轻松。

在下午的会议上,他已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只是这次没有让他去舰队,而是让他前往榆林港。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前线指挥部将设在榆林港。

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牧浩洋就搭上了飞往榆林港的专机。由他亲自点名提到的几名主要指挥官,即负责空作战的杨禹方、负责舰队作战的章玉廷、负责海上封锁的周渝生、负责陆战队作战的庞跃龙均已收到命令,从各自的驻地赶往榆林港,而负责情报工作的马明涛则与牧浩洋同行。

这次,牧浩洋身边还多了一个高级指挥官,即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在志愿军司令部共事的赵元任。

十多年前,赵元任不过是一名陆军少校,是戚凯威手下的参谋之一。

现在,他已经是陆军少将了,而且是戚凯威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不出所料的话,戚凯威将在两年后出任陆军司令,而他则很有可能晋升为陆军将,出任陆军参谋长,继续辅佐戚凯威。

在朝鲜战场上,牧浩洋与赵元任的关系并不怎么样,打交道的次数也不多。

这次,是戚凯威推荐由他指挥陆军作战。因为需要一名陆军指挥官,又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所以牧浩洋接受了戚凯威的建议。

一路上,赵元任有点放不开。

牧浩洋也没有理会他,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组建前线司令部是小事,对牧浩洋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最重要的是,与他配合的几名指挥官都有自己的班底,而且都会带到榆林港。把这些人员整合起来,前线司令部就出来了。

需要立即处理的只有一件事:确定总体战争计划。

在此之前,牧浩洋必须搞清楚情况,特别是越南的军事力量。只有对敌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才能确定作战方案。

这也是牧浩洋叫上马明涛,让他一同前往榆林港的原因。

二部提供的情报不算少,堆起来有几米高,而牧浩洋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看完,所以得让马明涛帮忙,找出重点。

还好,马明涛早就有所准备。

四月份,他就接到了牧浩洋的电话,对越南的情报做了整理,按重要性区分,以便牧浩洋阅读参考。

当然,作为情报参谋,马明涛还要把各份情报熟记于心。

很多时候,司令官不会去翻越情报件,而是直接询问情报参谋。。.。

@Y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