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燃烧的海洋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55 来源:笔趣阁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现代战争中,最困难的不是战役开始之后,而是战役开始之前。

信息化时代之前,受通信、情报、侦察、指挥等环节限制,策划者很难在战役开始之前考虑得面面俱到,需要高度依赖战地指挥官的临时决策,因此在策划阶段,会留下充足的转圜空间,不会把计划订得太死。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战争面貌彻底改变。

拿指挥链条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之前,军队都是层层负责,从最高的总司令到最低的班排长,需要由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层层传达作战命令。可是在信息化时代,总司令可以绕过这些层面,直接向前线官兵下达命令。在美军中,战区司令甚至能与士兵沟通。

说得简单一点,现代军队是横向指挥体系,减少了中间环节。

新的指挥体系,大大加快了战争节奏。

空中战场上,一场大规模战役最多耗时数个小时,空战持续时间往往以分钟计算,甚至得用秒来衡量胜败。海洋战场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便是较为耗时的潜艇伏击战,jiao火之后的对抗时间也只有数个小时。地面战争的节奏稍微慢一些,但是也过了以往的战争,留给指挥官的决策时间非常有限。

快节奏,对策划、组织与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减少失误,策划阶段就要考虑到各种情况,提前准备好预案,以便在战场态势生转变时及时调整作战策略。

对参谋来说,这就要求尽可能的完善作战计划。

虽然在战役实施阶段,战地指挥官仍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其重要xìng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一名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往往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败,而足够多的优秀战地指挥官,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的结果,但是在决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战地指挥官身上,只有完善的作战计划,特别是充足的备用计划,才能让战地指挥官的作用显现出来。

在多兵种联合作战中,作战计划的重要xìng更加突出。

说得形象一点,一支军队就是一台机器,只有各个零部件严格按照规律运行,才能挥作用,而保证各个零部件良好运行的,正是机器的控制系统。在战场上,作战计划就是军队的控制系统。

组织一次大规模地面战役,难度可想而知。

只是,这些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

策划阶段,负责起草总体作战计划的是戚凯威、母祁铁与杨禹方,牧浩洋与周渝生只是配角,负责晚上特种部队与潜艇部队的作战计划。

众多困难中,最严重的就是时间紧迫。

黄峙博提出利用联军调整部署的机会动地面进攻后,总参二部送来最新情报,联军的调动度远远过预期。

这份情报,差点让黄峙博打消地面反击的念头。

数日之内,四个美军师就将到达前线,其中还包括一个编制过两万人,几乎相当于两个陆军师的陆战队师。

加上战场上的第二步兵师与第一陆战师,美军地面部队总兵力将增加到十万。

相对而言,韩**队不足为虑。

虽然在攻占平壤后,韩军的绝对主力,即第九装甲师获得休整,补充了战斗损失,人员与装备编制均达到最佳状态。为了增强韩军的独立战斗力,美国还紧急提供了一批库存的主战装备,主要是m1a1主战坦克、m2a3步兵战车、m1o第九装甲师率先用上了美制装备。但是经历数场恶战,由美军控制的联军司令部又一再让韩军承担作战伤亡巨大的工件任务,第九装甲师的状况并不理想,补充的兵员大多缺乏经验,大批修复的主战装备很难保持最佳状态。

与美军相比,韩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

战争爆后,韩国进行了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征召所有预备役人员,随后把征召范围扩大到退役军人。到八月底,韩国陆军的兵力规模过一百二十万,是战前的两倍。九月初韩国开始进行第二阶段战争动员,征召对象为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男xìng公民,韩国陆军的总兵力有望突破二百五十万。至于韩国会不会进行第三阶段战争动员,再次扩大征召范围,得看战争走向。

一百多万韩军中,大概百分之四十部署在前线。

这个数量,相当于增补后美军地面部队总兵力的五倍。

只是,韩军仍然无力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

按照联军的作战部署,除了第九装甲师、第七独立装甲旅、第一陆战旅等几支jīng锐部队之外,韩军的主要任务是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前线作战部队大部分部署在战线后方五十公里之外。

要是韩军有独立进攻能力,恐怕早就甩开美军单干了。

针对这种情况,戚凯威提出了一个建议:把枪口对准韩军,力争在韩军的防线上取得突破,最终形成总体突破。

黄峙博采纳了戚凯威的建议,以此继续推动地面战争的策划工作。

吃柿子挑软的捏,专mén打韩军确实是最佳方法,可是如何打、以及如何快突破联军的防线,却是一mén学问。

只打韩军,不打美军,显然不可能。

联军把战斗力较弱的韩军放在后面,让美军顶在前面,一是担心韩军顶不住志愿军,二是便于美军快驰援。

守住防线的最佳方法不是全线防御,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动反击。

只要受到攻击,联军就会在整条战线上寻找反击机会。

进攻中的志愿军能够顶住美军的反击吗?

这还不是戚凯威先考虑的问题,在此之前,他得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让志愿军的地面部队及时部署到位。

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非常明确,动进攻的时间窗口只有数日。

这个时候,志愿军的地面部队还在鸭绿江北岸!

虽然批动员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渡江,此外黄峙博争取来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也已到达辽宁,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开动,但是支持部队作战的后勤保障力量仍然没有部署到位,作战部队最多只能携带一周的战斗物资。

能在一周之内结束战斗吗?

戚凯威着手安排后勤保障的时候,军事情报局又送来一份情报,第二陆战师已经到达元山,却没有开赴前线,而是在咸兴附近部署防线,仅有一个旅北上前往金策,与第一陆战师会合。

这下,问题严重了。

联军把新锐力量放在战线后方,而不是取代一线作战部队,表明联军已经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想法,准备全线转为防御,迎接志愿军的挑战。

几个小时后,军事情报局送来的第三份战场情报证实了戚凯威的猜测。

到达西线的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也没有取代第二步兵师与韩军第九装甲师,而是在平壤与顺川驻防,开始构筑第二道防线。

联军拉开阵势,构筑大纵深防线,肯定是为了防御。

只要联军的防线连成一片,志愿军要想通过一次战役扭转局面,就得一口气打到北纬三十九度线以南,收复平壤、顺川、咸兴与元山等重要城市,迫使联军向后撤退,然后才有机会组织第二次战役。

七天时间,未必太短了一点。

这个时候,黄峙博不得不亲自出面,替戚凯威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可惜的是,总司令出马,未必能够解决问题。

虽然在陆风烈亲自打了电话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官拍着胸脯做出保证,及时把志愿军的作战物资送到鸭绿江对岸,而不是之前约定的北岸。但是把物资送到前线,就与沈阳军区无关了。

朝鲜境内的物资运送工作,由志愿军组织,人民军负责。

黄峙博从人民军司令部得到的答复是,打通从新义州、江界与惠山南下的铁路线,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修复公路线也需要十五天,前提是志愿军得增派数万名工程兵,提供上千台工程设备。

设备不是问题,随时都能解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设备,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几家工程设备制造厂。至于施工所需的水泥、钢筋等等物资,更加不是问题,只要打通运输线,就能送往前线。

关键是,黄峙博手里没有那么多工程兵。

别说志愿军没有,整个中国陆军也就只有几万名工程兵,把海军、空军与二炮的工程部队算上,总规模也就十万出头。

要一口气派出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工程部队,显然不大可能。

无法修通铁路线与公路线,作战物资肯定送不上去。

现在可不是六十多年前,靠肩挑背扛就能完成物资运送工作。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消耗非常巨大,一个集团军一天就能烧掉数千吨燃油,用掉上千吨弹yao,仅靠人力,动员一百万劳工也没法支持五个集团军。更何况,一些重要物资无法通过人力运输,更不可能从山间小道送往前线。

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战术上想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