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燃烧的海洋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宣传榜样

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宣传榜样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2:55 来源:笔趣阁

在中**队开进莫斯科的时候,在持续了三个月的莫斯科会战中,已经有五百多万俄罗斯军民战死、冻死或者饿死,还有近百万人失踪,绝大部分都是在夜晚外出的时候,冻死在了冰天雪地里。到二零五五年春天的时候,在莫斯科周围地区,中**队至少收殓了八十万具无名尸体。

根据中**队提供的战场统计数据,当时在莫斯科城区里被炸死、冻死与饿死的军民就有将近三百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平民、或者是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而且主要死因都是寒冷与饥饿。

在这些死者中,由以弱势的老人与少年为主。[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军哗变,就与严重的非战斗死亡有直接关系。当时,攻占守备司令部的俄军,就是一支在莫斯科组建的地方部队,参与哗变的军人都有亲人因为朱利亚诺夫的恐怖政策而丧命。

原本,这些人都有机会活下来,只要朱利亚诺夫让平民撤离莫斯科。

可惜的是,朱利亚诺夫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平民当成了阻挡中**队的肉盾。

当然,朱利亚诺夫最后也自尝恶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朱利亚诺夫提前疏散平民,特别是儿童与老人,莫斯科军民很有可能同仇敌忾,与莫斯科共存亡,在这种曾经被拿破伦的大军烧毁的城市里,再次书写英雄诗史。

要知道,绝大部分俄罗斯军民都不怕死,他们只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与年迈的父母成为炮灰。

只是,莫斯科的血战还没有就此结束。

当时,朱利亚诺夫组建了一支规模接近一百万的“少年卫**”,成员全是十四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并且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这些少年洗脑,让他们相信,誓死捍卫莫斯科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义务与职责,只有与莫斯科共存亡,俄罗斯才能得到拯救,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结果就是,在中**队开进莫斯科之后,这些童子军没有投降。

零星的战斗持续到一月八日,中**队才基本上控制了莫斯科,并且发现袭击他们的几乎都是一些比步枪高不了多少的少年。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数十万俄罗斯少年就这么被一句谎言给埋葬掉了。

事实上,直到战后,很多被俘的俄罗斯童子军都不认为俄罗斯是战败了的,而是认为那些背叛了国家与民族的叛徒,才是俄罗斯战败的主因,而这些叛徒,包括在战争中投降的一千多万俄军官兵,以及那些放弃自己的家园逃到后方的平民,还有在敌后甘愿接受敌人控制的人。

显然,在这些未成年人眼里,剩下的俄罗斯人都是民族的叛徒。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战后遣返之后,这些俄罗斯童子军大都走上了极端,有的甚至成为了恐怖份子。

有趣的是,后来刺杀朱利亚诺夫的,就是一名童子军。

原因很简单,在这些叛逆少年眼里,朱利亚诺夫也是叛徒,因为他没有留下来与莫斯科共存亡,而且在战后,非常耻辱的接受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并且在法庭上做证,供出了很多国家机密。

总而言之,这些少年,成为了俄罗斯战后的社会毒瘤。

为此,中国占领军不得不在俄罗斯开设了数十座少年劳动改造中心,花了十多年才根治了这个问题。

显然,朱利亚诺夫就是被他自己给害死的。

到死的时候,朱利亚诺夫恐怕都没想明白,为什么那些曾经对他唯命是从的童子军会刺杀他。

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打到这个时候,俄罗斯当局依然不承认战败,反而认为,中国在冬天占领莫斯科,将像两百多年前的拿破伦那样,再次被寒冷与烈火赶出莫斯科,并且由此一路退却,最终被彻底击败。

俄罗斯当局产生这样的幻觉,也许与莫斯科所遭到的破坏有关。

在中**队进驻莫斯科的时候,这座原本有两千多万居民的城市里,不但没有一块可以用来生活取暖的木板,还没有足够的食物、干净的饮用水与御寒的衣被,基本上成了一座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当时,只有象征着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没有遭到轰炸与炮击,只是这座昔日的皇宫早就变了样,成了伤员救治中心,而那些宏伟的建筑物里可以用来燃烧取暖的木材,几乎都被烧光了。如果中**队再晚几天开进莫斯科,恐怕俄军会把存放在地下室里的几千幅油画、上千只木刻艺术品全都烧掉。可以说,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俄罗斯这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可以抛弃。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一千五百万人等着救助。

既然中**队占领了莫斯科,就不可能丢下莫斯科的居民,更不可能让一千多万人在寒风中冻死、饿死。

在俄罗斯当局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事实上,对俄罗斯当局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在莫斯科会战打响之前,莫斯科的生活物资供应就出了问题,只能为平民提供每天必须的生活物资,储备的物资最多只够一个月。如果不是莫斯科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俄罗斯政府在七月底就迁到圣彼得堡了。至少在圣彼得堡,美国的运输船能够直接把大量物资送过来。

问题是,中**队,绝对不是两百多年前的法军。

当时,真正击溃拿破伦的不是俄罗斯的寒冬、也不是被大火焚毁掉的莫斯科,而是断掉了的后勤补给线。四十万法军在攻入莫斯科之后,因为后勤补给不到位,结果一大半死在了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

显然,中**队没有这样的问题。

入城当天,中**队就往莫斯科空运了数万吨物资,而且全是生活物资。

接下来两天,为了防止平民哄抢食物与取暖用燃料,中国空军还动用了两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以空投的方式,向莫斯科城区里投放了数万吨物资,让一千多万平民能够就地获取生活必须物资。

当然,中**队没有忘记搞宣传,即让莫斯科的平民相信,今后再也不会饿肚皮了。

到一月八日,中**队送到莫斯科的物资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吨,并且在一月十日开始为平民供电,随后还组织了“民事工程部”,动用数万名工程兵,挨家挨户的修复供水与供暖设备。当时,为了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中国陆军在莫斯科附近集中了三十套小型聚变供电系统。为了帮助平民抵御严寒,中国陆军甚至紧急订购了一批取暖电器,并且无偿提供给平民使用。

在一月份,中国陆军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八百多处物资分发站,并且利用俄军编造的居民花名册,以配给的方式,为莫斯科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须物资,而且供应标准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三倍。

可以说,活下来的莫斯科平民很快就发现,除了需要重建家园之外,他们的日子反而比以前好过多了,比如再也不用担心饿肚皮,也不用担心在睡梦中冻死,连得病之后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要知道,在这个冬季的前几个月,至少有一万名莫斯科居民因肺炎而死。

如此强大的运输能力,使中**队不但能够占领莫斯科,还能够使这座第一个被中**队占领的敌对国首都,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特别是进行外交宣传的榜样,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当然,占领莫斯科,绝对是一个包袱。

如果让魏成龙做主的话,他肯定不会占领莫斯科,而会彻底摧毁这座城市、或者是绕过这座城市。

原因很简单,就算后勤保障不是问题,中**队也得停止前进的脚步。

按照魏成龙的估计,中**队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之内,别想发动战略进攻,因为仅仅恢复莫斯科的秩序,就需要六个月。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军事任务,还是政治任务。

黄瀚林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做了批示,陆军占领莫斯科后,必须管理好这座城市,使其恢复战争前的模样。当时,黄瀚林还表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去莫斯科,在这里召开东方同盟集团的第五次首脑峰会。

显然,这可难住了魏成龙。

按照惯例,东方同盟集团首脑峰会每四个月召开一次,下一次峰会安排在四月初,留给魏成龙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要想在三个月内让莫斯科恢复战前的模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好,黄瀚林最后改变了主意,把会议地点选在了克里母半岛南端的雅尔塔,只是在会议中途,与各国政府首脑来到莫斯科,参观了宏伟的克里姆林宫,并且在这里签署了意义重大的政治宣言。

也就是说,魏成龙只需要赶在四月初之前让克里姆林宫恢复原貌就行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此,魏成龙专门成立了一个“莫斯科重建委员会”,然后动用数万人,专门负责修缮克里姆林宫。

战后估计,为了修缮克里姆林宫,中国陆军至少花掉了一百八十亿元。

当然,暂时停止进攻,也不是什么坏事。别忘了,魏成龙早就做出过承诺,在攻入莫斯科之后,支持牧浩洋在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