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风花醉 > 第876章 对决

风花醉 第876章 对决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1:20 来源:笔趣阁

第876章对决

随着中条山战役的结束,柴氏想另辟奇径,轻松突破风陵渡防线的愿望再度落空,由于经历了一场大战,再加上柴氏要重新控制虎牢关,于是接下来几天倒还算平静。只是天下人谁都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平静的越久,积攒的火焰就越炽热。七月初,骄阳暴晒着大地,黄土皑皑,连绵起伏的关中,再次进入了最为炎热的季节,虽然如今的关中还没有后世黄沙满地的场景,可是由于唐朝年间对关中的过度开发,早已让这片大地变得苍老,好在关中大运河的开通,让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在这种炎热的季节里,定****将士却要在黄河沿岸等待着柴氏的进攻。中条山战役虽然不算完美,但总算断了柴氏一支兵马,可惜让那宋江跑掉了。其实中条山之战第二天赵有恭就来到了风陵渡,站在风陵渡口,远眺东方,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第一次横渡风陵渡的情景,岁月苍苍,时光仓促,风陵渡还是原来的样子,人心却已经斑驳淋漓。古老的关中,千年不断的黄河,波涛汹涌,冲向天空。黄河是苍老的,与长江相比,这里有着更古老的文明,更绵长的血脉。如果说长江是一条经济走廊,那黄河就是一条氏族长河。华夏文明中大多数家族都起源于黄河,从上古伏羲氏,隋唐的宇文氏与独孤氏,后来家族败落了,但是氏族却从来没有在华夏文明中断绝过,一本族谱,记录了多少生生死死,冬夏春秋。

一直想要整个天下,当怀抱中原,瞭望黄河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需要的并不是天下,而是那份属于内心的宁静。终于懂得了恩师说的话。红尘万丈,功名利禄,来来去去,最后又剩下什么。心不安宁,又有何用?可惜,懂得晚了,有些事一旦做了,就停不下来了。身后站着太多的人,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那些人考虑。柴氏,在大宋国土几乎销声匿迹,可当他们重新站出来的时候,竟然如此的惊人。心中也从来没有忘记过柴可言,这个从小便相识的女子,有着许多扯不断的牵牵绊绊。当年的郡主,成了洛阳城的太后,而自己的亲儿子却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自己的女人带着亲儿子率兵攻伐。呵呵,他赵有恭算是赢家么?其实,事情从一开始,不管结局如何,他赵有恭已经输了,因为无论谁倒下,都不会高兴。

七月十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柴氏大军终于有了行动,柴永浩开始率兵强攻风雷镇要塞。虽然风雷镇被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但是风雷镇有着先天性的缺陷,那就是基础太差,风雷镇只是一个小镇子。当初的镇外根本没有围墙,定****虽然紧急修建,但修出来的城墙也不过三丈高。而且最要命的是,风雷镇太小了,根本无法展开兵马,能扑上去的兵马连一半都没有。柴氏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仗着兵多将广,对风雷镇外围进行轮番攻击。至七月十五午时,风雷镇东面被打开了一道缺口,随着柴氏兵马蜂拥而入,缺口越来越大。

风雷镇战事进行的异常惨烈,当缺口打开后,不知道有多少柴氏兵马涌了进来,萧岿坐镇风雷镇,身上的担子可谓比天还大。此时指挥所一片慌乱的景象,每个人都迈着快速的步子,看上去眉头直皱,不断有消息送来,萧岿则不断做出应对。风雷镇对整个风陵渡防守战来说太过重要了,这可是风陵渡前方唯一一块据点了,就算要丢,也必须坚守七日再丢才行,否则,风陵渡一带的防守根本无法准备好,“萧允武,领着你的人从北边撤下来,去东面堵住缺口,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在今日酉时之前,将叛军赶出去,重新堵住缺口。”

萧允武领了命令匆匆而去,所部四千多兵马从北城撤下来,全速赶赴东面,当萧允武赶到的时候,叛军已经顺着缺口涌入了东城街道,甚至连中心大街都有了叛军的身影。好在萧允武反应够迅速,他让人从两侧散开,慢慢挤压叛军的空间,渐渐地将叛军全部赶到了缺口处。叛军也知道打开缺口有多不容易,所以誓死守着缺口,双方就在东面缺口前的街道上反复争夺,无数士兵在这条街道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鲜血顺着青石路流淌着,烈日之下,红的让人心痛。双方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为了保住这道缺口,叛军真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了,萧允武也没捞到好处,所部四千多人打了两个时辰就折损一半,这恐怕是萧允武这辈子打得最惨烈的巷战了。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姚固率兵赶到,麾下推着几辆铁滑车,顺着街道碾压了过来,但凡挡在路上的叛军全被铁滑车扫到,叛军根本没想好怎么应对这恼人的铁滑车,被一步步驱赶了出去。在丢下将近五千尸首后,叛军无奈撤出了缺口,不过定****将士也不好受,一天下来,伤亡惨重不说,城防也被破坏的七七八八,要不是后来铁滑车的出现,恐怕已经有更多的叛军涌入城中了。而且,战后满城的尸体也成了大问题,现在夏日炎炎,不尽快处理尸体,很容易产生疫病的。劳累一天的萧岿躺在椅子里休息着,半眯着眼睛,却怎么也睡不着。

在风陵渡指挥所,赵有恭紧皱着眉头,看上去很是担心,这才第一天,风雷镇就被冲开了一道缺口,照这样下去,风雷镇还能守多久呢?拓跋轻云、庞赫等人全部都在,为了帮赵有恭缓解压力,东方瑾也从长安跟到了风陵渡。自从风雷镇一天的战况传回来后,大家就已经达成了共识,必须想办法才行,否则风雷镇撑不了多久的。

“诸位,虽然风雷镇经过紧急加筑,但底子还是太薄了,这么被动防守下去,恐怕风雷镇是撑不了三天的”东方瑾显然是有了新的想法,落座后侃侃而谈,眸子里还透着一股兴奋。“某家倒有个主意,这个办法还是宋江教的。叛军可以从中条山奔袭黄河防线,我们为什么不能顺着中条山向南,偷袭一下叛军呢?”

东方瑾所说的办法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不过方启梁还是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东方先生,此计倒是不错,但我们该进攻什么地方呢?商州距离中条山有些远,函谷关和潼关又是易守难攻。怕是出了中条山,也无法对叛军造成麻烦啊。”

“嗯,确实如此,可我们既然要出中条山,就必须做出相应的配合才行。我们何不主动增兵风雷镇,做出要在风雷镇咬叛军一口的样子,只要我们增兵风雷镇,叛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否则广平吴亮以及卢定芳的兵马,是挡不住我们的。从目前情况看。柴氏最有可能的就是从潼关调兵,只要潼关兵马有所调动,赶往风雷镇的话,大云村是必经之路,我们完全可以在大云村设好埋伏,等着叛军送上门来。只要这一仗打得漂亮,必能缓解风雷镇那边的压力。”

东方瑾就是东方瑾,兵马调动,军事奇谋,脑海中转眼就出。这一条调虎离山,半路埋伏的计谋,看上去简单,可实际上包含了太多东西。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这种计划。必须对局势有着准确的判断,同时要熟悉中条山附近的情况才行,可以说,东方瑾之前一定做过充分的准备了。

赵有恭也从来不是那种只知道被动挨打,不懂主动出击的人,说起来。他更喜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众人稍微商量一下,便同意了东方瑾的提议。七月十六不到辰时,庞赫亲自率领两万兵马从风陵渡口出发,驰援侧翼的风雷镇,并在风雷镇与风陵渡口之间驻扎,这样一来,吴亮以及卢定芳就不敢大张旗鼓的对风雷镇用兵了。这个时候在无所顾忌的把兵力扑向风雷镇,搞不好会被庞赫找到机会狠狠地咬上一口的。

风陵渡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是瞒不过任何人的,柴氏也搞不清楚庞赫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为了保险起见,柴氏又必须做出相应的应对,此时吴亮方面的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增兵商州一线已经刻不容缓了。不过从哪调兵,就有点犯难了,身边没了宫梻,一些大主意就只有柴可言来拿了,柴可言也需要东方瑾以及朱武这样的人,可天下间这样的人才太少了,不是没想过将东方瑾或者朱武挖过来,但可能性非常小。东方瑾与赵有恭是穿一条裤子的,铁定分不开,朱武呢?赵有恭对朱武可是有知遇之恩,也不太可能被判。唯一有些机会的就是定****后起之秀方启梁了,但想要拿下方启梁,又哪是那么简单的?

到底该从哪里调兵遣将呢?思来想去,柴可言还是将目光放到了潼关,函谷关那边要对风陵渡形成足够的压力,同时也守着虢州到风陵渡的路口,是不能调的,商洛那边的兵马要随时扼守商洛道道口,也不能调,此时能调动的也只有潼关的兵马了。想好了之后,一纸调令发到潼关,柴进大略的看了下命令,就有些皱眉头了。让他去驰援风雷镇,不是帮吴亮干活么?柴进和宋江一样,都对吴亮看不上眼,总觉得这个吴亮太过清冷了,目中无人,帮他的忙,哪里能愿意?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柴进再不愿意,也没法违抗军令,拖延了一个时辰,增兵风雷镇的命令下发到各部。柴进决定从潼关抽调一万五千余人去驰援风雷镇,这也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不过柴进的兵马还没有调动,茫茫中条山已经有了动静,拓跋轻云亲自来到了中条山,并将林冲和杨志带在了身边,共计两万多人从罗家盘出发,抵达赤峰口才停下来。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军才从赤峰口开拔,悄悄地潜伏到了大云村西面的丘陵地带。这一片丘陵山林茂密,虽然说面积不大,但是藏上四五千人还是没问题的。两万大军全部藏到山林中是不可能的,拓跋轻云让杨志率领四千兵马埋伏在山林中,自己和林冲则率领主力大军埋伏在更远处的地方。只要杨志这边能成功堵住叛军的路,她和林冲就能率兵歼灭这批叛军。

定****行动迅速,一天一夜时间就完成了兵马调动,从罗家盘到大云村,没有丝毫耽搁。不过潼关方面是无法得知中条山情况的,自从宋江兵败中条山,柴氏就无法插足中条山了,拍了些探子进入中条山,无一例外全部被拿下。更何况定****深夜行军,就算偶有探子藏在中条山,也不太可能发现的。

柴进麾下不乏猛将,当年乐善好施,养了无数门客,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了柴进手中的利刃。其中有一人叫陈东航,原杭州人氏,使一杆方天画戟,力大无穷,又颇有谋略。随军两年,就被柴进看中,积功升到了指挥使之位。为了驰援风雷镇,保证没什么意外,柴进将麾下第一猛将陈东航派了出来。这陈东航文韬武略,颇为厉害,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好像天下间就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将近午时,叛军在陈东航的带领下过了大云村来到了丘陵山林前。在军事中,有句话叫逢林莫入,逢水莫渡,并不是说不能进山林,而是说不熟悉的山林水域地貌,必须先行打探一番再行军才行。可陈东航自大的毛病又犯了,他觉得没那个必要。

可以说陈东航自大的毛病,致使所部万余兵马没了回转的余地,大军行到林中,就遭到了杨志迎头痛击。如果这个时候及时撤退还是有希望的,可陈东航根本不退,叫嚣着与杨志斗在了一起,这下子叛军算是彻底被包了饺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